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张春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6):514-5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以14C呼气试验对冠心病组(84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进行Hp检测,比较两者阳性感染发生率和感染程度。结果冠心病组Hp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且Hp感染程度重者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结论 Hp感染与冠心病有关,可能为其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杨平  李电波  王晓玲 《吉林医学》2012,33(27):5839-584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试验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对照组60例健康体检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RBC-C3bRR、RFE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RBC-ICR、RFIR高于对照组(P<0.05,P<0.01);Hp阳性组RBC-C3bRR明显低于Hp阴性组(P<0.05),RBC-ECR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RFER、RFIF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者根除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对比发现治疗后RBC-ICR明显低于根除前。结论:Hp的感染可能是消化性溃疡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否为增加冠心病发病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从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挑选127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病史、心电图、冠脉造影等确诊为冠心病的111例患者作为冠心病组,以血清抗HpIgG抗体阳性为感染标志,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脂质过氧化物浓度。结果 冠心病组Hp感染率(61%)高于正常对照组(39%)(P<0.001);Hp感染是独立于其它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危险因素(比值比2.785,x2=14.82,P<0.001);冠心病组CagA阳性感染率(98.5%)高于正常对照组(67.4%)(P<0.05);冠心病组Hp阳性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LPO浓度高于Hp阴性者(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炎症引起脂质过氧化物、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促进血栓形成可能是Hp感染诱发冠心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与初发脑梗死的关系,探讨IL-8在Hp感染可能导致脑梗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80例初发脑梗死(观察组),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49例(A组),腔隙性脑梗死31例(B组)。采用病例对照1∶1配对的研究方式选择对照,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标本的Hp特异性抗体IgG(Hp-IgG)、IL-8、C-反应蛋白(CRP)浓度等。结果观察组Hp-IgG阳性率为81%,对照组为5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Hp-IgG阳性率为88%,对照组为5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Hp-IgG阳性率为71%,对照组为6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观察组的IL-8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IL-8浓度与Hp-IgG浓度、与CRP浓度、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相关;脑梗死发病后血清IL-8浓度升高,并且与Hp-IgG浓度、CRP浓度、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生及发展相关性。方法对行胃镜检查2 789例慢性胃炎病人的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慢性胃炎与Hp感染关系。结果中老年组(40~87岁)Hp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18~39岁),差异有显著性(χ2=46.60、29.08,P<0.01);不同性别组间Hp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活动性胃炎组Hp感染率为99.0%,中重度感染占51.5%,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组(χ2=179.93,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Hp感染率为83.6%,慢性萎缩性胃炎为95.4%,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8.88,P<0.01)。Hp感染阳性组重度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均较Hp阴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uc=-30.19~-13.17,P<0.01)。结论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与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3月~2010年3月就诊于葛洲坝中心医院的3398例口服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C-14尿素呼吸试验(C-14-UBT)进行Hp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入选对象分为Hp阳性组及Hp阴性组,随访1年,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对Hp阳性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除Hp治疗后,另选取112例Hp阳性患者与之对照,两组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随访观察1年。结果 Hp阳性组1902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103例(5.42%),Hp阴性组1496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42例(2.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03例出血患者抗Hp治疗后,101例根除Hp,再服用阿司匹林,上消化道再出血3例(2.97%),而对照组112例Hp阳性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为6例(5.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感染可增加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根除Hp治疗能有效降低该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斯匹林对老年人胃肠粘膜的影响。方法82例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50~100 mg.d-1)老年患者分成服药<3个月组和>3个月组两组,进行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并与对照组(自愿健康体检者60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损伤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患者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损伤评分明显高于<3个月组(P<0.05)。观察组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阳性和阴性患者胃、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损伤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阳性患者胃、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损伤评分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P<0.05)。结论小剂量阿斯匹林对老年人胃肠粘膜有一定损伤,用药时间越长损伤程度越大,Hp感染阳性较阴性胃粘膜损伤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猪胃粘膜上皮增生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国1号小型猪”建立Hp相关性胃炎模型,定量检测Hp感染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DNA倍体含量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Hp感染阳性组(n=13)的猪胃粘膜上皮细胞PCNA标记指数(LI%)(40.95±3.6),明显高于Hp阴性对照组(n=10)的猪胃粘膜上皮细胞PCNALI%(29.41±2.82),Hp感染阳性组的猪胃粘膜上皮细胞DNA二倍体与近二倍体含量(70.78%)低于对照组(90.65%),而增殖倍体与非整倍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猪胃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增强可能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初发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微矩阵(芯片)分析技术测定初发急性脑梗死(85例)血清Hp-IgG、Hp-CagA-IgG和Hcy,并与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Hp-IgG阳性率及Hp-CagA-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Hp-Ig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血清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Hp-CagA-IgG阳性组患者Hcy水平高于Hp-CagA-IgG阴性组(P<0.05)。结论:Hp感染与脑梗死发病相关,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CagA阳性Hp感染可能通过升高血Hcy水平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s1,ICAM1)的发生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9例Hp感染相关的胃癌细胞和50例Hp感染相关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上皮细胞的ICAM1表达。