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谷胱苷肽转硫酶GSTT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技术对 82例病例和 82例对照GSTT1、GSTM1基因型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GSTM1基因缺失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OR =2 .464 ,95 %CI =1.3 11~ 4.63 3 )。GSTM1和GSTT1基因同时缺失的个体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有差异 (P <0 .0 5 ,OR =2 .476,95 %CI =1.0 46~ 5 .861)。结论 GSTM1基因缺失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易感基因型。GSTT1基因单独缺失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性不相关 ,但在GSTM1缺失基础上再伴有GSTT1基因缺失的个体 ,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 转移酶系 (GSTs)中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COPD患者 14 6例 ,健康吸烟对照组 10 9例。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 ,运用SPSS10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COPD组和对照组的GSTM1纯合缺失型分别为 5 8 9%和 5 2 3% ,GSTT1纯合缺失型分别为 4 5 2 %和4 5 0 % ,GSTM1和GSTT1同时纯合缺失型分别为 2 7 4 %和 19 3% ,三种基因型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经调整年龄、性别及吸烟指数后 ,COPD组和对照组三种基因型比例差异仍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未发现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相关 ,未发现两个基因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代谢酶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湖南地区人群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PCR方法对108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15例正常人群的GSTM1和GSTT1基因型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GSTM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中的缺失率分别为64.8%和 48.8%,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GSTM1(+)为参照,GSTM1(-)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6倍.GSTT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中的缺失率分别为55.6%和45.6%,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M1和GSTT1基因型之间可能存在联合作用,同时携带GSTM1(-)和GSTT1(-)者比同时携带GSTM1(+)和GSTT1(+)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3.88倍.GSTM1(-)和GSTT1(-)与吸烟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中具有协同作用,与不吸烟者比较,其OR值分别为7.76和6.24.结论 GSTM1基因缺失与本地区人群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关,GSTT1基因缺失与本地区人群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无关,GSTM1和GSTT1同时缺失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更高,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与吸烟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P1遗传多态性在肺癌患者与正常人群体中的分布,探讨其基因型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病例-对照分析研究(对照组197例,肺癌病例组97例),抽提静脉血基因组DNA,应用PCR及多重PCR方法,检测GSTP1突变基因型在对照组与病例组的分布。结果GSTP1突变基因型在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68%和72.6%(P>0.05);统计分析表明GSTP1突变基因型在肺癌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人群中的发生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GSTP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易感性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GST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STT1)和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52例IM患儿和60名健康儿童进行多重PCR技术检测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儿童IM发病的关系.结果 IM组和对照组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GSTT1(-/-)]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9.62%和43.3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231,P<0.05);携带GSTT1(-/-)基因型儿童发生IM的风险是携带GSTT1非纯合缺失基因型[GSTT1(+/+)或(+/-)]儿童的1.931倍[比值比(OR)=1.931,95%可信区间(CI):1.038~2.894].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GSTM1(-/-)]的分布频率在IM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基因型联合分析显示:携带GSTT1(-/-)与GSTM1(-/-)联合基因型的儿童,其IM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2.691,95%CI:0.902~6.127).结论 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可能是儿童IM发生的重要危险内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壮族人群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探讨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为68例肺癌患者,对照组为同时期70例呼吸系统非肿瘤疾病住院患者,用PCR及复合PCR技术判定基因型,分析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临床相关因素关系.结果:①广西地区壮族非肺癌人群GSTM1、GSTT1基因缺陷频率分别为55.71%和48.57%.②GSTM1和GSTT1基因缺陷型在肺癌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69.12%,55.71%和66.18%,48.5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GSTM1、GSTT1基因联合缺陷型在肺癌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50.0%和27.14%,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34).④GSTM1、GSTT1基因型分布频率与肺癌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①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在广西壮族非肿瘤人群与广西地区正常汉族人群之间无差异.②GSTM1、GSTT1的单一基因缺陷型不增加患肺癌的危险,而两者联合缺陷时可能与肺癌易感性相关,同时携带GSTM1(一)、GSTT1(一)的患者易患肺癌.  相似文献   

7.
