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丽珍  俞灵莺  张楚 《浙江医学》2009,31(5):576-578,581
目的比较分析暴发性1型糖尿病与非急骤起病1型糖尿病临床特征的不同点。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7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F组)与40例非急骤起病1型糖尿病患者[NF组,其中经典1型患者(A组)28例,成人晚发型患者(B组)12例]的一般资料、血糖、血清淀粉酶、血气分析、血电解质指标、C肽水平、胰岛细胞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等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F组患者高血糖症状持续时间较NF组明显缩短,存在前驱感染的例数明显多于NF组者,血电解质和酸碱紊乱程度明显重于NF组(均P〈0.05或0.01);F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A组和B组患者明显降低(P〈0.01);F组患者入院时血肌酐水平较A组患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程度较非急骤起病的1型糖尿病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2.
以自发酮症起病的新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自身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Ab)、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b)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在以自发酮症起病的新发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起病状况、胰腺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61例以自发酮症起病的新发糖尿病患者,以放射配体法测定GAD Ab、IA2Ab和IAA。比较胰岛自身抗体在不同发病年龄组、不同体重指数(BMI)组、不同程度酮症组及不同空腹C肽(FCP)水平组的阳性率,比较胰岛自身抗体阳性与阴性组起病状况和胰腺β细胞功能的差异。结果161例患者中,共68例(42.2%)被检出存在1种或多种胰岛自身抗体,其中胰岛自身抗体在起病年龄≤20岁、BMI≤18.5、FCP水平较低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与胰岛自身抗体阴性组相比,抗体阳性组存在发病年龄较轻、BMI较低、发病时酮症程度较严重、胰岛分泌功能较差等特点。结论在以自发酮症起病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病年龄较小、BMI较低、C肽水平较低的患者胰岛自身抗体的阳性率较高,属于1A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大,属于1B型或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小。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β细胞分泌功能较差,应尽早予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抗ICA5 12及GAD6 5自身抗体在汉人中拟诊断为 1型糖尿病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 ,选择 15例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及 19例健康者进行血清自身抗体分析 ,发现患者组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病程 <1年的患者 ,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程 >1年者。提示这些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利于糖尿病的分型 ,糖尿病病程长短影响抗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比较急性型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及自身抗体等临床特征有无性别差异。方法利用SPSS软件分析2002-2007年我院收治的193例该病患者资料。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6∶1,在入院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及并发神经病变等方面无性别差异。但与男性相比,女性发病更早、入院时病程更长、空腹C肽水平更低、发生过酮症酸中毒者比例更高;14岁(青春期)前起病者上述指标无性别差异,14岁以后发病者女性较男性的病程更长、空腹C肽水平更低;14岁后发病的男性空腹C肽水平明显高于14岁前起病者,而14岁后发病女性的胰岛自身抗体总阳性率及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明显高于14岁前起病者。结论青春期以后急性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临床特征上可能存在性别差异,性激素可能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抗ICA512及GAD65自身抗体在汉人中拟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患因清中的表达情况,选择15例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及19例健康者进行血清自身抗体分析,发现患者组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病理〈1年的患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程〉1年者。提示这些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利于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病程长短影响抗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免疫学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学特征及其病因学意义.方法 筛选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20例及其年龄、性别匹配的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40例.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和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A);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GAD反应性T细胞;直接测序法检测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DQ基因型.结果 本组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8/20胰岛自身抗体阳性,其中7例GADA阳性,4例ZnT8A阳性,3例为GADA与ZnT8均阳性.3例起病初期GADA阳性者,于2年及3年后复查抗体转阴各1例,另1例3年后复查抗体滴度增高(0.34~1.46).在6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中3例有GAD反应性T细胞.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HIA-DQA1*0102-DQB1*0601和DQA1*03-DQB1*0401单体型频率较经典1型患者增高(P=0.005,P=0.035).结论 部分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及HLA-DQ易感基因型,提示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邱俊霖  陈文  曾云先  苏会璇  何唐艳 《西部医学》2017,29(10):1409-1413
