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肝癌中p16、Rb及PCNA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p16、Rb、PCNA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5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进行研究。结果 ①51例肝癌组织中p16及Rb的阳性率分别为47.1%(24/51)和58.8%(30/51),均明显低于相应癌周组织90%(46/51)、94%(47/51)和正常组织100%(11/11)的水平(P<0.01);肝癌组织中PCNALI为433±18.3,明显高于癌周组织1.9±2.1和正常组织0%(P<0.01)。②p16与Rb呈负相关。③p16、PCNA与肿瘤的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包膜密切相关;Rb仅与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2)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生物学特性.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术前未行其他治疗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54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作研究对象,5例因肝外伤切除的正常肝脏组织作为对照组.对石蜡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HCC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MMP-2、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2、TIMP-2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癌细胞的细胞浆中,呈棕黄色细颗粒状.HCC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75.9%,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为38.9%,MMP-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IMP-2(P<0.05).MMP-2表达与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和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TIMP-2表达与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有关,与有无门静脉癌栓无关.在包膜完整、包膜突破及无包膜组,HCC组织MMP-2的阳性表达率略呈递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P-2的表达率呈递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织中MMP-2和TIMP-2未见阳性表达.结论 MMP-2与TIMP-2的表达状态对判断HCC的侵袭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EGFR和EGFR v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检测人体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突变体EGFRvⅢ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及癌旁肝组织中EGFR、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EGFR和EGFRyⅢ不同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肝癌组织EGFR、EGFRvⅢ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4.1%、63.8%;癌旁肝组织EGFR、EGFRvⅢ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0%、77.6%.肝癌组织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P=0.028)及术前AFP值(P=0.035)呈负相关.癌栓及/或卫星灶(P<0.001)和肿瘤病理分级(P=0.023)是肝癌术后无瘤生存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肿瘤家族史(P=0.014)、肿瘤最大径(P<0.001)、癌栓及/或卫星灶(P=0.039)以及肿瘤的病理分级(P=0.002).生存分析显示肝癌组织EGFR及EGFRvⅢ表达阴性的患者与表达阳性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均存在EGFR以及EGFRvⅢ高表达,EGFR以及EGFRvⅢ过度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事件.肝癌组织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术前AFP值呈负相关,肝癌组织EGFR及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不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人体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突变体EGFRvⅢ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及癌旁肝组织中EGFR、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EGFR和EGFRyⅢ不同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肝癌组织EGFR、EGFRvⅢ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4.1%、63.8%;癌旁肝组织EGFR、EGFRvⅢ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0%、77.6%.肝癌组织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P=0.028)及术前AFP值(P=0.035)呈负相关.癌栓及/或卫星灶(P<0.001)和肿瘤病理分级(P=0.023)是肝癌术后无瘤生存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肿瘤家族史(P=0.014)、肿瘤最大径(P<0.001)、癌栓及/或卫星灶(P=0.039)以及肿瘤的病理分级(P=0.002).生存分析显示肝癌组织EGFR及EGFRvⅢ表达阴性的患者与表达阳性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均存在EGFR以及EGFRvⅢ高表达,EGFR以及EGFRvⅢ过度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事件.肝癌组织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术前AFP值呈负相关,肝癌组织EGFR及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不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驱动蛋白Eg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53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和5例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肝癌转移间的关系;RT-PCR检测Eg5 mRNA在有门脉癌栓、无门脉癌栓、炎性假瘤的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Eg5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2.3%(33/53),且与肝癌的肿瘤直径(χ2=10.162,P=0.002)、Edmondson分级(χ2=4.414,P=0.038)、pTNM分期(χ2=13.061,P=0.000)、有无门脉癌栓(χ2=4.098,P=0.041)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包膜有无等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RT-PCR显示Eg5 mRNA在炎性假瘤的肝脏组织中未见表达,在无门脉癌栓的肝癌组织、有门脉癌栓的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0.647±0.028、0.933±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5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而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中,Eg5的表达与肝癌转移特性有关,Eg5可能作为肝癌化学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微血管密度(MVD)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判断病程及预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包膜完整者12例,不完整者29例;无癌栓者13例,有癌栓者28例;病理分级Ⅰ Ⅱ级者17例,Ⅲ Ⅳ级者24例)和5例正常肝组织中bFGF和MVD的表达.