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5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最大面积,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颈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为35.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显著减轻或稳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卒中再发,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的疗效。方法 9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口服辛伐他汀、倍他乐克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倍他乐克和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软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以上参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对照组血清TC、TG、LDL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降低血脂、缩小软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顺先  赵红宁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3):2175-2176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有效防治,是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的热点。阿托伐他汀钙是一种疗效确切的调脂药物,但其能否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相关研究不多。本研究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胶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65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口服逐瘀通脉胶囊及阿斯匹林,对照组仅口服阿斯匹林,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比较3个月内2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颈动脉IMT变薄、斑块面积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9.7%,对照组为20.1%,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逐瘀通脉胶囊不仅有调节血脂作用,并能缩小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5.
秦保健  李琳 《疑难病杂志》2010,9(7):511-5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百胜AU4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28例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及124例体检者作双功能扫描,测量粥样斑块的厚度、数量及回声特征。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颈内动脉狭窄程度重,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颈内动脉狭窄程度重。  相似文献   

6.
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传统观点认为AS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缓慢发展而形成的不可逆病变,故将治疗的重点集中于因AS导致的疾病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现在研究证明,经过一定的治疗.AS可以不再发展。甚至原有的病变可以逆转。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降脂、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这已被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所证实。我们的重点旨在观察辛伐他汀(舒降之)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入院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常规治疗组)、Ⅱ组(20 mg阿托伐他汀组),各30例.治疗12周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12周后Ⅱ组颈动脉斑块IMT与Ⅰ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Ⅰ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除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具有稳定斑块,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40例TIA患者颈动脉形态、结构和动力学改变,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0例缝康人对照。结果TIA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内膜面粗糙,发现斑块25例,占62.5%.而对照组8例,占20%。同时发现TIA组平均血流速度减慢,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增高,血流量下降,提示TIA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硬化。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作为TIA病因诊断的一项无创伤性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lhemic attack,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的关系,寻找TIA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71例TIA患者(病例组),51例对照患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观察CAS程度.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66.2%(47/71)高于对照组47.0%(24/51);颈动脉斑块好发干颈动脉膨大、颈内动脉起始处、以左侧颈动脉斑块为多.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是CAS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升高、长期吸烟是TI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IA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应强调戒烟、控制血糖等生活方式的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块的干预,观察其能否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进展,从而达到防治脑血管疾病(CVD)的目的。方法将符合人选标准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75mg/次,1次/d),治疗组在氯吡格雷治疗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三精制药厂生产,20mg/次,每晚1次),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复查彩超,记录斑块性质、大小和数目等。结果比较两组软斑块消退、软斑块数目减少、斑块稳定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逆转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林港  司文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0):586-587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稳定或者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4例高血脂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进行分组,试验组给予辛伐他汀,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或者服用非他汀类药物。分别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检测LDL-C、TC和TG等指标,并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6个月和12个月LDL-C、TC等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只有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面积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很好的降血脂作用,其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长期服用可以获得良好的消除斑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超声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颈动脉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42例TIA患者的颈动脉形态、斑块、平均血流速度(M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4例健康人对照。结果TIA组颈动脉I级狭窄者与对照组无差别,颈动脉Ⅱ、Ⅲ级狭窄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TIA的危险为对照组的3. 24倍;颈总动脉的MV、PI和RI明显高于对照组。TIA组和对照组斑块内无回声及弱回声区面积占斑块面积的百分比均值分别为(48. 6±12. 3)%及(22. 1±7. 6)%。结论CDFI可了解颈动脉内径、斑块性质、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TIA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40)和辛伐他汀组(n=40),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两组均治疗1个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10 mg/d)治疗,观察组采用强化阿托伐他汀钙(40 mg/d)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情况以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斑块大小、斑块厚度以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脂异常和颈动脉斑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颈动脉内膜切除治疗TIA45例,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TIA表现,并经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全组手术无死亡。除2例术后一周内各有一次TIA,2例对侧肢体肌力减退(分别在2天和5天后恢复),1例轻度声嘶外,余均顺利恢复。作者讨论了颈动脉内膜切除在TIA防治中的作用,TIA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的指征和手术时机,以及麻醉、术中监护、高位颈动脉狭窄、术后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伴有颈动脉超声检测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20例,按照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硬斑组和软斑组(混合斑块归为软斑组),选择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并经颈动脉超声检测为颈动脉内膜正常者(内膜正常组)。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调查饮酒、吸烟、高血压、体重指数、肝肾功能等其他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较内膜正常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比内膜增厚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斑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比硬斑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密切,低胆红素水平是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NPY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NP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血浆NPY水平呈现增高趋势;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NPY水平与轻、中度狭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和TIA患者较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NPY明显升高(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浆NPY水平与IMT值呈正相关关系(r=0.163、0.245、0.179,P〈0.05)。结论 NPY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且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 将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EA组和CAS组,各48例,比较两组效果并随访6个月后观察并发症.结果 术后两组均经彩色超声、MR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血流通畅;CEA组35例(92.11%),术后未再出现TIA,与CAS组(89.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0,P=0.719);术后4周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8,P=0.827);CEA组术后6个月颈动脉再次狭窄与再发TIA均低于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89,P=0.001).结论 采用CEA与CAS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各有利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