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地区2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入院时临床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23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降低8例(34.8%),淋巴细胞减少5例(21.7%),血沉加快20例(87.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4例(17.4%),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升高3例(13.0%),血糖升高13例(56.5%),降钙素原升高11例(47.8%),C反应蛋白升高13例(56.5%),19例检测血清铁蛋白,其中15例(78.9%)不同程度增高,有1例大于2 000 ng/mL。结论: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偏低,血沉加快,血清铁蛋白、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对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血液中各指标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明确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同临床分型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外周血白细胞、血清生化等指标检测结果,并对其中10例痊愈患者和3例死亡患者在病程早期(0~<10 d)、中期(10~<20 d)和后期(≥20 d)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78例患者中,轻型7例,普通型50例,重型9例,危重型12例。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相比,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程早期的淋巴细胞绝对值、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明显降低,而CK显著升高 (P<0.05),危重型患者的PCT、D-二聚体、AST、ALT以及MYO等指标均显著升高 (P<0.05);10例痊愈患者中,部分患者早期(0~<10 d)IL-6和30%的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病程中期(10~<20 d)部分患者出现LYM降低,NEUT和D-二聚体升高,病程后期(≥20 d)除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IL-6外,其余各项指标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CK指标在整个病程过程中无明显变化。3例死亡患者病程早期(0~<10 d)的NEUT、PCT、D-二聚体、IL-6、CK、MYO、C反应蛋白等指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LYM降低,一直到病程晚期(≥20 d)仍远高于正常水平的指标有D-二聚体、PCT、ALT、AST、CK、MYO和IL-6。MYO和IL-6在整个病程中呈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炎症反应比轻型和普通型患者重,更易出现心肌和肝功能损伤;CK、MYO、IL-6、C反应蛋白等指标在病程早期的持续明显升高,可作为临床上判断患者病情程度,提示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查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实验室检查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找出其发展成重型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楼隔离病房收治的COVID-19患者81例,其中普通型49例、重型32例,收集2组患者年龄、性别、慢性基础疾病、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检查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81例COVID-19中,非重症组年龄(49.86±13.79)岁,重症组年龄(62.84±13.26)岁,重症组的年龄大于非重症组(P<0.05),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及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NEU百分比、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疫情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3月8日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隔离病区收治的93例COVID?19确诊病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南京市是江苏省省辖市中累计本地COVID?19确诊病例最多的城市,确诊病例主要分布在主城区,男性占比55%,年龄以18~45岁居多,职业以企业职员、离退休人员、工商服务从业者为主,临床分型以轻型、普通型占绝大多数,占总确诊病例的97.5%。疫情初期以境内输入性为主,其中湖北疫区输入37例,占境内输入性确诊病例的82%,疫情中期以输入性病例基础上续发本地聚集性病例为主,2月19日—3月8日为本地疫情初步控制期。南京市本地COVID?19治愈率100%,未出现死亡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结论:南京市COVID?19疫情主要集中在主城区,人群普遍易感,疫情传播特点由境内输入性向本地续发聚集过渡,治愈率高,未出现死亡及医护人员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首次入院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9日期间常德地区82例COVID-19患者首次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生化检查、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将入组患者分为非重症组和重症组,比较两组之间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寻找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82例COVID-19患者中非重症患者60例、重症患者22例。首诊症状主要为发热(52例)、咳嗽(48例)、咳痰(12例)、乏力(20例)、厌食(11例)等。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RP、ESR显著增加(P<0.05);重症组白蛋白显著减少,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D-二聚体显著增加(P<0.05)。NLR为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的显著影响因素,即NLR每增加1个单位,患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概率增加1.212 (1.003,1.465)倍。NLR、ESR、PC...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疫情期间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75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和肺影像学等特征,总结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 7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93±17.81)岁,男女比例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伴与不伴糖尿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疾病转归的差异。