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来友  吕树洪 《浙江医学》2000,22(12):738-740
腹膜炎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CAPD的效果及预后。笔者观察1993~1998年43例住院及家庭CAPD并发腹膜炎患者,对其进行免疫功能、营养状况、透析方式及感染途径等分析,发现腹膜炎的发生与长期透析患者局部防御和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状况、透析装置等有关。1.对象:1993~1998年住院及家庭CAPD并发腹膜炎患者43例,诊断符合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有关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诊断标准[1]。透析时间2~62个月,平均(20.5±7.4)个月,年龄15~77岁,平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铁代谢的变化特点及对腹膜转运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医院171例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腹膜平衡试验计算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转运组(A组)、高平均转运组(B组)、低平均转运组(C组)和低转运组(D组),比较各组的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血清铁(serum iron,SI)、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转铁蛋白(serum transferrin,TRF)及各种生化指标。再依据患者的SF是否高于正常参考值分为高SF组(Ⅰ组)和正常SF组(Ⅱ组),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及4h透析液肌酐与血肌酐浓度的比值(dialysate/plasma creatinine,D/Pcr)水平的差异。分别将SF和D/Pcr值与铁代谢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的SF、SI、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明显高于其他3组,TRF明显低于其他3组。Ⅰ组中腹膜高转运组 14例,Ⅱ组中腹膜高转运组6例, 高转运组在Ⅰ组中占比高于Ⅱ组,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9% vs 6.5%,χ2=11.2,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D/Pcr 水平与SF、SI呈正相关,和TRF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F、白蛋白(albumin,ALB)和hs-CRP是腹膜高转运的危险因素。结论 铁代谢影响腹膜转运功能,高SF通过加重机体的微炎性状态促进腹膜的高转运,故定期监测CAPD患者体内铁代谢的变化,有助于预测患者腹膜转运功能。  相似文献   

3.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正宏  梅林 《西部医学》2011,23(9):1735-1736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退出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月因慢性肾衰竭接受CAPD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时间和原因,并对死亡病例的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140例患者中因各种原因退出腹膜透析共37例,退出率为26.4%(37/140);其中死亡21例,转血液透析7例,肾移植9例。结论死亡是CAPD患者短期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而心脑血管事件、腹膜炎是导致CA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积极加强透析前的系统治疗及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后的持续合理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死亡原因并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0年8月109例CAPD患者,男58例,女51例,年龄22~78岁,透析龄3~75个月,按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平均动脉压、水肿的发生率及血浆白蛋白、液体总清除量、血红蛋白等各项临床指标,分析可能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CAPD患者死亡的原因.结果 109例患者中存活56例,死亡53例,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平均动脉压、水肿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而液体总清除量、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53例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脑血管事件32例(60.4%),感染11例(20.8%),重度营养不良4例(7.5%),恶性肿瘤1例(1.9%),其他5例(9.4%).致ESRD的前三位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炎49例(45%)、糖尿病肾病26例(23.9%)、高血压肾损害11例(10.1%),死亡率分别为42.9%、57.7%、45.5%.结论 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是引起终末期肾衰CAPD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与CAPD患者死亡的主要相关因素有:心脑血管事件、感染、营养不良、年龄、透析时机.  相似文献   

5.
本介绍了家庭随访对预防与减少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作用,介绍了作的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6.
代文迪  刘文虎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9):1749-1750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类型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06例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膜转运功能分为高转运组(H组)和低转运组(L组),再根据总的尿素清除率(Kt/V)和总肌酐清除率(Ccr)分为透析充分组(HA组、LA组)和透析不充分组(HI组、LI组),根据蛋白质呈现率(nPNA)、清蛋白、主观综合评价法(SGA)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H组和L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t/V与血清蛋白、nPNA均呈正相关(P<0.05);H组与L组的总Kt/V、总肌酐清除率、血清蛋白、透析液清蛋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PN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透析高转运类型者较低转运者营养状况差,但高转运者中Kt/V达标者的营养状态较未达标者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门诊随访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70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M.对照组患者出院前给予常规教育指导培训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门诊随访.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就依从性行为和并发症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门诊随访不仅可提高OAPD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对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患者实施综合营养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8月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综合营养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患者干预后血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血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SGA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干预后SG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患者实施综合营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9.
10.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腹膜透析导管的通畅是CAPD成功的首要条件,导管漂移(又称漂管)将严重影响透析效果。我们对26例次漂管患者进行分析总结,以期降低退出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观察simvastatin治疗腹膜透析伴脂质代谢紊乱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残存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47例伴高脂血症的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及内科常规降压、护肾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simvastatin。结果示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经降脂治疗 1 2周后其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1 0 0明显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明显升高 (P <0 .0 5) ;继续观察一年两组病人的残存肾功能均下降 ,但两组间差异不明显。提示simvastatin能有效纠正腹膜透析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 ,但对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衰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CAPD患者血脂水平改变.方法:对CAPD患者血脂水平进行横断面调查,前瞻性观察CAPD对患者血脂的影响.结果:CAPD患者血TG和apoB均显著增高,血HDL-ch、HDL2、apoA1和LCAT均显著低于正常.CAPD组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CAPD治疗后,患者血Lp(a)、apoE、LDL-ch和apoB水平显著升高.结论:CAPD患者脂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相似文献   

