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超声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Aged functional dyspepsia,AFD)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方法:以B型超声检测AF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胃排空能力。结果:AFD患者胃排空较无症状对照者缓慢;AFD患者较之无症状对照者胃窦运动多表现为非节律性、非完全性、非均匀性缩小,个别表现为轻微蠕动,未发现胃动过速者;男性AFD患者较之女性AFD患者液体排空延迟;无症状对照者无差异。结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2.
12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超声胃动力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率及胃窦收缩幅度的情况。方法采用胃B超增效液定时观察123例FD患者和59例健康志愿者。结论FD组30min、60min的排空率分别为(51.23±15.2)%、(79.95±22.85)%,而59例对照组的胃排空率分别为(75.16±13.4)%、(98.07±5.4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D组胃窦收缩幅度为3.31±1.35,对照组为5.25±1.97,FD组收缩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亦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胃动力障碍是FD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动力障碍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胃B超显影剂来观察24例健康志愿者和160例患者的胃窦运动指数(MI)、胃窦收缩幅庹(ACA)、胃窦收缩频(ACF) 胃半排空时间(GET1/2).这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湿热型、脾胃虚热型和脾胃不和型.结果:在三种症型中脾胃虚弱型的MI、ACA、ACF、GET1/2是最低的,并且同样也低于健康志愿者.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脾胃虚弱型有着较为明显的胃动力障碍,肝胃不和型次之,再次为脾胃虚弱型.  相似文献   

4.
红霉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景松 《广西医学》1998,20(1):87-88
红霉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的影响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赵景松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一组以上消化道多种症状为主诉的症状群(1),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与胃排空延迟有关的胃动力异常或/和胃-幽门-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5.
6.
FD患者的近端胃与远端胃直径比值明显小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辨证分型与胃动力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胃B超显影剂实时观察80例患者和12例健康自愿者胃半排空时间(GET1/2)、胃窦收缩频率(ACF)、胃窦收缩幅度(ACA)及胃窦运动指数(MI)。其中80例F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及脾胃湿热型。结果脾胃虚弱型的GET1/2、ACF、ACA及MI均明显低于其他证型和健康自愿者(P<0.05,P<0.01)。结论FD的3个证型中,脾胃虚弱型有明显的胃动力障碍,其次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  相似文献   

8.
胃动力治疗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7例近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病因未明确的一组临床常见、多发的症候群 ,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或复发性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本病患病率甚高 ,且多长期困扰病人。目前其临床治疗仍缺乏十分有效的手段 ,探讨和研究新的实用的治疗方法 ,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采用胃动力治疗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 5 7例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 185例 ,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 ] :1上腹部疼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超过2 8d;2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3实验室、B超、X线…  相似文献   

9.
张芸  郑琳  高勇 《西部医学》2014,45(6):19-20
目的观察胃动力治疗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胃动力治疗仪治疗,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胃动力治疗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疗效相当,但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抗抑郁药联合促胃动力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龙 《热带医学杂志》2005,5(5):711-712,721
目的 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及抗抑郁药联合胃动力药对其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以抗抑郁药联合促胃动力药的治疗组30例,以促胃动力药为治疗的对照组22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消化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抗抑郁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确切疗效,与促胃动力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33例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动力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春娣  高正仪 《上海医学》1998,21(6):333-334
探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动力学改变。材料和方法:采用超声显象仪、胃肠电分析仪、血浆胃动素,测定了3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儿的胃动力学。结果:26例半排空时间显著延长,25例胃电节律异常。用普瑞博恩治疗后胃窦收缩频率由1.94±0.94增加到3.68±0.68次/分,收缩幅度由37.97±8.96增加到58.56±10.75mm,胃半排空时间由49.36±11.53缩短到26.36±8.01min。胃电节律紊乱均趋正常,参数离散好转。结论:胃运动功能障碍是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陈兴玲  胡毓秀  王剑超  陶凤 《浙江医学》2017,39(17):1469-147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莪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窦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一氧化氮(NO)、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5%莪术组、50%莪术组、0.1%多潘立酮组,每组各10只。刺激大鼠建立FD动物模型,之后采用不同浓度莪术和多潘立酮进行灌胃给药,14d后比较各组大鼠胃窦组织中AchE、NO、VIP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胃窦组织中NO和VI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均P<0.01),而AchE减低(P<0.01);25%莪术组、50%莪术组大鼠胃窦组织的AchE水平均升高,而VIP和NO水平均降低(均P<0.01)。结论莪术可升高FD大鼠胃窦AchE水平,降低VIP和NO水平,可能对FD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比较药物与精神心理疏导的临床反应。方法对256例FD门诊病人,从精神心理指导(启发开导和精神支持)、生活指导(生活饮食习惯)及药物治疗(多虑平、多潘利酮、法膜替丁)三方面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治愈167(65%),好转38例(15%),未愈51例(20%),总有效率80%。结论FD是具有上腹部症状而无局部和全身器质性疾病的证据的临床综合征,治疗上应重在精神心理指导,药物治疗宜简单,抗焦虑、忧郁及促胃动力药物对多数患者有效,无需追求新药贵药。  相似文献   

