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感染与神经胶质瘤的关系?方法:巢式PCR法检测40例神经胶质瘤样本和13例正常脑组织样本中HHV-6?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HHV-7 DNA序列?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神经胶质瘤样本和正常脑组织样本中HHV-6?HCMV?HHV-7抗原的表达?结果:巢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神经胶质瘤组织HHV-6 DNA阳性率为42.5%,正常脑组织HHV-6 DNA阳性率为7.7%(P = 0.020),神经胶质瘤组织HCMV?HHV-7 DNA阳性率分别为20.0%和5.0%,正常脑组织未检测到HCMV和HHV-7 DNA(P值分别为0.087和0.566)?进一步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HV-6早期抗原p41的表达,神经胶质瘤组织阳性率为27.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 = 0.030)?同时检测HHV-6晚期抗原gp116/64/54的表达,神经胶质瘤组织阳性率为32.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 = 0.014)?用HCMV pp65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其在神经胶质瘤中阳性率为12.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 = 0.229)?HHV-7 pp85抗原在神经胶质瘤样本和正常脑组织样本中均未检出阳性表达?结论:根据PCR和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HHV-6感染在神经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具有显著性差异,HHV-6感染在神经胶质瘤的病因和发展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VEGF、PCNA在口腔鳞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口腔鳞癌病理切片标本34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和PCNA在口腔鳞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VEGF与PCNA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两者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VEGF和PC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检测VEGF和PCN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口腔鳞癌的病理分级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段晓峰 《中国全科医学》2012,(27):3142-3145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D(VEGF-D)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10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口腔鳞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60例,癌旁口腔组织标本32例,同时选取正常口腔组织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ABC法)检测口腔鳞癌组织、癌旁口腔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VEGF-D的表达,同时分析VEGF-D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VEGF-D在口腔鳞癌组织、癌旁口腔组织及正常口腔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3.3%(26/60)、84.3%(27/32)、8.3%(1/12)。癌旁口腔组织中VEGF-D的阳性表达率较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395和18.645,P<0.05);口腔鳞癌组织中VEGF-D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口腔组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TNM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口腔鳞癌组织中VEGF-D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9,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口腔鳞癌组织中VEGF-D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7,P<0.05)。结论 VEGF-D在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口腔组织中高表达,癌旁口腔组织中的表达率最高,提示其与肿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关。VEGF-D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D可促使口腔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胃病患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HP)。方法:从13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经内镜检查证实的胃病患者采集胃黏膜、口腔含漱液和6个牙位的龈上及龈下菌斑,应用(PCR)检测标本中的HP。同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静脉血、唾液、龈沟液中抗HP特异性IgG抗体。结果PCR检测胃黏膜均为HP阳性。6例患者(46.2%)的含漱液和11例患者(84.6%)的至少一份菌斑样本中检测出HP。口腔黏膜与胃黏膜HP阳性率高于一般人,此外从患者静脉血、唾液、龈沟液中均可检测到HP特异性IgG抗体。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龈沟或牙周袋可能是口腔HP聚集的适宜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临床特征、细胞分化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50例口腔鳞癌和12例癌旁正常组织的石蜡标本.发现癌组织中28例出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表达,表达率为56%,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则无1例出现EGFR阳性表达,EGFR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而与病理分级和TNM分期以及仲瘤复发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同时发现吸烟患者肿瘤中EGFR为高度表达;浸润性肿瘤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浸润性肿瘤(P<0.05).提示EGFR能很好地反映口腔鳞癌的增殖活性,其高度表达可作为评价病人预后较差的参数之一,在临床病理上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探讨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与口腔鳞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口腔鳞癌组织中HHV-6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口腔鳞癌和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HHV-6 m RNA的表达率分别为83.3%和13.9%(P<0.05);其蛋白在口腔鳞癌和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6.1%和0(P<0.05),由此表明,HHV-6 m RNA及其蛋白在口腔鳞癌和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差异。结论:HHV-6感染与口腔鳞癌疾病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低基质磷酸化蛋白(pp65)抗原对健康献血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的筛查。方法:对2003年2~7月收集的103份EDTA抗凝外周血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pp65抗原血症检测,同时以ELISA法检测其中的86份血清中的IgM和IgG抗体。