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五加治疗脑出血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利伟  郭建军 《中原医刊》2003,30(18):46-47
目的 :探讨刺五加促进脑出血患者灶周水肿吸收的疗效。方法 :4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刺五加 ,治疗前后依据CT检查结果 ,计算灶周水肿面积之差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差。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灶周水肿带体积之差和神经功能评分之差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刺五加可促进脑出血灶周水肿的吸收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是促进脑出血患者灶周水肿吸收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脑出血模型不同时段的脑含水量,灶周缺血区,凋亡细胞指标的改变,探讨血肿灶周水肿、缺血的变化。方法:自体动脉血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于脑出血(ICH)损伤后3、5、7、14、21 d时间点进行脑含水量测定,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应用图像处理软件,结合病理组织学改变,比较各个时间点ICH模型血肿灶周水肿与缺血的演变过程。结果:TTC染色,血肿周围色淡染,梗死带内径逐渐扩大,14 d后变化最为显著[3 d组(0.31±0.06)mm;14 d组(2.03±0.13)mm](P〈0.01)。手术组3~21 d血肿面积逐渐减小,14 d后变化显著[3 d组(19.17±1.52)mm2;14 d组(6.91±0.59)mm2](P〈0.01)。脑含水量,手术组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13 d手术组(82.23±2.71)%;3 d对照组(68.56±1.70)%](P〈0.01)。手术组3~7 d脑含水量达最高值,而后下降,至14 d后基本恒定[3 d组(82.23±2.71)%;14 d组(72.98±1.81)%](P〈0.01)。凋亡细胞,手术组均高于对照组[3 d手术组(20.25±2.50)个;3 d对照组(1.90±0.51)个](P〈0.01);手术组3~14 d凋亡细胞持续高表达,14 d后开始下降[3 d组(20.25±2.50)个;14 d组(15.55±2.60)个](P〈0.01)。结论:大鼠脑出血后,灶周是一种水肿缺血混合区域,3~14 d以水肿为主,14 d后水肿相对恒定,以缺血为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国内外基础研究发现阻碍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是血肿灶周脑神经的继发脑水肿,脑出血后灶周脑水肿的主要原因是血肿持续释放的凝血酶以及血红蛋白降解产物。我们尝试经小骨窗在深部冷光源暴露下一次完全清除血肿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以阻止血肿周围手术后继发脑水肿的发生。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评价方法,对完全血肿清除术(Gross—total Hematomal Removal,GTHR)与部分血肿清除术(Sub—total Hematomal Removal,STHR)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进行比较,旨在评价GTHR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 1.病例报告1·1 患者男,58岁.主因左侧肢体瘫痪2小时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4C,血压22/1.4kpa.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神志清楚,左侧中枢性舌、面瘫,左侧上、下肢肌张力略增高,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Ⅱ级,腱反射卅,左侧病理征阳性。左侧肢体浅感觉减退。颈无抵抗,布氏,克氏征阴性。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量约30毫升。以“脑出血”给予脱水降颅压,积极防治脑水肿;调整血压,改善循环;对症等治疗,患者于次日凌晨4时突  相似文献   

5.
报告12例多灶性脑出血,就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探讨。本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高血压为主要原因,稳定血压对预防脑出血有积极意义,确诊有赖于低头颅CT或MR,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6.
刘伟林  刘浩  陈春光 《当代医学》2013,(22):102-103
目的探究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起病原因、临床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以总结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主要发病原因、寻找临床上治疗、预防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有效方法,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4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结果除2例患者手术治疗外,其余58例患者均进行保守治疗;均给予脱水剂、降颅压、降血压、神经营养剂、自由基清除剂以及多种维生素和脑保护剂等治疗。治愈11例,好转15例,死亡34例,病死率为56.67%。结论急性多发性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患者多有常年酗酒、抽烟习惯。该病发病急骤,临床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月收治的45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情况.结果45例患者根据病情需要36例采取保守治疗,9例采取手术治疗,治疗后26例存活,存活率达57.78%.结论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病死率较高,患病原因较多.治疗中多采用保守治疗,出血面积大的病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急性非外伤性多灶性脑出血临床上并不多见,我们统计了建湖县人民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1991年~1999年6月发生脑出血的病例共6241例,发现22例为多灶性脑出血。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10~56岁,平均382岁,其?..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小脑出血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小脑出血占脑出血的10%左右[1],由于该病可以没有或很少有临床局灶性损害体征,临床容易误诊.而小脑出血易使脑干受压,病情多凶险,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小脑出血30例,并针对临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张琳  徐曦  谭敬  肖新莉  马勇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1):1466-1468
目的:研究成年小鼠脑出血(ICH)后行为学改变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和分布。方法: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行为学检测组(n=10)和HIF-1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n=20)。立体定向注射型胶原酶建立小鼠纹状体ICH模型。在ICH后第7及14天处死小鼠,分别进行行为学检测和HIF-1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为学评分采用Berderson评分法,对HIF-1α免疫阳性细胞作细胞计数。结果:ICH后第7及14天小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小鼠ICH后第7天及14天出血侧的皮质和出血灶周半暗带HIF-1α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结论:小鼠ICH后1周内神经功能障碍明显,脑出血后的缺氧能刺激HIF-1α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