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功能移植肾切除对群体反应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无功能移植肾切除对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及再次肾移植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04-2007年收治的15例移植肾切除患者,分别于肾移植前,移植肾切除前,移植肾切除后1个月、半年、1年检测其PRA水平,同时行移植肾病理检查.部分患者经HLA配型检查后进行再次肾移植.结果 肾移植后受者PRA高于移植前,移植肾切除后1个月PRA水平进一步升高,在移植后半年及1年后逐渐降低.采用LAT板检查可发现新的HLA致敏位点,肾脏病理检查肾间质有多量C4d沉积.通过HLA配型避开致敏位点选择供肾,7例患者行再次肾移植均获成功.结论 移植肾切除可导致血清中PRA水平显著升高,PRA检查可发现新的HLA致敏位点,经良好HLA配型不影响再次肾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HLA配型技术对肾移植近远期的效果。方法对拟行肾移植的患者运用PRA检测、HLA组织配型,要求HLA抗原3~6个位点相合,PRA阳性(20%以上)给予3~5次血浆置换,共1 700例作为第一组,未采用PRA、HLA组织配型的423例患者为第二组。观察两组肾移植术后免疫指标变化,近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HLA-A、B、DR位点对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第一组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用量减至5~7 mg·kg-1·d-1,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2~16 d,平均5 d,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52例(14.8%),1年人/肾存活率高达98.6%/96.7%,3年人/肾存活率93.1%/87.3%,5年人/肾存活率88.1%/83.6%。第二组肾移植术后CsA用量8~12 mg·kg-1·d-1,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4~30 d,平均13 d,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者9例(2.1%),急性排斥反应198例(46.8%),1年人/肾存活率86.7%/76.3%,3年人/肾存活率72.5%/67.9%,5年人/肾存活率69.5%/59.3%。结论PRA阴性加良好的HLA配型可杜绝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王书龙  张艮甫  黄赤兵 《重庆医学》2006,35(16):1445-1446,1449
目的 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配型技术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抗原板(LA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的PRA;采用PRA配型技术进行术前配型.结果 12例致敏受者组采用PRA配型技术,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无1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25%;同期43例非致敏受者组,术后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18.6%,虽较致敏受者组低,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A配型技术对减少致敏受者肾移植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输血对肾移植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组织配型对肾移植免疫状态(PRA)的影响,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和PRA检测在肾移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和ELISA法,对26例肾移植患者经肾移植前多次输血和HLA配型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及PRA的表达状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肾移植前多次输血可降低肾移植患者的红细胞免疫促进率和提高抑制率,使肾移植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2、经血清学配型选择的肾移植PRA一般小于10%,属于无致敏状态。结论:1、肾移植前少量多次输血可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2、肾移植前后常规检测PRA反应状态,HLA配型对供肾体的选择,调整治疗方案及指导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对于预测排斥,免疫监视和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在肾移植致敏受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32例PRA阳性的肾移植受者采用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原则选择供者,观察其供受者相配情况及移植效果。结果:按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供受者HLACREGS+DR0,1,2和3错配(MM)分别为8例(25%)、10例(31.25%)、12例(37.5%)和2例(6.25%),无4~6错配;而按传统的HLA-A,B,DR抗原配型原则,其0,1,2,3和4MM分别为2例(6.25%)、3例(9.38%)、10例(31.25%)、9例(28.12%)和8例(25%),其中0~1错配仅有5例。肾移植术后仅有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OKT_3治疗逆转,所有受者术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良好的HLA CREGs配型,可以显著提高供受者相配率,对减少致敏受者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存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与交叉反应组(CREG)配型在2次肾移植上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11例2次肾移植病人的PRA水平及特异性进行监测,按CREG原则选择供者。