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羊心脏心肌桥出现率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山羊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出现率,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外总试验山羊处死,取羊心,经10%甲醛固定5d,流水冲洗。用普通解剖器具剥制,显示冠状动脉大体结构,测量冠状动脉心肌桥长度及出现支数。结果山羊冠状动脉心肌桥多见于左冠前室间支、后室间支和左室前支。前室间支肌桥出现率最高,96例羊心检出88例(85%),心肌桥长度为18.8±5.1mm。心肌桥近端与第一对角支的距离平均为20.1±7.6mm,距前室间支起始部31.3±9.7mm,距右冠起始部45.1±10.4mm。结论山羊冠状动脉有心肌桥出现且较人类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猪心脏心肌桥的形态学结构特点,为心脏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猪心40例,乙酸乙酯塑化染料灌注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1.75 mol.L-1甲醛溶液固定,大体解剖显示猪心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观测心肌桥的出现率。结果40例猪心中,22例(55.0%)出现冠状动脉心肌桥,多见于后室间支(27.5%)、前室间支(15.0%)、右室后支(12.5%)。心肌桥的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9.42±3.08)mm、(3.94±1.82)mm、(0.75±0.32)mm。心肌桥近端、远端距前室间支起始部距离分别为(65.42±35.75)mm、(87.86±38.79)mm,心肌桥纤维走向与壁冠状动脉夹角为(107.87±2.84)°。结论猪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发生部位及出现率与人相似,可作为心肌桥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测犬心脏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对41例犬心脏进行大体解剖,充分暴露心肌桥,用游标卡尺测量有关数据。结果41例犬心脏中心肌桥出现29例(70.73%),其中出现1个、2个、3个、4个、5个心肌桥的分别有14例(34.1%)、7例(17.1%)、6例(14.6%)、1例(2.4%)、1例(2.4%);前室间支、后室间支、左室前支、左室后支、左缘支、左圆锥支出现心肌桥的有23例(56.1%)、11例(26.83%)、5例(12.20%)、3例(7.32%)、2例(4.88%)、1例(2.44%)。心肌桥肌纤维与壁冠状动脉的夹角为68.94°±14.38°,心肌桥宽7.77±5.05 mm,心肌桥厚0.56±0.61 mm。结论犬壁冠状动脉心肌桥与人心肌桥相似,犬可作为研究心肌桥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家猪心脏壁冠状动脉(MC)的形态结构,为比较解剖学提供依据。方法40例家猪心脏塑化染料灌注,1.75 mol.L-1甲醛溶液固定,大体解剖,显示MC及其走行,测量有关数据。结果20例(50.00%)猪心出现MC,前室间支、后室间支出现MC的心脏分别为6例(15.00%)和11例(27.50%),前室间支、后室间支、左室前支、右室后支MC近端外径为(1.96±0.71)mm、(2.22±0.46)mm、(3.23±2.11)mm、(0.89±0.59)mm,远端外径为(1.52±0.80)mm、(1.74±0.35)mm、(1.34±0.55)mm、(0.60±0.32)mm。1支血管上可出现1~2处的MC,MC可以扭曲或发出细小分支血管。结论家猪是研究MC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犬心肌桥观测及与人心肌桥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桥对心肌缺血的影响,为制备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解剖41例犬心脏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观测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41例犬心脏中心肌桥出现29例(占70.73%),其中出现1个、2个、3个、4个、5个心肌桥的分别有14例(占34.1%)、7例 (占17.1%)、6例(占14.6%)、1例(占2.4%)、1例(占2.4%);前室间支、后室间支、左室前支、左室后支、左缘支、左圆锥支出现心肌桥的有23例(占56.1%)11例(占26.83%)、5例(占12.20%)、3 例(占7.32%)、2例(占4.88%)、1例(占2.44%)。心肌桥肌纤维与壁冠状动脉的夹角68.94°±14.38°, 心肌桥宽7.77±5.05 mm,心肌桥厚0.56±0.61 mm。结论犬冠状动脉心肌桥与人心肌桥出现率 (66.3%-85%)、部位相似,犬是研究心肌桥对心肌缺血影响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心肌桥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演变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测量国人心脏205例,其中有心肌桥存在者占73.2±3.1%,胎儿儿童成人各自有桥率与此相近。心肌桥位前降支表面者最多占75±3%。