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肠癌卵巢转移初期影像学表现多不典型,本文报道了2例大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征及大肠癌卵巢转移发生的高危因素、鉴别诊断和预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术后病理分型分期、肿瘤标志物是大肠癌患者出现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可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大肠癌卵巢转移总体预后不佳,但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肠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近两年21例大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治疗过程。结果 大肠癌卵巢转移好发于年青女性,以双侧多见,原发灶大多为粘液腺癌、粘液细胞癌与低分化腺癌。多侵犯浆膜,肿瘤上界在腹膜返折以上,临床分期多为DukesC或D,发生卵巢转移者预后较差。结论 女性大肠癌患者应注意有无卵巢转移,对有卵巢转移者应在根治性切除原发灶的同时一并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并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无卵巢转移者是否预防性切除卵巢应采取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绝经后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病例来自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1月间住院,年龄在46岁以上的绝经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共计250例,建立数据库后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内科合并症的发生率高达65.6%(164例),36.4%(91例)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其他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包块和绝经后出血等症状。92.4%(231例)的患者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无1例行囊肿剔除术。分析肿瘤病理与临床关系发现:黏液性囊腺瘤发生绝经后出血的比例高达35.4%,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卵巢良性肿瘤。结论本组患者内科合并症的发生率较高,对于卵巢良性肿瘤是否在行卵巢切除术的同时行全子宫切除术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卵巢黏膜性囊腺瘤发生绝经后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4.
绝经前后妇女卵巢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绝经前后妇女卵巢肿物的病理类型及l临床特征,了解绝经前后卵巢肿物的特点.方法 选取2003~2006年间绝经前后因卵巢肿物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绝经组84例,未绝经组76例.比较绝经组与未绝经组患者的B超下卵巢肿物单侧或双侧、大小、形态、阴道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卵巢肿物血流阻力指数(砌)值、血清CA125值以及病理类型.结果 绝经前RI值预测卵巢肿物良恶性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0%、94.6%、72.7%,要高于绝经后患者;而绝经后CA125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6.7%、93.7%、77.8%,要高于绝经前患者.有乳头(P=0.001)、RI≤0.40(P=0.023)、绝经(P=0.000)、及CA125≥35U/L(P=0.000)为预测恶性肿瘤的相关因素,而肿物单双侧及有无房隔未进人模型,该模型预测敏感度较低(64.5%),特异度94.6%,总的准确率88.8%.结论 绝经前RI值预测卵巢肿物良恶性较准确,绝经后则CA125值预测较准确;有乳头、RI≤0.40、绝经及CA125≥35U/L为预测恶性肿瘤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前妇女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放免法测定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且保留卵巢的患者和30例先前无卵巢疾病的绝经患者的促卵泡刺激素和雌二醇水平,根据性激素水平评定绝经期年龄起始。血清FSH≥20mIU/ml被认为是卵巢功能受损。结果:子宫切除术后平均绝经年龄是(49.55±2.8)岁,对照组绝经年龄是(51.3±3.1)岁,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前妇女保留卵巢的子宫切除术不导致卵巢早衰,因良性疾病切除子宫时应保留正常卵巢。  相似文献   

6.
绝经前后子宫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绝经前后子宫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此类人群的手术范围。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子宫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24例,绝经者82例,未绝经者42例,对其症状、手术方式、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卵巢良性肿瘤以上皮性肿瘤发生率最高,子宫病变以子宫肌瘤最多。绝经后行全子宫十双附件切除者占17.7%,绝经前全子宫十双附件切除术占4.0%。以子宫疾病切除附件的病理分析中17.6%的卵巢正常,以卵巢疾病切除子宫的病理分析中37.1%的子宫正常。结论对绝经前后子宫或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是否同时行全子宫十双附件切除术式应采取慎重态度,术式选择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应引起广大妇产科医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绝经后卵巢肿瘤蒂扭转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2010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5例绝经后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绝经后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中,全部有下腹部疼痛史, B超检查均提示卵巢/宫旁包块.术前未能明确诊断3例(20%).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9例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结论 超声是诊断卵巢肿瘤蒂扭转的重要方法.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易发生误诊,临床医生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绝经后卵巢良性肿瘤手术后病理分析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78例绝经后卵巢良性肿瘤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绝经后卵巢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上皮性肿瘤,占51.28%,其次是性索间质肿瘤.结论 粘液性囊腺瘤患者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比例较高达50%,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肿瘤,与分泌雌激素的卵泡膜细胞瘤相当.绝经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恃点不同于绝经前的患者,颗粒细胞瘤的发生低于卵泡膜细胞瘤.  相似文献   

9.
李国杰 《中外医疗》2016,(11):104-105
目的 探究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MCT)恶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方便择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卵巢MCT恶变患者50例设置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讨论,并总结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中39例为鳞状细胞癌,6例为基底细胞癌,5例为腺癌;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的患者有29例,行全子宫患侧附件切除术的患者有10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的患者有11例.结论 卵巢MCT恶变主要集中于绝经后妇女,其中鳞癌为最常见的疾病类型,当病理特征显示为囊壁较肥厚时需加强病理检查,警惕疾病发展为恶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且对于肿瘤局限于卵巢部位的预后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0.
