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络病是区别于血瘀证的新研究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以岭 《疑难病杂志》2006,5(3):189-190
络脉与络病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血瘀与活血化瘀也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证型和有效治法,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开展的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为其推广与应用奠定了基础。络脉与络病学说历史上虽经历三次里程碑式的发展,但始终未引起历代医家充分重视和深入研究,亦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近年随着应用络病学说指导治疗难治性疾病取得显著疗效,络病学说逐渐引起医学界关注并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但也应注意到历史上存在把络病与血瘀证相混淆的现象,至今也未能把二者完全区分开来,这无疑阻碍了络脉与络病学说的继承发…  相似文献   

2.
《内经》、《难经》中提出络脉的概念及相关内容,可作为络脉理论的奠基之作。至汉代《伤寒杂病论》问世,络脉理论应用于,临床,络病证治初见端倪。其后至明清以前,众多医家对络病理论及临床做出了一定贡献,使其得以持续发展。明清时期,以喻昌、叶天士为代表的医家,使络病学说的发展达到一个高峰,承前人之所成,启后世之法门。现代医零将络病学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络病学说增添了现代化气息,为其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为吴门医派的代表性人物,通过对叶氏《临证指南医案》的分析研究,系统整理叶氏对络病学说的认识及其在内伤杂病临床应用的经验。叶氏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著名论点,阐明了络病的病因病机,并在前人基础上创辛香通络、化瘀通络、虫蚁搜络等治疗大法与方药。深入研究其络病学说对提高辨治疑难杂证的临床疗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络病研究已经成为当代中医临床与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医家所重视,其研究的范围已经涉及到中医临床各科。追述络病研究的形成与深化过程,首先应当归功于清代名医叶天士先生,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多次提及:“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病久痛久则入血络”。“久病入络”说既是对临床经验的总结,同时也奠定了中医络病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久病入络”及“久痛入络”的思考,发现络病有以下特点。1络病的时间性特点“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说明络病的形成具有时间…  相似文献   

5.
络病病机特点与病机变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吴以岭 《疑难病杂志》2004,3(5):282-284
络病学说是探讨络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辨证治疗的学术理论,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机状态,研究络病的发病因素、发病特点及病机演变过程,对建立络病发病学及病机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络病学说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逐级细分,遍布人  相似文献   

6.
络病学说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络病学说是伴随着经络学说的发展而逐步建立的,纵观二千余年络病学说发展史,共有三次大发展,一是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络”的概念,并奠定了络脉与络病的理论基础;二是中医学临床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作为外感热性病及内伤杂病的辨治总纲,  相似文献   