以前降支表面的心肌桥为例,胎儿→儿童→成人各自在前降支表面的心肌桥长度平均值分别为5.68毫米→10.5毫米22.2毫米;厚度平均值分别为0.5毫米→0.78毫米→1.1毫米;心肌桥距前降支起始部的距离平均值分别为9.8毫米→18.2毫米→33.8毫米。表明随个体发育心肌桥的长度、厚度及距前降支起始部距离均明显增大,而成人则成倍增大。在前降支表面的心肌桥下一段壁冠状動脉管壁,成人较薄。成人心肌桥外前降支入桥端→壁冠状動脉→出桥端外径平均值分别为3.38毫米→2.5毫米→2.66毫米。而胎儿儿童各相应部位外径平均值均较接近,各段管壁厚度基本一致。心肌桥为掩盖冠状動脉主干或分支表面的浅层心肌纤维束。本文着重观察比较胎儿儿童、成人心肌桥及桥下壁冠状動脉随个体发育而发生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形态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形态学变化,探讨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尸体心脏标本,观测心肌桥的出现率;测量心肌桥的长、宽、厚度;取心肌桥前、桥下、桥后的冠状动脉,分别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各部位血管壁结构的变化。结果在40例心脏标本中,发现心肌桥23处,出现率为56%。其中左冠状动脉及分支上出现心肌桥为18例(占45%),右冠状动脉及分支上发现心肌桥为5例(占12.5%)。心肌桥平均长、宽、厚度分别(1.49±0.135)cm、(0.39±0.036)cm、(0.18±0.050)cm。心肌桥冠状动脉内膜测量,桥前段较桥下、桥后段有明显不规则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桥的出现以单一前室间支为主。心肌桥宽度、长度对桥前壁冠状动脉内膜厚度影响较小,心肌桥的厚度与桥前冠状动脉内膜增厚呈正相关。心肌桥的厚度对冠状动脉病变可能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山羊肺静脉心肌袖的形态特征,为异位房颤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山羊肺静脉,充分暴露心肌袖,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30例羊心均出现肺静脉心肌袖,其中斜形47.6%,环形40.9%,纵形11.5%。右上、右下、左下、左上肌袖厚度分别为0.46±0.14 mm、0.35±0.16 mm、0.35±0.11 mm、0.37±0.13 mm;长度分别为10.75±3.15 mm、9.46±2.20 mm、11.41±2.87 mm、9.20±2.88 mm。结论山羊肺静脉心肌袖出现率为100%,4支肺静脉中以右上肺静脉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下心肌桥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57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肌包绕壁冠状动脉情况分为A组(不完全型,55例)、B组(浅表型52例)和C组(纵深型,50例),比较3组心肌桥长度、管腔狭窄变化情况及包绕程度与心肌桥厚度间的关系.结果 C组壁冠状动脉长度(17.3±6.7)mm,壁冠状动脉横向狭窄率22.6%,纵向狭窄率28.2%,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能够为心肌桥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即心肌桥厚度与壁冠状动脉长度间存在相关性,不同包绕程度心肌桥的壁冠状动脉在横向、纵向上的管腔狭窄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解剖学特征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十堰市红十字医院200例经解剖证实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被心肌桥包裹且并无其它任何原发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尸体解剖心脏标本为观察组,另选100例无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正常人为对照组;观察组按冠状动脉心肌桥距左冠状动脉起始处距离分为近端动脉(冠状动脉心肌桥距左冠状动脉起始处〈3.5 mm,n=62)、中端动脉(冠状动脉心肌桥距左冠状动脉起始处3.5~5.0 mm,n=58)、远端动脉(冠状动脉心肌桥距左冠状动脉起始处〉5.0 mm,n=80)。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不同位置及年龄对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结果①观察组中,120例(60%)有1条冠状动脉心肌桥,62例(31%)有2条冠状动脉心肌桥,18例(9%)有3条或者3条以上的冠状动脉心肌桥。冠状动脉心肌桥距离左冠状动脉起始位置的平均距离为(4.38±1.08)cm。