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脑与脑脊液的临界面,在脑室系统是室管膜,在蛛网膜下腔是软脑膜。关于室管膜,本文除介绍室管膜的一般情况之外,对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特化的室管膜细胞即长突细胞以及脑室周器官近年研究进展结合作者的实验结果作了简要介绍。目前,对软脑膜的研究较少,但作者的发现提示:和室管膜的情况类似,很可能,脑与软脑膜的神经联系也是脑-脑脊液神经体液回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Zhao P  Zong XY  Li CZ  Gui SB  Wang XS  Zhang YZ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1):2198-2200
目的 探讨脑脊液电影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前后引起的脑脊液动力学方面改变.方法 本组病例共146例经CT和核磁共振证实为脑积水,给予内镜下三脑室底部造瘘术.其中随机选取36例进行脑脊液电影检查(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判断造瘘术前后脑脊液动力学变化.同时在3个月至1年随访中应用脑脊液电影进行评价.结果 146例病人均成功进行了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其中121例(83%)术后症状明显好转.比较术前术后的脑脊液电影检测,显示脑室缩小、造瘘口流速、流量正常,脑脊液流动通畅.病人出院后随访表明症状明显改善的占110例(75.3%).结论 利用脑脊液电影评估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的疗效,可以定量分析脑脊液动力学改变,为评价脑积水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侧脑室穿刺引流与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脑室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重型脑室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进行内科治疗结合单侧脑室穿刺引流术(A组)、内科治疗结合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B组)与内科治疗结合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C组).结果 C组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比A、B组缩短(P<0.05),且病死率低.结论 双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涵铭  陈衔城 《上海医学》1993,16(4):208-211
NY 脑脊液贮液器,为高分子材料制品,本体为低平圆形、单室、侧面入口型设计,有2个脑脊液入口导管和1个排出口。临床应用于:(1)双侧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第三脑室肿瘤,阻塞性脑积水。(2)囊性颅咽管瘤或脑内囊性肿瘤,术中安置贮液器,将囊液引流到头皮下,肿瘤复发者,经头皮下从贮液器内抽取囊液,不必再开颅手术。(3)脑室腹腔分流装置中,加入 NY 脑脊液贮液器,增加穿刺功能,抽取脑脊液标本。(4)将侧脑室脑脊液引到头皮下。根据需要可抽取脑室脑脊液、脑室内压监护,脑室引流和向脑室内注入药物等。临床应用100余例,无感染、出血或装置破裂。  相似文献   

5.
脑脊液检测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是细胞外液的一种,由各脑室的脉络丛产生.通常脑脊液都在不停地循环着,其流动速度较为缓慢,而且皆往一个方向流动.维持脑脊液循环的动力主要是流体静压(即蛛网膜下腔压力与大脑静脉压力之差)和血液的渗透压.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Cerbospinal flui,CSF)是一种细胞外液,它是血浆透过脉络丛后的清晰体液,它产生各自脑室的微血管丛.通过血液的透析作用所产生,充满脑室系统及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最后回到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7.
梁昌华 《广西医学》1999,21(5):1016-1018
脑室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死亡率高达40%(1)。1996年9月~1998年9月我院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脑室出血,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及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73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  相似文献   

