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推动中医体质辨识与干预的深入开展,强化辨体论治的理念,本文以阴虚阳虚两种体质为切入点,在系统考察近年来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就体质分类标准、体质与病证关系、体质形成机制以及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体质干预与预防等问题进行了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试述中医病证结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当代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强调的一项原则,并被认为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回顾历史,中医学就存在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和对症治疗的"三位一体"的诊治模式;对辨证论治强调虽多,对辨病论治也并未忽视.本文试就中医病证二者的关系以及病证结合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望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中医体质学是从中医学的角度对人类的体质形象进行研究,综合认识人类的体质特征、差异、规律及体质与病证治疗的关系.体质与病证具有相关性,体质因素是形成证候的基础.本文以具有补气作用的三首代表方为例简述气虚质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出自《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是中医有关时间性病证治疗的原则之一.基于对"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理论的认识,文章从五输穴之输穴的经典理论认识、五输穴之输穴在小儿时间性病证中的脏腑辨证应用及其临床应用探讨应用小儿推拿手法从输穴论治小儿时间性病证,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时间性病证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治疗学理论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系统研究《黄帝内经》有关治疗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治疗学理论的内在规律,提出《黄帝内经》治疗学理论体系由论治思想、治疗原则、治疗大法、治疗手段、病证论治5个子系统所构成。文中特别提出,按治疗学理论体系这一思路,对临床各科病证的论治,尚有广阔而深入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
从体质特征论治中老年痛风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中老年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结合当前治疗的现状,探讨从体质特征论治中老年痛风性关节炎.中老年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盛,治疗时宜温肾健脾.而痛风缓解期的体质调理,尤应坚持.抓住中老年痛风患者脾肾亏虚的体质特点,确立从体质特征论治痛风性关节炎的基本治疗原则,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 《内经》在病证辨治中,体现了颇具特色的辨脏腑经脉论治与辨病施治的原则,对其整理研究,于临床治病很有参考意义。一、辨脏腑经脉论治分辨疾病所属的脏腑经脉,而后采取不同的方法治之,这是辨脏腑经脉论治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常同时兼有泛恶、脘胀、嗳气、大便不调等症.是多种原因导致胃气壅塞不通,不通则痛的病证.目的讨论中医治疗胃脘痛.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一般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结合上消化道X线检查、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见有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溃疡等病变,即可明确诊断.胃痛论治,衡以"通"为关键,常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但必须结合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辨证地运用理气和胃之通法.  相似文献   

9.
陈祁青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9):114-114
探讨辨病与辨证论治结合的历史渊源,明确病证结合论治一直是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客观评价病证关系及病证分离的缺陷,提出规范中医病名的观点。结合中医医疗现状认为病证结合论治是中医诊病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0.
名,可名,非常名——对瓣证论治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名,可名,非常名”深刻含义的理解,认为“脏”、“证”等均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的基本概念,反映着人体内的某种关系,具有不可确定性。“瓣证论治”是分析并调整机体各种关系与状态的科学方法,即病证之象是人本内复杂关系整合后的整体外象,病机是象与证联系的思维桥梁,瓣证则包括对自我调控能力、体质、脏(腑)之偏属三方面的考察。瓣证论治的过程,是一个中医药治疗康复方法的应用,与病象、病机、病证不断谋合,并随其  相似文献   

