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脊柱肿瘤90例,其中男51例,女39例,平均年龄49.3岁.颈段12例,胸段35例,腰段29例,骶段14例.原发性肿瘤54例,其中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29例.脊柱转移瘤36例.术前依据影像学确诊.采用前、后路手术切除肿瘤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结果:优41例,良20例,一般17例,差12例.结论:早期诊断、恰当的入路、稳定性的重建和术后综合治疗是良好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脊柱椎管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由于肿瘤部位深 ,解剖关系复杂 ,常导致切除不彻底与脊柱不稳定 ,严重影响手术疗效。笔者自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3月以来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切除肿瘤 ,同时重建脊柱稳定性 ,取得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 18例 ,男性 13例 ,女性 5例 ,年龄 39.5± 3岁 (15~ 6 8岁 )。肿瘤部位及性质 :C5~ 6 4例 ,T3~ 6 、T5、T6 、T8、T1 0 与 L3各 2例 ,T9与 T1 1 各 1例。病理报告 :转移性低分化腺癌 1例 ,神经鞘瘤 9例 ,胶质瘤 1例 ,脊索瘤 1例 ,室管膜瘤 3例 ,椎体纤维瘤 1例 ,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治疗腰骶段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腰骶段恶性肿瘤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方式,术中后路先完整切除病椎,然后钛网植骨进行椎体重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固定。对比观察实施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疼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结果:16例患者获完整随访,1例失访,经X线及CT检查,16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不融合及内固定断裂,脊柱稳定性好。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治疗腰骶段恶性肿瘤能有效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治疗腰骶段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月腰骶段恶性肿瘤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方式,术中后路先完整切除病椎,然后钛网植骨进行椎体重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固定.对比观察实施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结果:16例患者获完整随访,1例失访,经X线及CT检查,16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不融合及内固定断裂,脊柱稳定性好.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治疗腰骶段恶性肿瘤能有效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肿瘤手术中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胸腰椎肿瘤术中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方法 分析1981-1997年胸腰椎肿瘤术中重建脊柱稳定性者126例,其中椎体肿瘤前路切除后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7例,椎体间植骨与椎体钉固定术14例,椎体间骨水泥填塞与椎体钉固定36例,人工椎体转换术7例;椎弓肿瘤后路切除Luque环固定术24例,双Harrington撑开棒与椎板下节段钢丝固定21 ,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7例。椎体与椎弓肿瘤后路切除Harrington棒与Luque环和椎板下节段钢丝固定各3例;行全脊椎肿瘤切除,前方椎体间植骨,后方Harrington棒或CD棒固定术4例。平均随访5.3年,通过临床与影像学检测脊柱重建的稳定性。结果 脊柱稳定性良好者108例(85.7%),其中无瘤生存37例,带瘤生存9例,死亡62例;稳定性丧失18例(14.3%),其中内固定器松动移全9例,内固定器折射7例,植骨块移位2例。结论 维持或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脊柱肿瘤的一项重要措施,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重建稳定性的丧失与肿瘤复发,内固定器选择不当,安放不妥,植骨量不足和不恰当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田崴  卞传华 《吉林医学》2010,31(10):1353-1354
目的:探讨和分析脊柱肿瘤的临床分类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稳定性的重建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脊柱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及手术方式。通过X线、CT及MRI检查了解肿瘤位置和脊髓神经受压情况。分别选择不同入路的刮除、切除、脊髓减压手术,通过植骨、骨水泥充填、椎体成形术等方法进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结果:本组51例,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38例通过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有明显疼痛的23例患者中疼痛消失15例,疼痛缓解7例,瘫痪15例肌力、感觉均恢复。11例转移癌术后7~12个月死亡。结论:早期诊断与外科干预治疗是脊柱肿瘤治疗的首选。手术治疗对脊柱肿瘤伴有截瘫者缓解症状有较大临床意义。根据肿瘤的性质、节段和类型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稳定性重建和术后综合治疗是良好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已被广大骨科医生接受和掌握。但是否采用一期局部内固定 ,尚无一致意见。笔者总结应用 ZPL ATE钛钢板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经验 ,探讨该内固定系统在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中的意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1月我科患胸腰椎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并作椎体间植骨和 ZPL ATE钛钢板 (美国 Sofamor Danek公司 )内固定的病例共 12例 ,男性 7例 ,女性 5例 ,年龄 4 2± 3.6岁 (2 1~ 6 3岁 )。病变部位 :胸椎 2例 ,胸腰段 4例 ,腰椎 6例。术前 X线片和 CT/…  相似文献   

8.
