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恶性肿瘤的镜下特点,提高胃镜对胃恶性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 53例胃恶性肿瘤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3例为胃MALT淋巴瘤,3例为恶性间质瘤,34例为印戒细胞癌,46例为低分化腺癌,167例为腺癌.结论:内镜诊断胃恶性肿瘤要熟练掌握其特征,善于结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做到进展期胃癌不漏诊和误诊,并积极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人原发性胃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462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结果:青年人原发性恶性肿瘤主要为胃癌,少数为原发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等。青年人胃癌组织分化差的类型居多,易发生浸润和转移,远端胃为好发部位;常规胃镜加活检低于中老年人胃癌的诊断水平,超声内镜、胃镜结合超声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胃镜检查;根治性切除术者1年、2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者,早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效果更佳。青年人原发性胃淋巴瘤诊断时以中晚期居多,根治性切除术亦有较好的疗效。结论:青年人原发性胃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发现和早期手术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胃镜是诊断胃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超声内镜、胃镜结合超声可提高诊断率,尤其是对于胃壁浸润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表现,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 分析48例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病灶可以出现在胃窦、胃角、胃体、贲门任何部位.病理诊断以管状腺癌为主,有27例(56.2%).结论 早期胃癌以浅表凹陷型和溃疡型病变多见,胃壁任何部位都好发.重视内镜检查,准确行黏膜活检是确诊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的发病特点及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2006年胃镜及病理诊断检出的251例胃癌病例。结果男女之比为2.59:1,主要多发于贲门胃底64例(26.89%),局部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共195例,占绝大多数(91.12%)。结论胃镜下注重观察微小改变,多部位活检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多种恶性肿瘤前列;早期诊断对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各种检查手段中内镜检查配合病理组织活检仍为目前早期胃癌诊断最主要及可靠的方法。因而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专科医生对胃癌诊断的认识,并加强对癌前疾病、癌前病变的随访,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凌红  许岸高 《医学综述》2006,12(23):1469-1471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早期诊断对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各种检查手段中内镜检查配合病理组织活检仍为目前早期胃癌诊断最主要及可靠的方法。因而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专科医生对内镜下早期胃癌诊断技术的认识,并加强对癌前疾病、癌前病变的随访,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胃镜诊断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有效分析,以提高胃癌临床诊断率。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55例行胃镜并诊断出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收治的50例行多层螺旋CT诊断为早期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率。结果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消瘦、食欲不振、呕吐、黑便等;发病位置以胃窦部为主,肉眼分型以浅表型胃癌居多;大多数患者肿瘤直径在2~3cm;病理组织分型以高分化腺癌居多;胃镜病理符合率为98.2%,多层螺旋CT病理符合率为89.1%,可见,胃镜病理符合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胃镜诊断早期胃癌,其临床诊断率明显优于多层螺旋CT,为早期胃癌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雷兽铱据倌得在临廉宴路中榨广并口应用  相似文献   

8.
早期贲门癌影像学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翠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5):1146-1146
胃癌的病死率在我国各类恶性肿瘤中仍占首位,但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却依然很低,因此重视早期胃癌的诊断非常必要。现将以下3例早期胃癌诊断的体会总结如下。例1:患者,男,49岁,胃部不适做钡餐检查。常规传统钡餐发现胃贲门口下1 cm处疑有龛影。  相似文献   

9.
刘景霞  刘伟 《中原医刊》2011,(19):125-126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患者的胃镜下特点及临床特征,提高其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至2010年手术的31例早期胃癌患者胃镜下病变特点,包括病变部位、胃镜下分型和病理类型,以及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结果31例患者中,其中30例术前胃镜及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胃镜下分类浅表凹陷型发病率最高12例;胃内分布以胃窦最多19例。结论规范化对胃癌可疑人群进行胃镜筛查,胃镜加多点黏膜活检是基层消化内科医师提高早期胃癌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内镜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泽全 《中原医刊》2002,29(10):9-10
目的:提高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对我院近2年经电子胃镜、活检与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65例胃癌的临床资料和胃镜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早期胃癌18例,进展期胃癌147例,其中腺癌134例,印戒细胞癌8例,低分化癌17例,未分化癌6例。结论:胃镜对胃癌的诊断安全且准确。胃镜检查结构粘膜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最可靠的手段,但粘膜活检需一定数量,且取材部位要正确,并需仔细检查才能提高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贲门部平滑肌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贲门部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吞咽困难、胸及上腹部疼痛和消化道出血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平均病程9个月.