8.
范可好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287-1288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20例临床疗效。结果:20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内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治疗,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疗效。结果给予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患者症状恢复快,致残程度下降,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结论脑脊液置换是脑出血破入脑室最有效且简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脑室出血的基础上开展腰穿脑脊引流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脑膜刺激症的改善,血肿吸收,后遗症减轻,住院时间缩短,1年后随访血管性痴呆发生率降低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穿脑脊液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我们所观察的病例均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1999年至2007年以来,我科开展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取得理想效果.本文就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周  蒲景礼  何成兵 《西部医学》2008,20(5):937-938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对脑室内出血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影响。方法41例脑出血病例术前头颅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急性脑积水,采用手术清除血肿,脑室外引流或置管尿激酶冲洗引流。术后给予脑脊液置换治疗,CT观察脑积水缓解情况,随访一年了解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结果41例病人中,37例脑积水明显缓解,4例脑积水缓解不明显。4例中3例因脑压高仅行2次脑脊液置换治疗,1例做3次后放弃。27例随访,其中20例随访一年,无迟发性脑积水发生,4例因其它疾病死亡,3例失访。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可减少脑室内出血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靖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9):282-283
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其主要目的有:①挽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②进行脑室系统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③脑室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脑膜刺激症状及蛛网膜粘连,术后早期还可以起到控制颅内压的作用。④颅内感染者经恼室注药冲洗,消除颅内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脑脊液鼻漏的CT检查技术。方法6例患者行CT常规轴扫,2例加扫冠状位和脑池造影,并由两名高年资神经放射学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传统横断位扫描发现瘘孔有4例,2例加扫的冠状位和脑池造影均可发现瘘孔位置。结论冠状位扫描及脑池造影是明确脑脊液鼻漏瘘孔位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鼠第三、四脑室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第三脑室壁和第四脑室底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形态及作用。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形态。结果:在全部材料中的第三和第四脑室都观察到了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呈球形膨大的树突终末和轴突终末,在少数材料中还观察到了胞体。树突终末及胞体的表面有少量成簇的纤毛,轴突表面光滑无纤毛。结论:在大鼠第三脑室的室旁器等室周器官以及第四脑室的最后区及蓝斑区等处证实有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存在,这些神经元可能通过脑脊液途径参与下丘脑—垂体系的神经体液调节或睡眠机制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积水手术适应症。方法对比分析38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腰大池与脑室内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压力、细胞数及氯化物的不同。结果38例外伤性脑积水的病人腰大池与脑室内脑脊液压力、白细胞数及氯化物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12例腰大池及脑室内蛋白质含量均大于0.5g/L者,堵管发生4例,22例腰大池内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大于0.5g/L,而脑室内蛋白质含量均小于0.5g/L者,堵管发生1例。4例腰大池及脑室内蛋白质含量均小于0.5g/L者,未发生堵管。结论外伤性脑积水患者腰大池与脑室内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腰大池内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高于0.5g/L者并不是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17.
微创脑室液化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钦 《广东医学》2007,28(6):963-965
目的 探讨微创脑室液化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方法 96例脑室出血者,随机分为微创脑室液化引流术 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组(观察组)49例、单纯微创脑室液化引流组(对照组)47例,微创术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单侧或双侧脑室穿刺引流,脑内血肿较大者同时行血肿穿刺,经血肿粉碎器注入尿激酶1~2万U,闭管2h后开放引流,第1~2天液化引流2次/d,第3~5天1次/d.复查脑CT脑室内积血基本清除后拔管;腰穿脑脊液置换术于微创术后第1~3天开始,隔日1次,每次置换量30~40 ml,脑脊液黄变后停止置换.结果 观察组术后72 h内清醒20例,1周内清醒13例,第1周清醒率达67%;对照组术后72 h清醒14例,1周内清醒8例,1周清醒率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访6个月至3年,观察组ADL 1~2级33例(67.3%),对照纽18例(3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微创脑室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安全有效,配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可使昏迷时间缩短,减少肺部和泌尿系感染,减少脑积水、蛛网膜粘连等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大鼠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CB-HRP追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脑-脑脊液免疫神经分泌回路的形态结构。方法:将30%CB-HRP注入大鼠侧脑室进行追踪研究,结果:发现中缝背核、弓状核、室旁核、第四脑室灰质、正中隆起以及海马等处有神经元波CB-HRP标记。结论:液神经元的存在为脑-脑脊液免疫内分泌回路提供了重要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常脑池造影CT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池造影CT(CTC)主要用于观察脑池、室内等脑脊液密度的病灶 ,也可观察和评价脑脊液循环通畅情况[1] 。但对于造影剂在正常脑蛛网膜下腔、脑室系统和脑质内动态强化规律的CT研究 ,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脊髓造影CT(CTM )后 ,就造影剂经脑脊液循环在正常脑蛛网膜下腔、脑室系统及脑质内的强化分布过程进行CT动态观察 ,以期找出造影剂在正常颅脑内的强化规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脑脊液循环通畅和无颅脑疾病受检者 2 7位。在腰穿蛛网膜下腔注射欧乃派克或伊索显 (均为 30 0mgI ml) 8~ 15ml后 (以…  相似文献   

20.
继发性脑室内出血可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严重类型,此时采用脑室持续外引流血性脑脊液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我科自1990年1月至1995年2月采用此法治疗56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37例,女19例。年龄38~74岁,平均56岁。入院时血压16~27/10~14kPa。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9例,神志朦胧15例,浅昏迷14例,中度昏迷11例,深昏迷7例;一侧瞳孔散大8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去脑强直4例,单或双侧病理征阳性28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3~5分12例,6~8分27例,9~12分17例。 2.CT检查结果:病人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1)出血部位:壳核出血18例,丘脑出血23例,两者混合10例,小脑出血5例。(2)出血破入脑室部位:出血破入一侧脑室19例,双侧脑室14例,侧脑室及第三脑室8例,第四脑室6例,全脑室积血9例。(3)根据多田明等提出的血肿量计算公式计算脑室内积血量。少量积血(<20ml)26例,中量积血(20~30ml)13例,大量积血(>30ml)1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