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量体内外因素如紫外线、放射线、烷化剂、化学致突变剂、DNA交联剂、DNA修复抑制剂、DNA复制过程中复制叉的破坏及淋巴细胞生成过程中的抗原受体重组等都可致细胞 DNA 的损伤,其中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and break ,DSB)被认为是细胞凋亡的直接诱因。而对各种因素不敏感的细胞通过各种基因表达,对受损细胞DNA 进行修复,来维持细胞的正常存活。目前研究已知有两种重要机制参与了哺乳动物细胞DSB的修复:①非同源末端连接(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 N HEJ);②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 HR)。本文主要对 RAD51、BRCA1在 HR通路中的作用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指两个非致死性的非等位基因同时突变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目前成为抗肿瘤新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有DNA修复缺陷的肿瘤通过辅助DNA修复途径存活,因此靶向修复缺陷基因可极大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如同源重组(HR)缺陷的肿瘤可以有效地针对目标使用DNA双链断裂剂.然而,并非所有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的肿瘤的反应都相同,在此类型的治疗上,肿瘤细胞可能通过调用生化机制外排作用等降低药物作用或选择DNA损伤反应中的另一条通路而获得耐药性.本文针对有DNA损伤修复缺陷的肿瘤,从合成致死影响p53、周期检查及修复抑制敏感度的角度来进行概述,因此了解不同机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耐药,更有助于合成致死策略的新靶向疗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生物体的基因组保持其完整性是机体细胞发挥正常功能和维持基本生存的必要条件。基因组在染色体自我复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内源性因素或者外源性因素的影响,存在多种形式的损伤。DNA的双链断裂(DSB)是DNA最为严重的损伤形式,是诱发细胞学的反应最为复杂的、生物学的后果最为严重的、与恶性肿瘤等等健康相关问题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损伤类型,如不能得到及时而准确地修复,可能会导致基因的突变、基因组的不稳定、细胞染色体的丢失和重组或者导致细胞的凋亡甚至癌变。现已发现同源重组修复途径(HR)是真核生物中DSB的主要修复途径和方式,本文就HR的组成和修复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卵巢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DNA损伤修复机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是体内参与DNA损伤修复的重要机制,而DNA修复蛋白Rad51和乳腺癌易感蛋白(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2,BRCA2)是体内参与同源重组性DNA修复的重要因子,并且与肿瘤对放疗和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有关,因此,本文就这俩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DNA损伤同源重组修复检测系统(Ⅰ-Sce I-HR),应用该系统制备DNA双链断裂(DSB)的人骨肉瘤细胞(U2OS)模型,探索细胞DNA损伤后的修复特性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分子克隆构建携带Ⅰ-Sce I归位内切酶识别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R-GFP,将该质粒转染入U2OS细胞中,经G418稳定筛选.随后分别瞬时转染入携带归位内切酶Ⅰ-Sce I的表达质粒pCBASCEI,以及体外经Ⅰ-Sce I线性化pcDNA3-HR-GFP.48小时后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DNA双链损伤效应分子-DH2AX,同时观察EGFP荧光信号;72小时后用Western blot检测报告蛋白EGFP的表达,评估DNA双链断裂后同源重组修复情况.结果 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pcDNA3-HR-GFP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Ⅰ-Sce I-HR系统引入U2OS细胞中后,γ-H2AX表达明显上调,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均显示EGFP表达.结论 DSB细胞同源重组修复模型构建成功,Ⅰ-Sce I-HR系统能够成功地诱导U2OS细胞株产生DSB,并出现同源重组修复,为进一步研究DNA同源重组信号传导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6.
机体细胞内DNA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化学结构或编码特性的改变,如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异常代谢产物等都会导致DNA损伤,这种损伤若不能及时得到修复,就会影响机体正常活动,进而诱发一系列遗传疾病的产生。正常机体具有完善的DNA损伤修复机制,修复由各种原因导致的DNA损伤,其主要机制有两种:一种是损伤恢复( reversal of damage),即损伤直接被移除,使碱基恢复为原来状态;另一种是切除修复( excision re-pair),是指切除损伤 DNA 后,再合成一段新的DNA来替代损伤DNA,切除修复包括核苷酸切除修复(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碱基切除修复( base excision repair,BER)、同源重组修复( ho-mo 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错配修复( mismatch repair,MMR)等多条途径,它们共同构成维持遗传信息稳定的保护机制,以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1]。  相似文献   

7.
细胞修复DNA损伤的能力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肿瘤治疗中广泛使用的DNA损伤药物和放射治疗都会造成DNA双链断裂这种致命性的损伤,肿瘤细胞主要通过 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PK)参与的一种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方式来进行修复。DNA-PK全酶由催化亚单位DNA-PKcs和Ku70/Ku80异二聚体两部分组成,对它们活性的抑制能显著降低肿瘤细胞修复DNA双链断裂的能力,进而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目前研究主要关注DNA-PKcs抑制剂,其中一些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本文对多种DNA-PKcs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相关研究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含pI-SCEⅠ酶切位点的总的非同源末端连接(total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Total-NHEJ) 和非经典末端连接(alternative end joining,A-EJ)修复底物的细胞株,设置特定的流式细胞术参数,定量检测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对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修复的影响。 方法 本实验通过脂质体转染含修复底物的质粒,嘌呤霉素筛选,构建起NHEJ修复系统的稳定细胞株;运用流式细胞术和PCR技术对所构建的细胞株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与鉴定;运用细胞免疫荧光及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VP-16诱导的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 strand break,DSB)损伤,运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VP-16对NHEJ修复的影响。 结果 在所筛选的细胞中的各得到2株阳性细胞株Total-NHEJ和2株阳性细胞株A-EJ。VP-16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增加,Total-NHEJ 和A-EJ修复效率增加。 结论 VP-16诱导DNA损伤的同时,促进总NHEJ修复和A-EJ修复,修复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但随着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VP-16致DSB的损伤能力超过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9.
DNA连接酶Ⅳ(LIG4)主要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参与V(D)J重组和DNA双键断裂(DSB)修复,具有独特调控作用和广泛应用前景。研究发现,LIG4抑制剂在NHEJ中可作为增敏剂,与放化疗联合治疗肿瘤时具有较好的抗癌效果。此外,LIG4抑制剂还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生化抑制剂介导CRISPR/Cas9基因编辑,有提高基因编辑效率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基于此机制不断进行大规模药物筛选以发现新型抗癌药物,来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现对目前已报道的LIG4抑制剂及其衍生物的各种形式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目前应用较广的SCR7。  相似文献   

