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腔内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腔内治疗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踝肱指数、通畅率及病情改善程度,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20例患者经腔内治疗19例获成功,成功率达95%,术后当即血管造影病变血管直径可达正常的80%以上。症状评分由术前的(6.64±0.67)下降到出院前的(1.71±0.84),P〈0.001,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6±0.02)上升至出院前的(0.86±0.03),P〈0.001。术后19例患者平均随访6~12个月,有3例病变位于腘动脉以下的患者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经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检查球囊扩张后再狭窄,2例行再次球囊扩张,1例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好转出院,其余16例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血管超声或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血流通畅;13例患者下肢溃疡愈合,2例70%愈合,2例截趾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结论糖尿病足动脉病变应首选腔内治疗;对膝以上动脉病变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效果明显,远期通畅率较高;对膝下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救肢率高于通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腔内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腔内治疗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踝肱指数、通畅率及病情改善程度,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20例患者经腔内治疗19例获成功,成功率达95%,术后当即血管造影病变血管直径可达正常的80%以上。症状评分由术前的(6.64±0.67)下降到出院前的(1.71±0.84),P<0.001,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6±0.02)上升至出院前的(0.86±0.03),P<0.001。术后19例患者平均随访6~12个月,有3例病变位于腘动脉以下的患者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经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检查球囊扩张后再狭窄,2例行再次球囊扩张,1例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好转出院,其余16例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血管超声或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血流通畅;13例患者下肢溃疡愈合,2例70%愈合,2例截趾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结论糖尿病足动脉病变应首选腔内治疗;对膝以上动脉病变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效果明显,远期通畅率较高;对膝下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救肢率高于通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10月以来应用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治疗的60例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球囊扩张(PTA)或球囊扩张+支架植入(Stent)。手术操作在介入室进行,狭窄为主的病例以球囊扩张为主,若扩张后有夹层形成或不能维持扩张效果的,则植入支架。结果 60例患者中,支架植入34例(均采用自膨式支架),21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PTA),5例因导丝导管无法通过病变段管腔而放弃治疗。总成功率为92%。无手术死亡病例。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意外、血管破例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成功病例中,8例患者术前未触及股动脉搏动而术后可触及,13例患者术前未触及腘动脉搏动而术后可触及,7例患者术前未触及胫后或足背动脉搏动而术后可触及,另有23例患者术后踝/肱指数(ABI)明显增加,9例患者(包括手术失败的5例)术后血运无明显改善,有效率为85%。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方法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一种新兴、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它可与以往传统的血管外科治疗手段优势互补,遵循安全简单有效的原则,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和复杂性,减少了并发症,并为一些治疗困难,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亚奇  丁福万 《当代医学》2009,15(29):536-537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腔内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介入技术(球囊和/或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30例(35条肢体)。结果33条肢体均成功进行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治疗;2例转手术搭桥。1例髂动脉支架,2例股浅动脉支架后再次出现下肢缺血,再次予以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症状缓解。所有病例随访3~36月,平均21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踝肱指数(ABI)0.66±0.12。结论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介入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髂动脉病变段球囊扩张(PTA)及内置支架(stent)联合股→胭→小腿动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3例。术前均测定影肱比值(ABI)平均为0.24±0.14(0.11—0.48),并行动脉血管造影(DSA),依据患者条件选择彩超或CTA。结果行髂动脉病变段球囊扩张及内置支架术23例,股→胭动脉膝上旁路移植13例和行膝下旁路移植2例,左股→右股动脉耻骨上旁路移植5例,膝下胴→小腿动脉旁路移植3例,均取得成功。术后ABI检查为0.71±0.19(0.53~0.89),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期为2006年7月-2007年12月,除2例存在静息痛和不同程度间歇性跛行外,其他患者症状完全改善。结论介入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远期效果佳。  相似文献   

6.
