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脑间纵裂血肿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以来收治的31例外伤性大脑间纵裂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本组治愈29例,2例患者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晚期脑疝。大脑纵裂血肿患者受伤初期意识障碍不严重,其典型表现为对侧下肢单瘫或偏瘫,下肢重于上肢,称之为大脑镰综合症。结论在大脑纵裂间积血达20 ml以上或出血厚度超过1 cm,可以作为大脑间纵裂血肿诊断的一个参考标准。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多以功能障碍或病情稳定与否来考虑选择手术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脑间纵裂血肿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以来收治的31例外伤性大脑间纵裂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 本组治愈29例,2例患者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晚期脑疝。大脑纵裂血肿患者受伤初期意识障碍不严重,其典型表现为对侧下肢单瘫或偏瘫,下肢重于上肢,称之为大脑镰综合症。结论 在大脑纵裂间积血达20ml以上或出血厚度超过1cm,可以作为大脑间纵裂血肿诊断的一个参考标准。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多以功能障碍或病情稳定与否来考虑选择手术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立朝  许民辉  邹咏文  陈广鑫 《重庆医学》2004,33(10):1564-1565
目的总结分析外伤性大脑间纵裂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10年收治的4例外伤性大脑间纵裂血肿的临床特点.结果 4例大脑间纵裂血肿具有以下临床特点:早期症状体征不重或者有中间清醒期,大脑镰综合征是其特征性表现,CT可确诊.结论早期诊治能降低大脑间纵裂血肿病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分析19例外伤生大脑镰旁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治愈18例,另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发现外伤性大脑镰旁血肿患者早期意识障碍不严重,其典型表现为对侧下肢单瘫或对侧偏瘫,下肢重于上肢,称为大脑镰综合征。认为头颅CT显示大脑纵裂池增粗的高密度影直径≥1cm及pseudodelta征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标准;以神经功能障碍或病情稳定与否来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与纵裂池出血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维山 《当代医学》2009,15(3):111-111
目的提高对大脑镰硬膜下血肿和纵裂池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晰资料完整的23例硬膜下血肿和45例纵裂池出血的CT征象。结果23例硬膜下血肿cT征象为大脑镰呈细绳状或粗绳状增宽、密度增高,部分出现脑回远离中线、脑沟消失或模糊等占位征象;45例纵裂池出血CT征象为纵裂池线影增宽、密度增高,前纵裂池线影增长,侧脑室上方10mm层面纵裂池内高密度线影连贯,纵裂池内高密度“之”字征。结论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与纵裂池内出血均为常见的颅脑病变,只要全面分晰病变的CT征象一般都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行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应用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后早期高压氧治疗对其神经功能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94例微创血肿清除治疗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未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开展早期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表现及脑水肿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脑水肿体积均显著好于手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在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早期采用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改善其神经功能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8.
<正> 半球前间裂血肿的CT诊断文献记载不多见,我们遇到2例,报告如下: 例1:朱××,女,50岁,农民。主因突然剧烈头疼伴恶心呕吐4天就诊。临床诊断珠网膜下腔出血(SAH)。头颅CT扫描示:大脑纵裂前可见一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影,CT值66H~u,其前后径1.6cm,横径1.2cm,占据2层,大脑纵裂池血染,余未见异常征象。CT诊断大脑半球前间裂血肿,住院治疗35天痊愈出院。 例2:张××,男,37岁,工人。因突然头疼头晕伴恶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大脑纵裂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大脑纵裂硬膜下血肿(interhemispheric subdural hematoma,ISH)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硬膜下血肿,其CT征象有时难以与正常大脑镰影像、大脑纵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区别。笔者收集ISH 32例,旨在分析其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急诊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对31例AVM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效果回顾性分析。均急诊行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15例,同时行AVM切除14例,部分AVM切除17例。结果:无或有极轻的神经功能障碍8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生活可以自理10例;遗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11例;死亡2例。结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诊手术以清除血肿抢救生命为主要目的,可以根据术中探察情况有针对性全部切除或部分切除畸形血管。  相似文献   

11.