方法纳入2020年1月13日至2020年2月12日我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共6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等实验室指标以及肺外器官功能异常比例、临床转归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年龄明显大于非糖尿病组,C反应蛋白及血清淀粉样蛋白高于非糖尿病组(P <0. 05)。糖尿病组CD3+CD8+T、B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P <0. 05);糖尿病组CD3+CD4+T、NK细胞计数中位数低于非糖尿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糖尿病组危重症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肺外脏器功能损害更常见,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更长(P <0. 05)。结论糖尿病患者是感染COVID-19的高危人群中位数值。COVID-19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更大,重症比例更高,肺外脏器功能损害更常见,住院时间更长,死亡风险大。COVID-19合并糖尿病者在住院期间更宜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江北区4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19,COVID-19)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3月21日在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诊治的21例COVID-19确诊患者(核酸检测阳性)和21例疑似患者(临床症状、胸部CT高度怀疑)资料,对其基本信息、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查、CT结果、出院后随访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及比较。结果:42例病例中,湖北返回人员9人(21.4%),有确诊人员接触史19人(45.2%),无确诊人员接触史14人(33.3%),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2例患者平均年龄(44.48±16.49)岁;男性59.5%,女性40.5%。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乏力,其中5例无症状。确诊患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ocyte count,LYM)、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rophil count,NEU)、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肝功能损伤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20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确诊的90例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COVID-19发生肝功能损伤的原因及特征。结果:90例确诊患者共33例出现肝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率为36.7%,发生肝功能损伤的平均时间为(9.0±6.1)d;轻症组肝功能损伤率为32.5%,重症组肝功能损伤率为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3±2.3)kg/m2,重症组BMI为(22.7±3.6)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伤与性别、年龄、肝脏基础疾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出现肝功能损伤以轻度损伤为主,与原发疾病、疾病严重程度、BMI有关,药物、肝脏基础疾病可能起了一定促进作用。随着原发病好转,肝损伤逐渐好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20,(4):392-396
目的:初步探讨一组家庭聚集性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初次就诊临床检验与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最终确诊的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新冠肺炎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初次就诊时临床检验和HRCT表现,统计检验结果的变化,分析CT特异征象。结果:8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8例),单核细胞比率升高(5/8例),淋巴细胞数及比率大多降低(5/8例),中性细胞数均正常,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6/8例);血小板均正常,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均为阴性。CT征象除外1例其余均为早期及进展期,7例患者可见两肺外带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GGO)伴增粗小血管影,其中2例出现磨玻璃样伴部分实变,8例患者均无胸腔积液。结论: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的感染人群初次就诊时实验室及HRCT检查结果均具有一定特征,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对具有临床症状、密切接触者大范围早期筛查,为进一步核酸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熊宇  赵寒  李勤 《重庆医学》2021,50(5):828-831,836
目的 分析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特征,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2020年1月21日至7月31日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特征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市共报告无症状感染者179例,占COVID-19感染者比例的23.49%;男女比例1.00:1.08,以农民最多、高发年龄为20~30岁;分布于24个区县,以万州区报告最多(66例).感染来源以输入引起的本地感染为主(91例,50.84%);主要发现途径为经病例密切接触者筛查和聚集疫情调查发现(112例,62.57%).由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聚集疫情8起,占全市COVID-19疫情的9.09%(8/88).从诊断到解除隔离的时间,<15 d的占53.37%,15~28 d的占34.27%,>28 d的占12.36%.结论 加强密切接触者、重点地区或重点人群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测,对疫情防控有着积极作用;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后,需开展2~4周的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15.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影响。