【摘要】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酮症酸中毒起病患者酸中毒的认识。方法 选择2003年~2013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海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8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酮症酸中毒起病,分为122例非酮症酸中毒起病患者和75例酮症酸中毒起病患者两组。然后将两组分为1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组,比较各组的年龄、血糖、血钠、血钾、糖化血红蛋白、PH值。结果 在不考虑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分型的时候,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都低于非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当只将非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组分为1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组后,非酮症酸中毒起病的1型糖尿病的PH值比2型糖尿病组低。当酮症酸中毒起病组和非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组都分为1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组后,DKA起病的2型糖尿病组的血钠正常,而其他3组都具有轻度低钠。结论 临床医师应重视1型糖尿病引起的酮症酸中毒的严重性;对于酮症酸中毒起病的患者,血钠可作为初步区分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患者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酮症起病抗体阴性的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型。方法酮症起病抗体阴性中青年糖尿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根据胰岛β细胞功能保留与否分为β+组与β-组,比较不同组别在年龄、BMI、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C肽(FCP)、血脂、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史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其随访观察,6个月后比较各组血糖、胰岛功能等情况。并选取非酮症起病2型糖尿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酮症起病抗体阴性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起病时平均Hb A1c达12.39%,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82∶1,超重和肥胖占67.7%,高甘油三酯血症(TG)占58%;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起病年龄较小,Hb A1c较高,FCP较差(P<0.05),BMI、血脂各项、高血压史、6个月后Hb A1c和FCP及临床缓解、非胰岛素依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体阴性中肥胖组较之非肥胖组,起病时BMI、TG、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史较高,6个月后胰岛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后者,血糖控制效果更好,临床缓解和停用胰岛素比例高(P<0.05)。抗体阴性中β+组较之β-组,起病时BMI、FCP较高,6个月后胰岛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后者,血糖控制效果更好,临床缓解和停用胰岛素比例明显高(P<0.05)。结论酮症起病抗体阴性的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具有许多2型糖尿病类似的临床特点,大多数经短期胰岛素治疗后胰岛功能恢复较好,分类上考虑归为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者和胰岛β细胞功能保留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方法收集1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组和经典1型糖尿病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结果暴发性1型糖尿病起病可能与妊娠、病毒感染相关,以病程短、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低、胰岛功能差、酮症酸中毒、横纹肌溶解、高淀粉酶血症等为临床特征。结论暴发性1型糖尿病较经典1型糖尿病存在严重的代谢失衡及更差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特点。方法以25例2型非酮症糖尿病患者为对照,对21例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酮症组HOMA-IR较非酮症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无统计学差异,酮症组△HOMA-IR小于非酮症组(P〈0.05)。结论以酮症为首发症状、自身抗体阴性的糖尿病患者较典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轻。在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性可部分恢复但幅度较典型2型糖尿病患者小。  相似文献   

11.
ABC分型法对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亚型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BC分型法对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亚型诊断的可行性及其诊断界值.方法 用放射配体法检测308例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和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根据抗体阳性与否分为A+组(任一抗体阳性)和A-组(抗体皆为阴性).比较A+和A-组临床特征、胰岛功能变化及HLA-DQ易感基因型的差异,判断胰岛自身抗体对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分型诊断的价值.进一步以随访2年时胰岛素用量作为标准(<20 U/d或≥20 U/d),通过绘制ROC曲线来判断在A+和A-患者中,用空腹C肽、体质指数和HLA-DQ基因型进一步分型的可能性和最佳诊断截点.分析ABC分型法各亚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胰岛自身抗体可将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分为临床特征完全不同的A+和A-两组,是分型诊断的首选指标.空腹C肽在A+和A-两组患者中均可进一步分型,A+患者的最佳诊断截点为150 pmol/L,而A-患者为250pmol/L.体质指数在A-患者中可进一步分型诊断,最佳截点为24 kg/m2,而在A+患者中无此作用.HLA-DQ易感基因型在A+和A-两组患者中均无进一步分型诊断的价值.结论 ABC分型法可对急性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亚型诊断,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对9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28例正常人的血清,用ELLSA法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及胰岛细胞抗体(ICA)。结果:Ⅱ型糖尿病人中抗体阳性率为30.76%,GAD-Ab阳性为17.50%,ICA阳性为15.38%,双抗体阳性为2.19%,对照组GAD-Ab和ICA均为限性;抗体阳性各组体重指数(BMI)较阴性组明显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小于40岁患者抗体阳性率最高(60%);血清C肽水平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近年来,临床上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改变和抗体升高的现象多于非糖尿病人群,而真正危害2型糖尿病患者身心健康的正是其多种并发症及合并症,考虑到甲状腺疾病对人体的危害同样重大,由此引发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和抗体改变的思考。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17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2型糖尿病组,同时选取16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血压病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并测定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再根据糖尿病病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病程<1年组(19例)、1~10年组(69例)、>10年组(84例);根据HbA1c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HbA1c≤6.5%组(67例)、6.5%10年组TGAb水平高于<1年组,>10年组FT3水平低于1~10年组(P<0.05)。不同HbA1c水平糖尿病组TGA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5%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对1型糖尿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45例l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GAD-Ab与ICA。结果 测量GAD-Ab的敏感度是48.9%,特异度94%;测量ICA的敏感度是26.7%,特异度96%;而GAD-Ab与ICA平行试验的敏感度62.5%。结论 GAD-Ab与ICA联合检测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更敏感。  相似文献   

15.
