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广州新海医院2015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中抽取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动静脉内瘘的扣眼穿刺法,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以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探究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15例接受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均在1~2个月形成扣眼,1例接受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在17G尖针穿刺形成扣眼后,用16G钝针穿刺扣眼成功。无1例发生相关并发症,患者对此表示满意。结论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使穿刺成功率得到提高,使给患者造成的疼痛得到减少,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降低,使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使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09月至2016年08月26例血液透析患者,将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穿刺法,观察组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法,观察两组穿刺法应用效果。结果钝针扣眼法穿刺有效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钝针扣眼法穿刺减少穿刺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更有助于保护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霉素软膏联合钝针扣眼穿刺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联合红霉素软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及皮肤瘙痒方面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及皮肤瘙痒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霉素软膏应用在钝针扣眼穿刺中,能降低去痂时的疼痛,减少穿刺点的渗血,减轻皮肤的瘙痒.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钝针扣眼穿刺法对预防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血液净化中心血透患者 40 例,分为 两组,观察组 20 例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 20 例采用锐针穿刺法穿刺。3 个月后比较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 期穿刺动静脉内瘘后的止血时间、假性动脉瘤和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以及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钝针穿刺的疼痛程度、止 血时间、假性动脉瘤和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能够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感 及因用锐针反复穿刺带来的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从而提高血透患者透析生存质量。钝针扣眼穿刺法实用性 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安全、实用、有效,是较为理想的穿刺方式。本文总结了对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法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穿刺前对内瘘的评估与去痂,穿刺时的定人、定点,血液透析过程中针眼渗血情况的观察和处理,血液透析后内瘘的自我保护与宣教。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而可靠的血管通路是此类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能长期稳定使用的血管通路,因此,对于内瘘的合理使用及保护是血透医护人员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因扣眼穿刺法对血管长度要求不高,任何术式的动静脉内瘘都可使用,临床开始广泛使用[1]。本研究选择2013年11月-2014月9月40例采用不同穿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以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38例采用自体动静脉血管穿刺的透析患者随机分成A组(传统穿刺)、B组(钝针扣眼穿刺)各19例,半年后比较两组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传统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钝针扣眼穿刺)。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可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改善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钝针和锐针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拟我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48例患者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24例甲组采用常规锐针穿刺,共穿刺3200次;乙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穿刺3040次,采集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渗血率及患者疼痛程度分级数据资料并予以分析。结果:甲乙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9.1%VS98.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血率4.1%VS0.06%(P0.05)及疼痛评分3.4±1.2VS1.0±0.7(P0.05)乙均明显优于甲组。结论:钝针扣眼穿刺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并降低患者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难穿刺内瘘中钝针扣眼穿刺方法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我院20例难穿刺内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10例。对照组采取锐针绳梯穿刺法,观察组采取钝针扣眼穿刺法。通过比对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渗血率、穿刺点感染率、疼痛评分及内瘘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条件差的情况下,采用钝针扣眼穿刺能有效地保护其血管,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在动静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8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内瘘使用区域法或绳梯法,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流量、并发症和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结果钝针扣眼穿刺法并发症(血栓、血管瘤、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绳梯法和区域法(P〈0.05),血流量明显高于传统的绳梯法和区域法(P〈0.05),且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明显高于传统的绳梯法和区域法(P〈0.05),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绳梯法和区域法(P〈0.05),同时,钝针扣眼穿刺法可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内瘘使用2年以上例数明显高于传统的绳梯法和区域法(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点渗血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内瘘血流充足、使用寿命较长,是一个理想的穿刺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区域穿刺组和钝针扣眼穿刺组各25例,随访6个月,记录2组患者内瘘闭塞、狭窄、感染和动脉瘤等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内瘘最大横径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6个月后内瘘发生狭窄、动脉瘤和内瘘最大横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患者内瘘发生闭塞和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内瘘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患者难穿刺内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难穿刺内瘘患者1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6月后11例患者实施钝针扣眼穿刺,设为观察组,将其与6月前实施普通穿刺时的情况进行比较,对照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按压时间、穿刺后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条件差的情况下,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能对其血管进行有效保护,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针部位过敏原因及临床预防方法和效果。方法择取29例于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需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并给予所有患者以扣眼穿刺法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观察分析其接通受动静脉内瘘穿刺后扣眼过敏情况及接受治疗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观察分析患者穿刺后扣眼情况,显示患者出现对针柄有过敏反应的为19例,其并发症表现症状为皮肤瘙痒、红肿等。通过将一块无菌纱块垫在针柄下以改善患者出现的过敏反应,由于穿刺针柄不再直接接触患者皮肤,使得患者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减少;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合理膳食指导、阻断诱发过敏的环境及物理因素等,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结论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针部位过敏原因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解决了穿刺针柄所诱发的患者过敏症状,使得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在透析中的舒适度及对治疗的配合度,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钝针与锐针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5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锐针动静脉瘘穿刺,观察组给予钝针动静脉瘘穿刺,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及渗血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渗血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穿刺点感染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重度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钝针动静脉瘘穿刺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点渗血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丹  李颖 《现代医学》2014,(4):464-465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法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6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钝针扣眼法穿刺30例,对照组区域法穿刺30例;12个月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血管血栓发生率、动脉瘤形成率、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钝针扣眼法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法穿刺可有效地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钝针定点穿刺法和锐针绳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感染方面的临床影响,探讨合理有效的内瘘穿刺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通过动静脉内瘘穿刺来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钝针组和锐针组,每组各40例。钝针组采用钝针定点穿刺方法,锐针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方法。比较两组内瘘穿刺出血时间、内瘘感染和闭塞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后疼痛情况。结果:穿刺12个月后,钝针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9%,明显高于锐针组的83.3%(χ~2=98.716,P=0.000);钝针组动脉端、静脉端及动静脉端疼痛的患者例数均少于锐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钝针组的出血时间明显低于锐针组,但内瘘感染率高于锐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定点穿刺法能有效减少出血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穿刺疼痛感,但会增加内瘘感染率,应根据患者个体化差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应用与管理经验.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本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肾替代治疗应用AVF对象36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选对象18例,分别采用绳结穿刺法与钝针扣眼穿刺法.结果:透析6个月,观察组穿刺点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内瘘狭窄率、穿刺点渗血率、血流量不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F中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保障高质量的护理.  相似文献   

18.
三种不同的内瘘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雯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8):2399-2401
目的:比较普通穿刺、钝针扣眼穿刺和新型钝针扣眼穿刺等三种不同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普通穿刺)、B(钝针穿刺)、C(新型钝针穿刺)三组,各20例。6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各生化指标和透析充分性。并对影响穿刺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C组穿刺点剧痛、内瘘狭窄的发生率低于A、B组,而内瘘血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低于A组(P均〈0.05);6个月后C组患者CRP水平低于A、B组,HGB水平高于A、B组(P均〈0.05),组间URR、Kt/V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内瘘穿刺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是透析龄、HGB、CRP。结论:新型钝针扣眼穿刺法能明显降低透析患者穿刺点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减轻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且不影响透析充分性;内瘘穿刺的并发症可能与透析龄、HGB、CR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总结归纳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成功的技巧,旨在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及焦虑;减少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增加内瘘处美观度,保护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不断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产生的并发症进行护理效果的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需要血液透析的20例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共计2100例次,有40例次出现了并发症,产生的并发症为:内瘘感染、穿刺点渗血等。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症护理与治疗。结果通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并发症及时被治愈,保证了内瘘的通畅,使透析顺利进行。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产生的并发症进行精心的护理,能够保证患者的透析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