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芹  张英  许孝凤  曹云霞  魏兆莲 《安徽医学》2017,38(9):1123-1126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体质指数增长幅度(△BMI)与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1 261例产妇按孕前BMI分为消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组,按孕期△BMI分为△BMI< 3.8 kg/m2组(A组)、3.8 kg/m2≤△BMI< 7.5 kg/m2组(B组)和△BMI≥7.5 kg/m2组(C组),分析比较各组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情况.结果 超重及肥胖组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妊娠期糖尿病(GDM)、刮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及消瘦组(P<0.05);C组的PIH、GDM、剖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A及B组(P<0.05);消瘦组及A组早产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消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组和A、B、C组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体质量是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孕期体质量的增加,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体化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干预对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5月我院孕检的GIGT孕妇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予以常规孕期干预;干预组孕妇予以孕前BMI干预,根据孕妇不同的孕前BMI制定孕期体质量增加的目标,并制定个性化食谱和运动量。观察两组孕妇产前1周FBG、2 h PBG和Hb A1C水平及妊娠期增重情况,并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孕妇产前1周FBG、2 h PBG和Hb 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妊娠期增重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孕妇干预后GIGT持续率、GDM发生率、子痫前期、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胎儿窘迫、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的孕前BMI干预能明显减少GIGT持续率和GDM发生率,有效控制GIGT孕妇的血糖和Hb A1C水平,妊娠期增重控制得当,并能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5年4-12月产检并被诊断为GDM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随访.分析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共590例GDM孕妇纳入本研究.根据BMI分类,10.6%(63/590)孕妇体质量偏轻,65.9%(389/590)体质量正常,17.6%(104/590)超重,5.9%(34/590)肥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348.6±465.4)g,巨大儿发生率为7.6%(45/590),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为2.4%(14/590).随着孕前BMI增加,孕期增重过量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显著增加(P<0.01);随着孕期增重增加,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及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有关,与孕期增重正常者相比,孕期增重过量显著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OR=2.57,P<0.01).结论:GDM孕前超重及肥胖孕妇更易分娩巨大儿,应注意将计划妊娠妇女孕前体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特别注意加强对孕前超重和肥胖GDM孕妇孕期体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赵俊红  伍晓倩 《上海医学》2002,25(4):217-219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减低 (GIGT)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1180例孕妇进行 5 0 g葡萄糖筛查试验 ,异常者再进行空腹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分别比较GIGT 76例、妊娠期糖尿病 (GDM ) 2 4例及正常组的妊娠预后。结果 GIGT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大于胎龄儿、羊水过多、手术产率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与GDM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GIGT对妊娠可造成与GDM相似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5.
孕期体重指数及其增长水平在妊娠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指数(BMI)及其增长水平对筛查妊娠糖尿病(GDM)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检查的孕妇209例,其中,正常妊娠组79例,糖耐量异常(GIGT)组71例和GDM组59例,分别记录孕妇孕前的BMI及其孕期的增长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GDM组孕前BMI与GIGT组、正常妊娠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和GIGT组的△BMI与正常妊娠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妊娠期△BMI的增长而明显升高.结论:测量孕前及孕期BMI的增长水平快速、简便,使用仪器少,可作为诊断筛查GDM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选取2 260例有完整产检记录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MI分组,比较孕前及不同孕期各组GDM的发生率.结果:孕前及孕早期超重及肥胖组孕妇GDM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消瘦组(P<0.01),孕中期肥胖组GDM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孕晚期各BMI组孕妇GDM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及孕早、中期超重及肥胖均导致GDM发生率增加;孕晚期BMI对GDM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可能与孕晚期低体质量及正常体质量样本量相对不足及医疗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前及孕期体重与产科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足月单活胎初产妇810例,①根据WHO提出的亚洲人BMI标准孕前体质指数分消瘦组(BMI<18.5)、正常组(BMI 18.523)、超重组(BMI 2323)、超重组(BMI 2325)、肥胖组(BMI≥25),探讨不同孕前BMI和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的关系;②根据孕期增重的幅度(△W)分3组:△W<15kg、△W 1525)、肥胖组(BMI≥25),探讨不同孕前BMI和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的关系;②根据孕期增重的幅度(△W)分3组:△W<15kg、△W 1520kg、△W≥20kg。