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明石  周永军 《黑龙江医学》2007,31(10):772-773
目的探讨在准确验配基础上,分别佩戴远近用镜对青少近视进展影响。方法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准确验配,远用镜配至校正视力达1.0的最低度数。观察组另配一副比远用镜减少-2.00D的近用镜。对照组则远近均带同一副眼镜。结果临床共观察358例,分为观察组(A组)186例,对照组(B组)172例,观察2年,发现A组较B组近视发展速度减缓,2年间A组增加屈光度例数较B组少10.93%。两组比较,经χ^2检验P〈0.01。结论青少年近视发生后及时准确的验配联合分别佩戴远近用镜能有效地延缓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的推拿频率对近视少年儿童的屈光度和眼轴的影响,探讨有效的防控少年儿童近视进展的推拿治疗间隔时间。方法 156例近视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38例,每天推拿1次联合配戴远用框架眼镜;B组39例,每3天推拿1次联合配戴远用框架眼镜;C组39例,每7天推拿1次联合配戴远用框架眼镜;D组40例,配戴远用框架眼镜。4组患者每6月复查1次,随访1年,比较4组6月、12月治疗前后屈光度以及12月治疗前后眼轴差值。结果治疗前后屈光度、眼轴差值比较:A、B、C 3组分别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能有效控制近视屈光度和眼轴的进展,推拿治疗近视最好在3 d内进行1次推拿联合配戴远用框架眼镜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90例患有近视的7~12岁学龄儿童分别给予配戴远近不同度数透镜防治近视发展。方法:290例患儿(治疗组)在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配戴矫正视力达1.0的凹透镜(全矫);近距离学习时另配戴较远用镜减低1.50D的近用镜(低矫)。同样年龄的近视儿童(对照组)远近视物均配戴同一度数透镜(全矫)。结果:分别配戴远近不同度数透镜的儿童近视发展明显减缓。结论:分别配戴不同透镜能有效防治学龄儿童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莉佳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25-125
目的观察渐进多焦点眼镜在延缓青少年近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18岁近视患者192例(384眼),随机分成渐进多焦点眼镜(观察组)和单焦点眼镜组(对照组),分别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和单焦镜,一年后观察患者屈光度进展情况。结果配镜一年后,渐进多焦点镜组与单焦点镜组屈光度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多焦点镜片能有效地控制眼轴长度的增长,延缓青少年近视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渐进多焦点眼镜在青少年近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渐进多焦点眼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控制作用.方法 -1.00~-4.50 D的青少年近视患者50例10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50眼;其中一组配戴近用附加度数为 1.50 D的渐进多焦点眼镜,另一组配戴普通单焦点眼镜.测量他们两年后的屈光度,将两组屈光度变化量相对照、分析.结果 渐进多焦点眼镜组平均近视屈光度增加(0.538±0.114)D,普通眼镜组平均近视屈光度增加(1.469±0.46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多焦点眼镜能较好减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95例(180只眼),年龄8-15岁,平均年龄(11.5±1.2)岁,双眼近视球镜范围为0--6.00DS,散光均为顺规散光,范围为0--1.50DC。根据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角膜塑形镜组(A组)、普通框架眼镜组(B组)。两组患者戴镜后6个月、1.5年、3年回访,观察患者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A组的角膜曲率。结果A组病例戴镜后不同时期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例戴镜6个月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5年、3年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经戴镜满1.5年者停戴3周后查近视屈光度,平均每年增加-0.20DS,B组病例戴镜满1.5年后查屈光度,平均每年近视增加-0.86D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的角膜曲率在戴镜前,6个月、1.5年、3年,每一个时间与前一时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回访时,两组患者均无不适。结论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对于青少年近视矫正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隔天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连续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控制青少年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7~16岁低度近视患者123例(246眼),随机将患者分为隔天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组38例(76眼),连续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组40例(80眼),配戴框架眼镜组45例(90眼),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3、6月和1年的裸眼视力和角膜曲率,观察1年后3组患者的屈光度及眼轴变化.结果 与戴镜前比较,戴镜1周、1、3、6月和1年的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角膜曲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角膜塑形镜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均小于框架眼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塑形镜之间屈光度数和眼轴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天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低度近视效果明显,可提高裸眼视力,延缓屈光度增加,减少戴镜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何碧华  谢祥勇  杜惠娟  程子昂 《广西医学》2012,34(9):1142-1143,1146
