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发生部位多数在盆腔,但也有发生在腹部及会阴的手术切口。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与盆腔内异位症有所不同。现将我院5年来诊治的9例切口内异症病例进行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机制、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近6年收治的25例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在术前正确诊断,术后病理证实,均采取手术治疗。病灶未完全切净者术后辅以药物治疗,随访1~6年无复发。结论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原因属医源性种植,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生部位大多数在盆腔,但也可发生在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由于临床上切口瘢痕内异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不同于盆腔内异症。因此,本研究对我院7年间的19例切口内异症患者的资料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崔丽杰 《中外医疗》2009,28(11):34-34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3年间诊治的15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效果好,对于较大病灶或者特殊部位的病灶可以给予药物辅助治疗以缩小病灶,降低手术难度和损伤程度,只要术中病灶切净,术后不需要给辅助药物治疗,也能完全治愈,不再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和查体可以诊断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该病不但可以治愈,也可以预防避免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5年19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手术治疗,其中1例病灶位置深,加服达那唑3个月后手术,随访1~4年均无复发。结论:对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行手术治疗,如手术范围不彻底要加用达那唑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6.
对近年10例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均有程度不同的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切口瘢痕疼痛,均在连硬外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给药物治疗,随访1-3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妇科疾病之一,多发生于盆腔,也可发生于腹部和会阴的手术伤口,手术切口内异位症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有别于盆腔内异症,我们回顾我院5年内8例切口内异症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状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生部位大多数在盆腔,但也可发生在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由于临床上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不同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因此,对我院近10年间的15例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了总结,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莹香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2):139-139,141
腹壁切口瘢痕内膜异位症是妇产科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03%~1.07%[1].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其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因其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异位症,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疾病,病灶常在盆腔,好发部位为卵巢、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下段后壁浆膜、子宫-直肠陷凹和输卵管及宫旁周围组织的盆腔等处,也可发生在阴道、会阴和腹壁的手术切口.但不常见。我院10年共收治腹壁切口内异症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部位。它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的能力[1]。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 ,最常见的部位是盆腔腹膜及脏器[1 ] 。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少见 ,临床报道[2 ] 发生率为 0 .0 3 %~ 0 .2 %。现对我院 1 991年 7月—2 0 0 0年 7月收治的 1 3例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3例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中 ,均有妊娠子宫切开的病史 ,其中 3例为足月妊娠剖宫产 ,1 0例为中孕前置胎盘剖宫取胎 ,发病年龄 1 9~ 38岁 ,平均 2 9.2岁 ,发病时间距手术最短 2个月 ,最长 4年 …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部位。它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有3%-10%生育年龄的妇女患有此病.临床上常把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外部位时叫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异位内膜最常见的种植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其中以侵犯卵巢者最常见.近几年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我院10年间诊治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对其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33岁,因下腹部经期痛2年,腹部包块1年,于2005年4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8月以后逐渐出现下腹部随经期发生轻微疼痛。月经干净后疼痛消失,当时未引起重视,以后上述症状随月经周期规律出现,疼痛逐渐加重,严重疼痛时不能站立和行走,先后到多家医院诊治。按腹壁神经痛、痛经等治疗无好转。1年前,患者发现在经期疼痛时下腹部有触痛性包块,月经干净后疼痛减轻,包块缩小,但月经规律,无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无发热、呕吐、腹泻及便血。  相似文献   

16.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11年5月本院共收治23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者年龄23~42岁,平均(31.5±3.52)岁。发病时间:术后4个月~10年,平均(48±12)个月。23例患者中18例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发生部位大多数在盆腔内.手术切口EM属于盆腔外EM,较少见.但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增高,其发病率及确诊率不断上升,应引起重视.手术切口EM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不同于盆腔EM,现对本院12年来诊治的11例手术切口EM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壁与会阴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21例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共3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35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有典型的手术瘢痕周期性疼痛、肿块,行手术治疗疗效好,无复发。结论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便可诊断。最佳治疗方法是彻底手术切除。发病早期便予及时切除。需注意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累及肛门括约肌的患者可辅以药物治疗,避免术中损伤。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并进行生长。它是生育期妇女的好发病,以发病于盆腔内多见,偶有发病于远处脏器,如肺部子宫内膜移位症。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剖腹产的数量上涨,导致手术切口EMS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现将我科2007年9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3例妇产科手术切口EMS病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妇产科手术切口EMS患者中有8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剖官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对1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出现局限性结节,周期性进行性增大伴疼痛,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认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不难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