背景:卵巢平滑肌肉瘤在绝经前妇女中极其罕见,卵巢上皮样平滑肌肉瘤则更为罕见,迄今为止只有1例报道。病例:本文报道1例42岁未产妇行诱导排卵时发现有左侧附件肿块,行剖腹探查术。冰冻切片诊断为纤维素瘤后行卵巢切除术。最终的病理诊断为卵巢上皮样平滑肌肉瘤。术后行包括子宫切除术在内的分阶段综合治疗方案以消除残留病灶。结论:此病例极为罕见。首先,大多数卵巢平滑肌肉瘤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并且诊断时多为晚期,但本病例却发生于绝经前妇女;其次,本病例为局限于卵巢内的上皮样平滑肌病变。事实上,该患者是在进行诱导排卵的治疗时诊断出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测定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分析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的含量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大肠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种肿瘤标志物。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大肠癌患者术前的血清VEGF的含量。结果 对39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分析得出结果。血清VEGF平均水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Dukkes A和B期(356.5±68.5pg/ml)与C和D期(602.3±128.6pg/ml)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淋巴结转移(604.1±127.7pg/ml)与无淋巴结转移(355.2±68.79pg/ml)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远处转移(776.3±72.6pg/ml)与无远处转移(434.9±108.5Wml)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分型:高-中分化27例(427.7±163.3pg/ml),中-低分化(包括未分化和黏液腺癌)12例(579.4±141.2pg/ml),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EGF对大肠癌诊断、分期、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可作为大肠癌诊断、分期、预后判断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清VEGF的含量。结果对39例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完整检测并分析得出结果。手术前与手术后VEGF平均水平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术前(481.1±163.2)pg/ml、术后3天(374.1±119.7)pg/ml、术后7天(297.5±121.4)pg/ml、术后10天(199.4±95.1)pg/ml各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VEGF对大肠癌诊断、分期、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可作为大肠癌诊断、分期、预后判断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羧基末端张力蛋白样分子( CTEN)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CTEN的表达,分析其不同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CTE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3. 8%(67/80),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2. 5%(1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Ⅲ+Ⅳ患者的CTE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 05),术后3 年内复发、转移患者较无复发转移的 CTEN阳性表达率高(P<0. 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TEN无表达和低表达量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明显好于高表达量的患者预后(P<0. 01). 结论:CTEN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别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升结肠癌13例,横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11例,乙状结肠癌8例,直肠癌8例。术中同时发现原发病灶与卵巢转移病灶30例,切除原发病灶术后发现卵巢转移病灶9例,切除卵巢转移灶术后发现原发病灶9例。结直肠癌卵巢转移属于晚期,恶性度高,易漏诊,预后差,术后随访3个月~5年,生存期超过2年者仅占37.5%。结论提高对结直肠癌卵巢转移认识及根治性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2)在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1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是否有转移分成2组,远处转移组15例,无远处转移组46例;行根治性切除41例(根治组),姑息性切除11例(姑息组),剖腹探查9例(剖腹组).对照组为3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和肿瘤组织、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GE2及健康体检者血的PGE2含量.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PGE2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PGE2水平在DukesJD期者显著高于Dukes A、B、C期者(P<0.01),结直肠癌患者无远处转移组外周血PGE2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关系(P<0.01),肿瘤组织的PGE2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1).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外周血PGE2显著下降,其中根治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组和剖腹组术后PGE2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升高是肿瘤源性的,外周血PGE2动态检测可视为判断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有否复发或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CK20 mRNA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阳性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探讨CK20 mRNA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指标的关系,观察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20 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对大肠癌4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例、对照组(非癌肿)10例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靶基因CK20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非癌肿)10例及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例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20 mRNA均为阴性表达。大肠癌组42例,手术前外周血中CK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50.0%(21/42),手术后48h外周血中CK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59.5%(25/42)。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细胞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预后及鉴别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和大肠癌肝转移。手术操作会促使肿瘤细胞向血液中播散,手术过程中应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癌细胞的播散。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血液CK20 mRNA检测对血液微转移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CK20 mRNA对血液微转移的价值。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对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结果 CK20 mRNA阳性率68%(34/50),阳性率与肿瘤Ducks分期之间相关显著,而与肿瘤病理类型相关不显著。10例结直肠良性病变均为阴性。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检测血液中的CK20 mRNA对于预测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40例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15 d、术后30 d及20例对照(健康体检者)血清sE-selectin、sICAM-1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sE-selectin、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5 d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大肠癌患者血清sE-selectin、sICAM-1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sE-selectin、sICAM-1可能参与了大肠癌侵袭转移过程,是反映大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中进行门静脉插管皮下置泵术的治疗意义。方法:应用门静脉插管皮下置泵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3例,于手术切除原发肿瘤的同时经门静脉插入导管,导管的另一端经腹壁至皮下与药泵相连。术后定期微泵化疗。静脉组21例,经外周静脉化疗。结果:插管组:根治术后18例,3年无瘤生存率为69.1%,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分别为12.8%和6.0%,5例姑息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4个月。静脉组:根治术后16例,3年无瘤生存率为53.0%,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分别为18.0%和28.0%,5例姑息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结论:手术中行肠系膜动脉插管操作方法简单,术后给药方便,且并发症少。此方法对Dukes′B、C期根治术者,有提高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和降低术后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的作用;对Dukes′D期姑息手术者,有延长生存期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P-selectin和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可溶性sP -selectin和IL -8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和RIA法分别测定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及复发病人血清sP -selectin和IL -8的含量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P -selectin和IL -8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 (P<0.01) ,术后3个月下降至接近正常人水平 ,而复发患者则再次升高 (P<0.01)。结论 :血清sP -selectin和IL -8的含量与结直肠癌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