15.
伴有抑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神经内分泌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抑郁症的关系及其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 用 SDS问卷调查法调查 FD患者组与正常人组抑郁症的发生率 ,并用酶联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清褪黑素 (MT)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  FD患者抑郁症发生率比正常人组高 ,分别为 5 7.5 %和 17.4%。伴有抑郁的 FD患者组血清 MT和血浆胃动素水平比不伴有抑郁的 FD患者组及正常参照组低 (P <0 .0 1) ,伴有抑郁的 FD患者组 MT38.5± 17.2 ,胃动素 16 3.5 2± 37.2 ;不伴有抑郁的 FD患者组 MT6 9.5 2±2 5 .72 ,胃动素 2 98.2 1± 49.5 1;正常参照组 MT(77.42± 2 8.41) ng/ L,胃动素 (30 2 .31± 5 7.2 1) ng/ L。结论  FD与抑郁症有明显联系 ,血清 MT和血浆胃动素水平下降与伴有抑郁的 FD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排空及精神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炳霞  王莉 《河北医学》2002,8(6):521-523
目的:探讨胃排空及精神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及Zung氏抑郁量表测查,并用莫沙比利5mg,每日三次和/或抗精神药物治疗。治疗一月后进行胃排空检查及Zung氏抑郁量表测查。结果:治疗前后胃排空及Zung氏抑郁量表测查异常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排空及精神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应采取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7.
肖健存 《北京医学》2009,31(8):465-467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抗抑郁药多塞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试验组给予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饭前30min口服,多塞平12.5mg睡前口服;对照组单用莫沙必利,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试验组治疗1、8周末总有效率分别为39.06%和82.81%。对照组治疗1、8周末总有效率分别为19.04%和36.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多塞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心理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精神心理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填量表评分对50例FD患者进行抑郁量表(SDS)与焦虑量表(SAS)测定。结果 二种量表评分显示FD患者抑郁性心理障碍发生率为72%,焦虑性心理障碍发生率为80%。男女患者焦虑性心理障碍和抑郁性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FD的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对FD的治疗应包括解释,疏导和必要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9.
替勃龙改善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替勃龙能否改善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14 3例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 3组 ,分别给予替勃龙、西沙必利及替勃龙 +西沙必利 ,治疗 4周 ,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上腹胀痛、餐后胀满、早饱、暖气等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在随机分成的 3组中再随机各抽出 2 0例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胃 30min排空率及胃半排空时间 ,观察治疗前后胃动力的变化。结果 :3组药物治疗后 2周和 4周上腹胀痛、餐后胀满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西沙必利治疗后 2周和 4周对早饱、暖气症状无明显缓解 ,替勃龙及替勃龙 +西沙必利则对所观察的所有症状均有明显缓解 ,替勃龙改善早饱和嗳气症状优于西沙必利 ,但与西沙必利合用无增强效应。 3种药物治疗后 ,胃 30min排空率均明显增加、胃半排空时间缩短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 3种治疗方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替勃龙能通过增强胃动力 ,明显改善部分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 ,疗效优于促动力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保和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14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予多潘立酮10mg/次,每日3次,餐前15~30分钟服用;治疗组70例,予中药汤剂保和丸加减治疗,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餐后服用。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保和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疗效,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