血管腔内联合介入治疗糖尿病足性血管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新炎  王鹏  蹇兆成  孙业全 《当代医学》2010,16(23):416-417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8例糖尿病足血管病变患者,Fontaine分期Ⅱ-Ⅳ期,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法,行糖尿病足下肢动脉PTA术,同时联合支架植入术。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皮肤温度、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间歇性跛行距离改善情况。结果所有18例病人,靶血管共26条,全部行PTA,同时联合支架植入6枚。PTA成功率91.4%,皮肤温度、踝肱指数、跛行距离分别较术前增加。与术前相比较,下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可作为治疗糖尿病足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胡松杰  鲁俊  郎德海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23-124,143
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型术(SIA)治疗下肢股浅动脉长节段闭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应用内膜下成型术(SIA)治疗下肢股浅动脉长节段闭塞症15例(共15条肢体),应用球囊在闭塞段动脉内膜下扩张再建血流通道,根据术中造影决定是否置入支架,术后复查踝肱指数并随访。结果本组15例中14例获得成功,术后踝肱指数[(0.49~1.02,平均(0.76±0.2)],与术前[(0.21~0.87),平均(0.49±0.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手术成功者术后随访6个月,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1例术后3个月支架远端再狭窄,行球囊扩张后不满意,再次置入支架,其余13例均保持通畅,治疗动脉通畅率为86。7%。结论SIA用于治疗股浅动脉长节段闭塞安全、有效,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症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成形术在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1月期间经CT血管造影( CT angiography ,简称CTA)证实髂股动脉长段(>10cm)狭窄或闭塞的15例患者共16条患肢的介入治疗资料。髂动脉闭塞2例(2条),股浅动脉闭塞13例(14条),闭塞长度为11.2~31.8(21.4±5.8)cm。15例均行腔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结果15例16条患肢中有13例14条患肢闭塞动脉再通成功,14条患肢共植入支架25枚。13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支架成形术后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2±0.12)升高至(0.7±0.20)。术后随访1年一期通畅率为71.4%.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髂股动脉长段闭塞的一种创伤小、可行性强、近中期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髂股动脉长段闭塞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2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介入(或联合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25例(146条肢体),其中单纯采用介入治疗肢体87条,介入联合手术治疗59条。结果 142条成功进行了介入和手术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术前减轻,术后踝肱指数(ABI)为0.52±0.16,较术前(0.32±0.11)明显提高(P〈0.01)。4条治疗失败者行手术截肢,截肢率为2.7%(4/146)。治疗30d内死亡5例,死亡率为4%(5/125)。120例患者随访1~72个月(平均36.3个月)。5例人工血管搭桥血栓形成,其中2例予以手术取栓联合人工血管动脉吻合口球扩支架,2例膝上截肢,1例药物保守治疗。5例髂、股腘动脉支架再次出现下肢缺血,其中支架阻塞3例,狭窄2例;3例再次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2例手术转流;症状均缓解。1例腘动脉支架断裂。其他患者下肢症状无复发。结论介入治疗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常用治疗方法。治疗中应注意围手术期处理,提高保肢率,降低治疗并发症,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的路径和方法。方法:选取BCS患者192例,先行下腔静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采取不同路径行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前术后测量静脉压,效果欠佳者。及时置入血管内支架,随访6~12个月。结果:成功治疗188例,治愈率为97.9%。下腔静脉压及肝静脉压由术前的(29.20±1.05)kPa和(3.25±1.07)kPa降至(16.10±0.54)kPa和(1.53±0.52)kPa,腹胀、腹水、下肢肿胀等临床症状1周内明显改善,胸腹壁浅静脉消退。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内血管通畅率为100.0%。结论:BCS介入治疗,应根据造影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介入路径和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许学明  黄鹏 《当代医学》2010,16(35):655-657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足下肢的DSA改变及治疗方法,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及DSA检查,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9例12条下肢节段性狭窄动脉行介入治疗(7例10支血管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2例2支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3到6个月后血管造影或血管超声复查。结果 9例患者中10条患肢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溃疡面治愈,2条患肢术后截肢。结论 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阻塞的部位及程度,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供,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13例患者,累及血管包括股浅动脉、胭动脉和胫、腓动脉,其中15支血管行血管内球囊成型治疗,3支血管行腔内支架植入术,同时结合控制血糖,局部换药等治疗措施。[结果]所有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肢体血供明显改善,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渍疡愈合。