7.
络病理论探微   总被引:143,自引:16,他引:127  
约略回顾几千年来络病理论的演进脉络,探讨络脉病证的病因病机,并试从西医学角度阐明络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以期更深刻地理解络病学说,充分认识其理论意义及临床实用价值,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多种疑难病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痰瘀相关理论,即津血同源,痰瘀相关,痰浊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络病学说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凡久病、久痛之疾病,皆可由于络脉瘀滞引起。痰瘀相关理论对于阐述络病的病因病机,指导络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前提。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络病与病络理论认识肿瘤血管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肿瘤血管生成及络病相关理论的阐释,说明西医学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肿瘤血管生成与中医学络病、病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肿瘤血管生成是一种病理机制,相当于中医学的"络道亢进",归属"病络";指出病络、络病理论对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诸多借鉴作用,如针对"久病入络""新病入络"的中医治则与治法可为各种实体肿瘤所用,发挥阻抑络脉生成、清除络脉癌毒效能;并探讨了病络、络病理论对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药筛选与研究的指导价值,以期为中医学对肿瘤的深入认识以及从络病、病络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络病病因探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以岭 《疑难病杂志》2004,3(4):215-217
<正>病因又称致病因素,各种致病因素伤及络脉,导致络脉功能失常而引起络病,探讨络病病因对于研究其发病特点及病机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络病学说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络脉是从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踝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创面 2 3例 ,皮瓣大小为 ( 3cm× 5cm)~( 8cm× 1 5cm)。结果  1 9例完全成活 ,3例出现水泡及边缘 0 .5cm左右皮肤坏死 ,经换药愈合 ,1例远侧部分皮肤坏死 ,移植游离皮片得以修复。 2 1例获随访 3~ 6个月 ,1 6例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 ,另 5例感觉无恢复。无溃疡、瘘管、骨髓炎出现。结论 此皮瓣不损伤小腿重要血管及神经 ,血供可靠 ,解剖容易 ,是修复小腿中下部、踝部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2.
新病入络及其证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为例,初步探讨了新病入络及其辨证论治的特点.认为"新病入络"的门径在于营卫,枢纽在于气血;病因有外袭内伏之合;病势有缓急之不同;病变可由新至久、由局部至整体;"络道亢变"等"病络"之象为RA等疾患中邪毒传变的传播途径与功能载体;提出"新病入络"的证治原则在于:早期截毒防变;降维升阶,提炼证候共性因素;通畅络脉,贯穿始终.并通过寒热证治探讨了"新病入络"的有关现代机理.提出"新病入络"及其辨证论治是中医药诊疗RA、SARS等多种难治性疾病的值得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侧枝血管开放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从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住院的肝硬化病人92例,包括病人肝性脑病、腹水的临床资料及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实验室指标,并进行肝功能Child分级;所有患者均行CT门静脉成像检查,并在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等图像后处理,分析各侧枝循环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侧支循环与肝功能Child分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关系。结果CT门静脉成像可以清楚显示各侧枝循环的起止、走行及形态特点;食管静脉、食管旁静脉、附脐静脉三者随肝功能严重程度增高出现率上升(P0.05);胃左静脉宽度的增大可以导致更多侧枝血管开放(P0.05);食管旁静脉可以降低食管静脉曲张但不能减少胃底静脉曲张;食管静脉、食管旁静脉、胃底静脉、附脐静脉的曲张可提高腹水的发生率(P0.05);不同侧枝血管开放支数的实验室指标如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门静脉成像对于观察各种侧枝循环的起止、走行及形态特点具有巨大优势,可以为临床诊治评估提供客观依据,了解不同侧枝循环相互间关系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对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男科络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络病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络中气血津液运行、输布及渗化失常,最终出现络脉疲滞、痹阻不通的一类病证.近年来,一些学者对络病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并在现代中医学临床各科中取得了广泛运用.其中,男科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学科,虽然临床医生在实践中较广泛地应用了络病理论,但是目前尚未见文献对此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对其进行研究和总结将有助于医生的临床实践,还有可能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简述络病理论的发展历史,以及运用络病理论对中风病证治的认识.认为中风病病位在脑之络脉,脑之脉络瘀塞,在脉络末端供血供气、津血互换、营养代谢障碍,引起脑之气络失养、脑神失用.论述了运用络病理论辨治中风病方法,主要包括解毒通络法、补肾活血通络法、益气活血通络法.  相似文献   

17.
论经络     
论述了经络学说形成的理论 ,认为八卦的形成奠定了经络及经络学说的数学基础 ,经络是人体经气运行与时空的聚汇 ,将经气运行分为 12时段 ,每一时段为一条经络 ,于是十二经络之名乃成。十二经络有象无形 ,化而无迹 ,客观存在 ,并无实体。  相似文献   

18.
络脉是对经脉横别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络,是相对经而言,有“网”的意思,即网络全身,无处不到。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贯通的枢纽,也是营卫交会的场所,由于络体细小曲屈,络脉易瘀易滞,故络病的发生多以络脉阻滞不通为主,所以络病的治疗当以通络为其要。通络法有多种,现就临床常见的通络法及常用通络药归纳为:虫蚁通络法、散寒通络法、活血化瘀通络法、祛湿逐痰通络法、补气活血通络法、祛风散邪通络法、解毒通络法、柔肝熄风解痉通络法等八法。以期对临床治疗络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一种视网膜血管的分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自动的视网膜血管分割方法。方法在2个尺度下增强血管图像,由基于直方图的加权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形态学细化算子提取血管的近似中心线;通过多尺度形态学重构得到主要血管,再由较小尺度的匹配滤波增强中小血管;合并上述两部分得到最终的血管分割结果。结果对DRIVE数据库测试图像分割的灵敏性为0.7017,特异性为0.9816,准确率为0.9457。结论较同类无监督的血管分割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但对于小血管的灵敏性不高。  相似文献   

20.
肺络为病——论肺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间质纤维化根据病因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两类均是慢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和现代医学的物理诊断,应归属于中医“络病”范畴。由于长期痰热交灼阻于肺中脉络,导致肺气虚弱,络气不足,无力排除肺络之痰浊,致脉络血瘀,痰瘀互结,凝滞肺络是致本病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