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纳米碳示踪技术在改良Miccoli甲状腺手术中对淋巴结清扫、甲状旁腺与喉返神经保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360例,其中180例行常规喉返神经监测下的改良Miccoli甲状腺手术+纳米碳示踪技术为实验组;另180例行常规喉返神经监测下的改良Miccoli甲状腺手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总数,实验组患者黑染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甲状旁腺误切率,术前、术后6h及1d血钙、甲状旁腺素水平,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各种病理类型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甲状旁腺误切率、手术前后血钙、甲状旁腺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总数为413枚,对照组为290枚。实验组黑染淋巴结清扫总数为373枚,占90.3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较多、甲状旁腺误切率较低(均P<0.05)。术后6h与术后1d,实验组患者血钙、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类型为乳头状癌、微小乳头状癌、滤泡状癌的实验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对照组(均P<0.05)。病理类型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巨大良性甲状腺肿物的实验组患者甲状旁腺误切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病理类型为乳头状癌、微小乳头状癌、滤泡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实验组患者术后6h与术后1d血钙、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纳米碳示踪技术在改良Miccoli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还有助于避免损伤甲状旁腺,从而有效保护甲状旁腺功能,但对喉返神经的保护效果不明显,且在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手术中效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米碳在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首次手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n=50例)和实验组(n=50例),实验组辅以纳米碳显影,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 d血钙及术后6个月的血钙及甲状旁腺素、术后声嘶、甲状旁腺误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6个月血钙及血甲状旁腺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第1天血钙、术后甲状旁腺误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及患侧阳性数、暂时性术后声嘶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应积极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辅以纳米碳显影能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率及阳性率,防止甲状旁腺与喉返神经损伤,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中央区清扫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淋巴同时负显影辨识旁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2例)。试验组术中在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碳,15 min后行甲状腺叶切除加同侧Ⅵ区淋巴清扫术,对照组直接行Ⅵ区淋巴清扫术。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甲状旁腺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清扫中央区淋巴结177枚和226枚。对照组为2~8枚/例、平均(5.53±1.28)枚/例,实验组为2~18枚/例、平均(7.53±2.12)枚/例,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0例其中13例有淋巴转移,阳性淋巴结数为41枚;对照组32例中12例有淋巴结阳性,阳性淋巴结数37枚,对照组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7.50%,与实验组(43.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8)。实验组有2例各找到甲状旁腺1枚,对照组有9例找到旁腺组织各1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术中应用能清晰使中央区淋巴结黑染,而甲状旁腺颜色正常无黑染。利于中央区淋巴结彻底清扫的同时保留旁腺,从而避免旁腺损伤导致的肢体麻木及抽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应用纳米碳混悬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病人术中使用纳米碳混悬液,对照组术中不使用混悬液,对2组病人淋巴结清扫情况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清扫淋巴结总数221枚,其中淋巴结黑染率为97.29%(215/221);对照组淋巴结总数为165枚.观察组阳性淋巴结比例、<0.3 cm淋巴结比例和平均淋巴结检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术前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和对照组血钙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P<0.01),观察组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米碳混悬液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提高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彻底性,保护甲状旁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显影技术彻底清扫淋巴结同时保护甲状旁腺的价值.方法将130例甲状腺癌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 实验组注射纳米碳混悬液后按黑染淋巴结的范围清扫患侧VI区淋巴结, 对照组常规清扫患侧VI区淋巴结.对2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转移数、甲状旁腺误切数、发生暂时性低钙血症和永久性低钙血症例数、淋巴结转移率和甲状腺误切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共清扫淋巴结406枚, 对照组共清扫淋巴结267枚, 实验组淋巴结转移数为106枚, 而对照组63枚, 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实验组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6.11%和23.61%,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术后未找到甲状旁腺, 发生短暂性低钙血症2例, 未发生永久性低钙血症, 对照组术后找到甲状旁腺组织4例, 发生短暂性低钙血症12例, 发生永久性低钙血症4例, 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和对照组甲状旁腺误切率分别为0%和1.08%, 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能够使VI区淋巴结得到很好的显影, 而甲状旁腺呈负显影, 有利于淋巴结彻底清扫, 避免甲状旁腺的误切, 提高了手术精度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颈部淋巴清扫的引导作用和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价值?方法:对同时实施甲状腺全切除及患侧颈部淋巴清扫的12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随机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60例在术中甲状腺注射纳米碳混悬液(纳米碳组),60例行常规手术(对照组)?分别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甲状旁腺移植病例数?cN0和cN1的清扫淋巴结总数和直径<5 mm淋巴结数量及转移率?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清钙浓度及术后出现低钙血症病例数?结果:纳米碳混悬液组手术时间长(P=0.002),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 > 0.05);纳米碳混悬液组清扫淋巴结较对照组多(P=0.000 1)?在cN0病例中纳米碳混悬液使得淋巴结清扫总数和直径<5 mm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0 1),但在cN1病例中两组淋巴结总数无明显差异(P=0.086),但有助提高直径<5 mm淋巴结的检出数(P=0.000 1)?对照组术后低钙血症多于纳米碳组(P=0.001)?结论:纳米碳混悬液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cN0病例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数,尤其是直径<5 mm淋巴结的检出数,同时对甲状旁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究纳米碳示踪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240例,将其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均分为研究组(120例,采用纳米碳示踪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和对照组(120例,直接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治疗指标以及淋巴结清扫效果。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患者相差无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纳米碳示踪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有效提升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个数,并不影响各项手术指标,整体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2月-2011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期间由同一主诊组施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的12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后24h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低于正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P〈0.05),两组均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可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但并不增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在手术中应注意避免对甲状旁腺腺体的直接损伤,并注意对其血供系统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纳米炭混悬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内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操作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行完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及患侧中央6组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术中将纳米炭混悬液注射至患侧甲状腺腺体内,对照组无此操作,比较两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前和术后1 d甲状旁腺激素、血钙水平,甲状旁腺误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6.24±2.02)枚,多于对照组的(3.12±1.03)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旁腺误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炭混悬液应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内镜手术中,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目、血钙水平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降低甲状旁腺误切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是否可以保护甲状旁腺以及增加中央组淋巴结的检出率。