13.
辛正宏  梅林 《四川医学》2011,32(8):1271-1273
目的分析在家中进行CAPD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方法分析138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原因,同时测定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和心血管系统状况等指标。结果住院的首位和次位原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其中容量负荷过重导致心功能衰竭是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住院的重要因素。营养、炎症和心血管状态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腹膜炎和透析不充分仍然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住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①调查了78例CAPD治疗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原发病因;②采用MDRD方程计算肌酐清除率,以评估患者的残余肾功能;③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握力试验等指标评估病人营养状况;④用Charlson指数评估患者合并症情况;⑤采用ECOG和Karnofsky活动指数评分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结果①依据SGA评分,CAPD患者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为51.3%;与营养良好组相比,营养不良组患者的Hb、A lb、右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髂皮褶厚度降低,CRP明显升高(P(0.05);与营养良好组相比,虽然营养不良组患者的CCr、透析液总剂量、液体总清除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透析液糖浓度、透析龄、腹腔液体的超滤量明显高于营养良好组,而尿量明显减少(P(0.05);④与营养良好组相比,营养不良组患者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水肿发生率明显增高,活动能力明显减低,(P(0.05)。结论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残肾功能、炎症反应、贫血、合并症情况、容量负荷状态等诸多因素均可影响CAPD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Extra glucose load in peritoneal dialysis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newly-occurred diabetic mellitus, which initiates insulin treatment in some of the dialytic pati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he peritoneal transfer status on fasting blood glucose in non-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who are o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rty-five patients with total KTN per week over 2.0 were recruited, including 60 males and 85 females.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creatinine,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blood albumin, blood lipid profile and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CRP) were analyz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after 12 months. A 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 (PE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3rd month of CAPD, and meantime residual renal function, peritoneal solute clearance rate, ultrafiltration volume and urine volume were also evaluated. Results Twenty-one cases were identified as a low transfer group (L), 32 cases as a low average transfer group (LA), 58 cases as a high average transfer group (HA) and 34 cases as a high transfer group (H). At the end of the 12th month, 83 cases had elevated FBG. Through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 found the FBG level in these patient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glucose load and CRP,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glucose absorption in the peritoneum (D/D0) and blood albumin (P 〈0.05). Kaplan-Meier analysis during a 48-month follow-up found the morbidity of hyperglycemia to be 17/34 cases (50.1%) in the high transfer group, 20/58 cases (34.5%) in the high average transfer group, 11/32 cases (34.3%) in the low average transfer group, and 1/21 cases (5.4%) in the low transfer group.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high peritoneal transfer capacity might have the highest morbidity from hyperglycemia among patients with these four different peritoneal transfer status. Glucose load, baseline CRP and FBG level before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D/D0 can efficiently predict hyperglycemia in CAPD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两种治疗方式的比较,对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可靠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价,为就诊困难、经济状况欠佳及不适应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进行CAPD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我院1995年12月~2002年12月CRF患者43例,分为CAPD组和IHD组。每周治疗前、后测肾功能、离子浓度、凝血时间;治疗中,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BUN、Scr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HD在毒素溶质清除率上优于CAPD。两者均能达到治疗CRF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行腹膜透析并规律随访的282例患者。按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18.5~23.9 kg/m2)、超体质量组(24~27.9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连续观察12个月,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患者的BMI、糖尿病、增加透析剂量、增加腹膜透析液浓度、腹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体质量组、肥胖组患者腹膜透析开始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Kt/V、D/Pcr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Kt/V、D/Pcr有差异(F=2.115和2.384,P=0.144和0.589);(2)4组患者的Kt/V、D/Pcr有差异(F=4.151和0.286,P=0.033和0.834);(3)4组患者的Kt/V...  相似文献   

18.
140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住院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住院的原因。方法对140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原因,同时测定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和心血管系统状况等指标。结果住院的首位和次位原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其中容量负荷过重导致心功能衰竭是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住院的重要因素。营养、炎症和心血管状态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腹膜炎和透析不充分仍然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住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谷香  胡平安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6):497-499,502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dial-ysis,CAPD)治疗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疗效。方法对16例HD和11例CAPD终末期DN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液生化指标、血压、生存率、死亡原因及透析后透析充分性(Kt/V)、残余肾功能和主要并发症。结果两组前2年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CAPD组第3年的生存率明显下降且甘油三脂及总胆固醇均高于H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CAPD组血浆白蛋白显著低于HD组(P<0.05)。治疗后两组BUN、Cr、K、P下降,以HD组BUN、Cr下降更明显(P<0.05);HD组透析充分性(KT/V)更佳,但残余肾功能下降更快,且脑血管病发病率较CAPD组高;CAPD组感染率较HD组高。结论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治疗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两种有效方法,两者各有优缺点。故DN的替代治疗,不应局限于某一种替代治疗,开始替代治疗1~2年,可以予以PD治疗,而后再据情况改为HD。对于有严重心脏病或脑出血的病人应首选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