闫书山  王平  徐栋花  孙倍成 《医学综述》2011,17(19):3014-3017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关于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效应值估计和异质性相关因素的分析。共收集1994~2011年发表的相关文献13篇,累计病例1480例,对照3057例。结果在中国汉族人群中,GSTM1的空白基因型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ORGSTM1=1.38,95%CI 1.09~1.74,POR=0.007);GSTT1的空白基因型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不存在关联关系(ORGSTT1=1.15,95%CI 1.00~1.32,POR=0.058);GSTT1和GSTM1的共同空白基因型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关联关系,合并的OR值为1.40(95%CI 1.14~1.74;POR=0.002)。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GSTM1的纯合缺失型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GSTT1纯合缺失型则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无关,但GSTM1与GSTT1的共同纯合缺失型可能协同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基因型和活性分布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的联系.[方法]用多重PCR分析健康对照和SLE病人的GSTT1和GSTT1基因多态性,PCR-RFLP检测GSTP1 Ile105Val基因多态性.参照报道的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细胞GSTs活性.[结果]对照组与SLE病人之间GSTM1、GSTT1与GSTP1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病人的平均GSTs活性为(5.35±1.49)U/g Hb,比健康人的GSTs活性(3.89±1.44)U/g Hb显著性增高(t=48.057,P=0.000).在对照组,以GSTM1基因型分组,GSTM1(-)组GSTs活性与GSTM1( )组GSTs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5);以GSTP1三种基因型分组,杂合I/V基因型组的平均GSTs活性比野生I/I基因型的GSTs活性低(P=0.000),比突变V/V基因型的GSTs活性高(P=0.004).而在SLE病人中,GSTM1基因型或GSTP1基因型之间GSTs活性差异均不大.[结论]GSTs基因多态性在成人SLE发生中的作用并不明显,而GSTs活性增高对SLE病人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GSTT1、GSTP1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贲门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110例贲门癌患者和22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以PCR技术检测GSTT1基因缺失,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检测GSTP1基因105位密码子基因多态.结果 GSTT1(-)基因型和GSTP1基因的GG基因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携带GSTT1(-)、GSTP1* GG基因型的个体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GSTT1(-)基因型及GSTP1*GG基因型是宁夏回族贲门癌发生的危险因素.GSTT1及GSTP1基因105位密码子基因多态在宁夏回族贲门癌的发生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对贲门癌的发病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1,GSTM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T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11例汉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以及422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标本(对照组),并根据诊断标准将PACG组分为急性(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和慢性(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并采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CR)技术检测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 GSTT1缺失基因型在PACG组中分布频率为53.1%,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53.8%,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0.028 6,P=0.866);将PACG组分为APACG组和CPACG组后,GSTT1缺失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6.3%和55.4%,A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x2 =0.126 7,P=0.722),C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0.036 2,P=0.849).在PACG组中GSTM1的缺失基因型的频率为58.3%,对照组中GSTM1缺失基因型的频率为56.3%,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06 3,P=0.650).GSTM1在APACG组以及CPACG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1.1%及56.3%,A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7 9,P=0.867);C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 =0.006 4,P=0.936).此外,将GSTT1和GSTM1基因型联合进行分析,发现其4种基因型在各个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都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重庆地区的中国汉族人群中,未发现GSTT1缺失基因型和GSTM1缺失基因型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易感性相关,联合比较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易感性,也未发现明显相关性,而且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分类也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
Ksp-Gpx1-k1k1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含有肾组织特异性启动子(Ksp-cadherin)的Gpx1与k1k1载体质粒,为下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在动物模型体内表达和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以KLK1 cDNA、GPX1 cDNA、Ksp-cadherin BAC为模板,PCR扩增获得人源Gpx1、KLK1、Ksp-cadherin cDNA.PCR产物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序列分析完全正确.选择多个相应酶切位点,分步将Ksp-cadherin、Gpx1、KLK1插入至pIRES-EGFP质粒中.构建pKSP-GPX1-IRES-KLK1重组质粒.应用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验证所构建载体的正确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有Ksp-cadherin的GpX1与k1k1载体质粒.结论 该重组载体的构建为下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其在哺乳动物肾组织内过表达及在移植肾缺血冉灌注损伤的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肺癌患者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与支气管肺癌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和PCR-RFLP技术,对98例肺癌患者和136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肺癌组CYP1A1 m1、GSTM1缺陷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和43%、44%和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1A1(w1/m1、CYP1A1(m1/m1、GSTM1(缺陷型)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度分别升高3.18倍、2.72倍和2.16倍(P均<0.05).GSTM1(缺陷型)和CYP1A1(w1/m1或CYP1A1(m1/m1基因型携带者患肺癌的危险度为5.62倍(P<0.01.吸烟使GSTM1缺陷型携带者和CYP1A1 m1携带者肺癌的患病危险度较单一基因作用危险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CYP1A1 m1和GSTM1缺陷型基因均是肺癌的危险因素,2者存在交互作用,且均与吸烟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前LCRG1基因转录调控机制不清,现拟研究Sp1和Egr-1对人LCRG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调节. 方法:利用MatInspector软件分析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内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Sp1、wtEgr-1、mtEgr-1真核表达质粒与LCRG1启动子重组质粒的共转染实验,分析其对LCRG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结果:生物信息学提示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Sp1和Egr-1等位点,外源性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能上调LCRG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结论: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可能参与该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4.
