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非风湿活动期的风湿性心脏病 (风心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和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 ,我门采用ELISA法检测 68例非风湿活动期风心病CHF患者血清IL -6和IL -8水平 ,并与 4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IL -6水平在心功能Ⅱ级和Ⅲ级亚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在心功能Ⅳ级亚组中显著升高 (P <0 0 5) ;IL -8水平在心功能Ⅱ级亚组中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心功能Ⅲ级和Ⅳ级亚组中均显著升高 (P <0 0 1 )。提示IL -6和IL -8与非风湿活动期风心病CHF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炎性细胞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6(IL -6)等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3 8例ICVD患者血清IL -8和IL -6含量。结果 ICVD组发病初血清IL -8、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ICVD患者发病 1周内血清IL -8、IL -6浓度明显高于发病 1周后 (P <0 .0 1) ;而且大面积脑梗塞者较小面积脑梗塞者高 (P <0 .0 1)。结论 脑缺血损伤引起IL -8、IL -6的表达 ,而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则与脑缺血的缺血面积大小及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树突细胞的分布与TNF-α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树突细胞的分布与TNF -α的表达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 4 8例溃疡性结肠炎 ,5 0例大肠癌旁正常结肠粘膜组织标本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粘膜内树突细胞的分布和TNF -α的表达。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树突细胞阳性率为 90 .6 0 % ,明显高于非活动期 (6 2 .5 % )和对照组 (30 .0 % ) ,组间比较P均 <0 .0 5。活动期TNF -α的阳性率为 87.5 % ,高于非活动期 (5 6 .3% )和对照组 (2 6 .0 % ) ,P均 <0 .0 5 ,树突细胞阳性率与TNF -α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树突细胞和TNF -α在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 ,随疾病活动性增高 ,提示炎症免疫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L 8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 ,对 33例胃癌组织进行了IL 8和iNOS检测。结果 ①iNOS、IL 8在正常胃黏膜和肿瘤组织之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②iNOS、IL 8在病理分化不同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③IL 8、iNOS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P <0 .0 1 )。结论 IL 8、iNOS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 ,二者具有相关性 ,提示IL 8、iNOS可能在胃癌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eceptor,IL-6R)在胃正常粘膜,癌前病变,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91例不同胃粘膜标本中IL-6及其受体mRNA表达情况,其中正常粘膜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或)肠上皮化生20例,早期胃癌25例,进展期胃癌26例,结果:IL-6 mRNA在正常粘膜,癌前病变,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5%,84%,84.6%,IL-6受体mRNA在胃粘膜不同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0%,80%,88.4%,IL-6及其受体mRNA在正常粘膜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前病变(P<0.05),IL-6及其受体mRNA在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早期胃癌(P<0.05),而早期胃癌中的IL-6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与进展期胃癌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6及其受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患者腹腔液中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活性以及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从 3 2例内异症患者 (轻度组 13例 ,为Ⅰ ,Ⅱ期 ,重度组 19例 ,为Ⅲ ,Ⅳ期 )和 19例对照者 (对照组 ,为行输卵管结扎术和吻合术患者 )的腹腔液中获取自然杀伤细胞 ,同时收集上清液。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NK细胞活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 -6,IL -8和TNF -α的水平。结果 内异症轻度组和重度组NK细胞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重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 (P <0 0 1) ,轻度组和重度组IL -6,IL -8及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 (P <0 0 1)。结论 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免疫功能紊乱 ,NK细胞活性受损 ,细胞因子IL -6,IL -8,TNF -α产生过量 ,且NK细胞活性受损程度及产生细胞因子的量随疾病分期的增加而增高 ,可能共同参与内异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IL—6、IL—8与分娩发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待飞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11):546-54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在分娩发动中的作用。 方法 随机选择孕 38~ 4 1周胎膜完整的单胎初产妇 1 5 0例 (临产前 90例 ,临产后 6 0例 )作IL -6、IL -8水平测定 ,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临产前血清IL -6处于低水平 ,临产后 ,血清IL -6水平升高 ,临床产前组与临床产后潜伏期 ( 30例 )和活跃期组 ( 30例 )差异显著 (F =1 5 87.6 7,P <0 .0 1 ) ;IL -8水平与宫颈Bishop评分呈直线正相关 (r =0 .883,t=1 7.6 4 8,P <0 .0 0 1 ) ,临产后组血清IL -8水平下降 ,临产前组与临产后潜伏期组、活跃期组间的差异显著 (F =2 0 7.6 8,P <0 .0 1 )。 结论 IL -6与子宫收缩相关 ,可能参与了分娩维持 ;IL -8与子宫颈成熟相关 ,可能参与了分娩发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1、- 6、- 8(IL - 1、- 6、- 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SIL - 2 R)水平 ,探讨细胞因子和 SL 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46例活动性 SL E患者 ,并将其分成轻 ,中 ,重三组及狼疮肾(L N)和非 L N两类 ,采用 EL ISA法测定其血清 IL- 1,SIL- 2 R,IL- 6 ,IL- 8水平。结果  SL E患者血清 IL- 1,SIL- 2 R,IL- 6 ,IL- 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且和 SL E的活动度呈正相关 ,L N患者血清 SIL- 2 R,IL- 6 ,IL- 8则高于非 L N组 (P<0 .0 5 )。结论 异常增高的细胞因子可引起免疫系统网络的紊乱 ,导致免疫损伤。监测血清细胞因子可有助于了解患者狼疮活动程度 ,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溃克灵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及肠黏膜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探讨溃克灵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TNBS法(100mg/kgTNBS+50%的乙醇0.25mL)灌肠复制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ASP(柳氮磺吡啶)组、溃克灵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2只)共6组,分别对各组大鼠血清IL-8含量及肠黏膜NO含量、NOS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8含量显著升高(P<0.01),肠黏膜NO含量、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SASP组、溃克灵大剂量组可显著降低IL-8含量(P<0.01),降低结肠黏膜NO含量、NOS活性(P<0.01)。