GAD—Ab、ICA检测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士荣  崔琢  周静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99-1300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RIA法和ELISA法测定138例糖尿病患者及38例正常人的血清GAD—Ab、ICA水平。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GAD.Ab、ICA阳性率分别为57.1%和38.8%,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1.8%,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患者GAD-Ab、ICA阳性率分别为9.0%和19.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D-Ab和ICA抗体阳性患者C肽水平较低。结论GAD-Ab、ICA可用于糖尿病的分型诊断,联合检测能提高阳性率,且有助于检出成人隐匿性免疫糖尿病(LAD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初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发病病因.方法 对我科2007年9月至2011年8月收住院的初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68例,其中1型糖尿病12例,2型糖尿病156例,对其各个发病病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生活饮食不规律,未严格控制饮食、未严格用药、家庭成员及周围朋友未做到严格监督等因素是初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诱因.结论 提高患者遵医行为规律用药、严格的饮食控制、正确认识糖尿病、家庭社会监督有利于防止初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NC组)60例、糖尿病组(DM组)89例。糖尿病组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分为糖尿病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DM1组,n=16)和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DM2组,n=73),比较三组的血清MMP-8水平;DM2组分为IMT增厚组(A组,n=12)、稳定斑块组(B组, n=27)和不稳定斑块组(C组,n=34),比较三个亚组的IMT、Crouse积分等超声指标,分析MMP-8水平与颈动脉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M2组的MMP-8、IMT值水平高于NC组和DM1组,DM1组高于NC组(P均<0.05);不稳定斑块组的MMP-8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IMT增厚组,稳定斑块组MMP-8水平高于IMT增厚组(P均<0.05);血清MMP-8水平与IMT值和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0.72,P<0.05)。结论  血清MMP-8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斑块稳定性相关,可作为预测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与否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儿童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患儿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探讨游离甲状腺激素在判断1型DKA患儿中病情与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择1型DKA患儿40例,根据2009年儿童DKA诊疗指南将DKA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12例与重度组7例,3组都进行了血清TSH、TT3、TT4、FT3和FT4的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儿均检出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率为100. 0% ;3组血清TSH、TT3、TT4、FT3和FT4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儿童1型DKA患儿的血清TSH、TT3、TT4、FT3和FT4值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 05);治疗前后的血清FT3和TSH值在中度组与重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 05),而在轻度组与中度组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 儿童1型DKA患儿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高,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测定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对病情评估、判断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及其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滴度的关系.方法 在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筛选出GAD-Ab阳性的LADA患者141例,测量其身高和体质量,抽血检测血脂、空腹血糖和空腹C肽水平.根据GAD-Ab滴度0.3为截点将LADA患者分为高滴度组(LADA-1亚型)和低滴度组(LADA-2亚型).利用HOMA2软件计算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水平.用放射配体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GAD-Ab和C肽水平.结果 与低滴度者相比,高滴度的LADA-1型患者的起病年龄较轻、体质量指数较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空腹和餐后C肽的水平较差,同时合并有较低的甘油三酯水平.根据HOMA2软件计算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显示,高GAD-Ab滴度的LADA-1型的HOMA2-IR的水平显著性低于低滴度的LADA-2型患者(1.6±1.1vs 2.1±1.1,p=0.001).患者的HOMA2-IR指数与GAD-Ab滴度呈负相关.结论 LADA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滴度相关,低抗体滴度者的胰岛素抵抗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1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的发生情况。方法对98例(T1DM)、9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9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检测,糖尿病患者同时加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及超敏TSH(uTSH),uTSH异常者加测游离T3(FT3)、游离T(4FT4)。测定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 T1DM任一甲状腺抗体(TAA)的检出率为36.7%,明显高于T2DM(10.2%)和对照组(9.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GAD-Ab阳性的T1DM患者任一TAA的检出率为43.5%,明显高于GAD-Ab阴性者(27.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AA阳性及GAD-Ab阳性的患者中,女性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GAD-Ab阳性和女性T1DM患者易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