重度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35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成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35例重度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重度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病人中,术中直接探查6例发现4例颅内血肿其中同侧脑内血肿2例、术区周边硬膜外血肿1例、对侧硬膜外血肿1例;术中及手术结束时cT复查显示弥漫性急性脑肿胀15例;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原血肿增大12例,其中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7例、对侧硬膜下血肿2例、对侧脑内血肿2例、同侧脑内血肿1例。因麻醉不良气道压力高致脑膨出1例。术前已诊断急性脑肿胀者3例。急性脑肿胀15例中5例接受双侧去骨瓣减压,2例生存。3例术前诊断急性脑肿胀患者接受双侧去骨瓣减压,2例生存。术中CT复查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原血肿增大12例患者中7例接受二次手术,5例存活。术中直接探查行血肿清除4例术后2例死亡。35例患者中共死亡21例,其中急性脑肿胀中14例、颅内血肿者7例。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多为急性脑肿胀和术区周边及远隔部位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或血肿增大,不同的成因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黄斯杰 《中外医疗》2011,30(19):27-28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的9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全部行脑CT复查,痊愈96例,中线复位,血肿消失,对侧血肿未做穿刺但血肿基本清除,2例仍有中至少量硬膜下积液,未作处理,3个月后复查CT,脑复位,积液消失.结论 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外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形成机理及诊断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脑外伤术后经CT扫描或再次开颅探查证实为迟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及其与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原发伤的关系. 结果血肿部位与手术部位关系:邻近型13例、远隔型18例、对侧型9例;发生在脑内13例,硬膜外17例、硬膜下9例、脑室内1例,17例术后硬膜外血肿有12例可见颅骨骨折,13例脑内血肿12例术前CT扫描发现血肿发生部位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血肿发生在术后24h内22例.24~72h 12例、72h以上6例. 结论脑外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硬膜下与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膜或皮层血管破裂、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可致不同类型的血肿,脑血管麻痹、低血氧症是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急性硬膜下血肿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 81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 81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全部手术治疗 ,痊愈 41例 ,好转 1 8例 ,死亡 2 2例。结论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环节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5.
梁旭光  朱迪  王华 《河北医学》2006,12(11):1149-1150
目的:了解108例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特点:硬膜下血肿多、血肿量大、但临床症状轻、术后恢复缓慢。方法:82例手术治疗,26例保守治疗。结果:术后并发症多,康复缓慢,虽然症状有所改善但生活质量差。结论:根据老年人颅内血肿临床特点选择性手术,加强预防,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等密度硬膜下血肿(Isodense subdural hematomas,ISDH)的CT诊断价值,提高对其CT诊断的认识。方法对15例CT诊断为等密度硬膜下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栗15例首次CT检查诊断为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经手术治疗、随访及MRI均证实。结论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检查,通过认真分析,结合窗口技术,能做出正确诊断。CT对ISDH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方法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总结2006年6月~2009年6月间用钻孔冲洗引流术(BHID)治疗来本院就诊治疗的1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资料,结合文献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中死亡2例,其余皆愈合出院.其中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血...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CT表现及其发病机理,提高对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或cT动态观察证实的17例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病例,男15例,女2例,其中16例年龄37—77岁,平均61岁,另1例4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使用Siemens SOMATOM P1us4型CT扫描机,扫描条件140KV,189MA,自OM线向上连续扫描10-12层,层厚10mm。结亲临床表现:17例患者中,3例患者快速进入昏迷,其余患者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记忆力下降,视物模糊,肢体乏力、疼痛、麻木,行走不稳,言语不清,5例患者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加重,其中1例发展为偏瘫,另1例逐渐进展至昏迷。cT表现:血肿多位于大脑突面,双侧出现血肿的4例,单侧13例。额颞部血肿9例,额颞枕顶部血肿6例,额顶部2例,其中3例有大脑镰区血肿。13例单侧发病病例中10例位于左侧,3例位于右侧。血肿位于颅内板与脑皮质问,呈新月形、带状、镰状、梭形,或表现为大脑镰增厚。血肿CT值17—57Hu,等密度5例,低密度5例,高密度3例,混杂密度4例,其中一例出现分层征。17例中,4例占位效应轻微,9例占位效应较明显,4例形成脑镰下疝。17例均无颅骨骨折表现。结论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CT可显示血肿的直接征象和占位效应等间接征象,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