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隋唐时的医学藏书事业1.社会背景及医学发展概况经过魏晋南北朝将近四百年的长期封建割据之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了一个统一强盛的封建帝国.到唐代,中国的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已达到历史上空前的繁荣.唐帝国的文化当时居于世界的前列,这对医学影响甚大,使我国医药得以迅速成长.隋唐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积累了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此时的医学著作琳琅满目,仅据《新唐书·艺文志》所载就有:“六十四家,一百二十部,四千四十六卷”。在这之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目录学文献,也是研究中华传统医学文献的宝贵资料。《汉书·艺文志》的医史文献价值主要表现在其医史文献著录法,其体现的医学资料价值和反映的医学思想理念以及对后世医史文献著录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1.《名医别录》的产生《名医別录》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题陶氏撰。《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亦载《名医别录》书名,但未题著者。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载《名医别录》由陶隐居集。宋代王应麟《玉海》仍题陶氏撰。自此以后,言《名医別录》的作者,皆从郑樵之说,题陶弘景撰。但是郑樵在他的《校仇略·书有名亡实不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丹溪学派虞抟的《医学正传·小儿科》进行整理研究。[方法]采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对《医学正传·小儿科》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渊源进行归纳点评,并对其学术特点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医学正传·小儿科》先总论小儿病因和脉法,后记载急慢惊风、发搐、五痫、疳证、吐泻、痘疹等6个门类共24种病证的脉因证治,其中论述惊、疳、吐泻、痘疹之理法方药尤为详尽。其学术经验主要源于《内经》《小儿药证直诀》及孙思邈、朱丹溪、李东垣、刘河间、张子和、陈文中等历代医家,而发搐、五痫二证全部录自《小儿药证直诀》。虞抟认为,小儿病因以胎毒、伤食多见,小儿脉法当6岁以下看虎口指纹、7岁以上方可切脉,小儿“纯阳”年龄应以8岁为界。[结论]《医学正传·小儿科》根据《内经》《小儿药证直诀》之要旨,继承丹溪学术思想,博采历代医家医论验方,秉承家传,旁通己意,在丹溪学派儿科学术经验的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天人合一"的理念最早是由庄子提出,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作为我国医学文献中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说的直接影响下提出"人与天地相应"说(《灵枢·邪客篇》)并赋予医学内容。"人与天地相应"说本来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命题,长期以来成为中医学,乃至于全部人  相似文献   

6.
《吉林医学》2011,(7):1363
<正>《吉林医学》杂志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反映吉林省医学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及医学发展动态,同时也向全省读者介绍外省先进、实用的临床经验。本刊辟有: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临床病理讨论、中医·中西医结合、药物与临床、误诊分析、病例报告、短篇报道、医学论文写作、护理等十几个栏目。本刊为半月  相似文献   

7.
《医学源流论》为清·徐大椿晚年所著。此书虽名曰“源流论”,但并非一部论述中医学发展的源和流的历史性著作,而是一部阐述自己对中医学中许多问题的观点的理论性著作,其目的在于引起医学界对医学理论的重视和研究。全书分上、下两卷,共99篇,涉及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等诸多方面,现就其基本学术思想简介如下(文中所标为《医学源流论》的篇名)。  相似文献   

8.
《吉林医学》2004,25(1):92-92,F003
《吉林医学》是由吉林省卫生厅主管的综合性护理学学术期刊 ,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库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吉林医学》护理版是《吉林医学》的单月版 (《吉林医学》医疗版为《吉林医学》的双月版 ) ,是反映护理学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及护理学发展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以“面向临床 ,突出实用性 ,适应护理事业发展”为宗旨 ;以内容翔实、丰富 ,栏目多样为其特点 ;以护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辟有综述·讲座、论著、专科研究、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清末著名藏书家陆心源的私家藏书目录《皕宋楼藏书志·医家类》的研究,考察其医籍收藏情况,总结书目著录特点,挖掘其为正史、艺文志及医学专科目录补充的珍贵资料,以引起学者对《皕宋楼藏书志》的重视,进一步对该书的医学文献价值加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内经》是现存祖国医学文献中古典著作之一。它总结了春秋战国前后的医学成就,为祖国医学从理论到临床奠定了基础。书中的整体观念很强,既认识到人体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时也认识到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应的关系。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