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秋水仙硷(Colchicine)(Ⅰ)是秋水仙的有效成分,此生物硷很不稳定,易被酸及硷水解成秋水仙次硷(Colchiceine)(Ⅱ),两者虽仅差一分子甲醇,但后者的药理作用却远逊于秋水仙硷,因此秋水仙硷配制成水溶液后,其稳定性就大可怀疑,特别是经过一定时期的贮藏。  相似文献   

2.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体内不断产生酸性物质(硫酸、磷酸、乙酰乙酸等)及少量硷性物质(氨等),食物或药物进入人体,有些也有成酸或成硷作用。但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血液缓冲对中和酸性或硷性物质,并通过肺、肾脏排出酸性或硷性物质,维持体液酸硷平衡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酸硷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是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见的有呼吸性酸中毒(呼酸)、呼酸并代谢性酸中毒(呼酸并代酸)、呼酸并代谢性硷中毒(呼酸并代硷)。而呼吸性硷中毒(呼硷)则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4.
在患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皮肤组织中,嗜硷细胞增多。嗜硷细胞中,有相当量的组织胺。有些人认为,过敏性皮肤病(风团、水泡等)的发生,与嗜硷细胞的颗粒溶解释放出组织胺有关。因此,近年来有人用观察抗原抗体反应时嗜硷细胞的脱粒现象,来判定抗原(过敏原)的性质。此即嗜硷细胞脱粒试验。嗜硷细胞脱粒试验所用的材料有:患者的血清,经稀释的抗原(药物或食物蛋白等),以及特制的家兔白细胞血沉棕黄层(含有较多的嗜硷细胞)。方法是先以火焰清洁玻片,待冷至微温时,在玻片上滴加新鲜配制的染液(5毫升纯乙醇内加0.6毫升中性红),置于空气中待干;用微吸管吸取0.005毫升患者血清滴在染液玻片上,加家兔白细胞血沉棕黄层,再加0.005毫升抗原,在空气中轻轻摇动玻片使之混合后,用周围涂以  相似文献   

5.
<正> 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单纯型酸硷紊乱同时出现称为混合型酸硷紊乱。是临床上常遇到的酸硷紊乱类型,本文将着重对临床常见的几种混合型酸硷紊乱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讨论,以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一、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一)常见原因中毒性消化不良脱水伴有严重低血钾所致呼吸肌麻痹;心肺骤停、窒息、严重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相似文献   

6.
血液酸硷平衡失调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随着血液气体分析测定的逐渐广泛应用,对血液酸硷失衡,特别是对一些复合性酸硷失衡病例的诊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就一些酸硷失衡病例诊断方法,介绍如下。一、几项有关酸硷指标的正常值(表1) 表1 几项有关酸硷指标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7.
已证明,乙酰胆硷(Ach)是神经—肌接头和植物性神经节兴奋传递的递质。早在1930年就已知中枢神经系统存有 Ach,由于它分布的不均匀,因而某些中枢部位具有其它中枢所没有的特殊机能。脊背根、视神经和小脑,实际上不含有 Ach,而脊腹根、脊髓、尾状核和视网膜都含有大量 Ach(每克组织约含 Ach 7微克)。胆硷乙酰化酶(ChAC)常和 Ach 并存,其活性高达3,000单位(每小时,每克组织合成1微克 Ach 称为一个单位)。胆硷酯酶(AchE)的分布虽比 ChAC 略微广泛,但基本上也是和 Ach 并存,中枢神经元的胆硷酯酶分布比神经—肌接头广泛,在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轴突内都  相似文献   

8.
作者曾于1959,1960年就证明了乙酰胆硷(Ac)可作用于离体蛙心,使心肌分泌出一种兴奋性物质——X因子。本文系观察用与Ac作用相似的拟胆硷物质及非胆硷物质(KCl)对心肌的效应,并且观察Ac对其他器官的效应来进一步阐明拟胆硷物质对心肌代谢的特异性影响,其结果如下: (1)用6倍KCl含量所配成的任格氏液灌注蛙心时,心肌仅出现抑制作用,不分泌X因子。 (2)拟胆硷物质即胆硷(1×10~(-4)γ/ml),碳化胆硷(1×10~(-5)γ/ml),乙酰-B-甲基胆硷(1×10~(-5)γ/ml)对心肌  相似文献   

9.
按pH梯度提取,结合柱层析,从赣皖乌头的根中分得五种结晶性的生物硷。按其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翠雀索灵(delsoline)(Ⅰ),阿瓦乌头硷(avadharidine)(Ⅱ) ,牛扁次硷(lycoctonine)(Ⅲ)和另外二种生物硷(Ⅳ)、(Ⅴ),其实验式(熔点)分别为:C_(27)H_(21)N_3O_5(141~42℃)、C_(72)H_(31)NO_3(221~26℃),结构正在进行鉴定。(Ⅰ)可治疗急性菌痢和急性肠炎,并具有松弛肠平滑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秋水仙硷(Ⅰ)的几种衍生物如N-去乙酰基秋水仙硷(Ⅱ)、N-去羰秋水仙硷(Ⅲ)和酚性衍生物3-去甲秋水仙硷(Ⅳ)、2-去年秋水仙硷(Ⅴ)提示有抗肿瘤性质。最近(Ⅱ)已进入临床后期试验,这些衍生物的毒性可能低于(Ⅰ),而效力相当,甚至更佳。又(Ⅳ)和(Ⅴ)是(Ⅰ)的代谢产物。 (Ⅰ)及其衍生物包括1-去甲秋水仙硷(Ⅵ)的全分离方法未见有报道。本文介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毛主席关于中西医结合指示的指引下。全国不少单位进行了肌肉松弛剂的研究,先后从防己科、木兰科、八角枫科、蝶形花科、石松科等植物中筛选到不少新的肌松药物。我们从1977年开始用防己科植物粉背轮环藤(俗称金锁匙、金线风)总硷的季胺盐即甲基粉背轮环藤总硷(简称“金硷”,下同)作为横纹肌肌肉松弛剂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130例小结报告于下:一、金硷的药理作用金硷注射液为防己科轮环藤属植物粉背轮环藤(Cycleahypoyauca(Scharger)Dlels)总硷的碘化甲基衍生物的灭菌水溶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七医  相似文献   