护士在这场抗“疫”战争中体现了护理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对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病情的恢复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对新冠肺炎应急护理管理、患者护理和护理研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护理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分析嘉兴地区所有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2月14日至2020年3月4日浙江省嘉兴市所有42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在16~72岁,中位年龄为47岁,其中一代病例21例,与一代病例相关的聚集性起病29例,有28例无任何基础疾病;以发热、咳嗽为首发症状的有38例(90.48%);血液指标中,淋巴细胞计数降低24例(57.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下降25例(59.5%),嗜碱粒细胞计数升高32例(76.2%),CRP上升21例(50%);有39例(92.9%)患者出现影像学改变,其中两肺多发病变36例(92.3%),胸膜下受累36例(92.3%),有17例(40.5%)患者的出现影像进展,出现进展时间为2~11天,中位天数3.8天,平均(4.59±2.48)天,32例患者影像学出现好转时间为2~26天,中位天数7.5天,平均(8.72±5.33)天;有39例(92.86%)患者选择了含阿比多尔片、达芦那韦考比司他或克立芝的抗病毒方案,有22例(52.4%)联用了莫西沙星片,有20例(47.6%)联用了激素治疗;有17例(40.48%)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有10例(23.8%)进展为重型,其中有6例(60%)进展为危重型;目前有38例(90.5%)好转出院,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时间为1~32天,中位天数为15.5天,平均(14.41±8.61)天。结论 嘉兴地区的COVID-19患者以一代病例及与一代病例相关的聚集性起病病例为主,临床表现具备COVID-19的一般临床特征,血液指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和嗜碱粒细胞计数升高值得关注的,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影像学改变,少数患者病情会迅速进展。缓解临床症状、阻止普通型进展为重型(危重型)、降低出院患者复查核酸检测的复阳率是本地区治疗COVID-19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morbidities and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among COVID-19 patients.Methods:We searched the Cochrane, Medline, Trip, and EMBASE databases from 2019. The review included all available studies of COVID-19 patients published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studi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omorbidities, and disease outcome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pandemic. Two authors extracted studie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isk of bias. Odds ratio (OR)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Results:The review included 1,885 COVID-19 patients from 7 observational studies with some degree of bias risk and substantial heterogeneity.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recorded between COVID-19 severity and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male (OR= 1.60, 95%CI= 1.05 - 2.43); current smoker (OR=2.06, 95%CI= 1.08 - 3.94); and the presence of comorbidities including hypertension (OR=2.05, 95%CI= 1.56 - 2.70), diabetes (OR=2.46, 95%CI= 1.53 - 3.96),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R=4.10, 95%CI= 2.36 - 7.12),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R=4.06, 95%CI= 1.45 - 11.35), and cancer (OR=2.28, 95%CI= 1.08 - 4.81).Conclusions:Comorbidities among COVID-19 patients may contribute to increasing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severe illnes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could help reduce mortality by identifying patients with poor prognosis at an early stage.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肺部CT表现,加深对本地区该疾病影像特征的了解。方法:收集重庆地区172例COVID-19患者的首次胸部CT检查资料,分析患者肺部病灶的分布、累及位置和范围、形态、密度等特征,并对不同时期确诊患者肺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72例患者中,143例(83.1%)在首次胸部CT图像上可见肺部炎症病灶,其CT表现如下:①累及范围:单肺受累者37例(25.9%),双肺受累者106例(74.1%);累及单一、2个和3个及以上肺叶者分别为33例(23.1%)、23例(16.1%)和87例(60.8%),平均受累肺叶(3.2±1.6)个,其中以右肺下叶(113例,79.0%)受累最常见,其次为左肺下叶(98例,68.5%);累及单一、2个和3个及以上肺段者分别为18例(12.6%)、18例(12.6%)和107例(74.8%),平均受累肺段(7.4±5.7)个;②病灶数量、形态及密度:133例(93.0%)肺部病灶呈多发,其中以类圆形或斑片状实变影伴少许磨玻璃密度影(groun...  相似文献   

20.
朱晖  余波  王泓  肖鸣△ 《广东医学》2020,41(20):2059-2063
目的 分析和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住院期间死亡的37例COVID-19患者的主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COVID-19死亡病例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44~99岁,平均年龄(76.3±19.4)岁,65岁以上者30例(81.1%),有基础疾病者31例(83.8%),依次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86.5%患者有并发症,依次为血糖异常、继发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多数患者有心、肝、肾、凝血功能异常。死亡原因主要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MODS、感染性休克。结论COVID-19患者中高龄、男性、基础疾病多、核酸检测阳性、持续高热者转归不佳,纠正低氧血症,控制基础疾病,稳定血压血糖,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密切关注血钾、血小板和D-二聚体的变化,有利于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