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瘤果槲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槲寄生属植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柱层析和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3个化合物: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Ⅰ)、β—香树脂醇(β—amyrin)(Ⅱ)、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Ⅲ)。【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瘤果槲寄生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枫香槲寄生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总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通过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10倍量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显色后的样品稳定,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植物药总皂苷的含量测定。其中第3批药材总皂苷含量最高,其百分含量为8.16%。【结论】该提取工艺操作简单,经济省时,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枫香槲寄生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并测定总黄酮含量.[方法]选用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乙醇用量、提取次数4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确定枫香槲寄生黄酮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圣草酚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结果]各因素对黄酮化合物提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次数>乙醇浓度>溶剂量>回流时间.枫香槲寄生中黄酮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倍量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回流时间依次为2.0、1.0、0.5 h.[结论]本方法灵敏,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白果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揭示了其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槲寄生碱的提取纯化及抗肿瘤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槲寄生是一种传统中药 ,近年来 ,有学者发现其有抗肿瘤作用 ,我们通过本研究 ,从实验及临床两方面均证实了槲寄生确有抗肿瘤的作用 ,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现报告如下。1 动物实验1 .1 材料和方法1 .1 .1 材料 选用槲寄生 ( Viscum cloratumNakai)为实验材料 ,经化学提取、纯化 ;选用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动物 ,进行抗肿瘤及抗炎作用研究。1 .1 .2 方法 选用常规实验方法 ,主要从定性方面进行实验 ,先在酸性水溶液中浸泡粉碎后的槲寄生 ,然后再用碱性沉淀的方法提取出生物碱。具体过程 :选择槲寄生→粉碎→在酸性溶液中浸泡 48h→过滤→…  相似文献   

6.
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l的干燥带叶茎枝,常寄生于梨、榆、杨、山楂等树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等省(自治区。甘、苦、平。入肝、肾二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滋阴养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老鹰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老鹰茶总黄酮的化学组成,为老鹰茶这一药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聚酰胺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柱层析的方法 分离提纯,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UV)、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质谱(MS)等波谱方法 及化学方法 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4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经光谱学方法 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Ⅰ)、山柰酚-3-O-壵β-D-葡萄糖苷(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Ⅳ).结论 化合物Ⅰ和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l的干燥带叶茎枝,常寄生于梨、榆、杨、山楂等树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等省(自治区).甘、苦、平.入肝、肾二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滋阴养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野艾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野艾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葡聚糖凝胶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野艾蒿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野艾蒿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分别为7-甲氧基香豆素(1),间羟基苯甲酸(2),异阿魏酸(3),黑麦草内酯(4),medioresinol(5),(+)-丁香树脂醇(6),丁香酸(7),木栓醇(8),咖啡酸(9),香草酸(10),豆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药关木通中的抗肿瘤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关木通(AristolochiamanshuriensisKom)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解析方法对关木通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共得7个马兜铃菲类化合物:马兜铃次酸Ⅱ(1),马兜铃酸Ⅰ(2)、Ⅱ(3)、Ⅳ(4)、Ⅲa(5)、Ⅳa(6),马兜铃内酰胺Ⅲa(7)。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7为首次从关木通中获得。  相似文献   

11.
檵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檵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葡聚糖凝胶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测定。结果从950ml/L乙醇渗漉液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结论化合物鉴定为β-谷甾醇(Ⅰ)、3β—Hydroxy—glutin-5-ene(Ⅱ)、3α—Hydroxy—glutin-5-ene(Ⅲ)、β-胡萝卜苷(Ⅳ)。  相似文献   

12.
三桠苦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桠苦叶丙酮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等方法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桠苦叶丙酮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鉴定了7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山奈酚(Ⅰ),槲皮素(Ⅱ),胡萝卜苷(Ⅲ),异鼠李素(Ⅳ),山奈酚-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Ⅴ),山奈酚-3-O-β-D-葡萄吡喃糖醛酸苷(Ⅵ),3,5,4’-三羟基-8,3’-二甲氧基-7-异戊烯氧基黄酮(Ⅶ)。【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草豆蔻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Bel7402和L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桤木酮(alnustone)、豆蔻明(cardamonin)、乔松素(pinocembrin)、蜡菊亭(helichrysetin)、山姜素(alpinetin)、反式桂皮酸(trans-cinnamic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erol)。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在浓度为25μmol/L时,化合物1对Bel 7402和L0-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62.61%和68.86%。结论:化合物反式桂皮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桤木酮具有显著的抑制Bel 7402和L0-2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显脉香茶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代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显脉香茶菜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分别为开展香茶菜戊素( effusanin E,1)、8β,13β-oxidoeperu-14-en-1 8-oic-acid (2)、香草酸(van...  相似文献   

15.
从植物红孩儿(莳莨(Dioscorea Cirrhosa Lour.)的根茎分离得三个结晶,其中晶1和晶3通过化学和光谱分析已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和左旋表儿茶素,晶2的化学结构还未完全确定。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石菖蒲水煎液主要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石菖蒲水煎液和浓缩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模拟汤剂临床煎法将石菖蒲置陶器中煎煮2次并浓缩,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技术直接进样对6批次水煎液及浓缩液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GC—MS可检出成分中,石菖蒲第1次、第2次水煎液及浓缩液中均含有5个相对含量较大的成分,包括挥发油成分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以及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4H—Pymn—4—one,2,3—dihydro—3,5—dihydroxy—6—methvl—)、5—羟甲基糠醛(2—Fufdncarboxaldehyde,5-[hydroxymethyl]-)和细辛酮(Acoramone)。但浓缩液中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相对含量明显降低,而水溶性成分明显升高。【结论】石菖蒲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应是多样性的,不仅与挥发油成分有关,还应考虑相对含量较高的水溶性成分的参与?目前在研制新药过程中,供药理实验普遍采用的浓缩液与临床实际应用的汤剂成分可能有所不同,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