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八卦脐灸干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n=30)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干预组(n=30)则应用八卦脐灸疗法。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COX痛经症状和持续时间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COX痛经持续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干预组COX痛经症状及持续时间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八卦脐灸及布洛芬缓释胶囊均可降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和痛经持续时间评分,但八卦脐灸在减轻痛经症状及持续时间方面效果优于布洛芬。  相似文献   

2.
戈晓东  吴安石 《北京医学》2015,37(8):759-762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在临床治疗亚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 42例亚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A组)和神经阻滞加药物治疗组(B组).A组常规治疗用药:缓释曲马多50 mg,每12h口服1次,甲钴胺0.5 mg,每8h口服1次,腺苷钴胺1 mg,每24 h肌注1次.B组在A组的基础上应用神经阻滞治疗,根据皮肤疱疹和疼痛部位,确定其相应的支配神经给予药物阻滞;配方: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腺苷钴胺1mg+倍他米松注射液7 mg+0.9%生理盐水至15 ml,每2周1次.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及8周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8周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A组VAS评分下降缓慢,8周时才降至3分以下;而B组在治疗后第1周VAS评分即降至3分以下,且治疗后1~8周B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B组治疗后第1周PSQI评分就开始明显改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用神经阻滞可以缩短带状疱疹神经痛和疼痛症状解除的时间,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助于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下隧道硬膜外腔置管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38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A组(16例)接受药物治疗;B组(22例)采用皮下隧道硬膜外腔置管注射复合镇痛液联合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时VAS评分,同时评估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时,A、B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在3个月和6个月时B组较A组降低(P<0.05),且B组有效率高于A组(P<0.05).结论 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经皮下隧道硬膜外腔置管注射复合镇痛液方法 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代燎原  朱慧锋  冯庆生  张浩 《浙江医学》2015,37(16):1360-1362
目的 比较经骶管与椎间孔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48例腰椎管狭窄症伴有坐骨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骶管注射治疗(A组)18例,经椎间孔注射治疗(B组)30例。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操作治疗,于注射后1周、3、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除注射1周后的VAS评分(P>0.05)外,注射后经椎间注射治疗组的VAS评分、ODI评分、疼痛缓解率及功能改善评分均优于经骶管注射治疗组(均P<0.05)。结论在腰椎管狭窄症伴坐骨神经痛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经椎间孔注射法的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骶管注射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祛瘀止痛合剂联合温经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金华市中医医院2020年09月至2022年09月66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予祛瘀止痛合剂联合温经汤口服,对照组(33例)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治疗结束3个月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盆腔双侧子宫动脉血流情况[阻力指数(RI) 、搏动指数( PI) ]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87.9%)与对照组有效率(84.8%)相当(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治疗组有效率(72.7%)优于对照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后随访时CMS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RI、PI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RI、PI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祛瘀止痛合剂联合温经汤能有效缓解寒凝血瘀型患者经行腹痛症状,改善其盆腔微循环状态,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髁间窝成形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68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给予关节镜下清理术,B组给予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髁间窝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和关节活动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及其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VAS评分和WOMAC评分更低(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升高(P<0.05),B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B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早期关节肿胀是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清扫联合髁间窝成形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腔连续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颈源性头痛住院患者60例,将其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采用颈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腔连续阻滞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B组患者采用颈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3、6个月与治疗前V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VAS评分下降优于B组(P<0.05),全部患者无神经和动脉损伤及感染并发症.结论 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腔连续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椎硬膜外腔阻滞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CSA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颈椎硬膜外腔阻滞治疗,B组采用SGB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VAS评分)、疗效及并发症。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B组的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SGB治疗,颈椎硬膜外腔阻滞能更有效地缓解CSA患者的疼痛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并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90例。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A组的麻醉药物采用0.75%罗哌卡因10 m L,B组麻醉药物采用0.75%罗哌卡因10 m L与舒芬太尼10μg,C组麻醉药物采用0.75%罗哌卡因10 m L与舒芬太尼20μg。观察并比较三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术中肌松等级、取胎时VAS疼痛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同时观察娩出时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B组与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快于A组(P0.05或P0.01),而C组较B组起效更快(P0.05);B组与C组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A组(P0.05或P0.01),而B组与C组镇痛持续时间相当(P0.05);B组与C组取胎时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或P0.01),而C组较B组VAS评分更低(P0.05);三组孕妇Bromage评分、术中肌松评分、新生儿娩出1 min、5 min时Apgar评分、术后并发症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0.75%罗哌卡因复合20μg舒芬太尼能取得最好的麻醉效果,产妇感觉与运动阻滞快、镇痛持续时间长、取胎时VAS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沈永波 《海南医学》2010,21(10):49-50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两组,神经阻滞治疗组(A组,n=32)与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治疗组(B组,n=32),连续治疗3-4周。使用药物:B组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mg+0.9%生理盐水共250ml,流速为5ml/h。A组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mg+0.9%生理盐水共20ml,1次/3d,连续治疗3-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治疗前、硬膜外镇痛、神经外镇痛、神经阻滞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VAS评分、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从而评估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VAS评分比较,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时B组较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神经阻滞、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缓解作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