结果:103份标本中共有10份pp65抗原阳性,阳性率为9.71%;ELISA法检测86份标本CMV—IgM抗体全部阴性,CMV—IgG抗体56例阳性,阳性率为62%(56/86),10份pp65抗原阳性的标本中,CMV—IgG阳性9例。结论:pp65抗原是检测CMV感染的一种敏感、特异的方法,而检测CMV—IgM、CMV—IgG不能预测CMV的活动性感染,因此对需要输注全血、成分血的免疫力低下或各种移植病人,应进行CMVpp65抗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EZH2的表达情况及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确诊为食管鳞癌的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30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ZH2的表达情况,前瞻性分析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EZH2表达与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关系。结果:EZH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EZH2低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对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有效性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ZH2的高低表达情况可能作为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一个有效预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邹凌凤  龚莉  陈春燕  周铁军 《吉林医学》2012,33(14):2938-2940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中诱骗受体3(DcR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探讨DcR3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57例口腔鳞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DcR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口腔鳞癌中DcR3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DcR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DcR3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DcR3可能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口腔鳞癌中(or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OSCC)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癌旁黏膜(距瘤缘2 cm)和切缘正常黏膜(距瘤缘≥5 cm,镜下未见癌浸润)标本中PPARγ和PCNA的表达。结果 PPARγ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0%(34/50),高于癌旁组织(26.0%,13/50)和正常黏膜组织(2.0%,1/50)(P<0.05);PCNA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0%(36/50),高于癌旁组织(26.0%,13/50)和正常黏膜组织(4.0%,2/50)(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PPARγ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为(396.56±33.3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33.36±15.93)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89.28±13.80)(P<0.05)。PCNA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为(543.11±41.5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56.97±23.86)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09.40±40.07)(P<0.05)。PPARγ和PCNA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PARγ,r分别为0.497、0.392,P<0.05;PCNA,r分别为0.324、0.561,P<0.05),且二者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PPARγ和PCNA的表达均升高,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人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活性与红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关系及对红细胞脆性的影响。方法用改良G6PD定量比值法测定G6PD活性,用Beutler改良法测定红细胞GSH,采用Habermann&Hardt法测定溶血率;用SPSS13.0进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在G6PD活性正常的红细胞中,GSH含量与G6PD活性呈正相关,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154,R2=0.5118;G6PD缺乏的红细胞内的GSH含量偏低;与G6PD活性正常红细胞比较,G6PD缺乏红细胞对H2O2氧化损伤更敏感(P<0.01)。结论 G6PD缺乏患者的血液中GSH含量偏低,影响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穴位注射及按摩对于人工流产综合反应预防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97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9例和对照组98例,治疗组术前予足三里穴位注射,并于术中按摩内关及三阴交,对照组给予人工流产常规处理。观察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过程中疼痛的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腹痛程度、腹痛持续时间、收缩压及心率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穴位注射及按摩对于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可以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内关调和内外,足三里强壮补虚,三阴交令阳气通达于四末,三穴合用调和一身之气血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酶学诊断与基因诊断检出情况,并对这两种方法学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通过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6PGD)比值法和多重SNa Pshot基因诊断技术对168例血样进行G6PD缺乏症酶学诊断和基因型诊断,分析各自的检出情况,比较比值法和多重SNa Pshot法的结果,并以测序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酶学诊断阳性率为4.76%。基因诊断突变率为22.02%,以c.[1311C>T(;)1365-13T>C]同义突变最常见(72.97%),错义突变率为5.35%。错义突变标本的G6PD/6PGD比值较同义突变及未检出突变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义突变与未检出突变间G6PD/6PGD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SNa Pshot法基因分型结果均与DNA直接测序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比值法无法检出同义突变,且漏检一例错义突变杂合子,其筛查错义突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8.89%和100.00%。结论 G6PD/6PGD比值法虽可较有效地筛查错义突变但不能检出同义突变和全部的女性杂合子,而多重SNaPshot基因分型方法可有效检出多种G6PD基因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30例小儿SIRS患者为SIRS组,30例门诊普通发热儿童为发热对照组,另外30例门诊正常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受检者血清IL-6含量。结果实验组患儿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而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的IL-6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L-6参与了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发生发展,IL-6的含量测定可作为SIRS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功能失调患者血清IL-6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世木  谢光云 《华夏医学》2000,13(2):142-143