结果 11例2次肾移植的病人,按照CREG配型,0抗原错配为3例,1抗原错配为5例,2抗原错配为3例。10例术后常规治疗未发现明显排斥反应。1例(2抗原错配)术后发生轻度排斥,经治疗逆转。11例术后10天左右肌酐恢复正常。结论 用PRA监测2次肾移植患者(高度致敏者)的HLA抗体含量及特异性,按CREG配型原则,避免针对性抗原的供者,可极大降低2次肾移植的风险性,并能提高移植肾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在免疫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氨基酸残基配型( Res M)在免疫致敏尤其是高敏受者肾脏移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7例致敏受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体内预存的群体反应性抗体-IgG( PRA-IgG)的水平及特异性;采用一步法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Micro-PCR-SSP)技术进行 HLAⅠ类和Ⅱ类分型.[结果] 47例致敏受者的 PRA-IgG水平为 8.3%~ 96.4%,平均为 38.8%,供受者间按传统的 HLA抗原错配( MM)原则, 0-1错配( MM)、 2 MM的患者分别为 5例( 10.6 %)、 9例( 19.1%),而按 Res M的原则, 0-1 MM、 2 MM患者分别提高到 22例( 46.8%)、 17例( 36.1%)( P< 0.001);其中 PRA≥ 50%的 18例高敏受者中, 0-1MM 13例( 72.2%),而 PRA< 50%的 29例受者中, 0-1MM 9例( 3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 47致敏受者肾移植术后 3个月内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 35%,在 18例 PRA≥ 50%的高敏受者中,仅有 4例( 22.2%)发生排斥反应, 29例 PRA< 50%的受者中, 11例( 37.9%)发生排斥反应 (P > 0.05).[结论] 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可显著提高供受者的相配率,良好的 HLA配型对减少高敏受者肾移植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配型新技术对肾移植近远期的效果。方法 85 4例患者肾移植前运用PRA新技术进行组织配型 ,并行血浆置换 ,未采用PRA组织配型的 42 3例作为对照 ,观察肾移植术后免疫指标变化、近期 (AR)发生率以及对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未采用PRA组织配型组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HR) 9例 (2 1% )、急性排斥反应 198例 (47% ) ;1年人/肾存活率 86 7% /76 3%、3年人 /肾存活率 72 5 % /6 7 9%、5年人 /肾存活率 6 9 5 % /4 9 3%。采用PRA配型新技术共 85 4例 ,肾移植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16 2例 (19 0 % ) ,1年人肾存活率达 97 3% /95 0 %、3年人肾存活率 92 0 % /84 2 %、5年人 /肾存活率 87 0 % /81 6 %。结论PRA阴性配型可杜绝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提高人 /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虚拟交叉配型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高致敏患者监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分析抗体特异性,指定可接受的HLA抗原错配,并把指定结果与供者的HLA分型比较,预测交叉配型结果(虚拟交叉配型,VXM).将VXM结果与术前T、B淋巴细胞交叉配型(TBXM)结果比较.[结果]41例(80.4%)患者VXM和TBXM结果一致;15例均为阳性,26例均为阴性(A组).10例患者结果不一致,VXM-/TBXM+4例;VXM+/TBXM-6例(B组).A、B组患者行肾移植术,A组1例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AHR);B组患者3例发生AHR;两组AHR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2).VXM阴性患者TBXM阴性的可能性为86.7%.[结论]应用VXM能够显著降低高致敏受者AHR发病率,在选择具有可接受错配的供肾时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患者抗HLA抗体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抗HLA抗体的水平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方法和结果采用美国加州大学的泰萨奇板检测法,对46例尸体肾移植患者(男34例,女12例;年龄20~63岁)进行手术前,术后1周、2周、1个月血清中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并分析其与肾移植急性排斥的关系.46例患者中,移植前PRA阳性者(PRA>10%)13例(28.3%),PRA阴性者33例(71.7%).移植前PRA阳性者中有6例PRA>50%(51%~80%),术前行血浆置换,并口服免疫抑制剂.肾移植后PRA阳性组中有6例发生急性排异,其中2例甲基泼尼松龙(MP)冲击失败后切除移植肾恢复血透.PRA阴性组中有6例发生急性排异,其中3例经MP冲击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经MP冲击无效,改用抗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冲击后,肾功能恢复正常.两组相比排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PRA阳性者有17例(其中术前PRA阴性者4例),发生排异者9例(其中3例为术前PRA阴性).术后PRA阴性者中有3例发生排异.两组相比排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肾移植术前体内PRA水平对移植肾排异有显著影响,术后体内PRA水平影响移植肾急性排异的发生和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