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考察新型药物载体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纳米片在眼部给药系统的应用,采用LDH纳米片为载体,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稳定剂,吡诺克辛钠(PRN)为模型药物,制备CMC-PRN-LDH纳米片复合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PRN-LDHs插层纳米粒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等对LDH纳米片、CMC-LDH纳米片复合物及两种载药-LDH纳米复合物理化性质进行研究。通过体外稳定性、体外释放、家兔泪液滞留实验比较了两种载药-LDH纳米复合物的差异。结果显示,CMC-PRN-LDH纳米片复合物相对稳定,而PRN-LDHs插层纳米粒稳定性较差,二者12 h体外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70.44%和44.21%。CMC-PRN-LDH纳米片复合物滴眼液的AUC0-6 h和MRT分别为市售滴眼液的4.18和1.79倍,而PRN-LDHs插层纳米粒复合物滴眼液眼部滞留结果差异较大。CMC-PRN-LDH纳米片复合物滴眼液对眼部无刺激性。上述结果表明,LDH纳米片可作为眼部给药载体,能显著提高药物在角膜前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双氯芬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DS-LDH)纳米复合物并考察其性质。方法: 采用共沉淀法将双氯芬酸钠插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层间。通过激光粒度仪、XRD、IR、TEM等手段对纳米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桨法考察了复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释药特征。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比较了DS和DS-LDH的抗炎活性。结果: DS阴离子可取代层间的酸根离子形成DS-LDH纳米复合物,具有一定缓释特性。Zn-Al-NO3-LDH具有近中性pH,更适合作为眼用制剂的药物载体。DS与LDH形成纳米复合物后,不影响其抗炎活性。结论: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可以用作为阴离子药物的缓释载体,成功制备的新型的双氯芬酸钠-无机纳米复合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用共沉淀法制备油酸钾改性的Zn2+、Al3+层状双氢氧化物(Zn/Al-LDH),以环己酮为溶剂,用溶液插层法制备了Zn/Al层状双氢氧化物-聚氯乙烯(PVC)纳米复合物。采用傅里叶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用热分析仪、万能试验机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拉伸性能和紫外吸收性能。结果表明:Zn/Al-LDH纳米片层无序分散在PVC基体中;Zn/Al-LDH对PVC低温时的骨干脱氯化氢有促进作用;与PVC膜相比,复合膜的分解温度降低,高温碳化温度升高,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得到提高,在300~380 nm具有一定的紫外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4.
阿昔洛韦壳聚糖滴眼液的制备及眼部滞留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阿昔洛韦(ACV)-壳聚糖(CS)滴眼液,以延长阿昔洛韦的眼部滞留性。方法以CS为增黏剂制备ACV-CS滴眼液,并对其性状、黏度、pH值、含量、稳定性等进行检测;以家兔为实验动物,分别考察ACV-CS滴眼液的眼部滞留性和眼部刺激性。结果 ACV-CS滴眼液的性状、黏度、pH值、含量、稳定性等均符合要求;与普通ACV滴眼液相比,ACV-CS滴眼液的黏性(1.8×10-2 Pa·s)显著增加,对兔眼部无明显刺激性,刺激反应评分为0.25,并显著延长眼部滞留时间(60 min以上)。结论本品制备简单,使用安全,具有较好的眼部滞留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不同季铵化程度(DQ)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促进阿昔洛韦(ACV)滴眼液眼部滞留性进行考察。方法将浓度为0.5%,DQ分别为20%、40%及60%的TMC(TMC20,TMC40,TMC60)加入ACV滴眼液中;以同浓度壳聚糖(CS)ACV滴眼液为阳性对照,以普通ACV滴眼液为阴性对照,选用家兔为实验动物,采用悬挂泡技术和束缚泡技术进行离体眼球表面接触角及解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同时在各种ACV滴眼液中分别加入0.05%的荧光素钠为示踪剂,在体研究各种ACV滴眼液在家兔眼部的滞留性。结果与普通ACV滴眼液相比,含CS及TMC的滴眼液在角膜表面的接触角明显降低,解吸时间及在体滞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同浓度的CS ACV阳性对照相比,TMC20促进滞留作用较弱,而TMC40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TMC60的作用明显较强(P<0.05)结论 TMC可显著增加ACV的眼部滞留性,且与其DQ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司帕沙星(SF)阳离子脂质体-原位凝胶(ISG),并对其在兔角膜的滞留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pH梯度法制备SF脂质体(SFL),用N-三甲基壳聚糖(TMC60)包衣制备SF阳离子脂质体(TMC60-SFL),再与泊洛沙姆407为基质的凝胶混合制备TMC60-SFL-ISG。采用荧光示踪法对其兔角膜的滞留时间进行考察,并与SFL、TMC60-SFL及未包衣的SFL-ISG进行比较。同时对包衣及未包衣的SFL-ISG进行眼刺激性考察。结果与SFL比较,TMC60-SFL的兔角膜滞留性无明显变化,而未包衣的SFL-ISG及TMC60-SFL-ISG在兔角膜的滞留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0.05),且以TMC60-SFL-ISG的延长效果最显著,与未包衣的SFL-IS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ISG比较,包衣及未包衣的SFL-ISG对家兔眼均无明显刺激性。