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乐涵波  张永奎  张斌杰 《浙江医学》2005,27(2):84-86,8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CPB)中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8例心脏手术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20例)在转流前静脉注入、预充液及转流液中加入乌司他丁各30万单位;对照组(18例)同时加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在全身肝素化前、肝素化后10min、转流30min、转流结束肝素中和后10min及术后24h分别检测两组病人血小板数(PLT)、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42a、CD61、CD62P)阳性表达量和平均荧光强度(MFI)的变化.结果肝素化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肝素化后10min乌司他丁组CD62p阳性表达量和MF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转流30min和转流结束肝素中和后10min乌司他丁组PLT、PAGM及CD41a、CD42a、CD61、CD62p的MFI和CD62p阳性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或<0.01);术后24h乌司他丁组PLT、PAGM及CD42a、CD61、CD62p的MFI和CD62p阳性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或<0.01).对照组术后24h与肝素化前比较,PLT、PAGM及CD42a、CD61、CD62p的MFI和CD62p阳性表达量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或<0.01);乌司他丁组术后24h与肝素化前比较,只有PAGM及CD62p阳性表达量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乌司他丁在CPB术中可以起到保护血小板、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具脑保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麻醉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阳)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全身及脑部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4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患者在麻醉后和转机时分别静脉泵注乌司他丁,泵注时间均为1 h.C组患者则给予等量容积的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前(T1)、体外循环开始后3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1 h(T3)、4 h(T4)和20 h(T5)同时抽取动脉血和颈静脉球血.采用ELISA法测定动静脉血浆中TNF-α、IL-6及颈静脉球血S100B蛋白的浓度,并计算同一时点颈静脉球血和动脉血之差△TNF-α、△IL-6值.结果:与各自T1相比,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TNF-α、△IL-6的浓度在T2、T3、T4、T5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且C组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U组(P<0.01或P<0.05).与T1相比,两组患者血浆S100B蛋白水平在体外循环开始后明显升高(P<0.01),T3达到高峰,T4开始下降,T5明显下降.U组T2、T3、T4、T5的S100B蛋白浓度升高的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CPB心脏手术患者全身和脑局部炎性反应,可降低颈静脉球血浆中S100B蛋白水平升高的幅度,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乌司他汀(Ulinastatin)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B组UTI 1万UI/kg,C组UTI 2万UI/kg。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开放主动脉后5min(T2),CPB结束后2h(T3),6h(T4),和24h(T5)各时点采集血样,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分别于术后2h和6h记录气道平均压,吸入氧浓度和动脉血气,计算肺泡氧合指数(OI)。结果 血浆IL-6的水平在体外循环中及术后各时点C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IL-10的浓度体外循环中及术后各时点C组较A组显著升高(P<0.05),TNF-α的浓度体外循环中C组低于A组(P<0.05),IL-8的水平3组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OIC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UTI2万UI/kg可抑制IL-6的释放,对TNF-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IL-10的释放明显上调。UTI通过上调IL-10的抗炎作用和对炎性介质不同程度的抑制,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的炎性反应,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功能的保护机制。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UTI组(8000U/kg)和高剂量UTI组(12000U/kg)。手术过程中在体外循环加入不同剂量的UTI,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观察手术切皮前(T1)、停用CPB1h(T2)、4h(T3)、24h(T4)时间点肺功能指标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肺静态顺应性(Cs)、肺动态顺应性(Cd)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后PIP、Pplat、AaDO2较CPB前显著增加(P〈0.05),而Cs、Cd均下降(P〈0.05)。术后T2、T3时点两UTI试验组的PIP、Pplat、AaDO2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s、Cd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高剂量UTI组在T2、T3时点PIP、Pplat、AaDO2分别较低剂量UTI组显著降低(P〈0.05),而Cs、Cd在上述时点较低剂量UTI组增加(P〈0.05)。结论在CPB瓣膜置换术中,UTI能减轻肺损伤,改善肺功能。在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方面,UTI12000U/kg作用明显优于8000U/kg,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体外循环(CPB)期通过抑制纤溶酶、保护血小板的功能达到血液保护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CPB病人,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抑肽酶组和对照组。乌司他丁为1万U/kg、抑肽酶(Aprotinin)为10万U/kg分别以生理盐水溶解稀释至20ml,对照组为20ml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经外周静脉用微量泵30min泵入。