方法:收集在2018年10月~2020年4月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依据术中纳米碳混悬液使用与否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2),以上两组患者均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比较治疗后的差异并做记录分析。结果:纳米碳示踪剂的应用并未增加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长,并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两组对比无明显变化。试验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平均个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旁腺误切率分别为0%和12.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术后1 d及7 d血钙及PTH水平,试验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示踪剂的使用可以将甲状腺周围淋巴结进行染色,明确区分淋巴结与周围脂肪组织,对增加淋巴结的检出数目、维持血钙正常状态及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Kiss-1、β-caten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PTC组织和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Kiss-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正常甲状腺组织的Kiss-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PTC(χ^2=14.16,P〈0.01);无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的Kiss-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伴有淋巴结转移者(χ^2=15.41,P〈0.01);微小癌与非微小癌两者的Kiss-1阳性表达率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7,P〉0.05)。②PTC的β—catenin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24.75,P〈0.01);微小癌和非微小癌、伴有和无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间的β—catenin异常表达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5和0.53,P〉0.05)。③Kiss-1阴性表达与β-eatenin异常表达正相关(spearman correlation value=0.56,P〈0.01)。结论β-catenin的异位表达很可能始于PT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期阶段,Kiss-1表达的下调可能级联增强了β-eatenin的正向效应作用,最终导致PTC的发生和颈部淋巴结的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阳性与侧区淋巴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的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资料.女36例,男14例.结果 根据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目分为3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1(A组,n =2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2(B组,n=1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3(C组,n=18),各组相应侧区淋巴结受累的风险分别为47.5%、81.8%、88.9% (P =0.012).单因素分析提示T3~4及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是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是独立的危险因素(OR 4.67,95% CI1 ~22),阳性预测值为86.2%.结论 T3~4或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量≥2枚是PTC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可考虑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在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方法: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行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观察组行甲状腺系膜切除术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术后观察2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呛咳、声带麻痹、手足麻木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测定术后甲状腺旁水平及血钙水平.结果:观察组淋巴结复发转移率为5.97%,对照组为16.42%,2组淋巴结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93%,对照组为22.39%,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甲状旁腺水平及血钙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甲状旁腺水平及血钙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者中央区淋巴清扫中应用效果良好,淋巴结复发转移率低,并发症少,无明显的甲状旁腺损伤及低血钙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1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其中行甲状腺系膜切除术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行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病人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水平。随访至2019年1月,随访终点为复发或转移,比较2组病人复发转移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 0.01),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血清PTH、血钙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二次手术病人,对照组中1例进行二次手术,2组二次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60个月,观察组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系膜切除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复发转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甲状腺系膜切除术的短期效果与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相当,远期复发转移率较低,远期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Galectin-3和CyclinD1在良、恶性甲状腺肿块中的表达及鉴别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A组)、65例甲状腺乳头癌(B组)及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c组)石蜡标本中Galectin-3蛋白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B组中Galectin.3的阳性率为83.03%(54/65),显著高于A组的19.35%(6/31)和C组(0%),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360,P〈0.05);B组中CyclinD1的阳性率为72.30%(47/65),显著高于A组12.90%(4/31)和C组(0%),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740,P〈0.05);联合检测Galectin-3和CyclinD1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发现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Galectin-3和CyclinD1在B组中的表达也存在正相关(R=0.509,P〈0.05)。CyclinD1蛋白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18/20)和64.44%(2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lectin-3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存在正相关性,较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组织有强阳性表达,联合检测甲状腺组织中β-catenin及Galcetin-3的表达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癌手术与开放性手术对淋巴结清扫数量、VAS及NSS评分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甲状腺癌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确诊甲状腺癌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行开放性甲状腺癌手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的数量术后24hVAS评分及术后3、6个月NS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24h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NSS评分及术后6个月N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手术相比,腔镜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痛苦少、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但腔镜下甲状腺癌手术的根治性效果、术后生存率、肿瘤复发率,其确切的结论仍需累积大量的临床病例,进行长期的随访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喉返神经监测在甲状腺癌术中的运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20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喉返神经监测组(A组)100例(145根喉返神经),非喉返神经监测组(B组)100例(150根喉返神经).结果 A组神经全程显露时间短于B组(10.5 min vs15.3 min,P<0.01);A组手术时间略短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5 min vs 82.3 min,P>0.05);A、B组暂时性声带麻痹患者分别为5例、11例(P<0.05);A、B组永久性声带麻痹患者分别为1、0例(P>0.05).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中运用神经监测技术有助于喉返神经的快速识别与保护,也可降低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和细胞角蛋白17(CK17)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取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甲状腺正常组织(对照组,n=50)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观察组,n=80)中GLP-1R和CK17的表达,并分析二者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中22例(44.00%)有GLP-1R蛋白低表达;观察组中77例(96.25%)有GLP-1R蛋白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有8例(16.00%)CK17表达阳性;观察组中CK17阳性表达有77例(9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LP-1R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17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直径、临床分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LP-1R和CK17均高表达,CK17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