15.
CYP1A1与GSTM1基因的多态性与西安地区食管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1A1(CYP1A1)、谷胱苷肽转硫酶μ(GSTM1)基因多态性与西安地区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西安地区108例食管癌病例和101例对照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 CYP1A1 Ile/Ile,Ile/Val,Val/Val基因型在病例和对照中分别为22.6%,43.4%,34.0%和30.7%,47.5%,21.8%;其中Val/Val基因型在两间差异显(P=0.049);GSTM1存在型、缺失型在病例,对照中分别为40.7%,59.3%和56.4%,43.6%差异显(P=0.023)。结论 CYP1A1 Val/Val基因基因型(突变纯合子)与GSTM1的缺失与西安地区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轶  刘莉  蒋会勇  丁彦青 《广东医学》2008,29(2):230-23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作含100例结直肠癌组织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结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后,形态可观测率为96%,并且背景清晰,对比鲜明。Tiam1表达阳性率为74%,Fascin-1表达阳性率为51%,HSPB1表达阳性率为68%,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织。Tiam1,Fascin-1及HSPB1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显著相关,伴发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Tiam1,Fascin-1及HSPB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者。通过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发现Tiam1与Fascin-1表达呈正相关(r=0.678,P<0.01),Tiam1与HSPB1表达呈正相关(r=0.650,P<0.01)。结论Tiam1,Fascin-1及HSPB1均与结直肠癌转移有关,Fascin-1和HSPB1的高表达可能与Tiam1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组织中MMP1、TIM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肝纤维化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1 (MMP1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 (TIMP1 )的表达 ,为肝纤维化的诊治提供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蛋白 -过氧化酶联接法 (S- P法 )检测70例肝纤维化组织中 MMP1 、TIMP1 的表达。结果:(1) TIMP1 蛋白阳性表达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强 ,并且呈正相关关系 (r=0 .92 74 ,P <0 .0 1)。 (2 ) MMP1 蛋白阳性表达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无明显变化 ,无相关关系(r =0 .2 181,P >0 .0 5 )。 结论:TIMP1 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随纤维化发生、发展阳性表达增强。从分子水平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病变进行评估 ,为早期诊治肝纤维化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含有肾组织特异性启动子(Ksp-cadherin)的Gpx1与klk1载体质粒,为下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在动物模型体内表达和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以KLK1cDNA、GPX1cDNA、Ksp-cadherinBAC为模板,PCR扩增获得人源Gpx1、KLK1、Ksp-cadherincDNA。PCR产物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序列分析完全正确。选择多个相应酶切位点,分步将Ksp-cadherin、Gpx1、KLK1插入至pIRES-EGFP质粒中,构建pKSP-GPX1-IRES-KLK1重组质粒。应用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验证所构建载体的正确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Ksp-cadherin的Gpx1与klk1载体质粒。结论该重组载体的构建为下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其在哺乳动物肾组织内过表达及在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A1/BFL1基因与WT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探讨两者在白血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63例初发白血病患者及20例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A1/BFL1及WT1基因mRNA的表达. 结果 63例初发白血病患者化疗前A1/BFL1及WT1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A1/BFL1与WT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3,P<0.05),第一次诱导化疗获完全缓解(CR)者与未获CR者相比,A1.BFL1与WT1的相对表达量低(P<0.05). 结论 A1/BFL1和WT1的高表达与白血病患者发病及预后密切相关,A1/BFL1与WT1基因共同参与了白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鼻息肉中MCP-1、ICAM-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息肉及正常鼻粘膜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其与鼻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对21例鼻息肉患者和15例非鼻息肉患者(对照组)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鼻息肉和正常下鼻甲组织中MCP-1、ICAM-1的表达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鼻息肉组MCP-1、ICAM-1的积分光密度(IOD)分别为167.16±29.05、156.26±21.89,与对照组59.32±31.59、62.47±28.67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息肉组MCP-1、ICAM-1免疫阳性细胞数及着色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增加。结论MCP—1、ICAM-1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关系密切,在鼻息肉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