分别于麻醉后(T1)、CPB 30min(T2)、手术结束(T3)、手术结束后24h(T4)4个时点自挠动脉取血,测定血浆栓溶二聚体(D-二聚体)、GpⅠb和GpⅡb/Ⅲa的浓度,记录术后胸腔引流量。结果三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于T2、T3、T4时点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乌司他丁组、抑肽酶组于T2、T3、T4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GpⅠb的变化与基础值相比,对照组的其余各时点和乌司他丁组、抑肽酶组两组的T2、T3时点,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在T2、T3、T4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GpⅡb/Ⅲa的变化与GpⅠb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胸腔引流量乌司他丁组、抑肽酶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乌司他丁组和抑肽酶组相比,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本实验证实,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期间血液纤溶系统亢进,血小板功能受损,乌司他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纤溶系统的过度激活,保护了血小板的功能,具有和抑肽酶相似的血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所引起的肺组织炎性损伤,研究术中应用乌司他丁(UTI)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将乌司他丁2万U/kg于体外循环开始后,直接加入体外循环机中;对照组除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乌司他丁外,其他条件相同.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左右房中性粒细胞数(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血小板数(et);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气道压力、肺泡氧合指数(OI).结果:①对照组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5 min左房PMN、Pt明显低于右房(P<0.05);②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开始后,两组桡动脉血IL-6、TNF-α进行性升高,于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达最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对照组增高更显著(P<0.05).③CPB开始后,两组桡动脉血IL-10进行性增高,于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实验组增高更显著(P<0.05).④两组患者肺泡氧合指数(OI)CPB后比麻醉诱导时增高,对照组升幅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⑤两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在停CPB和手术结束后均有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且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通过抑制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激活、肺内聚集和扣留,抑制炎症因子IL-6、TNF-α的产生,并能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从而减轻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和通气功能障碍,保护并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5)给予乌司他丁2×104U/kg,于切皮后至CPB前缓慢静注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随转机进入体内;对照组(C组,n=15)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术后2h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别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术前、CPB后1,4h肺氧合指数。结果:乌司他丁组BALF中PMNE,TNF-α和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肺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CPB后1,4h肺氧合指数均较同组术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PMNE,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清除氧自由基等,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中肺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所引起的肺组织炎性损伤,研究术中应用乌司他丁(UTI)对肺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转流后将UTI加入体外循环机中。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左、右房中性粒细胞数(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血小板数(Plt);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肺顺应性;CPB后肺组织电镜检查变化结果。结果①对照组心脏复跳后左房PMN、Pt明显低于右房(P〈0.05);②CPB开始后,两组桡动脉血IL-6、TNF-α进行性升高,心脏复跳后逐渐下降,对照组增高更显著(P〈0.05)。③CPB开始后,两组桡动脉血IL-10进行性增高,心脏复跳后逐渐下降,实验组增高更显著(P〈0.05)。④肺顺应性在停CPB后均降低,对照组降低更显著,与实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⑤电镜观测:实验组Ⅰ型、Ⅱ型肺泡细胞内细胞器、细胞形态学的改变较轻。结论UTI能减轻CPB后肺损伤,保护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行心脏畸形根治手术的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66例患儿,年龄60 d~4岁,随机分配于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两组给药方案:乌司他丁组,注射用乌司他丁30 000 U/kg加入体外循环预充液,术后4h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00 U/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集并对比两组术前(T0)、术后即时(T1)和术后12 h(T2)呼吸功能参数、动脉血气指标和炎症因子浓度.结果 乌司他丁组入选32例,对照组30例.