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县现有人口41.7万,其中农业人口33万。自1969年开始实行农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基本上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的困难,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对保护农村劳动力,促进工农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农民合作医疗现状 上海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的对象主要是村内务农农民和在乡村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务  相似文献   

2.
上海县概况     
上海县是上海市的十个郊县之一,位子市区西南,地理位置是东经121°23′,北纬31°07′。 全县总面积430平方公里,人口56.54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14人,可耕田40.2万市亩(合26,800公顷),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一亩左右(0.067公顷)。 全县行政区域分为十八个人民公社,238个生产大队,2,302个生产队,有5个县属镇,46个居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设在莘庄镇。  相似文献   

3.
上海县位于上海市区西南,总面积378.44平方公里,人口40.3万,其中农村人口34.4万人。可耕田2.33万公顷。平均每个农业人日占有耕地0.068公顷。 全县行政区域分为19个乡(镇),有村民委员会236个,村民小组(生产队)2279个,居民委员会24个。县人民政府设在莘庄镇。  相似文献   

4.
赤脚医生在我国广火农村中肩负着八亿农民的卫生保健、疾病防治和计划生育的繁重任务,是农村基层卫生工作主要力量。多年来他们为保护农业劳动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解赤脚医生队伍的状况,评价他们的工作质量,提出建设好赤脚医生队伍应采取的措施,我们采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县赤脚医生进行了调查。 概况 赤脚医生是农村生产大队一级的基层卫生人员。1958年建立生产大队一级体制时,曾训练过一批保健员,1968年改称赤脚医生。经过不断地培训提高,上海县已建立了一支立足农村,方便群众,面向生产的群众卫生队伍。1980年底全县共有赤脚医生751名,平均每个公  相似文献   

5.
侯桂霞 《看医生》2004,(10):62-62
今年以来,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了东明县等19个县(市、医)为省级新型农村台作医疗试点县。对此,东明县委,县政府极为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及时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经办机构,组织人员对垒县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机构服务状态、农民疾病发生状况、就医用药几费用情况、农民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愿进行摸底调查。  相似文献   

6.
介绍上海县1980~1990年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87.8%,工农业总产值增长519.2%,农村人均收入增长326.9%。上海县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继续巩固发展,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4%,村村有集体办的卫生室。十年间,中级及其以上卫技人员增长286.9%,卫生事业费(不含基建经费)增长252.4%,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增长213.8%。1990年人群健康指标与1981年相比,传染病发病率下降449.4%,婴儿死亡率下降138.2%,新生儿死亡率下降130.5%,1990年未发生孕产妇死亡,平均期望寿命上升到74.5岁。 作者提出了大城市近郊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外来人群的卫生服务,老年人的卫生保健以及乡镇工业发展对劳动卫生的要求等,并提出了一些对策看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上海县妇幼保健服务的复盖面和工作内容得到进一步扩大,三级保健网日趋巩固,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正向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妇女保健工作 一 新婚保健 自1981年以来,开展了以围产期保健和优生优育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除了原已开展的孕产妇系统管理外,1985年以来,全县已有11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了婚前检查工作。在检查中发现有不宜结婚或生育的疾病时,进行治疗或劝阻结婚。1986年全县婚检门诊5222人次,占应  相似文献   

8.
上海县麻风病过去属于中等流行区。从1956~1990年累计发现麻风病278例。自60年代起,我县采取配备专业防治人员,建立防治网,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开展专业调查,早期发现病人、普治病人、定期随访、检查病人家属等防治工作,使麻风病的流行得到控制。麻风病的阶段年平均发病率从1956~1960年的2.78/10万降至1986~1990年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民历来有使用人粪尿作肥料的习惯,因为粪便是量大肥效高的有机肥料。解放初我县的农业生产是一家一户的,因此每户农民都有贮存粪尿的私人粪缸。限于当时我县农村水井很少,绝大部分农民都饮用河水,并有在河内洗刷马桶和粪具等不良卫生习惯。由于没有进行管理,粪便严重污染水源,造成肠寄生虫病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如严重危害我县人民身体健康的血吸虫病,1956年感染率平均为26.3%,最高的公社达60%以上,钩虫病感染率1956年平均为36.5%,肠道传染病的死亡率1960年达13.7/10万。因此粪便管理已成为减少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981年以来,上海县妇幼卫生服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巩固妇幼卫生三级保健网的基础上,服务内容有了扩展,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水平又有了提高。 三级妇幼卫生保健网 到1990年底,上海县妇幼保健服务系统主要包括有一所县妇幼保健所,一所县中心医院的妇产科和儿科,17个乡镇卫生院均设有妇幼组。在232所村卫生室中,每村均配  相似文献   

11.
上海县1980年底全县人口为565,373人,其中女性289,444人,占51.2%,男性275.929人占48.8%;0~14岁129,655人占22.93%,15~64岁395,209人占69.9%;65岁以上36,563人占6.47%。15~49岁育龄妇女163,251人,占总人口28.87%,已婚育龄妇女93,108人,已婚有生育能力育龄妇女92,135人。 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 五十年代,我县人口处于无计划生育状态,平均每年出生率为37.86‰、死亡率8.03‰、人口自然增长率29.83‰。 六十年代,党和政府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计划生育工作由宣传动员、组织发动、逐步广泛地开展起来,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平均每年出生率23.06‰,死亡率7.26‰,人口自然增长率15.8‰。  相似文献   