结果:5例正常肝组织中bFGF和MVD均无表达.HCC组织中bFGF阳性率为70.7%,bFGF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有无癌栓、包膜是否完整有关(P<0.05),HCC组织中MVD为21.02±9.57.bFGF表达与MVD值有关(P<0.01).在高侵袭转移组与低侵袭转移组间,bFGF阳性率分别为86.4%和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VD值分别为24.62±9.98,16.79±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C组织中bFGF呈高表达,与HCC肿瘤血管生成有关,检测bFGF、MVD有助于判断肿瘤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VEGF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结果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6.7%)显著高于在癌旁组织(39.1%)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5.7%)(P<0.05);在高分化(8/17)、无肝内转移(16/29)、无淋巴转移(18/31)、无门静脉或胆道癌栓(18/30)、包膜完整(10/14)的肝癌中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低分化(23/28)、有肝内转移(15/16)、有淋巴转移(13/14)、有门静脉或胆道癌栓(14/15)、包膜不完整(25/31)的肝癌病人(P<0.05)。结论VEGF可能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标记物,阳性表达者可能恶性程度高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中的表达状况,研究两者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EGFR在63例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状况?结果:①63例原发性肝癌中,VEGF?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5%?50.8%;② VEGF在原发性肝癌中的阳性表达与Edmondson病理分级?有无门静脉癌栓?肿瘤有无包膜及临床分期相关(P < 0.05),而与性别?年龄?AFP水平?HBsAg状况?有无肝硬化?组织学类型及肿块大小无关(P > 0.05);③EGFR在原发性肝癌中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Edmondson病理分级?肿块大小?肿瘤有无包膜相关(P < 0.05),而与性别?年龄?AFP水平?HBsAg状况?有无肝硬化?有无门脉癌栓及临床分期无关(P > 0.05);④在原发性肝癌中,VEGF和EGFR的表达关系呈正相关关系?结论:VEGF?EGFR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红春  李永  马海 《西部医学》2012,24(7):1265-1267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井对肝癌组织中TP和VEGF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肝癌组织及1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TP、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均值,并分析其与HCC病理学分级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TP、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均值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且TP、VEGF的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肿瘤大小、有无门静脉癌栓明显相关(P〈0.05);但与性别、年龄、AFP、是否肝硬化、child肝功能分级无关(P〉0.05)。结论TP、VEGF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呈正相关,TP、VEGF在肝癌血管生成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驱动蛋白Eg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53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和5例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肝癌转移间的关系;RT-PCR检测Eg5 mRNA在有门脉癌栓、无门脉癌栓、炎性假瘤的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Eg5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2.3%(33/53),且与肝癌的肿瘤直径(χ2=10.162,P=0.002)、Edmondson分级(χ2=4.414,P=0.038)、pTNM分期(χ2=13.061,P=0.000)、有无门脉癌栓(χ2=4.098,P=0.041)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包膜有无等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RT-PCR显示Eg5 mRNA在炎性假瘤的肝脏组织中未见表达,在无门脉癌栓的肝癌组织、有门脉癌栓的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0.647±0.028、0.933±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5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而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中,Eg5的表达与肝癌转移特性有关,Eg5可能作为肝癌化学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P27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肝细胞癌及正常肝组织中P27蛋白表达.结果 P27在肝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8.3%(23/60),与正常肝组织80.0%(8/1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阳性表达率下降与临床病理分级、门静脉侵犯或转移、肿瘤大小有关(P<0.05).结论 P27在肝细胞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抑制作用.P27蛋白表达降低的肝细胞癌易发生门静脉侵犯或转移,肝内转移.它是一个肝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以及P6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60例正常肝组织、60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N-cadherin、E-cadherin以及P6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CC组织中三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N-cadherin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cadherin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肝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则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织的P6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HCC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旁组织与HCC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adherin的高表达与HCC患者的高病理学分级、门静脉受侵犯、高临床分期等结局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的低表达与HCC患者的高病理学分级、门静脉受侵犯、高临床分期等结局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的低表达与HCC患者的高病理学分级、肿瘤直径、高临床分期等结局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7,P<0.01),而与N-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72,P<0.01)。