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灰阶超声诊断为膀胱占位性病变的60例患者,同时采用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为声诺维,观察膀胱占位性病变组织和邻近膀胱壁组织中的造影剂到达时间(AT)、峰值时间(TTP)、峰值强度(PI)和廓清时间(DT).结果 膀胱占位性病变组织的AT、TTP、PI和 DT分别为(18±5)s、(24±6)s、(33±8)dB和(31±7)s;邻近膀胱壁组织的AT、TTP、PI和DT分别为(23±6)s、(30±8)s、(18±7)dB和(23±5)s.两种组织中上述相应指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造影诊断膀胱恶性肿瘤47例,良性肿瘤13例.与病理结果 相比,有2例良性肿瘤被误诊为恶性肿瘤.结论 与自身邻近膀胱壁组织的超声造影相比,膀胱恶性肿瘤组织的超声造影呈快增强、高增强、慢消退的特点,超声造影是无创诊断膀胱肿瘤的好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前列腺结节性病灶的超声造影参数的差异性,为前列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5位前列腺结节性病变患者(共发现32个可疑结节,其中良性结节16个,恶性结节16个)行超声造影检查,使用SonoLiver造影软件分析造影图像,获得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TIC),记录造影剂的到达时间(AT)、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和峰值强度(IMAX),最后分析两组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良性组TTP(17.03±5.60)s大于恶性组TTP(13.57±3.42)s,良性组IMAX(92.84±67.90)%小于恶性组IMAX(190.24±15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T、R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相关参数在前列腺结节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transrect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共38个结节,行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和CEUS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对结节进行靶向穿刺活检。术后回放CEUS检查数据,用自动追踪定量(auto tracking contrast quantification,ACQ)分析软件对感兴趣区域绘制时间强度曲线,测量定量参数,数据依据病理结果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个结节中,良性结节有20个,前列腺癌结节18个。前列腺癌结节造影以高增强为主(14/18),而良性结节中以等增强为主(14/20)。前列腺癌结节的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和加速时间(accelerating time,ACT)分别为(26.03 ± 3.12) s和(8.22 ± 3.07) s,明显小于良性结节(30.98 ± 7.15) s和(12.26 ± 5.30) s,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为(20.43 ± 5.32) dB低于良性结节(23.51 ± 2.51)d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EUS能较为客观地评价前列腺病灶及正常组织内的血流供应情况,TTP、ACT与PI等定量参数有助于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超声造影(CEUS)定量血流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HCC 34例术前行CEUS,造影后以TIC声学定量分析软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得出病灶达峰时间(PIT)和绝对增强强度(AEI),以上所得参数与术后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计测的MVD对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4例病灶超声造影PIT为(25.21±6.99)s,病灶AEI为(7.44±3.56)dB.术后肿瘤病理MVD为(62.59±23.96);术前超声造影病灶PIT与MVD呈负相关(r=-0.65,P<0.01),病灶AEI与MVD无相关关系.结论 HCC术前超声造影PIT与术后肿瘤组织MVD呈负相关,可用于肿瘤血流灌注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及定量参数对肝内良恶性低回声结节诊断的价值。方法:运用SonoLiver软件对100例(良性60例,恶性40例)肝内低回声结节的超声造影过程进行分析,得出TIC,分析两组的始增时间(AT)、10%-90%峰值强度的上升时间(RT)、峰值强度(IMAX)、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运用公式计算出上升支斜率及半降斜率的绝对值。结果:良恶性低回声结节的血流灌注有明显差异性,良性组AT为(19.17±6.66)s,长于恶性组(12.87±3.06)s(P<0.01);RT为(45.27±26.97)s,长于恶性组(25.67±14.96)s(P<0.01);IMAX为(120.10±78.47)%,低于恶性组(192.74±122.53)%(P<0.01);TTP为(57.55±31.90)s,长于恶性组(31.21±17.65)s(P<0.01);mTT(275.66±310.93)s长于恶性组(150.61±163.22)s(P<0.01);上升支斜率(5.93±11.95)s小于恶性组(14.62±13.99)s(P<0.01);半降斜率绝对值(1.76±4.95)s小于恶性组(3.15±4.06)s(P<0.01)。结论:超声造影TIC形态及定量参数对肝内良恶性低回声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9例甲状腺小结节超声造影的图像特点,观察结节及其周边甲状腺实质的增强模式,并对时间-强度曲线(TIC)曲线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37个乳头状癌结节中,不均匀增强26例,均匀增强11例;47个甲状腺肿结节中,39个结节表现为均匀增强,5个结节出现环状增强,3个结节表现为不均匀增强;11个腺瘤结节均表现为均匀增强,3个桥本氏病结节均为弥漫性均匀高增强;1个胶原性结节表现为弥性均匀高增强。甲状腺肿结节的对比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及峰值强度(PI)与周边甲状腺组织基本一致;甲状腺腺瘤的AT及TTP早于周边甲状腺组织,PI高于周边甲状腺组织;乳头状癌的AT及TTP晚于周边甲状腺组织,PI低于周边甲状腺组织。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敏感度分别为94.6%、90.9%和72.9%;特异度分别为96.8%、98.9%和98.1%;准确率为79.8%。