目的探讨凸透三棱镜对青少年近视预防及发展控制的作用。方法低度近视或正视眼,双眼均正位或水平隐斜8△青少年近视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近视屈光度≥-1.00 D者配戴远用近视镜,近视屈光度-1.00 D及正视者不配戴远用近视镜。观察组干预方法:看近物、学习时配戴下加+1.50 D~+2.00 D基底朝内的凸透三棱镜。对照组看近物、学习时不戴凸透三棱镜,不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1年测定两组视力、屈光度、眼轴,眼位异常改变或隐斜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近视屈光度增加-(0.46±0.36)D、眼轴长度增加(0.12±0.30)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83±0.41)D及(0.43±0.35)mm(P0.05);观察组外隐斜度数增加4例占8.0%,对照组外隐斜度数增加5例占10.0%,两组眼位变化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用凸透三棱镜对青少年近视预防及发展控制有显著作用,但对患者远近隐斜可能有一定影响。凸透三棱镜长期疗效及产生隐斜的不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配戴个性化近用眼镜对未近视儿童进行预防性治疗,探讨"治未病"为指导防控儿童近视眼的作用。【方法】对117例(234眼)7~8岁未近视学生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C 3组,A组给予推拿联合配戴个性化近用眼镜治疗,B组给予配戴个性化近用眼镜治疗,C组不予任何干预。3组儿童均每6个月复查1次,连续观察6年。比较3组儿童第6年近视眼发生率以及屈光度、眼轴变化情况。【结果】(1)A、B、C 3组儿童第6年的近视眼发生率分别为24.3%、32.1%、56.3%。A组和B组的近视眼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的近视眼发生率又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C 3组儿童的屈光度变化值分别为(-0.564 2±0.175 9)D、(-1.315 6±0.726 7)D和(-2.412 5±1.484 2)D,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增长值分别为(1.157 7±0.333 2)mm、(1.295 5±0.401 1)mm和(1.554 5±0.606 7)mm,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联合配戴个性化近用眼镜疗法有预防近视眼发生,降低近视眼发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单眼近视对患者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单眼近视患者80例(80眼)为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配戴框架眼镜治疗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矫正前后近立体视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矫正前、后90d的屈光度持续降低,各项数据比对照组低,P0.05;随访1a时观察组患者的屈光度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对单眼近视患者的矫正效果明显,可积极改善患者的近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眼视力、眼压及生物测量参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佩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72例(136眼),年龄8~16岁,比较戴镜前,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视力、眼压、眼轴长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 佩戴角膜塑形镜后,患者的裸眼视力明显改善(P<0.05),平均屈光度下降(P<0.05);患者的非接触眼压降低(P<0.05);眼轴长度较佩戴前变化不大(P>0.05).戴镜后前房深度较戴镜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戴镜1周后角膜曲率较戴镜前下降(P<0.05),其后角膜曲率趋于稳定;角膜厚度较佩戴前无明显变化(P>0.05);角膜厚度较佩戴前减小(P<0.05),其后3、6个月趋于稳定.结论 角膜塑形镜可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对青少年近视控制效果明显,佩戴角膜塑形镜后眼压及生物测量参数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高中青少年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对角膜形态的早期变化。 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符合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标准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0例117眼,并根据初诊时患者的近视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58眼,近视 ≤ -3.00 D)和B组(59眼,-3.00 D<近视 ≤ -6.00 D)。所有患者在戴镜前、戴镜后的1 d,1周,1、3、6个月;1、1.5、2年定期对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眼压等各项进行复查。 结果 2组患者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1 d的裸眼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戴镜后1周基本趋于稳定,角膜曲率均较戴镜前变平,角膜厚度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薄现象,戴镜1、3、6个月后基本趋于稳定,其中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A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虽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出现,但角膜的各形态变化包括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和眼压等各项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能在短期时间内提高患者裸眼视力,阻止近视的发展,且控制中度近视患者的疗效较低度近视患者更加明显,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透刺法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透刺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将129例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随机分为透刺组、常规刺法组,和戴镜组进行治疗观察.结果:透刺纽和常规组治疗后裸眼远视力均有提高(P<0.01),且透刺组优于常规组(P<0.01);戴镜组视力未见明显改善.