结论 HCC组织中N-cadherin的高表达和P63蛋白、E-cadherin的低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PPAR-γ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78例肝细胞癌及21例正常肝组织中PPAR-γ和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PPAR-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1.3%,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19.0%,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Survivin和NF-кB蛋白表达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确诊的206例肝细胞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肝绀织应用免疫组化法进行Survivin和NF-кB蛋白表达的检测,分析肝细胞癌中两种蛋白表达与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Survivin主要表达在细胞质,NF-кB主要表达在细胞核。206例肝细胞痛组织中Survivin和NF-к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2%和81.1%,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11.7%和15.5%)(均P<0.01);肝细胞癌中Survivin 蛋白表达与包膜侵犯、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 <0.01);NF-кB蛋白表达与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肝细胞癌中Survivin与NF-кB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2,P<0.01);肝细胞痛组织中Survivin和NF-кB表达全阳性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70.3%和30.4%,均明显低于两者表达全阴性者(88.5%和61.5%)(均P<0.05)。结论 Survivin 和NF-кB蛋白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两者在肝细胞癌的发展中相互促进,可作为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并门静脉癌栓(PVTT)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 例HCC并PVTT组织、12例正常肝脏标本中PDGFR的表达与MVD计数.结果 HCC 并PVTT组织中PDGFR的表达阳性率及MVD计数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2=4.732、6.321,t=5.432、6.852,P<0.05).PDGFR在TNM Ⅲ~ⅥA期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NM Ⅱ期(P=0.008).分化差、肿瘤直径≥5 cm 和TNM Ⅲ~ⅥA期肿瘤组织MVD计数明显高于分化好、肿瘤直径< 5 cm 和TNM Ⅱ期者 (t=5.842~6.764,P<0.01).PDGFR表达阳性肿瘤组织的MVD明显高于PDGFR表达阴性组织(t=7.236,P<0.01).结论 HCC并PVTT 中PDGFR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而参与HCC并发PVTT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原发性肝癌(H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血管形成和抵抗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集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与HCC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survivin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不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有关联(P<0.05),与肿瘤大小、包膜、甲胎蛋白(AFP)水平及HCC病理分期均无关联(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肝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癌旁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survivin基因只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无表达,其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但在癌旁组织中检测不到其基因的表达,survivin蛋白可能是通过旁分泌作用从肝癌病变处进入癌旁组织细胞中发挥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栓子的超声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癌伴门静脉癌栓32例(PVTT组),肝癌伴门静脉血栓18例(PVBT组)。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后,PVTT组32例、PVBT组4例均作门静脉途径介入治疗。2组患者均排除肝动静脉瘘。结果:PVTT组门静脉完全阻塞型17例,不全阻塞型6例,侵犯门静脉管壁型9例。PVBT组门静脉完全阻塞型10例,不全阻塞型8例。PVTT组中,彩超检查显示血供29例,PVBT组仅1例疑有少许血供,2组血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1,P<0.01)。结论:门静脉栓子的超声表现分型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肝细胞癌门静脉侵犯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门静脉侵犯的形成机制、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6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88例门静脉侵犯,其MSCT征象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88例HCC门静脉侵犯患者在MS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了相关的阳性征象。88例中,门静脉癌栓(TTPV)72例,其中36例合并门静脉海绵状变性(CTPV);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60例;同时伴有TTPV和APS42例;肝脏血流灌注异常16例。结论MSCT为HCC门静脉侵犯的诊断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检查工具。对研究HCC门静脉侵犯的发生机制及肝癌的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并探讨与肝癌门脉癌栓的关系。方法选取72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按有无门脉癌栓分为2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组织中CD68(TAMs标记物)和MMP-9表达,光镜下对TAMs计数及MMP-9阳性表达评分进行分析,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肝癌转移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CD68和MMP-9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两者在肝癌患者门脉癌栓组中的表达阳性率(68.6%和82.6%)均高于无门脉癌栓组(37.8%和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MP-9表达与TAMs计数呈正相关(r=0.474,P<0.01)。结论 TAMs浸润和MMP-9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特性尤其门脉癌栓有密切关系,提示TAMs与MMP-9可作为肝癌辅助治疗和改善预后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