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洼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的操作技术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PTCD治疗.15例彩超引导下进行,6例彩超引导下穿刺成功后,与X线结合下进行.其中1例置入内外引流管.结果 彩超引导下1次穿刺成功率95.24%(20/21),2次成功率4.76%(1/21).除1例彩超下因靶胆管细小(≤4 mm)无法置入引流管外,均成功置管.其中2例彩超下置管后引流量少,经X线透视下调整引流管位置后则通畅.未出现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一周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平均下降82.5 μmol/L.结论 彩超引导下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与X线结合下应用可提高引流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PTCD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意义。方法:对近18个月2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1例患者都成功接受PTCD治疗,患者术后黄疸均有不同程度消退,肝细胞损害也有不同程度恢复。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均有所改善。结论:PTCD兼具有明确诊断及褪黄作用,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黄患者在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减少黄疸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男15例,女7例)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9例、胆囊癌4例、肝癌及肝转移癌6例、胰头癌3例。结果21例患者成功实施PTCD,其中3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1例患者PTCD未成功。全组技术成功率95.5%,术后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并发症有胆道少量出血、发热、肝区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PTCD及PTIBS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PTCD)及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Insertion of Biliary Stent,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疽24例,均采用DSA引导下PTCD或PTCD+EMBE术治疗,术后7~10d复查血生化指标。结果本组23例患者黄疸症状减退,7~10d后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肝功能改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引流不畅,黄疸无减退,2月后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创伤小、安全、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8.
超声引导PTBD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胛BD)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相关并发症。方法:对4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超声引导PTBD治疗,其中142例单纯行PTBD外引流治疗,131例获得完整随访;283例PTBD治疗后接受了胆道支架植入术,26例行内外引流术。结果:全组452例患者共行474人次的PTBD治疗,置管成功率99.8%(473/474),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474)。单纯行PTBD治疗的131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9例黄疸减退,平均生存时间6.8个月。结论:超声引导PTBD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能有效的减低黄疸,改善肝功能,同时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阻塞性黄疸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不同部位胆管狭窄或者闭塞所致的一组疾病,一旦出现黄疸都属肿瘤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如患者不及时治疗,将在短期内因出现肝功能衰竭或肝肾综合征而死亡。但通过PTCD行胆道梗阻减压引流是降低死亡率的常见措施,近年来国内介入性超声诊断与治疗发展迅猛,尤其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治疗具有实时、安全、准确、创伤小、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PTCD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疗效及后期并发症防治。方法在B超和X线双引导下对97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结果97例患者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90.7%(88/97),2次穿刺成功100%(9/9);内外引流74例,外引流23例;与操作相关并发症主要是胆道出血为8例。89例定期复诊和随诊,生存期最长2年零3个月。后期防治的并发症主要为消化不良、电解质紊乱42例,引流管脱出或老化31例,引流管阻塞23例,胆道感染13例,胆道出血4例。结论PTCD是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定期复诊,能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延长带管及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置管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60.94%(P0.05);试验组干预后舒适度为85.94%明显高于对照组37.50%(P0.05);试验组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将分散的护理措施整合,形成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周兆海 《中国病案》2008,9(4):42-4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均采用B超引导的PTCD术治疗,术后常规X线下胆道造影。结果PTCD术穿刺一次成功41例,2次成功12例,无失败,无显著并发症发生。51例黄疸明显减轻,食欲体重增加,2例黄疸增加,术后最长生存期2年。结论PTCD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玲  唐寒秋 《医学综述》2011,17(20):3194-319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治疗,术后观察生命体征、胆汁引流量、临床症状及置管后1周胆红素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无腹膜炎表现和出血症状。结果 32例患者置管成功30例,成功率为93.75%,2例置管失败。置管引流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周后胆红素明显下降。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具有方法简便、安全、微创、痛苦少的特点,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腹腔镜下行胆管内置管胆-肠架桥内引流。结果:6例中4例4周后胆红素基本恢复正常,伤口疼痛轻,并发症少,均顺利恢复。结论:此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引流可靠有效,是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较好的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5.
PTCD与ERCP对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接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ERCP治疗失败患者,超声引导下PTCD成功后,经引流管进入导丝,与ERCP对接后,行胆道支架植入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7例获得成功。其中采取右侧肝管穿刺5例,左侧肝管2例;一次性对接成功6例,分次进行1例;植入金属内支架5例,塑料内支架2例。7例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患者3天后查血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结论PTCD与ERCP对接术在梗阻性黄疸ERCP不成功时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恶性肿瘤导致梗阻性黄疽是临床常见疾病,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是对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疽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它可以减轻黄疽,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在PTCD中的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继昌  杨晨  权晖 《中外医疗》2012,31(20):32-33
目的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脾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421例恶性肿瘤导致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ERCP与PTCD联合术。观察术后临床效果。结果 421例患者在进行联合术后血清总胆红素以及血清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手术效果非常明显。结论 PTCD与ERCP联合术是目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1952年Carter和Saybol首先将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ography—PTC)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尤其是改用了Chiba的细针穿刺后,已广泛地用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在其基础上置管...  相似文献   

19.
目前,经皮胆道内支架置人术已成为临床上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其操作简单、损伤小、缓解症状快,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我院采用经皮胆道内支架置人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24例,临床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超声引导PTC在恶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并将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U—PTC)和常规(X—PTC)进行比较。方法将该院2001年7月~2004年3月间进行的U—PTC(12例)同X一PTC(31例)进行比较。结果二者均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但U—PTC较PTC更具有优点。结论PTC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具有自身的优势,U—PTC较PTC具有具有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