乌司他丁组T1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305.80±77.49 vs 250.43±61.21)、氧合指数(OI)(432.77±118.40 vs 342.33±84.10)、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154.67±89.69 vs 220.13±66.04)、吸气平台压(Pplat)(24.17±3.91 vs 27.13±5.02)、肺静态顺应性(Cst)(5.91±1.94 vs 4.83±1.53)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117.26±66.05) pg/mL vs(168.05±104.05) pg/mL]、白细胞介素-6[(129.74±88.97)pg/mL vs (185.61±107.49) pg/mL]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T2时点OI(372.24±122.35 vs 308.78±105.29)、Cst(6.68±2.63 vs 5.63±1.86),乌司他丁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机械通气延长率比较,乌司他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6.13% vs 43.33%,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辉  刘志勇 《现代医学》2004,32(3):180-18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胸外科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10月期间全麻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按照是否应用乌司他丁分成两组 :乌司他丁组(U组 ,n =11)和对照组 (C组 ,n =15 )。乌司他丁用法 :3 0万U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前静脉给药 ,3 0万U加入体外循环预充液中。比较两组术后 4、2 4h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术后 4、2 4hU组血尿素氮值均较C组低 (均P <0 .0 5 ) ;血肌酐值在两组间无差异性 ,但U组血肌酐平均值比C组低 ,而术前U组平均值比C组高。结论 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可以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肺损伤行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静滴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干预改善肺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方法76例急性肺损伤(ALI)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对照组n=37)和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干预组(实验组n=39),实验组予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每天2次,6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间生命体征、HR、平均动脉压、血气等改变,统计住院期间ICU病死率。结果实验组乌司他丁治疗后,肺损伤得到控制者28例(71.79%),与对照组的17例(45.9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HR明显下降,PaO2上升,PaO2/FiO2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住院中ICU病死率实验组为25.64%,与对照组的59.45%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具有改善肺功能作用,并可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左心引流对婴儿体外循环肺保护的作用。方法 81例≤10个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成三组,N1组体外循环开始即刻开启左心引流,术毕,心排量恢复后停止;N2组主动脉阻断,心脏停跳后开启左心引流,结束与N1组相同;N3组左心引流开始时间与N1组相同,心内操作结束后停止。比较三组体外循环前及结束时、术后1h、6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浓度、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压台(Pplate)、肺水含量(TAF)、氧合指数(OI)及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结果 N1组体外循环后TNF-α、IL-6的浓度及Ppeak、Pplate及TAF较其他组明显下降(P0.05),OI则明显增高(P0.05),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较其他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开始、晚结束左心引流能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肺损伤,具有良好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乌司他丁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心肺分流术 (CPB)后促炎因子和静止呼吸顺应性 (Cs)的变化 ,并探讨CPB后乌司他丁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 30例接受CPB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 (U组 )和对照组 (C组 ) ,分别于麻醉后CPB前 (T1)、主动脉阻断 30min(T2 )、主动脉开放后 6 0min(T3 )、12 0min(T4)、180min(T5)各时间点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IL 8及丙二醛 (MDA) ;同时计算Cs和动态肺顺应性 (Cd)及呼吸指数 (RI)。 结果 :CPB后 ,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TNF α、IL 6、IL 8及MDA较T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与C组比较 ,U组CPB后各时间点上述各指标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 ;C组T3 、T4、T5的Cs和Cd较T1有明显下降 ,与U组相应时间点比较亦有明显降低 (P <0 .0 5 ) ;C组T3 、T4、T5的RI明显高于U组 (P <0 .0 5 ) ,U组RI体外循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①CPB后患者外周血中TNF α、IL 6、IL 8及MDA均明显增加 ;②CPB能引起肺炎性损伤 ,病理生理改变主要表现在RI增加 ,肺顺应性下降 ;③乌司他丁能降低CPB后促炎细胞因子TNF α、IL 6、IL 8及氧自由基MDA的水平 ,可抑制CPB后RI的增加及肺顺应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骨科患者止血带性肺损伤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28例年龄≥65岁,对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骨科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L组)15例和乌司他丁组(U组)13例。U组在上止血带前15min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万U/kg,第1次松止血带前5min再次静脉推注20万U,第2次松止血带前5min再次静脉推注20万U。L组以等量乳酸林格液代替。