为探讨甲状腺激素对血清IL-6(Interleukin-6,IL-6)代谢的影响,研究甲状腺功能失调患者血清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52例甲亢、24例甲减和30例健康对照分别测定血清IL-6。结果:甲亢组血清IL-6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甲减组血清IL-6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甲减组血清IL-6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6分钟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和公式计算的心肺适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对上腹部大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预测效能。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择期行上腹部大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6MWD,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根据6MWD、年龄、性别、体重和静息心率计算CRF。根据是否发生有临床意义的PPCs,将患者分为PPCs组和非PPCs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6MWD和CRF预测PPC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最佳临界值,采用Z检验比较6MWD和CRF预测PPC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纳入161例患者,其中35例患者发生有临床意义的PPCs,发生率为21.7%。PPCs组的6MWD为(346.7±109.0)m,显著小于非PPCs组的(439.9±68.3)m(P<0.001)。PPCs组的CRF为(8.0±1.3)MET,显著低于非PPCs组的(10.1±1.2)MET(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MWD、年龄、静息心率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6MWD预测PPCs的最佳临界值为389 m,敏感度为68.6%,特异度为81.0%。公式计算的CRF预测PPCs的最佳临界值为9.27 MET,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76.2%。公式计算的CRF预测PPCs的AUC显著大于6MWD的AUC(Z=2.624,P=0.009)。结论 公式计算的CRF预测上腹部大手术患者PPCs的效能显著优于单纯6MWD,公式计算的CRF可作为筛查上腹部大手术PPCs高危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8(IL-6、IL-8)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40例Hp感染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根除Hp组和未根除Hp组)治疗前、后和1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IL-8及NO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根除Hp组血清IL-6、IL-8及NO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根除Hp组血清IL-6、IL-8及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除Hp组治疗后IL-6、IL-8及NO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而未根除Hp组治疗后IL-6、IL-8及NO水平较治疗前也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根除Hp组比较,根除Hp组治疗后IL6、IL-8及NO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Hp感染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存在不同程度炎症,而且Hp对炎症起促进作用,根除Hp对其炎症反应起到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骨痹康胶囊对大鼠膝骨性关节炎(KOA)模型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9(IL-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清洁级SD大鼠,从中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采用单侧跟腱切除法制造大鼠KOA模型,将符合模型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模型组,抗骨质增生胶囊组,膝骨痹康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经药物干预30 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膝关节软骨中IL-6和IL-9的表达。结果关节软骨中IL-6和IL-9的表达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骨痹康胶囊中剂量组能显著下调关节软骨中IL-6和IL-9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骨痹康胶囊能够减轻KOA关节软骨破坏及关节病损,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减少炎症细胞因子IL-6和IL-9的破坏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148-150
目的探讨NLR、CysC及IL-6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住院的8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胱抑素C(CysC)、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分析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测定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的NLR、CysC、IL-6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又以急性心肌梗死的NLR、CysC及IL-6各项检测值最高,稳定型心绞痛(SAP)各项检测值相对最低,且三组间检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CysC、IL-6在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显著升高,可作为冠心病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崔振双  周冬翠  李俊彦 《医学综述》2012,18(14):2283-2285
目的通过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SV)、瞬时加速度波强(W1)、6 min步行距离(6MWD)的比较,探索W1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EDV、ESV、LVEF、W1,随即测量患者6MWD,之后2 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支血管一处狭窄>50%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者按6MWD分为2组(6 min运动距离正常组,6MWD>350 m;6 min运动距离减退组,6MWD<350 m),比较两组间EDV、ESV、LVEF、W1。结果两组EDV、ESV、W1、LVEF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1、LVEF与6MWD呈明显正相关(P<0.01);EDV、ESV与6MWD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W1有望成为一项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超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