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四物汤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九·治妇人诸剂》,由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组成。该方药味少,配伍精当,具有利血调血之功,主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绞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等证。笔者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精神,以本方加味治疗其他血虚疾患,收到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腧穴亦称“气穴”、“孔穴”,或称“穴道”,或名“穴位”,《史记》称为“砭灸处”。它是人体脏府、经络之气输注、转输聚集的部位,也是针灸治病的主要刺灸位置。人身腧穴众多,包括“十四经腧穴”“奇穴”(别穴)和“阿是穴”(天应穴)三大类。不同的腧穴,除阿是穴外,各有不同的位置、名称和主治病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在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病,要求取穴恰当,定位准确,《灵枢·四时气》载:“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针灸聚英·百症赋》也说:“先究其病源,后功其穴道,随手见功,应针取效”由此可见对腧穴定位的  相似文献   

3.
药物外治法     
中医治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约而言之,有内治、外治之分。我国最早的医学古典——《黄帝内经》很早就提出了“外取”、“内取”的治疗原则。外治法属于“外取”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肝气一词,含义多种,在使用中存在混乱现象。有的为生理性名词,指肝之脏气,即肝的机能活动。《内经》中所说的肝气,就是这种意义。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者木始治之,肝气始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灵枢·脉度》中“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和《灵枢·天年》中“五十岁,肝气始衰”之“肝气”,都是指肝之脏气。有的以“肝气”概括肝气之病的病理及多种肝气病证名称。如李冠仙在《知医必辨》中说:“五脏之病,肝气居多, 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异法方宜论》,开首有这么一句话:“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如何理解句中的“一”字,对学习、理解通篇内空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粗略一看,“一”有何难!不就是数词“一个”吗?照此理解,全句意思就是:“医  相似文献   

6.
竹笋,即竹的嫩芽茎,古人称之为“竹肉”、“竹胎”、“竹芽”。竹笋可分为冬笋、春笋、鞭笋3类:冬季藏在土中的为冬笋,色泽洁白.肉质细嫩,鲜美无比,有“笋中皇后”之誉;春天破土而出的叫春笋,笋体肥大。美味爽口,夏秋季生长在泥土中的嫩杈头是鞭笋,状如马鞭,色白,质脆,味微苦而鲜。除鞭笋外.还有广笋、黄枯笋、卷笋、绿竹笋等.也都是桌上鲜品。  相似文献   

7.
中医临床上常将药物置于体表,通过皮肤、穴位及五官九窍粘膜透入,以达治疗局部或全身疾病的目的,此即为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一些病,变“汤头”为“膏药”,“有殊途同归之妙”,已成为历代医家之共识,并在漫长的发展进程和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丰富的经验。因此,传统的外治方法和药物剂型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在著名医药家李时珍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用灸法防治疾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灵枢经》中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明·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说:“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藏医药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自成理论体系。 藏医将治病的法则高度概括为“食、行、药、械”四个字。“食”是食物疗法;“行”是行止疗法;“药”是药物疗法;“械”是器械疗法。器械疗法包括一些对疾病的外治方法,如针刺、艾灸、药浴、药熏、按摩、放血等。藏医概括为“刺、  相似文献   

9.
《内经》灸治特点浅析任晓湘(四川省渠县人民医院635200)关键词:灸法;《内经》中图法分类号:R245.8;R221灸法是《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灸法是一种特殊的外治方法,在临床上既可单独疗疾,亦可配合使用。《灵枢·官能》篇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相似文献   

10.
外治法是运用药物和手术 ,配合一定的器械 ,直接作用于病人体表某部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中医在很早即采用外治法 ,如《礼记》说 :“头有疮则沐 ,身有疮则浴”。张仲景也曾有“导引吐纳 ,缄灸膏摩”的说法。外治法是指与内治法相对而言的法则 ,即“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 ,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耳。”外治法与内治法在给药途径上的不同 ,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黏膜 ,使之易于吸收 ,而起到治疗作用 ,临床将外治法与内治法结合 ,常可达到提高疗效的效果。中医学的外治可概括为 :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三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