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装甲兵肌源性低位背痛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解谐振对肌源性低位背痛的影响,以及腰背肌相对肌力训练对改善肌源性低位背痛是否有效。方法采用笔者所在研究所自制调查表及拟定的肌源性低位背痛诊断标准,对某部402例装甲兵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不同专业和军龄战士发病率及疼痛程度;对患者采取腰背肌相对肌力训练,比较其改善情况。结果该群体中低位背痛的患病率12.93%,乘员发生率20.36%,载员发生率7.66%,两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度疼痛发生率8.21%,Ⅱ度疼痛3.98%,Ⅲ度以上发生率0.75%,三种疼痛级别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腰背肌相对肌力训练作为干预手段(持续8周),患病人群中未干预组有5例症状缓解,干预组有19例症状缓解;健康人群中实施干预后无低位背痛发生。结论装甲兵是肌源性低位背痛高危人群;长期谐振是造成装甲兵肌源性低位背痛重要危险因素;疼痛多为Ⅰ、Ⅱ度;腰背肌相对肌力训练对预防、缓解疼痛及治疗均有效。  相似文献   

2.
王光发  王红妹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0):1885-1888
在很多国家,下背痛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对社会和经济影响巨大.下背痛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躯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影响.多专科联合康复可以改善下背痛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本文对下背痛的流行病学特征、下背痛生命质量测量工具、下背痛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以及下背痛的多专科联合康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核心区肌群功能性训练预防新兵下背痛和提高核心肌功能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某海军训练基地健康男性新兵作为受试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核心肌训练组和常规腰肌锻炼组。两组分别接受为期12周的核心区肌群功能性训练和常规腰腹肌锻炼,锻炼方案为:每周3~5次且随周期递增,每次完成3组动作,每次锻炼30 min。由康复科治疗医师在第4、8、12周时进驻训练基地调查新兵下背痛发病情况,在第1、12周时由2位固定医师对新兵进行腰腹核心区肌群稳定性俯桥测试和腰背核心区肌群耐力测试。结果 成功收录588名新兵,其中核心肌训练组295名,常规腰肌锻炼组293名。在第12周时,核心肌训练组新兵下背痛发生率低于常规腰肌锻炼组[1.13%(3/266)vs 6.07%(15/247),P=0.002]。两组新兵第12周时的俯桥、腰肌耐力测试值均较第1周增加,但核心肌训练组的增长幅度大于常规腰肌锻炼组(P均<0.01)。结论 核心区肌群功能性训练较常规腰肌锻炼更能有效预防下背痛,其对腰腹部核心肌维持脊柱稳定性的增强及对腰背肌耐力的改善均优于常规腰肌锻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下背痛伴疼痛灾难化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50例下背痛伴疼痛灾难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心理干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还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d后采用疼痛灾难化问卷(PC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OSWESTRY(ODI)腰痛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CS评分、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CS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PCS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对于下背痛伴疼痛灾难化的患者,在传统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下背痛与心理因素的临床相关性以及心理干预的方法,使下背痛的治疗更加系统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8周针灸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60例男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传统的主动运动治疗,对照组只采用传统的主动运动治疗,均为每周5次(共40次)。8周前后使用脊柱功能测试系统(Tergumed)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腰背部神经肌肉功能评价和视觉疼痛评分(VAS)疼痛测定。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躯干肌力量、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干肌力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躯干肌力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屈伸肌力量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灸治疗能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疼痛、提高躯干肌力量,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主动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6.
背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疼痛,涉及头颈部背侧区域、胸背区和腰背区,目前临床上没有严格的划分定义,但是根据疼痛涉及的脊神经来源大致可以这么区分.由于颈椎的活动度比较大,颈、肩背痛的发生率高于胸背痛,好发于长期低头工作的人群,现就颈、肩背痛的诊断和治疗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呼吸推挤法联合仿生物电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85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研究组43例,分别进行自主训练康复、呼吸推挤法联合仿生物电疗康复,对比两种康复护理方式下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腹直肌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腹直肌分离距离更小、腰背疼痛程度减轻,腹部松弛症状改善,脊柱生理弯曲恢复,骨盆前倾症状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采用呼吸推挤法联合仿生物电疗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火针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对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采取火针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对照组采用局部振动仪配合传统手法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问卷(MPQ-PRIT)、腰椎功能障碍指数、日常生活能力提高(ADL)及腰椎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PQ-PRIT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OD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及对照组(P<0.05);ADL评分、前屈及后伸活动度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对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聚焦超声对软组织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共治疗118例患者126个部位,每个部位治疗时间为5min。平均治疗次数8.3±4.3。每次治疗结束即刻进行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结果经过聚焦超声局部治疗后,肩周炎、前臂伸肌和屈肌总腱炎、手指腱鞘炎、脊柱棘上棘间韧带损伤、腰背臀部肌筋膜炎、膝侧副韧带损伤、踝关节韧带损伤、足底及足背筋膜炎治疗前后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膝骨关节炎治疗前后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总体VAS评分由5.5±2.0下降到3.3±2.0。结论聚焦超声治疗软组织疼痛显示较好的疗效,在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和临床疼痛治疗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谐振环境致装甲步兵肌源性下腰痛的相关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探讨相关血清炎性因子在肌源性下腰痛中的作用,以及腰背肌训练改善肌源性下腰痛的作用。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装甲部队402名官兵进行肌源性下腰痛流行病学调查,筛选试验样本82人为研究对象(52人为肌源性下腰痛患者,30人为健康人群)。52名肌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肌源性下腰痛病例0干预组(C组)和干预组(D组)。30名健康人群随机分为对照0干预组(A组)和对照干预组(B组)。流行病学调查后,给予B、D组腰背肌训练:30个/次,3次/d,2分钟内完成,分早晨起床前、中午午休前、晚上睡觉前,持续2个月,由连肌源性下腰痛研究小组监督完成。8周后给予血样检测。结果:腰背肌训练前对照组与病例组CM-MM、MDA、SOD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腰背肌训练8周后,对照组血清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CM-MM、MDA、SOD浓度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疼痛缓解或减轻。结论:谐振是装甲步兵肌源性下腰痛重要的危险因素,CK-MM、MDA、SOD是肌源性下腰痛相关性指标。适时的腰背肌训练能有效降低损伤性血清相关标志物 CM-MM及疲劳性指标M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