结论不同性质的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特征存在差异,超声造影对于甲状腺小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通过时间-强度曲线(TIC)进行分析,比较肿块及周围正常腺体及不同结节间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参数的差别。结果22例肿瘤与临近甲状腺实质比较均呈高增强;18例表现为结节早于周围实质开始增强及消退,2例同进同出,2例同进慢出。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以为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更多有效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超声微泡造影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技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临床诊断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超声(TRUS)造影及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观察病灶造影增强模式,对异常增强结节进行靶向活检、标记送检,并与病理结果对比,研究CEUS在引导活检的靶向应用效果,观察其诊断效率.并应用QLab软件对癌结节行感兴趣区域(ROI)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研究前列腺癌病灶变化规律.结果 59例患者行CEUS检查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22例(37.3%)前列腺癌,7例非典型增生,前列腺增生30例.造影假阳性9例,假阴性3例.22例中不均匀弥漫增强10例,结节型前列腺癌共观察35个癌结节,呈高增强18个结节,等增强12个结节,低增强5个结节.结论前列腺癌病灶造影增强模式多样,同一例前列腺癌可有不同增强模式结节.CEUS能客观地评价前列腺内病灶的血流情况.同时可以指导进行靶向穿刺活检,提高穿刺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参数在前列腺实性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共55个实性结节的超声造影(CEUS)感兴趣区(ROI)的TIC定量参数,包括:始增时间(AT)、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减半时间(T1/2)、基础强度(BI)、增强强度(EI)、峰值强度(PI)、曲线上升支斜率B、曲线下降支斜率α,比较前列腺良恶性实性结节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病理证实55个实性结节中恶性33个(恶性组)、良性22个(良性组)。恶性组AT、RT、TTP、T1/2短于良性组,α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T〈11.22s、RT〈14.70s、TTP〈26.14s、T1/2〈74.61s、α〉0.29dB/s时诊断前列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95.5%、59.1%、63.6%、90.9%、57.6%,特异度分别为48.5%、90.9%、78.8%、60.6%、95.5%。良恶性组间BI、EI、PI及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TIC曲线定量参数分析有助于提高超声对前列腺实性结节的定性诊断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是涎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高,因形状和特点与良性多形性腺瘤(plemorphic?adenoma,PA)相似,常被误诊为多形性腺瘤.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涎腺ACC与P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因颌面部肿块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外科就诊,后经病理证实的涎腺ACC及PA患者.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常规超声特征、CEUS增强模式,同时运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各参数.结果 共收集11例涎腺ACC和24例PA病例资料.涎腺ACC和PA在常规超声上表现类似.CEUS增强模式显示:涎腺ACC病例中9例(81.8%)增强时间为快进且增强后边界不清,8例(72.7%)增强后病灶范围扩大,而PA病例中22例(91.7%)为慢进,18例(75.0%)增强后边界清楚,22例(91.7%)增强后病灶范围无扩大.TIC定量参数显示:涎腺ACC达峰时间为(9.97±0.68)?s,明显短于PA的(11.77±2.41)?s,峰值强度减半时间为(35.62±4.93)?s,明显高于PA的(23.68±7.58)?s?(P<0.05).常规超声诊断ACC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0.818、0.708、0.743;而超声造影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0.909、0.833、0.857,优于常规超声.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可为涎腺ACC和PA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Sonoliver定量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在眼部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眼部肿块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良性26例,恶性11例),应用Sonoliver定量分析,获取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及动态血管模型(DVP),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眼部良恶性肿块的价值。结果:①TIC及DVP全面显示了肿块的微血管灌注模式及血流分布,对良恶性肿块具有鉴别诊断意义。②TIC参数中上升时间(RT)、造影灌注指数(PI)、上升支斜率(α_1)、半降斜率的绝对值(α_2)、mTT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数中达峰时间(TTP)、造影剂到达时间(AT)及峰值强度(IMAX)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α_1≥67.5 dB/t,α_2≥22.2 dB/t、PI≥528.1a.u,RT≤8.6 s,mTT≤29.8s为诊断肿瘤恶性的最佳截点(cut-off)。结论:应用Sonoliver定量分析获得的时间-强度曲线及动态血管模型可对眼部肿块进行定量分析获取参数,对眼部良恶性肿块的鉴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34个结节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对时间-强度曲线(TIC)进行分析,比较结节与正常腺体及结节间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参数的不同;并观察恶性结节的增强模式特点.