结论:针刺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疗效肯定,且透刺法优于常规刺法;年龄、近视程度对临床疗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日至2018年1月30日期间某院接收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100例200眼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配戴框架眼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将2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眼轴增长率、角膜曲率、屈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镜1周内、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12个月后的裸眼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眼轴增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配镜后的角膜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和屈光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与对照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对青少年轻中度近视进行较好地控制,有助于裸眼视力的提高,矫正角膜曲率和屈光度,安全性与戴框架眼镜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低度近视的控制效果及对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青少年低度近视患者97例194眼,视觉重塑(vision shaping treatment,VST)组(49例98眼),角膜屈光矫正(corneal refractive therapy,CRT)组(48例96眼)。观察2组戴镜前及戴镜后0.5、1、1.5、2年的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瞳孔直径的变化及眼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戴镜后,随着时间延长2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均增加,但各时间点2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厚度(μm)、前房深度(mm)、瞳孔直径(mm)在戴镜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2年,CRT组和VST组眼部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41%和1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设计的两种角膜塑形镜均能有效控制青少年低度近视的进展,且对眼部生物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双眼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6例(52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MIOL组,13例26眼)双眼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对照组(IQ组,13例26眼)双眼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检测术前视力、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屈光状态,问卷调查术后视近时对眼镜的依赖程度及患者的主观视觉症状。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整体满意度、眩光、夜间视物模糊及色觉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OL组裸眼近视力,视近距时满意度和视近距时脱镜率,MIOL组优于IQ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相比,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AcrySof IQ ReSTOR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近距离工作脱镜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两种方法控制近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佩戴角膜塑形镜或框架眼镜治疗近视的儿童的病例资料,共219例、396只眼,其中佩戴角膜塑形镜的患儿145例、277只眼,佩戴框架眼镜的患儿74例、119只眼。观察两组患儿戴镜1年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戴镜1年后,角膜塑形镜组患儿的屈光度及屈光度变化量均小于框架眼镜组[(-3.03±0.89)DS vs(-3.83±1.25)DS,(-0.84±0.90)DS vs(-1.83±0.71)DS,P均<0.05]。两组患儿戴镜1年后眼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角膜塑形镜组患儿的眼轴长度延长量小于框架眼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4±0.15)mm vs(0.40±0.17)mm,P<0.05];两组患儿的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和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1年可有效控制近视程度的增长,且对角膜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广西农村视力残疾病因调查及助视器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力残疾的病因及临床常用助视器的疗效分析.方法采用WHO(1973)制定的盲与低视力的诊断标准,在广西12个县市选取视力残疾(盲及低视力)患者共203例,分少儿组和成人组,经严格眼科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病因统计分析;同时配戴远用或近用助视器,观察视力康复的程度.结果少儿组视力残疾的首位病因是先天性眼球震颤占31.68%,成人组视力残疾的首位病因是高度近视占21.11%.在配戴了远用助视器后,脱盲率达44.4%,脱残率达85.41%;配戴近用助视器后,近视力≥0.5的病例占总数的86.84%.结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是少儿组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高度近视是成人组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助视器对盲及低视力患者的视力康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A)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73例(146眼)接受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按近视屈光度等效球镜值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3组,采用同视机测定患者术前戴镜及术后1周、1、3个月时裸眼AC/A值。结果术后1周和1个月时裸眼AC/A值明显低于术前戴镜AC/A值(P<0.05),术后3个月时裸眼AC/A值与术前戴镜AC/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术后裸眼AC/A值与术前戴镜AC/A值呈正相关(P<0.05),与眼轴长度及患者年龄呈负相关(P<0.05);不同屈光度组间比较,AC/A值在术前及术后1周、1和3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术后裸眼AC/A值先下降,之后逐渐上升,术后3个月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戴镜水平;LASIK术后AC/A值受术前戴镜AC/A值、眼轴长度及患者年龄的影响;对于长期佩戴合适眼镜的近视患者,近视程度对术前戴镜及术后裸眼AC/A值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