并分别于术前面罩给氧前(T0)、松止血带后5min(T1)、30min(T2)、4h(T3)采桡动脉、颈内静脉血行动静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OI)、肺内分流率(QS/QT)值,并检测血清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T0时点比较,L组患者T1、T2时点血A—aDO2明显增加(P〈0.05),OI明显下降(P〈0.01);T1、T2、T3时点血浆MDA、TNF—OC浓度显著升高(P〈0.01);但T1、T2、T3时点QS/Q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患者T1、T2、T3时点血A—aDO2、OI及QS/QT值与该组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T1、T2时点血A—aDO2明显降低、OI明显增高(P〈0.05):T1、T2、T3时点血浆MDA及TNF—α浓度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各时点QS/Q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带性再灌注后早期老年患者的肺换气功能降低,氧合功能下降,肺内分流率无明显影响。乌司他丁可以减轻再灌注对肺换气功能和氧合功能的影响,与抑制TNF-α炎症因子的产生,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含乌司他丁的心脏停搏液是否对体外循环下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0例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U组的心脏停搏液为含乌司他丁5 000U/kg的St'Thomas停搏液,C组为单纯的St.Thomas停搏液。分别于诱导前、主动脉开放后即刻及术毕、术后6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血浆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记录患者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ICU的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U组的并行循环时间和心脏自动复跳率与C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诱导前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主动脉开放后CKMB、cTnI、TNF-α和IL-6及MDA均较基础值显著增高,SOD则明显降低(P〈0.05),且在手术结束时达峰值,但U组仍与C组有差异(P〈0.05)。U组多巴胺的平均使用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则无差异(P〉0.05),数据相关分析显示手术结束即刻TNF-α和IL-6均与CKMB呈显著正相关(P〈0.05),IL-6与cTnI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SOD与CKMB和cTnI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MDA只与CKMB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乌司他丁通过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和氧自由基的损伤,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降低了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兔常温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建立兔常温ECC模型,U组在ECC前给予乌司他丁10×10^4U/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ECC转机30min,流量为180~300ml/min,肛温维持在36.5℃-37.5℃。分别记录ECC前、停机、停机后1h、2h和3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m)、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结果两组PTECC后均较ECC前显著延长(P〈0.05),两组间胛在停机后3h时有统计学差别,C组长于U组(P〈0.05)。两组APTT ECC后也均较ECC前显著延长(P〈0.01),同时间点U组APTT较C组延长更为明显(P〈0.05)。两组血浆FIB含量ECC后均较ECC前显著降低(P〈0.01),同时间点C组较U组下降更明显(P〈0.05)。ECC后两组血浆D—D浓度较ECC前显著升高(P〈0.05),同时间点C组D—D浓度升高较U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ECC后凝血因子消耗使APTr和Prr延长,纤溶亢进使血浆FIB含量下降,DD浓度升高。ECC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可减少ECC中凝血因子的消耗,抑制纤溶系统的过度激活,改善ECC术后凝血功能。提示ECC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具有血液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7.
樊理华  卢向红  李军  连庆泉  丁友法 《浙江医学》2011,33(7):1018-1019,1029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大鼠双下肢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8只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R组)和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组),每组16只.再灌注2h和4h末取肺组织制备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红素加氧酶-1(HO-1) 的半定量和定位表达,新鲜肺组织测量湿/干比重,免疫印记法显示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组和U组大鼠再灌注2h和再灌注4h肺组织的湿/干比重与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再灌注2h、4h肺组织HO-1的表达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再灌注2h、4h肺组织HO-1的表达与C组和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降低肺湿/干比重.结论 乌司他丁预处理可以通过持续上调HO-1的表达而发挥肺保护作用,从而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对体外循环(ECC)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常规ECC预充,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阿魏酸钠8mg/kg,两组分别于手术前(T1),ECC结束(T2)、术后6h(T3)、术后24h(T4)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神经元特异性烯化酶(NSE)和S-100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MDA、NSE、S-100β在T2-4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术后SOD水平持续下降,但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魏酸钠对ECC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与清除氧自由基(OFR),减少血清中的NSE、S-100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