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发生发展及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联系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胰岛素抵抗的信号传导及调节障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主要与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B细胞分泌缺陷有关,而IR是T2DM发生的基础,并存在于T2DM发生发展的全过程。IR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呈现出胰岛素抵抗明显的异质性。IR均与胰岛素的信号转导障碍以及胰岛素作用调控激素异常等环节的障碍有关,不仅存在于外周组织中,B细胞自身也存在IR,并参与T2DM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抵抗、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新荣 《广西医学》2007,29(1):104-105
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体重指数(BMI)是衡量肥胖程度的常用指标.研究发现,肥胖患者常合并IR及脂代谢紊乱.为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BMI与IR及血脂的关系,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因肝脏等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下降导致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受损的一种病理性反应。IR作为2型糖尿病典型的病理特征,其发病机制是抗糖尿病研究的焦点。本文就糖尿病状态下的糖代谢、脂代谢、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炎症与肝脏胰岛素抵抗相关信号通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思路及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基础.T2DM在发病上不仅与生理病理学因素有关、还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有关.长期的慢性心理应激可以造成IR的发生,并促进T2DM的发生及发展[1-2].国内抗焦虑药物治疗对血糖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多,但心理行为干预对糖代谢尤其是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面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 HBCI)及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S)等评价胰岛功能的先进、可靠的指标,以探讨焦虑障碍与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心理行为干预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脂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建洪 《浙江医学》2008,30(5):492-494
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现在认为胰岛素抵抗为多种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的共同发病基础^[1]。本文分析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血脂的相关性,以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血脂水平变化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的靶器官对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利用减低,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和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胰岛素抵抗,常与高胰岛素血症并存[1],它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和(或)加重高血压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目前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患者较普遍地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而胰岛素抵抗是中心环节,是其它代谢异常的根源[2] .近年来,国内开展了许多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其治疗从单纯的降压治疗提高到从代谢的角度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更合理的防治高血压及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现就其近年来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的组合,统称为"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高胰素岛血症(hyperinsulinism,IS)是构成以上代谢综合征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本文力求从理论上阐述胰岛素抵抗的概念及发病机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与IR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各种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对IR的影响,指出各种降压、降糖、降脂类药物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IR具有相关性,所选药物对IR的影响,是评价该药物优劣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9.
黄惠玲  黄慧芳  张丽 《浙江医学》2006,28(7):552-553
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IR可能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一氧化氮(NO)在IR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IAI)、NO、内皮素(ET)进行测定,以探讨IR和NO变化在老年高血压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受体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和昕 《医学综述》2000,6(8):242-243
<正>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指在胰岛素(Insulin,INS)作用的靶组织中,一定量的INS的生物学效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IR既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和重要特征,也是高血压、脂质异常、腹型肥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IR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IR机制复杂,近年来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其受体在IR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拟就TNF-α及其受体在IR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一个重要病理阶段,可因持续性肝损伤导致肝纤维化,甚至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NASH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被认为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损伤等几大因素有关,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NASH发病的中心环节。尽管当前仍没有能够彻底治愈NASH的有效药物,但是已不断出现相关预防与控制的药物。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与复杂疾病之间存在更为匹配的关系,这使得中药在治疗NASH中更有优势。该综述重点论述了中医对NASH病因的解释,以及中药在NASH治疗方面,尤其胰岛素抵抗这一环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胰岛素抵抗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秀梅 《医学综述》2010,16(15):2348-2349
糖尿病及高血压是危害健康的最常见疾病,在其发病机制中,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共同发病基础。在探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治疗中,重点在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血糖及血压趋于正常,减少并发症。目前中西医联合治疗胰岛素抵抗已取得很大进展,现从中西医两方面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较中药、二甲双胍及口服避孕药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达因35)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异常和生殖内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00例PCOS患者分成中药组40例和西药组60例,后者又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达因35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卵恢复情况;比较体重指数、血清睾酮、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血脂指标;稳态模型法测定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中药组、二甲双胍组和达因35组分别有36、26、25例患者完成整个治疗疗程,排卵率为33%、20%和16%。中药组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和达因35组,和达因35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睾酮、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稳态模型法测定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下降,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达因35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对PCOS患者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与恢复排卵和降低雄激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病理环节的一系列疾病,如中心型肥胖、糖尿病等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非常密切,但以往对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的关系阐述较多,对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关系认识较少。本文将对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发生的多个环节的联系进行综述,并就中医药在这个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常伴随胰岛素抵抗(IR)。中医理论认为PCOS-IR发病主要与脾肾密切相关,肾亏脾虚、痰湿内蕴是PCOS-IR的基本病机,补肾健脾化湿法是治疗PCOS-IR的重要方法。研究显示线粒体功能异常与PCOS-IR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线粒体功能异常为靶点,探讨补肾健脾化湿法对PCOS-IR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质网应激在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调节相关基因表达以维持内质网稳态或在内质网应激不缓解时介导凋亡。自噬可能作为对持续的内质网应激的一个代偿机制,对维持细胞稳态非常重要。文章综述了近5年中药单体、复方及其他中医治疗方法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影响细胞凋亡和/或自噬,治疗疾病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医药方法干预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均有成效,其作用主要包括:抗肿瘤、保护神经、保护心肌、保护肝细胞、抗结核、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代谢综合征又称作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糖代谢、脂代谢紊乱及其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如糖耐量减损或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微量白蛋白尿等.中医对这类病症成因的认识,从脏腑而言,主要是脾气虚弱,以脾失健运为本,而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为标.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目前主张从时相上要提前进行干预,要将减缓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发展作为防治的重要环节;从措施上应从单纯降糖的防治观,转向以防治心血管事件为中心的多危险因素综合防治.从单纯的降压或降糖的效果来看,中医中药的作用不如西药明显,但中药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脂代谢的调节、高凝状态的抑制、炎症状态的治疗等都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相对安全.因此,在治疗中怎样发挥中医中药的这些长处,结合西医药起效快捷、作用环节明确的特点,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优势,这是值得今后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进一步认识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机制,寻求NAFLD临床最佳疗效依据,本文作者对近年来NAFL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整理,发现NAFLD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在两次打击中,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Ros为中心环节,并在一系列相关因素如瘦素抵抗、caspase-3、Fas及其配体、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环氧合酶2、代谢性核受体、肝细胞铁沉积、铁蛋白、结合珠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4、肠道菌群失调、线粒体功能失调以及内质网压力的作用下,共同促进了NAFLD的进展。针对发病机制,临床治疗除常规改善胰岛素抵抗,抗氧化,改善脂质代谢外,还可采用核代谢配体或激活剂、铁螯合剂以及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外泌体lncRNAs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通过诱导免疫逃逸、驱动上皮间充质转化、增加化疗及靶向治疗抗性、促进血管新生等影响结直肠癌的进程。古今医家认为结直肠癌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 本虚为正气亏虚, 标实为痰、湿、热、毒、瘀等病理因素交互为患, 外泌体lncRNAs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与中医学对结直肠癌“正虚邪实”病机的认识高度契合。通过梳理近年来外泌体lncRNAs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为未来中西医结合防治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以及中药从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