结论:溃克灵对UC大鼠有治疗作用,降低IL-8含量,降低结肠黏膜NO含量,NOS活性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道上皮细胞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能力及炎性细胞因子在气道上皮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原代培养的大鼠气道 上皮细胞用IL-1β(10ng/ml)或TNF-α(5ng/ml)处理16小时,而后用特异性引物RT-PCR研究iNOS mRNA的表达,用特异性抗iNOS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iNOS蛋白的表达。NO的终末产物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水平的测定采用改良Griess法。结果:RT-PCR显示,经IL-1β及TNF-α处理16小时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表达iNOS mRNA。免疫组织化学提示,IL-1β及TNF-α可诱导大鼠气道上皮细胞iNOS蛋白的表达并刺激NO产生,其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结论:气道上此细胞具有表达iNOS的能力。细胞因子IL-1β及TNF-α可诱导大鼠气道上皮细胞iNOS的表达及NO产生。  相似文献   

11.
杨涛  周禾  崔旻  姚萍  谭庆华 《重庆医学》2017,(35):4938-4942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与汉族UC患者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该院住院UC患者30例(维吾尔族15例,汉族15例)作为UC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检查者26例(维吾尔族13例,汉族13例)作为对照组,取受试者肠黏膜组织采用反转录PCR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2、IL-17A、IL-17F 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STAT3的检测.结果 与维吾尔族对照组相比,维吾尔族UC组患者IFN-γ、IL-22、IL-17A、IL-17F mRNA表达水平都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汉族对照组相比,汉族UC组患者上述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都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汉族UC组与维吾尔族UC组患者上述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STAT3在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胞质中着色,汉族、维吾尔族UC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维吾尔族UC组与汉族U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和汉族UC患者肠黏膜IFN-γ、IL-22、IL-17A、IL-17F及STAT3表达明显增高,但上述因子在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U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及大肠湿热证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探讨IL-8在UC发病中和大肠湿热导致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观察60例活动期UC患者(UC组),其中30例大肠湿热证UC患者(湿热组)3、0例非大肠湿热证UC患者(非湿热组)及16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血清IL-8的水平,并将大肠湿热证UC患者按UC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重度。比较UC组与健康组,湿热组、非湿热组与健康组及大肠湿热证轻度UC患者与中重度UC患者血清IL-8水平。结果 UC组血清IL-8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湿热组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非湿热组(P<0.01)及健康组(P<0.01),非湿热组血清IL-8水平稍高于健康组(P>0.05);在大肠湿热证的UC患者中,中重度UC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轻度UC患者(P<0.05)。结论 IL-8在UC发病及大肠湿热导致U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可为活动期UC诊断及大肠湿热证UC患者的辨证及中医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活动期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分别为23例和20例,其中CD9例、UC11例经药物(SASP或SASP+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达缓解期;20例对照来自于非炎症性肠病患者手术切除之正常结肠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肠黏膜IL-18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原位检测肠黏膜组织中IL-18蛋白表达量。结果:活动期CD患者肠黏膜IL-18mRNA表达显著高于活动期UC和对照组,活动期U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免疫组化显著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达IL-18;活动期CD患者表达量显著高于活动期UC和对照,活动期UC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缓解期CD患者IL-18表达与活动期相比显著下降,UC患者IL-18表达下降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L-18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过程,并与CD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2(ANXA2)在炎症性肠病(IBD)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
PCR方法检测ANXA2在54例溃疡性结肠炎(UC)、37例克罗恩病(CD)及15例正常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IBD
临床、病理及内镜参数间的关系。结果ANXA2在UC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CD及正常对照组(P<0.05),且UC中临床表现严
重、内镜分级高的患者较临床表现轻、内镜分级低者表达显著升高(P<0.05)。ANXA2在CD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
其表达与CD的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0.05)。与正常对照及CD相比较,ANXA2mRNA表达量在UC中明显升高(P<
0.05)。结论ANXA2可作为IB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指标,ANXA2表达在U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其早期
