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在DSA下行双下肢血管造影,参照泛大西洋协作组共识(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股·动脉的分级标准,符合其中的A、B级;按照Wagner分级3级以下,共62例糖尿病足患者,在每一级中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介入治疗组32例和传统治疗组30例。介入治疗组根据血管状况采取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等方法进行治疗,传统治疗组给予静脉改善微循环、口服抗凝等药物治疗。观察溃疡处颜色、肉芽生长情况、溃疡深度变化,观察足部感觉变化和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情况,测定踝臂指数(ABI)和经皮氧分压(TcPO2)。结果介入治疗对糖尿病足恢复有效率为87.5%,传统治疗组有效率为60%,介入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BI和TcPO2。结论介入治疗对糖尿病足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3.
介入治疗与单纯保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立平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3):327-328,33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和单纯保守治疗糖尿病足的近远期疗效.方法:37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19例)和保守治疗组(18例),所有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介入组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方式,术后予控制血糖,抗凝、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常规组予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抗凝、抗感染、改善末梢神经功能、清创换药及饮食治疗等;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时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 ABI)、足背静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评价总有效率及3年内截肢率.结果:介入组治疗后,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缓解,踝肱指数明显提高,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及3年截肢率与常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截肢率.  相似文献   

4.
许学明  黄鹏 《当代医学》2010,16(35):655-657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足下肢的DSA改变及治疗方法,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及DSA检查,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9例12条下肢节段性狭窄动脉行介入治疗(7例10支血管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2例2支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3到6个月后血管造影或血管超声复查。结果 9例患者中10条患肢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溃疡面治愈,2条患肢术后截肢。结论 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阻塞的部位及程度,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供,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6.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西方发达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5%~7%,其中12%~15%的糖尿病患者具有并发糖尿病足的风险[1]。糖尿病是造成下肢截肢致残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截肢率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7~40倍[2],占全世界每年非创伤性截肢的50%。糖尿病足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已成为严重的影响全民健康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依鸽 《微创医学》2011,6(3):277-278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病死和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者也在逐年增多,甚至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其中5%~10%的患者需进行截肢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对58例行介入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在术前、术后给予综合护理.结果 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所有患者无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精心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是手术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卫东  刘伦琴  邢林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548-2551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介入治疗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双下肢血管造影,参照泛大西洋协作组共识(TASC)股、腘动脉的分级标准,符合其中的A、B级;按照糖尿病足Wagner分级4级及以下,共收治85例糖尿病足患者,将患者分为介入治疗组(45例)和传统治疗组(40例).介入治疗组根据血管状况采取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等方法进行治疗,术后给予前列地尔40 μg静脉滴注,1次/d,治疗3周.传统治疗组给予静脉改善微循环、口服抗凝等药物治疗.观察溃疡处颜色、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溃疡深度变化,观察足部感觉变化和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情况,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介入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88.9%(40/45),传统治疗组有效率为62.5%(25/40),两组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介入治疗组患者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与传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介入治疗能提高糖尿病足治疗有效率,扩大足背动脉内径,加快足背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股动脉介入治疗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芳 《华夏医学》2009,22(6):1091-1092
糖尿病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波及到大中小及微血管、神经、肌腱、骨骼等部位的病变,是由局部感染及多种诱因诱发所致的常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治疗费用昂贵,也是导致患者截肢残疾的主要原因.以往的全身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有限,介入放射学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经导管股动脉溶栓药物灌注手术,为糖尿病足患者保肢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科从2002~2008年开展25例糖尿病足股动脉介入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的DSA影像特征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行DSA血管造影证实全部患肢的供血动脉显示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性病变。留置造影导管后,经导管注入尿激酶(万U)∶肝素钠(mg)∶NS(ml)为1∶1∶1的抗凝溶栓溶液,用量为2.0ml/h,用微量泵维持7天左右。结果靶血管周围侧支血管明显增多占全组病例的100%,狭窄段血管腔较前扩张占70.3%,闭塞段血管重新开通占60.5%。0~Ⅱ级病足溃疡面愈合,Ⅲ~Ⅳ级病足溃疡面干燥、缩小、周围炎症消退。结论DSA血管造影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程度、范围。介入治疗能改善患足的血供,从而预防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2型缺血性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CTA及DSA检查。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5例患者行介入治疗(15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其中8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3例运用溶栓导管插管溶栓)。术后3~6个月后血管超声复查。结果术后14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溃疡坏死创面在1~2个月愈合。1例无改善,于3月后截肢。获得随访8例患者中7例治疗部位血管彩超示保持通畅。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对缺血性糖尿病足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双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成形术(PTA)联合经皮动脉穿刺导管药盒系统(PCS)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足患者,行PTA术治疗后,再于皮下植入动脉药盒系统,并经动脉连接导管系统行前列地尔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14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踝臂指数(ABI)。结果:全部糖尿病足患者,治愈3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治疗前ABI为0.32±0.11,治疗后ABI为0.76±0.14,(治疗前后比较P=0.000)。结论:PTA联合PCS灌注药物对糖尿病足有明显治疗作用,疗效满意,能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凯时)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足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措施并加用前列地尔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BI)、足部皮肤温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表现有改善,踝肱指数、足部皮肤温度及血液流变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改善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地尔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湿润烧伤膏(MEBO)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该院于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MEBO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于治疗后记录两种方法对溃疡的治疗21 d后创面愈合率、治愈时间、换药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在糖尿病足治疗效果、治愈时间、换药疼痛程度等方面观察组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EBO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机制可能与保持创面生理性湿润环境、改善创面微循环,减轻溃疡局部缺氧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2):160-162+168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足部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组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糖尿病治疗依从性、足自护水平、Wagner评分、疼痛评分。结果干预组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足部自护知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Wagner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后3个月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足部自护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刘梅华 《中外医疗》2013,32(6):151-15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早期预防教育及足部保健护理对策,使糖尿病足的发生减少。方法对宣威市人民医院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27例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和足部护理和心理护理等,跟踪观察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情况,并评价防治效果。结果在实行早期预防教育和足部护理的127例糖尿病患者中,109例未患糖尿病足的患者病情控制稳定,未发生糖尿病足。18例已患糖尿病足患者中,0级、1级患者均痊愈,2级、3级患者足部干燥疮面缩小,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糖尿病足的预防重于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预防教育和保健护理,对于降低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金平 《医学综述》2009,15(14):2166-216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因素,随着医学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小口径、长球囊的临床应用,降低了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前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准确了解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范围、程度,对明确诊断、制订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及预后等至关重要。现就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刘伟  严洁 《河北医学》2012,18(1):73-75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入院后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并采用改善微循环、抗感染及营养神经、局部处理、加强支持疗法等方法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两组治愈率采用X2检验.结果:观察组治愈24例(68.6%),有效7例(20.0%),总有效31例(88.6%);对照组:治愈8例(27.6%),有效14例(48.3%),无效7例(24.1%),总有效22例(75.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疗效显著,对糖尿病足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朱砂外用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一效膏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疗效明显,其中有效成分朱砂的应用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