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引导骨再生术和牙周固定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重度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29个患牙行引导骨再生术和牙周固定术,对照组35个患牙行引导骨再生术?分别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牙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松动度(teeth mobility,TM)及牙槽骨高度(alveolar bone height,AH)?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PPD?AL?SBI?TM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术后6个月,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牙周引导骨再生术联合应用牙周固定术治疗重度牙周病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且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引导骨再生术?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7,(7):875-877
目的:对比观察牙周翻瓣术和龈下刮治术在牙周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单颗牙周病患者96例,其中50例采用牙周翻瓣术治疗(A组),46例采用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B组)。观察两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附着丧失(AL)、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等临床指标情况,对比治疗后3个月牙槽骨吸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PD、AL、SBI及PLI指标水平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各指标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牙槽骨吸收率82.00%与B组80.43%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龈下刮治术、牙周翻瓣术治疗牙周病患者的疗效相当,龈下刮治术操作简便损伤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Bio-oss胶原质和Bio-gide胶原膜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35颗患牙行Bio-oss、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照组30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刮治.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2个月患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牙松动度(teeth mobility,TM).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PPD、AL、TM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线根尖片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对照组未见新骨形成.而且实验组骨密度增强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牙周翻瓣术后植入Bio-oss骨代材料,联合应用Bio-gide胶原膜治疗牙周病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且疗效优于单纯翻瓣刮治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评价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26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磨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OAM、自体骨混合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修复骨缺损区;对照组则单纯采用翻瓣GTR手术。术前,术后12周、24周分别观察记录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PD、CAL减少显著(P<0.05),SBI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根尖片显示,实验组骨密度增加较对照组明显。结论:OAM联合自体骨移植是治疗人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牙周翻瓣术,观察组给予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的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牙周袋深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牙周袋深度、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的效果优于牙周翻瓣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骨替代品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Ⅱ~Ⅲ度根分叉区病变的患牙42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β-TCP/HA+GTR组)作为观察组,常规牙周翻瓣术治疗(OFD组)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 a的牙周探诊深度(PPD)、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等临床指标及X线变化。结果两组术后PPD、HPD和SBI均有明显减少;β-TCP/HA+GTR组与OFD组相比较,PPD、HPD值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X线比较,两组根分叉区阴影面积均变小,β-TCP/HA+GTR组根分叉区牙槽骨平均新生骨高度(3.45±0.24)mm,OFD组为(1.03±0.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GTR技术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与传统的牙周翻瓣术相比,能更有效减少牙周袋深度,增加临床牙周附着水平和促进牙周骨组织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59-62
目的探讨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合并Ⅲ度根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6例慢性牙周炎合并Ⅲ度根分叉病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各33例。对照组施行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治疗,观察组施行牙龈切除术+根向复位瓣术治疗。术后3个月,观察统计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牙周相关指标[垂直探诊深度(VPD)、角化龈宽度(WKG)、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临床附着水平(CAL)、牙龈出血指数(SBI)]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90.91%远高于对照组的66.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6%远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VPD、PLI及SBI水平均较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牙龈切除术、根向复位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合并Ⅲ度根分叉病变,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显著降低垂直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及牙龈出血指数,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 Vector治疗仪用于牙周翻瓣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左右侧需行牙周翻瓣术的37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试验组为患者一侧行牙周翻瓣术,Vector治疗仪进行根面平整,对照组为患者另一侧行牙周翻瓣术,Gracey刮治器行根面平整,两组于术前、术后3、6个月分别检测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和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两组组间PD、PLI、SB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间CAL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控制牙槽骨吸收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ector治疗仪应用于牙周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纯翻瓣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固定式恒久牙周夹板结合膜引导下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Ⅱ度松动患牙骨下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40例Ⅱ度松动患牙骨下袋患者,共40个牙位,随机双盲标准下,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固定式恒久牙周夹板固定后,观察组患者接受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翻瓣刮治术的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PD、AL等指标值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式恒久牙周夹板结合膜引导下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Ⅱ度松动患牙骨下袋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牙周翻瓣术配合根管治疗牙髓-牙周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2例牙髓-牙周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根管治疗,观察组采用牙周翻瓣术配合根管治疗,对2组疗效、牙周健康指标、细菌感染率及清除率、炎性因子水平予以观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TM)等牙周健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龈沟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细菌感染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0.20%、9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