12.
注射长春新硷引起心肌梗塞曾有报道,但是至今未闻注射长春硷后也会发生心肌梗塞. 本文报告1例男性患者,37岁,因注射长春硷后几小时心前区剧痛而入院。他患有室中隔前部及心尖区心肌梗塞.既往无高血压或糖尿病病史.体重82公斤,身高1.76米,一年抽烟20包,血胆固醇6.60mmol/L。曾在某医院治疗何杰金氏病,一年前纵膈接受剂量为40Gy的结点放射疗法,接着注射长春硷(5mg iv/周)8个月.在那期间,多次有心前区短暂剧痛,但心电图未提示有任何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代谢性硷中毒比代谢性酸中毒少见,故易被忽略。但近年来,代谢性硷中毒逐渐引起了普遍重视,事实证明,本病并不少见,如肺心病合并代谢性硷中毒者约占酸、硷紊乱的15~20%。硷中毒可分为代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84例复合性酸硷失衡的血气值分析。其中,呼酸并代酸组6例、呼酸并代硷组11、呼硷并代酸组25例、代酸并呼硷组30例、呼硷并代硷组12例。呼吸系疾病为36例(42.86%),其它疾病48例(57.14%)。判断酸硷失衡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细致分析动脉血气值。应用酸硷失衡预计代偿公式有助于诊断复合性酸硷失衡。超越生理限度的“反应”常提示有复合性酸硷失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正> 1.茶硷投入临床上概况 茶硷最早进入临床,当上溯本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人们并非直接用于支气管哮喘,而主要是用于心功不全尤其是左心功能不全。后来人们意外地发现茶硷对于缓解支气管平滑肌有奇效,从此对支气管(平滑)哮喘的治疗茶硷之地位被确定。随着临床的大量使用,该药之毒副作用亦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特别是对神经系  相似文献   

16.
用恒速灌流法测定狗后肢血管阻力,同时记录全身動脉血压。结果表明:静脉内注射甜菜硷,可显著降低全身動脉血压和后肢血管阻力。動脉内注射小量甜菜硷(1/25静注量)仅能引起后肢血管阻力的明显下降。甜菜硷是黄芪内含有的生物硷之一,因此可考虑黄芪的扩血管作用与甜菜硷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23例有酸硷失衡肺心病患者的阴离了隙(Anion Gap.AG)。其中“二重型”酸硷失衡12例,“三重型”酸硷失衡5例,仅有一种酸硷失衡的6例。全部病例都计算AG值,除呼酸或呼硷以及例“二重型”酸硷失衡(呼酸+代硷)的AG值正常外,其余的AG值均明显高于正常。AG值升高可诊断患者有代谢性酸中毒存住,这对肺心病并混合型酸硷失衡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有关血中游离型乙酰胆硷含量测定的报导,迄今国内外都不多。五十年代以前,一般认为正常血中不含游离型乙酰胆硷。1952年加拿大的Stewart用蛤心脏(10毫升浴槽,1毫升血液)进行测定,结果在正常大鼠和猴的血中测不出乙酰胆硷,或含量极微,小于5毫微克/毫升血,只有在DFP中毒时才升高。1954  相似文献   

19.
美《老年学》杂志第34卷第10期(1980年)第15页报道: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人员发现,有证据说明,一种合并用药能够改善遗忘症或因年老而患遗忘症者的记忆力。神经科教授彼得(Brace H Peters)及神经外科副教授莱文(Harvey S Levin)用毒扁豆硷合并其他药物治疗11例遗忘症及6例早老性痴呆症病人。研究者发现,约80%病人的记忆力有所改进。在每例病人中,神经介质乙酰胆硷的量或作用都明显减低,而乙酰胆硷的作用是从记忆中寻求信息。研究者之所以选用毒扁豆硷,是因为该药可以增加乙酰胆硷的作用,刺激神经  相似文献   

20.
氨甲酰胆硷(carbamylcholine)是一种兴奋平滑肌的拟胆硷药,能直接兴奋心脏、胃肠道平滑肌、汗腺、眼虹膜环状肌等效应器细胞膜上的胆硷受体(M受体与 N 受体),对胃肠道平滑肌和膀胱平滑肌作用较强,对心血管作用较弱。治疗剂量主要表现 M 样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手术后或分娩后的肠胀气、尿潴留,也能缩瞳、降低眼内压,用于青光眼的治疗。由于其毒性较大,临床已极少全身应用。一般采用口服或皮下注射给药,以减小毒性。不可静注,肌注也应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