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枢纽。AS导致的外周动脉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然而对其新兴治疗方法的探索仍在继续。为预防和治疗外周动脉硬化性疾病,成功构建AS动物模型至关重要。目前基于高脂饲喂及球囊损伤方法建立的中小型AS动物模型相对成熟,但针对治疗相关研究的大型动物模型的报道较少。本文综述构建一个理想的外周AS疾病中大型动物模型,为AS治疗研究的临床转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进一步认识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有必要对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行不断完善与发展。目前已有挫伤型、压迫型、缺血损伤型、横断损伤型、牵拉损伤型等多种动物模型,但没有一种模型能完全模拟临床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精确控制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为了更好的研究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修复方式,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需具有临床相似性、可重复性、可调控性。为合理制作与临床各类脊髓损伤发病机制更为接近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提供参考,该文就脊髓损伤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颈脊髓压迫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索、建立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观察、研究其病理学改变过程 ,为临床治疗颈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在犬C4 、C5椎间孔置入不锈钢螺钉压迫脊髓 ,成功建立起一种新型不完全性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通过光镜和电镜研究创伤后不同时间脊髓的病理改变。 结果 :损伤后动物表现为不完全性瘫痪 ,随时间的推移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病理改变结果可分三期 :早期脊髓内出血、水肿及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 ;中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达到高峰 ,胶质细胞增生 ;晚期出现机化和修复 ,部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恢复正常形态。 结论 :颈脊髓不完全性压迫损伤后脊髓功能有恢复的可能 ,临床应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建立可靠稳定的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疾病预防和治疗起重要作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心力衰竭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但目前对于ISO诱导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损伤机制报道比较杂乱,现认为ISO主要是通过干扰线粒体能量代谢、诱导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诱导心肌损伤。该文就ISO诱导心力衰竭的病理损伤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探索、建立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并观察、研究其病理学改变过程,为临床治疗颈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犬C4、C5椎间孔置入不锈钢螺钉压迫脊髓,成功建立起一种新型不完全性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并通过光镜和电镜研究创伤后不同时间脊髓的病理改变。结果:损伤后动物表现为不完全性瘫痪,随时间的推移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病理改变结果可分三期:早期脊髓内出血、水肿及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中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达到高峰,胶质细胞增生;晚期出现机化和修复,部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恢复正常形态。结论:颈脊髓不完全性压迫损伤后脊髓功能有恢复的可能,临床应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一种小气道炎性损伤所致的慢性气流受限综合征,病理主要表现为细支气管管腔部分或完全闭塞。BO根据不同的病理表现类型可分为限制性细支气管炎和增殖性细支气管炎。良好的动物模型有助于阐明BO发病机制和探索新治疗方案;不同造模方法所建立的BO动物模型均拥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本文就BO非移植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致死性损伤。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随着脊髓损伤修复机制研究的深入和临床救治水平的提高,需要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目前已有重物坠落法模型、钳夹模型、牵拉损伤模型等多种动物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形式脊髓损伤,为研究各类脊髓损伤的神经修复机制提供条件。该文就脊髓损伤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合理选用模型及制作与临床各类脊髓损伤发病机制更为接近的动物实验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的发病率较高,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进一步认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对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的完善与发展必不可少。目前已有很多种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不同脊髓损伤的形式,本文就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慢性疼痛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癌性疼痛为临床上最为常见、最难治疗的两种慢性疼痛。为研究慢性疼痛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制作出许多动物模型。文章介绍了中枢性损伤、周围神经损伤以及疾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和癌性疼痛等常见动物模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敏  林鸿  张岫美  魏欣冰 《中外医疗》2011,30(22):30-31
目的研究甘糖酯(PGM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PGM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亚细胞结构中脂质过氧化物(MDA)、抗氧化物(SOD、VitE)和脑组织病理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组织细胞中胞浆、线粒体及微粒体中MDA显著升高,SOD和VitE显著降低;病理结果显示海马CA1区有明显缺血性损伤。PGMS能显著降低MDA,升高SOD、VitE;病理组织学研究显示PGMS能明显改善海马CA1区的缺血性损伤。结论 PGMS可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