探讨孕期增重的幅度和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的关系。结果:①孕前超重或肥胖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窘迫、产程阻滞及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孕前消瘦组和正常组(P<0.01)。②孕期体重增加≥15kg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阻滞、剖宫产的发生率较△W<15kg组明显增高(P<0.05);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率在增重超过20kg的孕妇中明显升高(P<0.05);胎儿窘迫在△W<15kg组和△W≥20kg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前及孕期体重超重容易升高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导致分娩困难和胎儿窘迫、胎儿发育异常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重视孕前及孕期体重控制,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糖调节受损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调节受损,即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糖耐量异常(GIGT)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2 4 2 1例孕妇行5 0 g葡萄糖筛查,对342例异常者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确诊糖耐量异常者(GIGT组) 12 4例,妊娠期糖尿病者(GDM组) 5 9例并与对照组15 0例分别比较妊娠结局。结果 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年龄与孕妇GIGT ,GDM的发生有关联,两组患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病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 ,且两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 GDM与GIGT均能对妊娠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BMI增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巨大儿及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将500例单胎孕妇按孕前BMI分为正常组(18.5≤BMI23)、超重组(23≤BMI25)和肥胖组(BMI≥2 5)3组。再根据整个孕期BMI的增幅,分为I组(BMI的增幅4)、Ⅱ组(4≤BMI的增幅≤6)和III组(BMI的增幅6),并分别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巨大儿及分娩结局的关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肥胖组、超重组孕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窘迫、难产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III组孕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巨大儿、剖宫产、高危新生儿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巨大儿、难产、高危新生儿发生率之间有密切关系,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的增加可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巨大儿、难产、高危新生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指数增长(△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连州市人民医院建立围产保健卡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并住院分娩的孕妇5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分为三组(消瘦组、适宜组、肥胖组),比较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以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再根据孕期△BMI的不同,将所有孕妇重新分为三组(不足组、合适组、过多组),再比较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及剖宫产的发生率。结果:肥胖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消瘦组、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BMI过多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足组和合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过多组、合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过多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合适组(P<0.05)。结论:孕前BMI过高或过低,孕期△BMI过多或过少均有可能给母儿带来不良影响,应指导育龄妇女孕前控制BMI在适宜范围,并指导其孕期BMI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1.
温玉婷 《右江医学》2014,42(4):433-435
目的 分析不同临床分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孕妇及胎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按照相关文献临床分度标准将收治的139例ICP孕妇分为轻度ICP(94例)与重度ICP(45例)两种类型,比较两种类型ICP孕妇及胎儿结局.结果 重度ICP患者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轻度孕妇(P<0.01),终止妊娠时间明显少于轻度孕妇(P<0.01).重度ICP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早产、低体重儿、转NICU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轻度孕妇(P<0.05或0.01),而1分钟Apgar评分则明显低于轻度孕妇(P<0.01).结论 与轻度ICP相比,重度ICP孕妇及围产儿均有不良影响,需加强孕期监护、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陈迎秀  郑景萍  汪楚英 《四川医学》2009,30(9):1407-1409