手术前2例被误诊为贲门癌.17例行胃部分切除术,1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贲门平滑肌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因其可被误诊为贲门部恶性肿瘤,应特别重视鉴别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0例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检查所得结果进行诊断分析;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估MSCT检查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SCT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7.14%,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7.14%;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在MSCT图像上可见贲门及食管管壁呈环状或结节状增厚,管腔变小而不规则;贲门呈鸟嘴样变浅39例,鸟嘴消失呈向内突起改变31例;受侵胃底、胃体及胃窦壁增厚;增强扫描轻到中度均匀强化;其中有21例患者发现淋巴结转移,9例发现肝转移。结论MSCT检查可清楚显示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的影像学特点,对早期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敏感性强,对肿瘤分期可做出准确判断,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参考,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在5种常见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常见恶性肿瘤218例(其中肺癌51例,肝癌46例,胃癌28例,乳腺癌15例,食管癌55例,贲门癌23例)、健康体检者50例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CAl9-9、NSE、CEA、CA242、Ferretlng、Bet-HCG、AFP、Free-PSA、PSA、CA-125、HGH、CAl5-3)水平。结果:五种常见恶性肿瘤的阳性率为41.3%(90/218),其中肺癌阳性率为49.0%(25/51);肝癌阳性率为69.7%(32/46);胃癌阳性率为32.0%(9/28):乳腺癌阳性率为33.3%(5/15);食管癌阳性率为20.0%(11/55):贲门癌阳性率为34.8%(8/2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0%(2/50)。而且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常见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肿瘤标志物的监测。结论:多项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瘤(Gastric Leiomyoma)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长径≥1cm的26例胃平滑肌瘤的CT资料。结果 26例胃平滑肌瘤中,24例位于贲门且累及胃食管连接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2例位于胃体。22例呈腔内生长,1例腔外生长,3例呈腔内外生长。22例瘤体长径与胃壁平行。20例形态规则,6例形态不规则。26例瘤体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呈轻度均匀强化。结论直径大于1cm的胃平滑肌瘤多位于贲门且累及EGJ,沿胃壁生长,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整理CT和MR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和MRI诊断均能够清晰显示原发性胃淋巴瘤病变范围、部位以及周围淋巴结情况,3例近累及胃体,7例累及胃体和胃窦,6例累及胃底,3例同时累及胃体、胃底和胃窦,3例累及贲门和胃底,所有患者均出现胃壁增厚情况,CT诊断3例患者浆膜面模糊,MRI诊断6例患者浆膜面模糊。CT扫描20例患者均匀轻度强化,2例患者重度不均匀强化,MRI诊断11例患者增强,其中9例均匀轻度强化,2例中度不均匀强化,所有患者DWI信号出现高信号,突出显示肿瘤及转移淋巴结高信号,对比明显。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特点,联合使用对诊断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贲门癌切除术后长期生活的因素。方法对584例贲门癌切除术后生存10年以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年生存率为17.1%。肿瘤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大体类型、瘤体大小对10年生存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对10年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切端癌残留、癌栓形成、肿瘤浸润浆膜、手术切除性质,以及性别、年龄、病程等对10年生存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切除治疗仍是提高其10年生存率的关键。切端癌残留、癌栓形成、手术切除性质等因素对10年生存率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居民贲门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肿瘤抑制基因P53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37例贲门腺癌中,18例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配对组织中一致性P53免疫阳性反应的发生率为67%(12/18);定量分析表明,原发病灶中P53蛋白聚集阳性细胞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病灶中P53的表达;P53免疫阳性的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率(78%)明显高于P53免疫阴性的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率(29%,P<0.05)。37例贲门癌组织中,nm23免疫阴性者为24例,占65%,nm23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75%)明显高于nm23表达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31%,P<0.05)。在10例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淋巴结周边部转移病灶P53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中心部。提示:P53和nm23在贲门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贲门癌的围手术期血糖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近10年老年贲门癌合并糖尿病162例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患者中2例死亡,死亡率1.24%,并发症发生率16.04%。结论:围手术期内合理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是减少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胃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特征,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估提供帮助。方法分析1993年1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胃神经内分泌癌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胃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31例,鳞癌11例,腺癌9例。术后病理诊断显示,贲门部位发生肿瘤32例,胃窦10例,胃体9例;以近端肿瘤居多(32例,62.7%);诊断时多为进展期(33例,64.7%),伴有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镜下肿瘤细胞体积较小,胞质稀少,排列呈巢状,多伴有坏死。结论胃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术前诊断误诊率高,应提高对其独特生物学特征的认识,术前合理选择辅助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任守阳  袁正勇  陈祖尧  李雪飞 《四川医学》2011,32(12):1939-1940
目的提高食管、贲门双源癌术前诊断率,减少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通过对11例患者分析,术前胃镜并活检明确双源癌诊断5例,CT、消化道造影明确两处病变2例,术中探查并活检明确诊断2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双源癌2例,11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10例行肿瘤切除,1例肿瘤不能切除,仅行探查术。术后顺利,临床治愈7例,并发症4例,死亡1例。结论提高食管、贲门双源癌术前诊断,能有效减少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