结果:Hp阳性慢性胃炎、Hp阴性慢性胃炎、Hp阳性胃癌和Hp阴性胃癌表达ICAM1分别为36.00%、8.00%、95.45%和88.89%。Hp阳性慢性胃炎组与Hp阴性慢性胃炎组ICAM1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CAM1在胃癌组表达显著高于胃炎组,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p感染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ICAM1表达增高;ICAM1表达可提示胃癌的存在及其潜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TWAR)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00例冠心病和180例非冠心病患者进行全血标本肺炎衣原体DNA检测。结果:冠心病组肺炎衣原体DNA阳性率为57.5%,对照组为21.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在冠心病组,肺炎衣原体DNA阳性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吸烟患者显著高于非吸烟患者(P<0.01);急性心梗较其他类型冠心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存在密切关系,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方法:以2012年1月~2015年6月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Hp感染)与对照组(非Hp感染),对两组血脂指标、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检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TG、LDL-C、血浆hs-CRP、血清oxLDL、CCA-IMT、CB-IMT、CCI-IMT及PWV均显著高,ABI显著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可能是通过影响机体脂质代谢、引发炎症反应、提高oxLDL水平引发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粥样斑块不稳定,达到促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72例CHD患者和60例正常人进行HRV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结果:CHD组HRV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HRV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HD患者HRV明显下降,与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二者的关系,进一步了解Hp感染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针对144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96例健康体检者(非冠心病组),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Hp-IgG,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Hp感染阳性患者血清中的抗CagA抗体,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冠心病组内皮素-1(ET-1),比较合并Hp感染的冠心病患者与非Hp感染者之间的差异。结果①冠心病组抗Hp-IgG阳性率(60.4%)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41.7%)(P〈0.05),去除常见的危险因素后,Hp感染仍能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OR=2.09,95%CI 1.48~3.00)。②Hp CagA+毒力亚型感染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而CagA-毒力亚型感染并未明显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③冠心病组Hp感染者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非Hp感染者(P〈0.05)。结论 Hp感染是冠心病危险因素,CagA+毒力亚型感染可能更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Hp感染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尿酸(UA)、脑型钠尿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似CHD患者72例,入院后均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CHD患者52例,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3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9例),其中AMI组患者入院时有溶栓适应证无禁忌证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组(18例)、双支组(19例)与3支及以上(多支)组15例。对照组为经造影排除CHD诊断者20名。比较各组血UA、BNP及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AMI组患者血UA、BNP与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UAP组和对照组(P<0.05~P<0.01),UAP组患者血UA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双支与多支组患者血UA、BNP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单支组(P<0.01),而多支组患者3项指标亦均高于双支组(P<0.05~P<0.01)。结论:血UA、BNP与hs-CRP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可用来评估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及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幽门螺杆菌(Hp)在人体的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2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Pn、HC-MV、Hp三种微生物的感染状况。结果冠心病组CPn-IgM、IsA,HCMV-IgM、IgG情况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组CPn-IgG,Hp-IgM、IgG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Pn、HCMV长期反复慢性混合感染与冠心病关系密切,是区别于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N)、D-二聚体(D-dimerDD)、脂蛋白(a)[Lp(a)]、外周血白细胞(WBC)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78例(冠心病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稳定型心绞痛(SA)组。并入选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对照组60例,入院后24小时内测定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外周血白细胞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外周血白细胞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外周血白细胞含量在AMI组>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UA组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外周血白细胞含量明显高于S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外周血白细胞含量在SA组>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冠心病组中随冠状动脉累及支数的递增,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外周血白细胞含量也有递增趋势。结论冠心病是多因素疾病,应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外周血白细胞含量测定评价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通心络组60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常规西药加通心络治疗,用药前后分别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参数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通心络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冠心病病人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应变(GLS)及18节段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的变化。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病例组35例和无冠状动脉狭窄的对照组25例,测量2组左心室GLS、左心室心尖两腔、四腔和三腔切面(AP2,AP4,AP3)的LS和18节段的LS。结果:2组G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基底段、前间隔和下壁中间段、前壁和后间隔的心尖段与对照组比较,其LS绝对值降低(P<0.05);左心室的AP2、AP4、AP3的L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I超声心动图能够定量评价冠心病病人左心室心肌收缩运动的早期变化。  相似文献   

20.
雷华芝  李玉珊 《广西医学》2006,28(7):979-982
目的 探讨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冠心病(CUD)的内在联系。方法 通过使用多导睡眠仪对24例单纯OSAS老年患者、30例OSAS并发冠心痛老年患者及10例健康老人进行氧减饱和指数(ODI)和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监测分析,测定和比较组间的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比值的动态变化。结果 OSAS合并冠心痛组枷及ODI显著高于单纯OSAS组及对照组(P〈0.01),该组有更低的血氧饱和度(P〈0.01),与对照纽比较,OSAS纽的NO水平降低、ET水平升高、NO/ET比值下降(P〈0.05),伴有CHD者的NO水平、ET水平及NO/ET比值较对照组相差更为明显(P〈0.01)。结论 OSAS老年患者存在明显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合并冠心病时更明显,与严重的夜间低氧血症有关,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能是OSAS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