孔维清  徐建广  朱海波 《上海医学》2006,29(3):156-158,F0002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椎体塌陷器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严重椎管占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后路减压,以塌陷器复位进入椎管的骨块,并辅以通用型脊柱内固定(GSS)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共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8例。T12骨折18例,L1骨折21例,L2骨折9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2(5- 28)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提高0.9个等级,Cobb角术前22.05-43.12°,平均31.0°±2.5°,术后3.12-9.35°,平均 5.0°±0.6°;术后Charles评分:优18例,良15例,一般9例,差6例。结论应用椎体塌陷器进行后路减压,结合GSS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严重椎管占位,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改善神经功能,并可重建脊柱稳定。为后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严重椎管占位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班开洪  肖巍  黄敬  王清朴 《四川医学》2008,29(2):192-193
目的 探讨脊柱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1月~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17例脊柱肿瘤患者(不包括单纯活检患者).通过术前X线片、CT和MRI检查了解肿瘤位置和脊髓受压情况,分别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二期手术切除脊柱肿瘤,达到解除脊髓受压、恢复神经功能的目的 ,部分患者术中加用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优9例,良5例,一般1例,差2例,优良率82.4%(14/17).结论 恰当入路、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及综合治疗是良好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优点。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0-48岁。病程4-15个月,平均6个月。病变位于L5、S17例,L4、5、S12例,L5、S22例;累及2个节段7例,3个节段4例。有3例伴窦道形成,3例伴不同程度的马尾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3例伴有肺结核。术前后凸成角5°-14°,平均7°+2.4°。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1年。手术用时150-220min,平均180+14.6min;出血量300-500ml,平均450+38.4ml,9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窦道形成,术后3月窦道闭合。疗效按Chen等标准评定,优9例,良2例。融合节段有连续骨小梁形成11例,融合时间5~7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后凸成角0°~4°,平均2°+0.4°,无1例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主要适用于椎体后方破坏伴后方脓肿及椎管内脓肿形成者,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有利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治疗30例脊柱肿瘤(其中23例为恶性肿瘤)患者的体会。通过术前脊髓造影、CT和/或MRI检查了解肿瘤位置和脊髓受压情况,分别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二期手术切除脊柱肿瘤,达到解除脊髓受压、恢复神经功能的目的,部分患者术中加用内固定增加脊柱稳定性。30例患者术后优良率达83.3%。  相似文献   

12.
SURGICAL TREATMENT OF SPINAL TUMOR (ANALYSIS OF 32 CAS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ith the advance of spinal surgery in the last decade,surgical treatment of spinal tumors has been no longer limited to simple laminectomy. The principle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spinal tumors hlclude: (1) anterior approach for the anterior lesion anti posterior approach for the posterior lesion; (2) 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 for extensive lesions and (3) internal fixation for spinal stability. 32 cases of spinal tumors were tre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guiding principles and 84% (27/32) showed excellentor good resul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对鞍区跨越中后颅窝肿瘤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跨越中后颅窝鞍区肿瘤患者的MR表现,并根据解剖位置对其分类。结果病变主要位于鞍内和鞍上者16例,其中垂体瘤9例,脑膜瘤3例,脊索瘤2例,颅咽管瘤2例;病变中心位于鞍旁者21例,其中脑膜瘤5例,三叉神经鞘瘤4例,表皮样囊肿5例,脊索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斜坡转移瘤2例。结论MRI对鞍区跨越中后颅窝肿瘤的特性和邻近结构的关系显示明确,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并Ⅰ期颈枕融合治疗合并有腹侧延颈髓受压之颅颈交界区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合并有腹侧延颈髓受压之颅颈交界区病变患者23例,所有病人先行颈枕Ⅰ期融合,随后采用经口咽入路切除齿状突及局部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其对延髓、颈髓腹侧的压迫.结果 平均随访16个月,痊愈15例,明显好转6例,死亡2例,其中有3例并发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结论 经口咽入路并颈枕Ⅰ期融合是治疗合并有腹侧延颈髓受压之颅颈交界区病变的首选方法,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脊椎切除、融合及稳定性重建术在治疗全脊椎肿瘤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1例全脊椎肿瘤的患者行后路或联合前、后路Ⅰ期全脊椎切除、脊髓减压,并进行椎间植骨融及后路植骨融合、固定的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7例神经功能丧失者,6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皆消失.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瘫痪加重.术后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3个月.1例神经鞘瘤患者1年后复发并恶变.结论颈部全脊椎肿瘤,联合前、后路手术(肿瘤切除、植骨、内固定)可以彻底切除全脊椎肿瘤及稳定性重建;对胸、腰段脊椎肿瘤仅行后路手术便可彻底切除全脊椎肿瘤,并通过植骨及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致椎管狭窄的病因、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致椎管狭窄150例的临床表现及CT所见。结果:椎体后缘软骨结节(67例,占44.67%);椎间盘钙化(45例,占30%);椎体后缘骨质增生(29例,占19.33%);后纵韧带骨化(9例,占6%)。结论:CT扫描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所致的腰椎管狭窄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腰腿痛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分析儿童后颅凹肿瘤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 ,研究其扫描方法 ,提高CT检查准确性。方法 收集我院儿童后颅凹肿瘤 4 0例 ,其中普通CT扫描 2 0例 ,螺旋CT扫描 2 0例 ,4 0例病人中 32例行CT强化扫描。将其术前CT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4 0例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CT检查阳性显示为 38例 ,漏诊 2例 ,显示率为 97.5 %。术前CT检查定性误诊 11例 ,准确率为 72 .5 %。结论 选择适合的CT扫描技术与方法 ,消除儿童后颅凹骨迹伪影等干扰的影响 ,可提高儿童后颅凹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MRI征象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1例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分析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计算MRI检查对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MRI检查共正确诊断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19例(90.48%),与病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21例患者中,环形强化6例,斑点状强化4例,结节状强化8例,斑片状强化3例。伴随征象包括8例病灶周围脊髓伴有水肿,10例脊髓增粗,3例脊髓脊膜增厚伴多发小结节。其中4例冠状位图像上同时显示肺内团块状病灶,2例同时显示第四脑室内存在病灶。结论 MRI检查可清楚显示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判断肿瘤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结合患者临床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骨科收治的45例胸腰椎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分块切除治疗,试验组采取整块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手术期无1例死亡,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平均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8例发生局部复发,5例于随访期间死亡;所有45例患者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恢复。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整块切除法较分块切除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特征性的MR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表现,6例均行常规MR平扫及T1WI压脂增强扫描。结果 6例均为单发,位于脊髓背侧,发生于延颈交界区1例,颈段2例,胸段3例,5例为实性,1例为囊实性,肿瘤信号主要表现为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肿瘤结节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5例伴有明显的脊髓空洞,5例病灶内可见迂曲的血管流空信号,4例邻近脊髓表明可见葡行血管流空信号。结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MR表现,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