11.
探讨体质因素对骨质疏松症不同证候发生、发展、变化的影响。骨质疏松症以肾虚为本,基本证候有肾虚(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肾虚血瘀。正常质、晦涩质、腻滞质、燥红质、迟冷质、倦[白光]质等不同体质者,因其肾虚之阴阳偏盛、气化代谢特点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骨质疏松症证候。了解这些特点,对骨质疏松症的辨证治疗和孕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医体质特点以及体质与证型关联性,为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学院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符合纳入条件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80例,采用标准化的体质量表进行体质辨识和辩证分型,归纳分析体质与证型的关系。[结果]①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医体质以平和质、气虚质和阴虚质为多见,其次为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和气郁质,特禀质和血瘀质少见。②中医证候类型以痰热郁肺证最多,占48.75%,肝火犯肺证和阴虚火旺证分别占21.25%和18.75%,气阴两虚证仅占11.25%。③从不同体质支扩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可以发现: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患者以痰热郁肺证较多;气虚质患者以气阴两虚证较多;阴虚质患者以阴虚火旺证较多;气郁质患者以肝火犯肺证较多。[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痰热郁肺证是最主要的中医证型,符合支气管扩张症本虚标实的病理特征;不同体质的患者发病后决定其不同的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李其信教授基于"体病相关"中医体质理论辨治血精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门诊学习,整理相关病例,从体质与血精的相关性、血精常见类型、血精辨体论治三个方面,分析总结李其信教授治疗血精的临床经验,并附两则经典病案加以验证。[结果]李其信教授认为血精与体质偏颇状态高度相关,临床上血精患者体质特点以阴虚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为主。治疗上,阴虚体质重在滋阴培本,辅以清热;湿热体质强调分清湿热,注重凉血止血;血瘀体质以活血祛瘀为主,兼行补气行气之法。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体论治,调理偏颇体质,标本兼治。所举病案一为阴虚体质,以滋阴泻火、凉血安络为法,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病案二为湿热体质,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为法,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结论]李其信教授根据"体病相关"论诊治血精患者,开辟了临床诊治血精的新思路、新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马有度教授指出体质是人们在先后天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符合天人相应观的一种正常身心状态。马教授认为体质之基缘于先天,体质之成赖于后天,体质之态别于病态,体质之用利于防治,并提出常体、寒体、热体(火体)、特敏体是正常人群常见的四类基础体质,这对于研究体质的真实内涵和指导中医药防治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研究不同体质的M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为MS的治疗和调养提供个体化的思路。【方法】收集328例MS患者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并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对所纳入的MS患者进行标准化的中医体质类型分类。【结果】(1)本研究所纳入的328例MS患者中,TG水平升高或已接受相应治疗,合并血压升高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最多,共41例,占12.50%。(2)中医体质分析以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共308例,占93.90%。偏颇体质中痰湿质最多见,共78例,占23.78%,其他依次为湿热质、气郁质、兼夹体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阴虚质、特禀质;平和质共20例,占6.10%。(3)痰湿质MS患者的体质量及BMI与平和质MS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MS患者的TG与特禀质MS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纳入的MS患者均具有典型的MS临床表现,中医体质辨识的结果提示MS以痰湿质、湿热质和气郁质为多见,对MS的治疗和护理调养应建立在对体质辨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体质特征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调养措施,实现个体化诊疗,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Chronic diseases are global threats to human health. By apply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ory of body constitution to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comprehensively identifying and differentiating the syndrome, disease, and constitution, TCM can be fully use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is manner, population-based and evidence-based modern medicine can organically align with the individual-focused and speculation-based TCM, with subsequent benefits for the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reducing their burden on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   

17.
杨惠民教授临证灵活运用天麻钩藤饮辨治以头痛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以其特有的方证相应及异病同治思想辨治,强调每个方子都有其适用的体质类型,主治疾病谱以及加减法,认为方药的用途,有对症状、对证候、对体质的不同层次.不同的疾病有着相同的症状及体质类型,也可用同一个方.天麻钩藤饮是其常用的体质性用方,也是改善阴虚阳亢体质的名方.临床用于面色潮红、形体较瘦类体质,以头痛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美尼尔氏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8.
阳虚体质是九种基本体质类型之一,脾胃阳虚是阳虚体质的一种主要证型,在临床多种脾胃病证治中广泛出现。历代医家或以中阳统称脾胃阳气,或重脾阳而略胃阳,但是脾、胃的生理病理和治法方药各不相同。叶天士倡导脾胃分治,且尤其注重体质。本文从阳虚体质角度,对叶天士以经方辨治胃阳虚不同汤证的病机、证候、治法、方药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具体医案详细阐释了阳虚体质胃阳虚不同层次的治法,如"通补胃气"的大半夏汤法,"通补胃阳"的附子粳米汤法等。从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角度,对胃阳虚证辨治规律进行总结,以供脾胃病的临床诊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与中医体质特征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息肉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9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中医症状分布情况、中医证型进行调查研究,按王琦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方法将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类并统计其临床表现在各体质类型中的分布。结果在中医证型中,痰瘀互阻型占31.96%;气滞血瘀型占28.87%;气虚血瘀型占23.71%;湿热血瘀型占15.47%。在中医体质方面,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以痰湿质为多,占20.62%,其次为气郁质,占16.49%;平和质占15.47%。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中医证型可分为痰瘀互阻型、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和湿热血瘀型四型,以痰瘀互阻型为多见。此外,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除平和质以外,痰湿质、气郁质是该病的易发体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气虚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和寒热错杂体质多寐病患者的体质进行判别与分析,采取同病异治的方法针对多寐患者偏颇体质进行调理,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实践证明体质辨证是临床疾病辨证论治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应用于慢性病和疑难病治疗与调摄。对于人体体质的认识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临床的具体运用中不能局限于目前所颁布常见体质相关内容,而要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和丰富中医对人体体质的认识,从而为中医药更加精准解决各类临床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