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部分地区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抗体的调查附属湘雅医院周伯通,郑艳珍,胡国龄,方正春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性;抗体类,病毒;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流行病学测定;湖南省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I)的发现是人类白血病病因研究的重大突...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境内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抗体普查湖南长沙市第一医院(410005)张莉,罗艳奇,龚建武1981年,Hinuma等[1]从一成年人T淋巴细胞瘤株中证实存在白血病病毒,即日本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ATLV),这是人类白血病病因研究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早在本世纪初期,Ellerman和Bang就发现鸡白血病滤过液能诱发鸡的白血病。Rous发现鸡肉瘤的滤过液能诱发鸡肉瘤。1953年,Gross等发现了小鼠白血病病毒,根据病毒表面抗原性的不同,把小鼠白血病病毒分为两组,并证实不同的毒株与不同的白血病有关。随后又相继发现有多种动物,其中包括灵长类动物猴类的一些白血病也是由白血病病毒引起的。有关人类白血病病毒病因的研究,一直末取得明显进展,Gallo等曾报告从一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的外周血细胞长期培养中分离到了C型逆转录病毒,但不久又证实这是由猴白血病病毒污染所致。近几年来,美国和日本的一些科学家们改进了白血病细胞的建株方法,应用了T细胞生长因子,从而成功地从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的外周血和淋巴结转移灶中取材建立了细胞株,并从中分离到了C型RNA逆转录病毒。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90%以上的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的血清含有该病毒的抗体,同时还发现,在这种白血病的高发区,正常成人的血清抗体水平比其它地区高。这是人类白血病病毒病因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它首次证明了人的白血病也和白血病病毒密切相关,该课题的深入研究,不仅会对某些类型的白血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十分重要依据,而且还将对人类肿瘤病毒病因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本文  相似文献   

4.
病毒与癌     
自从1908年国外学者发现鸡白血病毒以来,相继发现能引起动物(包括人类)肿瘤的病毒多达30余种。近10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已发现肝癌、鼻咽癌、宫颈癌的发生与病毒有重要关联;亦有学者研究发现淋巴癌、白血病等与病毒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在白血病细胞中的基因转导效率,为白血病基因治疗提供关键依据。方法:应用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改造而成的第3代自身失活(SIN)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系统,与鼠白血病病毒(MLV)SIN载体进行比较,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标记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基因导入细胞百分比,评价两种载体系统在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基因转导效率。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可定性观察GFP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在同样的基因转导条件下,HIV载体转导的白血病细胞中被转导的标记基因GFP的表达强度及GFP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MLV载体转导的细胞。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HIV载体的转导效率接近100%,而MLV低于40%,两组间转导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于慢病毒载体基因转导的高效性,该载体系统可作为白血病细胞基因转导的极好工具。  相似文献   

6.
人T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TLV-1)是第1个被发现的人类反转录病毒,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的病原体。HTLV-1感染后潜伏期为20~40 a;2.1%女性和6.6%男性HTLV-1感染者最终发展为ATLL。尽管我国HTLV-1感染者较少,但近来有报道国内感染者有增加趋势。由于HTLV-1的感染途径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似,因此对于该病毒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人类白血病细胞的长期培养,为人类白血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人类淋巴细胞的长期培养已有十几年的成功经验。国外已建立了数百株,国内也建立了一些。其他类型白细胞的长期培养则报道较少。近年国外有人用加入集落刺激素(CSF)的悬浮培养法,长期培养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人周围血白细胞成功,但后来认为标本污染有猿猴白血病病毒。国外研究较多的J_(96)细胞株来自单核细胞型白血病病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中某一血细胞系统过度增殖、浸润到组织和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恶性血液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小儿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占90%~95%。单纯疱疹病毒(HSV)是最早发现的人类疱疹病毒,也是人类病毒性疾病中较为常见感染性病毒,该病毒一般经呼吸道、生殖器黏膜以及破损皮肤进入体内,潜居于正常人黏膜、血液、唾液及感觉神经节细胞内。  相似文献   

9.
二种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和HTLV-Ⅱ可引起人体血细胞恶变,造成T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自5年前首次确定HTLV以来,病毒如何能引起细胞恶变仍是一个谜。哈佛医学院及其公共卫生学院的William Haseltine及其同事在《Science》杂志(1984;第225卷,第4600期)中报道了新近研究的结果,对于病毒可使细胞转化的机制首次提出了线索。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Myron Essex说,这是首次具体地解释病毒如何引起白血病。  相似文献   

10.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是一种外源性的反转录病毒。1980年Gallo小组首次从T细胞淋巴瘤病人分离出HTLV-Ⅰ;二年后,他们又从成人毛细胞白血病病人分离到了HTLV-Ⅱ;接着Montagnier在1983年、Gallo在1984年分别从淋巴腺病综合征及AIDS病人的T淋巴细胞培养中分离到AIDS病毒,并分别将其命名为LAV及HTLV-Ⅲ,最近该病毒被统一命名为HIV。实验表明,这三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