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道镜术中置鼻胆管替代“T”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后,应用胆道镜放置鼻胆管替代“T”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32例患者均在术中成功应用胆道镜放置鼻胆管,手术后胆汁引流通畅,无胆漏、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胆道镜放置鼻胆管操作简便、安全,保障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成功,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后以往均放置“T”形引流。本科自2003年3月始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选择性的做了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术共51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行一期缝不放置“T”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不放置“T”管治疗胆道结石患者4例。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胆痿等并发症发生,8d后康复出院。结论在正确掌握患者适应证的前提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以不放置“T”形管为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行一期缝不放置“T“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不放置“T“管治疗胆道结石患者4例.结果 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胆瘘等并发症发生,8d后康复出院.结论 在正确掌握患者适应证的前提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以不放置“T“形管为好.  相似文献   

5.
胆总管切开行探查及取石后,以放置T管引流的方法关闭胆总管切口这种方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近几年来临床上对是否所有的患者都有必要放置T管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提出了部分病例胆总管切开探查后可行一期缝合.本科于199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对340例胆总管切开行探查及取石手术病例中的101例采用了一期缝合,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并就其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方式、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4年8月62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均在胆道镜的配合下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置T管引流2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42例。2例发生术后胆漏。结论对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不管是采取T管引流还是一期缝合,只要掌握手术方式及适应证,腹腔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可行的,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08年9月-2013年5月5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与同期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97例(对照组)进行临床效果对比分析。结果一期缝合组较T管引流组的术后疼痛轻、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临床费用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胆漏、胆管狭窄、结石残留等并发症及再次手术发生。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安全可行,具有微创、康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临床费用低等优点,但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术中需精细、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行四孔法手术,术后留置T管、腹腔引流管,腹腔镜直视下留置入胆总管并间断缝合胆总管,观察组则选取经B超或者MRI胆管造影证实胆总管结石存在的患者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条件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临床效果优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与置“T”管引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6月-2010年6月为29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缝合135例,“T”管引流16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T”管引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一期缝合适应证的条件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及T管引流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栋  杨震  董锡钧 《吉林医学》2009,30(15):1620-162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结石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对45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或胆总管“T”型管引流,回顾分析治疗效果。结果:45例中2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18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后随访2~28个月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结论: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实施胆总管一期缝合或胆总管“T”型管引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组的52例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为常规胆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5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残留结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均得到成功,无中转开腹,其中T管引流32例,胆总管一期缝合20例.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有1例患者并发胰腺炎,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有5例患者发生胆汁瘘,经引流后好转.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6例,切口感染3例.随访1年,实验组发现残余结石2例,经胆道镜取石后痊愈.两组患者均未见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适用于胆结石过大的患者,是一种可靠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总管切口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较T管引流组明显缩短 (P<0.01),两组术后随访未见结石复发及胆道狭窄.结论 严格把握手术的适应证,选择正确缝合材料,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性的,能避免放置T管相关并发症风险,术后住院时间短、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手术指征及适应证。方法:共45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后一期缝合术患者临床资料予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出现胆漏2例(4.44%),予充分引流2~6 d愈合。术后随访0.5~2年,复查彩超、MRCP均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复查肝功能正常。结论:应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跟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选择病例合适,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向倒刺缝线在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室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109例患者,其中使用免打结倒刺线与普通缝线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比较患者手术时间、胆道缝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传统缝线68例,单向倒刺缝线41例.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普通缝线组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为术后有少量胆漏,经腹腔引流管充分引流后治愈.倒刺线组无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P=0.603)、术中出血量(P=0.069),术后住院时间(P=0.0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胆管切口缝合时间(P=0.015);手术时间(P=0.023),倒刺线组均低于传统缝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向倒刺缝线用于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是可行的,可以降低腹腔镜下缝合难度,缩短缝合及手术时间,缩短学习曲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胆囊切除术中损伤胆管的原因分析和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胆囊切除术中,损伤肝外胆管的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对20年来胆囊切除术发生肝外胆管损伤的病例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1050例胆囊切除术31例胆管损伤的病例,损伤发生率为2.95%。31例中9例为胆管完全横断;损伤超过周径50%的2例,不足50%的7例,因钳夹过度撕死伤9例;链扎伤4例。术中发现损伤22例,当即行胆道重建术,其中端端吻合7例,胆管总十二指肠吻合2例,修补12例,拆除缝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治疗策略、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7月行两镜联合胆道探查的15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其中47例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LTCBD组);79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治疗(LD+TD组);24例行LD+I期缝合术(PS)治疗(LD+PS组)。对比分析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探查阴性率、T管留置率、住院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各组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CBD组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明显短于其他2组(P<0.05),LTCBD组置管率及阴性置管率低于LD+TD组(P<0.05)。结论:对于需胆道探查的病人结合术前影像诊断与术中探查情况,综合运用基于胆囊管胆道探查(LTCBD)的治疗策略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两种不同切口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并得到完整随访的68例骶尾部藏毛窦,将其分为一期缝合组和创口敞开组,观察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囊肿大小(最大径×最小径)、窦道长度、囊肿距肛缘距离、外窦口数量、既往手术次数、手术创口大小(横径×纵径)、创口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一期缝合组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创口敞开组38例,其中男31例,女7例。全组平均BMI为25.02 kg/m2。一期缝合组创口愈合时间为14~29 d;创口敞开组创口愈合时间为16~67 d。一期缝合组和创口敞开组分别有1例于术后1年内复发。一期缝合组有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3%;创口敞开组有2例患者出现创口感染,发生率为5.26%。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长短、距肛缘距离、外窦口数量及既往手术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囊肿大小、窦道长度、皮肤创口大小及创口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毛窦窦道切除一期缝合术后恢复快、痛苦小,是理想的手术方式。但对于那些囊肿较大、窦道较长、创口张力较大及组织缺损较多的患者,创口敞开充分引流更为稳妥。  相似文献   

18.
刘岗  徐一宁 《吉林医学》2010,31(20):3195-3196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J"形导管内引流术的临床疗效和适应指征。方法:2007年5月~2009年5月间我院为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总管内J形导管引流术,总结该术的临床操作适应证及手术效果。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取石顺利,术后无胆漏及残余结石。置入的J形导管30例脱落并排出体外。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并"J"形导管内引流术对于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且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改进妇产科下腹部切口的缝合方法,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及减少并发症.方法 将下腹部手术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89例设为观察组,丝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97例设为对照组,2组进行切口愈合情况的比较.结果 术前2组患者基本情况一致.在术后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构成比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切口愈合级别以甲级愈合为主,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切口并发症角度看,2组均无切口感染、切口异物肉芽肿形成和窦道形成,此外,观察组出现切口液化的构成比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切口有活动性淡血性渗出25例.结论 不缝合脂肪在妇科纵切口手术中,不改变切口Ⅰ期愈合率,但能缩短缝合时间,减少了脂肪液化.切口愈合美观,减轻了术后腹部牵拉感,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网状减张小切口在严重四肢创伤一期缝合压力较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55例四肢创伤一期缝合压力较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网状减张小切口一期缝合伤口,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长切口术或皮肤划痕法术缝合伤口,两组病例行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分析,对比局部创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优17例(48.6%)、良10例(28.6%)、中6例(17.1%)、差2例(5.7%),对照组优3例(15%)、良5例(25%)、中4例(20%)、差8例(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网状减张小切口应用在严重四肢创伤能促进创面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