冠状动脉心肌桥近端动脉、中端动脉、远端动脉的粥样硬化指数分别为(1.83±0.89)、(0.76±0.31)、(0.88±0.44);其中,冠状动脉心肌桥近端动脉的粥样硬化指数高于中端动脉及远端动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54~〈60岁的近端动脉、中端动脉、远端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低于60~〈70岁者,60~〈70岁的近端动脉、中端动脉、远端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低于70~〈80岁者,70~〈80岁的近端动脉、中端动脉、远端动脉粥样硬化指数80~85岁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解剖学特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患者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62例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存在,其中49例发生在左前降支及其分支,11例发生在左回旋支及其分支,2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桥的关系,有助于壁冠状动脉长度和心肌桥厚度的评价,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复合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复合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接受iDose4技术重建,30例患者接受FBP技术重建。观察256层CT对心肌桥显示情况,比较FBP技术和iDose4技术辐射剂量、信号噪声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256层CT共显示检查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复合体114处,左前降支中段发病率最高(59.61%),右侧冠状动脉主干发病率最低(1.75%)。心肌桥平均长度(17.2±2.7)mm,厚度(2.4±0.7)mm。iDose4技术辐射剂量显著低于FBP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Dose4技术SNR及CNR均显著高于FBP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技术重建图像质量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壁冠状动脉显示中,iDose4重建技术可以在保证SNR、CNR及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胸廓内动脉与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胸廓内动脉与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材料和方法 :对 32具成人尸体标本的胸廓内动脉和冠状动脉进行了观测。结果 :胸廓内动脉自起点至终端长度为 18 2 5cm ;胸廓内动脉外径在起始处、第 4肋软骨上缘和终端处分别为 3 2mm、2 2mm和 2 0mm ;冠状动脉前室间支、旋支、左缘支、对角支、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外径分别为 3 8mm、3 1mm、2 0mm、2 1mm、3 9mm和 2 2mm。结论 :胸廓内动脉与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外径接近 ,用起点原位的胸廓内动脉移植 ,其长度适用于心前壁和侧壁的血管移植 ;用游离移值 ,其长度足以桥接升主动脉与任何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CT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32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观察有无心肌桥,并对异常段壁冠状动脉进行狭窄评估。心肌桥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对比。结果 327例患者共发现57例66段心肌桥,其平均长度为(4.72±0.93)mm,平均厚度为(2.04±0.62)mm,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为(33±20)%。对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共发现29例35段心肌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与传统造影方法相比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测山羊心脏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及位置关系,为临床心脏研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大体解剖法观测山羊房间隔的卵圆窝、室间隔膜部和肌部。结果 卵圆窝纵轴长9.6 3±2 .18mm,横轴长6 .85±1.5 4mm,卵圆窝中心点距冠状窦口中点9.0 9±2 .10 mm,距三尖瓣隔侧瓣中点12 .81±2 .34mm,距二尖瓣前瓣中点8.94±2 .6 5 m m。卵圆窝上缘厚1.2 6±0 .5 0 mm,下缘厚1.80±0 .4 0 mm,前缘厚2 .39±1.78m m,后缘厚2 .2 9±0 .89mm。室间隔膜前部宽2 .94±1.13mm,中部宽4 .6 6±1.15 mm,后部长6 .13±1.4 1mm,后部宽9.6 2±1.83mm,下缘长15 .0 6±2 .6 3m m。室间隔肌部上缘长37.6 3±4 .4 8m m,前缘长5 2 .84±6 .2 2 mm,后缘长33.77±2 .96 mm,厚度9.34±1.6 9m m。结论 山羊心脏房间隔和室间隔与成人相似,是心外科房间隔、室间隔修复材料的良好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