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7年7月收治的8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为初产妇、发病孕周为28~37周,单胎3例,双胎4例,三胎1例。5例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1例产后转入,经积极的支持治疗,孕产妇6例存活,2例死亡。共计14个围生儿7例存活,7例死亡,病死率50%。结论对于AFLP患者明确诊断、立即终止妊娠、积极内科综合支持疗法是改善母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剖宫产瘢痕妊娠在瘢痕子宫再孕患者中的患病率,确定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病率与妊娠次数的关系.方法 选既往有剖宫产史的瘢痕子宫再孕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评估再孕年龄、停经天数、妊娠次数、产次、剖宫产术后恢复时间与CSP患病率的关系,除外其他合并症,包括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双子宫、双角子宫、中隔子宫)、宫内节育器、附件区妊娠.结果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832例剖宫产再孕患者,其中72例(8.7%)患者诊断为CSP(病例组),681例(81.8%)正常宫内妊娠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79例(9.5%)有合并症被排除.CSP患病率与妊娠次数有关(P=0.03,<0.05),妊娠次数每升高一次,CSP发生风险升高1.397倍.结论 妊娠次数增多与剖宫产瘢痕妊娠患病率呈正相关,妊娠次数是CSP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提示临床指导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尽量避免多次妊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10~14周妊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停经10~14周要求终止妊娠且无用药禁忌证的孕妇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和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后清宫,观察胚胎排出情况及时间、腹痛情况。结果:停经10~14周服用药物流产后,胚胎完整排出率为64.7%,部分排出率为20.30%,失败率3.24%;完全流产者胚胎排出时间为服药后(5.20±2.58)h,不完全流产者胚胎排出时间为服药后(12.11±4.27)h。所有观察对象平均出血持续时间(8.38±2.65)d;完全流产者72 h阴道出血量(52.94±11.03)ml;不完全流产者72 h阴道出血量(66.32±16.15)ml;流产失败者72 h阴道出血量(26.94±6.25)mL。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14周妊娠具有效果好,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严密、谨慎应用的情况下,其安全、方便、损伤小,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反流症状问卷评价妊娠期女性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率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妊娠不同时期妇女,记录反食或恶心、烧心、胸骨后疼痛、上腹不适4个症状的频率及程度积分,以非孕期女性作为对照,统计各孕期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率及特点。结果 1各妊娠期入选者在反酸程度与频率及烧心频率3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孕早期反流程度频率计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为8.70±6.49。而随着孕期的增加反流程度频率却逐渐降低。2经相关性分析,妊娠呕吐与反流程度频率计分正相关(r=0.69,P〈0.01)。3各妊娠期患者生命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胃食管反流症状主要与妊娠呕吐相关。反流相关生活质量以妊娠早期最差,而随着孕龄增加,反流相关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各种常见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与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a外科和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外科急腹症1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外科急腹症130例,以急性阑尾炎居多,共90例(69.2%)。全组死亡5例,死亡率3.8%。结论急性阑尾炎为妊娠期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处理妊娠期外科急腹症时,不应因妊娠而改变手术指征,但需同时顾及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高征病人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在系统正规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分娩护理和硫酸镁的应用护理。结果 126例妊高征病人全部救治成功,入院后亦无于痫发生,围生儿病死率23.08‰。结论在孕期加强孕监护,及早发现妊高征,早期治疗,尤其是在解痉基础上的扩容治疗、促胎肺成熟治疗及适时终止妊娠,以及对妊高征病人实施高危管理、心理护理及正确处理各产程,可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ICP患者与对照组91例正常妊娠孕妇妊娠结局、新生儿体重、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的比较及新生儿体重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ICP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体重、低体重儿发生率无明显改变,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影响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黄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相关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2名正常宫内早孕者、30例宫内早孕不全流产者及34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妊娠黄体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分析,并与输卵管妊娠比较.结果:超声检出妊娠黄体96个,宫外孕包块34个,声像图上厚壁型黄体囊肿与输卵管妊娠Donut征非常相似,呈现丰富血流环绕和低阻特征;不同点是妊娠黄体与卵巢关系密切,周缘多能检出卵泡,血流来自于卵巢,以环状多见,而输卵管妊娠则相反.结论:超声对妊娠黄体有很高的检出率,正确认识妊娠黄体的声像图变化有助于提高与相关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孕早期间质部妊娠与宫角部妊娠超声表现特点并对其进行鉴别分析。方法:首先,采用超声检查法,膀胱充满时进行常规腹部扫查。然后,患者排空膀胱后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最后,利用频谱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仪器,检查妊娠囊样不均质包块和妊娠囊表面及内部是否出现心管搏动现象。结果:超声波检查显示6例(实际为5例)患者为宫角部妊娠,经过人工流产后进行检查,其中1例此种情况不够清晰,但超声检查结果仍显示为宫角妊娠。经过临床证实,该病例实际是间质部妊娠。4例(实际为5例)患者为间质部妊娠,其中1例血流状况活跃。结论:经腹超声检查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对鉴别孕早期间质部妊娠和宫角部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