诊断及靶向治疗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IL-6和IL-17的影响,以及柴芍君臣配伍在组方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四逆散组、柴芍枳组、柴芍甘组和柴芍组7组,采用免疫法造模,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和血清IL-6、IL-17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L-17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四逆散组、柴芍枳组和柴芍甘组大鼠血清IL-6、IL-17均显著降低(P<0.05),柴芍组血清IL-17明显降低;与四逆散组比较,柴芍枳组和柴芍组大鼠血清IL-6显著增高,柴芍甘组大鼠血清IL-17显著升高(P<0.05)。结论:四逆散能够降低UC大鼠血清IL-6、IL-17水平,方中柴芍的君臣配伍对IL-17的影响发挥了主要作用,但对IL-6的作用不明显,需配伍配伍甘草后才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目前,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因素可能也参与了UC的发病,但精神心理因素到底通过何种机制参与UC的发病,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心理对UC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1月在蚌埠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UC患者198例为病例组,根据病情分期将其分为缓解期(A组)57例和活动期(B组)141例。B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活动期(B1亚组)83例和中-重度活动期(B2亚组)58例。121例轻-中度活动期患者中合并焦虑和/或抑郁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干预组31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干预组予“心理干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另选取同期在两院体检健康者32例作为健康体检组。于纳入研究和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研究对象焦虑、抑郁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羟色胺(5-HT)、白介素(IL)-6、IL-8、IL-2水平。结果 健康体检组、A组、B1亚组HAMA、HAMD评分及5-HT、IL-6、IL-8水平均分别低于病例组、B组、B2亚组,IL-2水平均分别高于病例组、B组、B2亚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与5-HT、IL-6、IL-8呈正相关,与IL-2呈负相关(P<0.001)。治疗4周后,干预组HAMA、HAMD评分及5-HT、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及5-HT、IL-6、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IL-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焦虑、抑郁心理与UC发病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相关指标而参与UC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In order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change of interleukin (IL)-1β and IL-10 concentration in intestinal mucosal tissues in various stage of ulcerative colitis (UC), IL-1β and IL10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ISA).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IL-β level caused by spontaneous secretion in the intestinal mucous tissues in active stage of ulcerative colit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s and in remission stage of ulcerative colitis (P <0. 01,P<0. 001). IL-10 level in various stage of UC was relatively lower in control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higher IL-1β level in active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athogenesis of UC, and IL-10, as an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was low in active UC, suggesting that it may be a important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IL-1β level. This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grant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No. 98-2-387).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表达IL—6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粘膜固有层单核细胞(LPMC)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和分泌,以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32例UC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和细胞培养液中IL-6的浓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IL-6 mRNA的表达,结果:UC患者血清中IL-6的浓度无明显升高,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PMA和抗CD3的刺激下表达IL-6 mRNA及分泌IL-6的水平明显增加。UC病变部位的LPMC表达大量的IL-6 mRNA并自发分泌大量的IL-6蛋白,而且IL-6浓度与患者外周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血沉均呈显著正相关(γ=0.69,γ=0.61,P均<0.01)。在LPMC培养液中加入IL-17后LPMC分泌IL-6明显增加,加入抗IL-17的单克隆抗体后,IL-6的分泌则显著被抑制,结论:UC患者病变部位的LPMC表达和分泌IL-6明显增加,并且与疾病的活性呈正相关,IL-7在调节LPMC产生IL-6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Toll样受体9(TLR9)、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及白介素10(IL-10)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外周血及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它们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32例UC患者归为实验组,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正常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又分为轻度(10例)、中度(14例)及重度组(8例)。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9 mRNA和STAT3 mRNA的表达和血清IL-10水平及肠黏膜组织中TLR9、STAT3及IL-10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实验组UC患者TLR9 mRNA和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 0.05);血清中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肠黏膜组织中TLR9、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 0.05),IL-10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TLR9 mRNA和STAT3 mRNA、TLR9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血清IL-10与TLR9 mRNA、STAT3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肠黏膜组织IL-10与TLR9、STAT3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TLR9、STAT3、IL-10共同参与了UC的发生和发展,在UC的发病机制中TLR9和STAT3可能参与了IL-10的表达与调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嗜酸乳酸杆菌治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分析其对结肠近、远端菌群的影响,寻找治疗UC适宜的嗜酸乳酸杆菌浓度,并探索其免疫学机制。方法:雌性Balb/c小鼠56只,随机分为7组(n=8),葡聚糖硫酸钠(DSS)造UC模型鼠,分别予以不同浓度嗜酸乳酸杆菌、激素、生理盐水干预UC模型鼠,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组织损伤评分,留取小鼠肠道组织进行肠道固生菌群分析,并进行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UC相关的IL-23、IL-17、TNF-α。结果:106CFU/m L浓度级嗜酸乳酸杆菌干预组小鼠UC症状缓解最明显,且远端结肠益生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最多,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UC相关的IL-23、IL-17、TNF-α无论mRNA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均为嗜酸乳酸杆菌干预组最低,尤其以106U/10 g嗜酸乳酸杆菌灌胃组最低。结论:嗜酸乳酸杆菌治疗UC与其在结肠远端有较高浓度乳酸杆菌有关,然而疗效并非与细菌浓度完全正相关,炎性因子IL-23、IL-17、TNF-α与UC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嗜酸乳酸杆菌对UC的治疗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