10.
王顺  张大水  符洁颖  孙华茂  王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027-1029,1032
目的:研究DNA双链断裂非同源性末端连接系统(NHEJ)保守性与敏感性的关系,寻找NHEJ系统基因的关键突变与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克隆技术测定CNE、SPC-A1和MCF-7肿瘤细胞株与DNA双链损伤修复有关的NHEJ系统各基因的功能区序列,梯度比较和分析它们的功能区变化,模拟和比较突变产物亲疏水性差异。结果:CNE细胞中,NHEJ系统的终极基因LigaseⅣ存在与放射敏感性相关的突变,其氨基酸替换:313aaHis→Arg、538aaGly→Arg、579aaLys→A唱和585aaAsn→Ser影响产物蛋白结构。结论:在放射敏感性与NHEJ系统基因保守性和功能关系方面,LigaseⅣ的突变影响较大,与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能力和肿瘤放疗疗效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1.
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莉  解雅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2):1158-1160
因小儿耳鼻喉手术刺激强,时间短,且常与气道相关,故麻醉的控制有一定难度,现对国内外现阶段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的改良方法及新观点进行评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脑出血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内糖原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局部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只,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细菌胶原酶注射制作纹状体脑出血模型,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在相应部位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脑出血后24h病变局部及其周围和对照组超微结构的变化和糖原的水平变化.结果:电镜观察到在脑出血动物出血灶周围区,不同类型的细胞内均可见到各种各样的超微结构改变.最为醒目的是在脑内血肿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胞质和突起内有大量的糖原颗粒聚集,尤其在毛细血管周围的胶质细胞突起内非常明显;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内均未发现明显糖原颗粒存在.在生理盐水对照组动物,相应部位的各种细胞的超微结构正常;而且神经元、各种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均无明显糖原颗粒聚集.结论:脑出血周围糖原含量增高,局部存在明显的糖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2006年登革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登革热的疫情动态、人群抗体水平、媒介伊蚊种群(包括成幼虫孳生和密度变化)的动态变化、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各级医疗、卫生、检疫机构的医务人员对疑似、临床病例进行及时发现和诊断;在流行季节前随机抽取正常人群血清,-20℃保存,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在6~10月采用定时、定点调查法,对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的种群、孳生环境、伊蚊幼虫指数和成蚊密度进行监测,每月1次。结果2006年云南省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8例;健康人群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8.09%。伊蚊幼虫密度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l)分别在14~98、4.7~73.68之间,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在3.5~34只,人工小时之间。结论云南省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人群抗体水平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较高,提示当地人群中可能存在该病毒的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媒介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均较高。对登革热传播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应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4.
15.
黄芪在体内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水提物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的生物活性。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芪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7天,采血后,迅速取出肝组织,制成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黄芪可减少MDA含量,增强SOD活力。结论:黄芪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具有减少氧化应激引起的器官损伤和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汕头市登革热定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定点监测为汕头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汕头市无登革热疫情,抗登革热病毒IgG、IgM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6、8、9、10月份,低谷在4、7、11月份,孳生情况随着月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变化而变化;孳生场所以农村、暂时性容器为主。结论汕头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10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莪术中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的血药浓度。色谱柱:L ichrospher-5-C18(250 mm×4.6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乙腈-5%醋酸水(45∶55);体积流量:1 mL/m in;检测波长:420 nm。结果姜黄素在6.5~104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5%,RSD为2.41%(n=5)。采用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姜黄素的药动学参数:ka为0.53/h、ke为0.10/h、t1/2ka为1.32 h、t1/2k为6.89 h、tpeak为3.89 h、Cm ax为93.15 ng/mL、AUC为1 369.38 ng/mL。结论本法稳定、简单、可靠,可用于姜黄素的血药浓度分析及其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Adenovirus infection in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in Taiwa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 J Clarke  I A Phillips  E R Alexander 《JAMA》1969,208(9):1671-1674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外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我国医药技术在2001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提前完成了我国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汁划中的1%测序任务,到2000年,中国科学家在功能基因研究和基因组多样性领域共完成研究论文1850篇,遍及医药各领域,研究手段和水平可于国际先进水平媲美,中国完全有条件在“后基因时代”成为主角之一。  相似文献   

20.
麻醉学双语教学在高校中的开展和推进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重庆医科大学麻醉学教研室通过近10年对双语教学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体会到需要正确认识双语教学,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及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以便更好地推进麻醉学双语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