结论 TMC-SFL-ISG结合阳离子脂质体和ISG的特点,能明显延长兔角膜滞留时间,值得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明胶-姜黄素纳米复合物,考察复合物对姜黄素水溶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碱溶酸中和的方法,以明胶为载体,制备姜黄素-明胶纳米复合物,对复合物的粒径、溶解度、物理稳定性等进行测定;以姜黄素水溶液作为对照,考察复合物中姜黄素在模拟胃肠道p H环境、光照、紫外线、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姜黄素-明胶纳米复合物的平均粒径为117.2 nm,PDI为0.112;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载药量升高;复合物中姜黄素的水中溶解度相比原药增加1 500倍;光谱学研究表明姜黄素与明胶疏水区域通过相互作用结合;在模拟胃肠道p H、光照、紫外线、高温条件下,姜黄素-明胶纳米复合物中姜黄素的降解远低于姜黄素原药,明胶与姜黄素的复合可提高姜黄素化学稳定性。[结论]采用碱溶酸中和法制备的姜黄素-明胶纳米复合物可显著提高姜黄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吴茱萸碱纳米复合物,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吴茱萸碱纳米复合物,考察其载药量、粒径和Zeta电位。大鼠单剂量灌胃给予吴茱萸碱纳米复合物和吴茱萸碱原料药,眼底采血,采用液液萃取法处理血浆样品,以和厚朴酚为内标物质,RP-HPLC测定血浆样品中吴茱萸碱的含量,用DAS软件分析药动学数据。结果制备所得吴茱萸碱纳米复合物的载药量、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24.26±0.97)%、248.8 nm、-28.61 mV。吴茱萸碱和吴茱萸碱纳米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二室开放模型,吴茱萸碱与磷脂形成的纳米复合物的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是原料药的2.16倍。结论成功制备了吴茱萸碱纳米复合物,建立了一种检测吴茱萸碱血药浓度的简单、可行的方法,吴茱萸碱纳米复合物明显提高了吴茱萸碱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并检测其吸附效果。方法制备聚乙二醇(PEG)/蒙脱石(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PEG/MMT插层复合物的结构;应用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做血脂和血清蛋白吸附实验。结果较大相对分子质量的PEG与MMT插层后的层间距更大。PEG/MMT纳米复合材料对血清中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附性强,对血清中白蛋白的吸附性能相对较弱,而MMT吸附性能差。结论PEG/MMT纳米复合材料可以进一步开发为血脂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液态药物复合物载药法制备10-羟基喜树碱人血白蛋白纳米颗粒(HCPT-HSA-NP),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 以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和10-羟基喜树碱液态药物复合物(l-PEG-HCPT)为基础制备纳米颗粒。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包括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溶液物理稳定性、体外释放以及形态学考察和X线粉末衍射等,并初步考察注射液和该制剂(8 mg/kg)在肿瘤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情况。结果 制备的载药纳米粒理化参数符合纳米药物基本要求。包封率>99%,溶液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时间可达100 h。HCPT-HSA-NP组抑瘤率显著高于HCPT注射液组(P<0.01)。结论 l-PEG-HCPT液态药物载药法可用于HCPT-HSA-NP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冰片、熊去氧胆酸对黄芩苷离体角膜透过率的影响,探讨其在眼用制剂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离体角膜渗透技术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冰片、熊去氧胆酸对黄芩苷角膜透过率的影响。结果 0.2 mg/mL的冰片使黄芩苷表观渗透系数(Papp)增加了1.36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3、0.4、0.5、0.7 mg/mL的冰片使黄芩苷Papp分别增加了1.35、1.43、1.51、3.47倍,0.2、0.3、0.4、0.5、0.7 mg/mL的熊去氧胆酸使黄芩苷Papp分别增加了1.19、2.25、1.24、0.35、0.68倍,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0.2、0.3、0.4、0.5、0.7 mg/mL的冰片、熊去氧胆酸能够显著增大黄芩苷的Papp,且对角膜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牛蒡子中分离纯化出有效成分,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鉴定与表征。方法:采用醇提酸解法提取,分离出粗品,经过对粗品进行脱脂、结晶处理,得到无色棱状晶体。采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FTIR)、质谱(MS)、氢谱(H-NMR)、碳谱(C-NMR)及单晶衍射对该有效成分进行组成和分子结构的鉴定与表征。结果:从牛蒡子粗粉中经提取分离,得到结晶,提取率为4.46%,显色反应及波谱分析均显示为木脂素类化合物。结论:该有效成分鉴定为牛蒡子苷元,即(3R,4R)-4-[(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二氢-3-[(4-羟基-3-甲氧基苯基)甲基]-2(3H)-呋喃酮,分子式为C21H24O6。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Primary tumor tissues in the digestive system were harvested form 15 patients. By mincing, enzymatic digestion and gradient density separation, sufficient TILs (>5 × 106) were obtained from 13 of 15 (88. 7 %) patientsin vitro in the presence of 500 μ/ml of recombinant interleukin-2 and 5 % fetal calf serum after one month culture. 92. 3 % (12/13) of TILs proliferated wellin vitro (92. 3%). TILs expanded from 102-folds to 103-folds after being cultured for one month. CD25 + cell of the most fresh TILs was more than that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CD25 + cells of TILs during 4th week of the cultur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P <0. 