[结论]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暨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方法13例经皮血管内球囊成形术,6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6月血管造影复查。结果19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者下肢动脉血供均得到良好改善,通过控制血糖、局部换药等治疗措施,糖尿病足部溃疡愈合较快,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血管阻塞部位及程度,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布加综合征的介入加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6例以膜型阻塞为主,阻塞远端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堵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实施经皮经腔内支架压栓、球囊扩张成形内支架置入术,术后再次行肠腔分流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8.5 a。结果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68±0.40)kPa下降至术后的(1.12±0.21)kPa,上腔静脉压力由术前的(0.40±0.15)kPa上升至(0.87±0.26)kPa,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2.27±0.36)kPa。术后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血栓性膜型阻塞性合并肝静脉堵塞型布加综合征,可施行多支架压栓加肠腔分流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虫桃红汤足浴治疗0级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选取0级糖尿病足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三虫桃红汤足浴治疗,对照组采用温水泡足,治疗疗程均为4周.通过观察踝肱指数以及局部症状改善百分率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踝肱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较对照组治疗后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虫桃红汤足浴可改善肢瑞供血,有效治疗0级糖尿病足.  相似文献   

16.
张家庆  刘萍  王业梅 《安徽医学》2017,38(6):720-722
目的 比较支架植入与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手术成功率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收治的40例AVF狭窄或闭塞患者,随机分为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通畅率.结果 支架植入组与球囊扩张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12个月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开放率分别为80.0%和4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植入在手术成功率与12个月内的开放率均较高,且优于球囊扩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1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鹏  谢春明  杨敏玲  庞宁东 《当代医学》2009,15(35):650-651
目的评价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13倒患者,累及血管包括股浅动脉、胭动脉和胫、腓动脉,其中7例行血管内球囊成型治疗,6例行腔内支架植入术,同时结合控制血糖,局部换药等治疗措施。结果所有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肢体血供明显改善,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结论DSA血营造影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程度、范围。介入治疗能改善患足的血供,从而预防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部分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动脉病变患者,共78条肢体,Fonfaine分期Ⅰ~Ⅱ期3例,Ⅱ—Ⅲ期35例,Ⅲ~Ⅳ期22例,采用新se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行糖尿病足动脉病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部分联合支架植入术。结果78条肢体中技术成功69条(成功率885%),临床成功73条(成功率925%)。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皮肤温度,踝肱指数,跛行距离分别较术前增加,与术前相比较,下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的肢体症状均没见加重或复发。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部分支架植入术,可作为治疗糖尿病足动脉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有效改善远段肢体血供,有效防止糖屎病足动脉病变发展,促进肢端创面愈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讲一步堆广.  相似文献   

19.
郑里  谢春明 《当代医学》2009,3(5):32-34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足下肢的DSA改变及治疗方法,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及DSA检查,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5例7条下肢节段性狭窄动脉行介入治疗(5例5支血管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6支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3到6个月后血管造影或血管超声复查。结果5例患者中6条患肢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溃疡面治愈,1条患肢在外科拉栓术后截肢。结论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阻塞部位及程度,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静  童强  徐梓辉  徐静  郑宏庭  严峻 《西部医学》2009,21(10):1657-1658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同时行PTA并支架植入治疗。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跟踪随访3月。结果治疗大动脉3支,全部成功;中动脉5支,成功4支;小动脉16支成功12支。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肢缺血,缓解糖尿病足患者的疼痛、乏力等症状。结论下肢动脉介入治疗近期效果令人满意,术后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及降低患者截肢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