12.
我县自1956年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以来,至1980年底共收到传染病报告339,011例,病种包括:白喉、流行性脑膜炎、百日咳、猩红热、麻疹、流行性感冒,痢疾(菌痢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及副伤寒、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疟疾、斑疹伤寒、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15种。本文将25年的疫情动态,予以综合分析。 总发病率的变动 1956~1980年全县登记的15种传染病共339,011例,平均年发病率为2715.23/10万,每五年平均的年发病率见表1。  相似文献   

13.
上海县开展计划生育27年来,已形成了健全的计划生育工作网。结果表明,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从1955~1959年的17.2岁提高到1985~1988年的23.1岁;出生率1955年为43.9‰,1988年下降至12.0‰;总和生育率1954年为4.57,1987年仅为1.07;应落实节育措施育龄妇女的节育率1971年为68.7%,而1983年高达99%以上。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育龄妇女节育效率偏低,未婚妇女人流较多,因而计划生育工作的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农村卫生水平,搞好农村粪便管理,从1989年起,我县将农村粪管工作列为爱国卫生工作重要内容,每年制定目标任务,组织检查考核,成绩列入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内容。在经费上,采取三级负担的办法,即政府贴一点,乡、村补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办法,县财政每年拨出农村改厕专项经费15万元,从而加快了农村改厕步伐。粪便管理采取的形式有:对农户露天粪缸实行加盖,迁移河边粪缸;提倡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公共卫生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卫生事业的发展,上海县人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为反映上海县人民健康状况的变动,我们对上海县1950~1980年人口自然变功,1960及1970~1980年居民病伤死亡资料作了初步分析。 人口自然变动 上海县1950年底总人口为315,200人,1980年底增加到565,373人,三十年中增加了250173人,平均年增长率19.67‰。分年瞍看,五十年代人口数增加很快,六十年代以后增加速度明显减慢。在1953~1959年高生育率期间平均缚年自然增加率29.83‰。六十年代起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加率逐年下降。1974年最低时出生率8.96‰,自然增加率3.42‰;以后由于五十年代出生者逐渐进入育龄期,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加率又逐年回升。1980年出生率14.79‰,死亡率6.21‰,自然增加率8.58‰。  相似文献   

16.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在上海县范围内,对医疗卫生事业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公费、劳保和合作医疗三种医疗费用的比较,结合门诊和住院费用分析,来观察和评价上海县人民所享受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同时,希望对今后进一步开展卫生经济的调查研究能够得到某些启示。 原始资料主要来自上海县卫生局,劳保资料来自上海县计划委员会,门诊和住院费用的资料来自上海县中心医院、虹桥公社卫生院和颛桥公社。社办工业的资料通过社队工业局和对龙华、虹桥及塘湾三个公社的调查经推算得出。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57年上海市分层抽样调查,我县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13,000余人。结核病死亡率从1961年的40.7/十万,到1975年27.7/十万,1980年12.6/十万,二十年内下降了69%。在1961—1975年间,发病率下降了约90%,从3‰降到0.31‰。 新病人中男性多于女性,为2:1,而50岁以上的老人占53.01%。(表1)  相似文献   

18.
预防接种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县由于有效地采取了预防接种措施,早在1950年就消灭了天花,现已基本控制白喉和脊髓灰质炎,1980年麻疹的发病率为5.9/10万,较使用麻苗前的1965年下降了99.84%。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卫生防疫网在计划免疫中的作用 计划免疫工作是在市防疫站统一安排下,采取县站,社,镇卫生院,大队卫生室这三级保健网上下结合,分级负责进行的,并确定相对固定的专职人员负责疫苗的预算、管理和接种以及接种后副反应的处理。县站防疫科有2—3名医生,社、镇防保组有1—2名专职或兼职人员,大队卫生室也有一名赤脚医生分工负责预防接种任务,各生产队都有一名不脱产的卫生员,协助赤脚医生完成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9.
解放前,上海县没有自来水,水井也不满一千只,大部份分布在集镇,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只能饮用天然的河水。由于河水经常可能受到人畜粪便的污染,造成血吸虫病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1955年血吸虫病感染率为26.3%,1960年肠道传染病死亡率为13.7/10万。 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关心饮水卫生,提倡吃用井水,大力开展打井。到1980年止,国家已陆陆续续提供打井材料井砖二千三百万块,水泥三千五百吨。经济由大队,生产队、社员三级分担,大队、生产队已累计付出人民币一百十万元,社员付出四十二万元。由于地下水位一般接近地表面,放大部份为挖的井而不是钻井,水面离地面以下不超过3—4米。各  相似文献   

20.
王涛  肖泽钊  程卓 《四川医学》2008,29(2):247-248
宣汉县人民医院为宣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之一,是一所综合性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全县医疗和应急救治的中心,因此县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全县所有参合农民的切身利益,它运行的好坏决定着全县新农合制度运行的成败.从2007年5月8日~11月30日,我院已接诊来自全县55个乡镇的新农合患者3000人次,报销补偿费用280万元,对缓解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近半年的摸索,我们认为县医院在新农合中主要起着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