01) than that of fresh TILs. CD4 +/CD8 + ratio was decreased during four culture weeks because of increase of CD8 cells. By using modified colonmetric MTT assay for measuring activity of TILs against various tumor cel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ytotoxicity of gastro-intestinal TILs amtologous tumor cells is greater than on the other tumor cells.  相似文献   

14.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水性聚氨酯-石墨烯(WPU-FGNs)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其等温结晶过程,运用Avrami方程和Arrhenius方程对WPU-FGNs纳米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PU-FGNs纳米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过程基本符合Avrami模型;随着结晶温度的提高,复合材料半结晶时间(t1/2)和绝对结晶度均增加。当结晶温度为287 K时,FGNs的质量分数从0.1%提高到1.0%,复合材料的结晶焓(ΔH)从-16.88 J/g增加至-35.38 J/g,WPU的结晶活化能为-0.74 kJ/mol;当FGNs的质量分数为0.1%时,复合材料的结晶活化能为-1.25 kJ/mol;当FGNs的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结晶活化能为-0.83 kJ/mol。  相似文献   

15.
通过简单的快速加热回流本体氮化碳制备了缺陷较少的g-C3N4纳米棒;然后采用缓慢水解法在g-C3N4纳米棒表面负载掺杂镍的TiO2前驱体,经热处理制得g-C3N4纳米棒/TiO2/Ni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最后以TiO2中的Ni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原位生长CNTs,制备g-C3N4纳米棒/TiO2/Ni/CNT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TG、TEM、FT-IR、UV-Vis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样品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g-C3N4纳米棒/TiO2/Ni/CNT纳米复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分别为87%和68%,光催化活性较g-C3N4/TiO2/NiO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T2DM)的血清网膜素1(Omentin-1)及其基因Val109Asp多态性位点与肠道梭菌属和乳杆菌属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新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同期来院体检的99例糖耐量正常(NGT)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T2DM组和NGT组,利用一般资料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和体质量等一般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清Omentin-1。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Omentin-1基因多态性位点Val109Asp进行基因分型。采用16S r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定量检测粪样中梭菌属和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水平;分析梭菌属和乳杆菌属与空腹血糖、血脂、Omentin-1及其基因多态性位点Val109Asp的相关性,探讨肠道菌群和Omentin-1及其两者交互作用对新发T2DM影响。结果 T2DM组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和NGT组的Omentin-1基因Val109Asp多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板蓝根的红细胞凝集活性成分。方法 对板蓝根药材进行系统化学部位分离,采用红细胞凝集活性检测法探讨各化学部位的抗病毒活性;针对活性最强的部位建立10批不同产地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生物测定,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谱效相关性。结果 板蓝根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家兔红细胞的凝集作用最强;谱效相关性研究发现2号、11号共有峰(保留时间分别为7.23、43.00 min)的相对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样品的凝集作用也越强。结论 2号、11号峰可能为板蓝根抗病毒作用的特征峰,所建立的板蓝根HPLC特征图谱与药效作用的关系,可为建立“指纹图谱与药效关联”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与丙烯酸(AA)为单体,在水相中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得具有温度、pH双重响应的单分散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P(NIPAM-co-AA))纳米水凝胶。利用动态光散射仪(DL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纳米水凝胶的尺寸、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单体含量和乳化剂含量对凝胶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的影响,同时探究了纳米水凝胶的温敏性和pH敏感性。结果表明:当AA为单体总物质的量分数的20%、乳化剂用量为0.05 g时,制得的球形纳米水凝胶形态均匀规整,水合直径为403 nm,PDI仅为0.033,且对温度和pH具有双重敏感,尤其在pH为4~6时,响应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