总结甲状腺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结果 34个甲状腺恶性结节中:30个快进快出,3个同进同出,1个慢进慢出.其增强模式3种:环状增强、不均匀增强及均匀性增强.其中不均匀增强27个,均匀性增强4个,环状增强3个.结论 甲状腺恶性肿瘤有较典型的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超声造影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成像参数在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5例二维超声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良性51例,恶性44例)行超声造影检查.利用SonoLiver软件得到两组病变的时间-强度曲线,分析两组病灶的血流灌注特点,测得始增时间(AT)、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IMAX)、上升支斜率、下降支斜率的绝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时间-强度曲线示良性组的AT、RT、TTP、IMAX分别为(26.43±5.08)s,(45.58±11.39)s,(54.77±11.30)s,(118.31±37.75)%,恶性组的AT、RT、TTP、IMAX分别为(13.42±3.53)s,(22.05±7.78)s,(25.16±8.85)s,(229.02±68.73)%,良性组的上升支斜率为(2.46±0.80)%/s,下降支斜率绝对值为(0.77±0.28)%/s,恶性组的上升支斜率为(9.39±3.13) %/s,下降支斜率的绝对值为(2.23±0.82)%/s.良恶性组的AT、RT、TTP、IMAX上升支斜率、下降支斜率绝对值等参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利用SonoLiver软件的时间-强度曲线可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量化分析,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子宫内膜癌的发展和侵袭性与肿瘤血液灌注显著相关,本研究旨在评估子宫内膜癌术前超声造影(CEUS)定量灌注参数的预后价值。 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112名术前行超声造影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CEUS的时间-强度曲线(TIC)计算平均增强率ER(增强强度EI/上升时间RT)。平均随访34.6±9.7个月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ER值与术后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ROC曲线预测生存率的ER值最佳截断点值为1.8 dB/s。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ER值水平高的患者的DFS和OS比ER值水平低的患者更差(DFS:P<0.001;OS: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ER值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HR:1.68)和OS(HR:1.98)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 结论 CEUS测量的定量灌注参数是子宫内膜癌术后生存率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基于多模态超声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诊断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患者(PTL组)和30例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NHT)患者(NHT组)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多模态超声检查,评估PTL和NHT结节在多模态超声检查上的成像特征参数差异,对有价值的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多模态超声检查显示,PTL组和NHT组成像特征参数比较,结节最大直径、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比、时间-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面积比、血管分布、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比及向心增强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最大直径、TTP比、TIC面积比、血管分布、PI比是PTL的诊断因子。ROC曲线显示诊断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40,特异性为93.43%,敏感度为92.74%。结论 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诊断中,通过多模态超声检查患者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TTP比、TIC面积比、血管分布、PI比建立的预测模型可用于鉴别诊断PTL和NH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脾脏钝性创伤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2015年1月—2018年8月间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就诊的可疑脾脏顿性创伤的腹部外伤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多通道增强螺旋CT(CE-MDCT)、超声造影(CEUS)和多普勒超声(US)检查,以CE-MDCT对脾脏钝性创伤的诊断作为金标准,将腹部外伤的患者分为脾脏创伤组(34例)和非脾脏创伤组(52例),比较不同脾脏创伤情况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并评价CEUS定量分析和US预测脾脏钝性创伤的效能。 结果 脾脏创伤组患者的US定量值、AT、TTP和WT明显高于非脾脏创伤组,PI显著低于非脾脏创伤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CEUS中的AT、TTP、WT和PI预测脾脏钝性创伤的AUC显著高于US(均P<0.05),但AT、TTP、WT和PI之间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EUS各指标预测脾脏钝性创伤的最佳截点为AT≥8.187 s,TTP≥61.482 s,WT≥88.351 s,PI≥18.731 db,AT、TTP、WT和PI预测脾脏钝性创伤的诊断灵敏度均明显高于US。 结论 CEUS定量分析在预测脾脏钝性创伤中有较高价值,其中AT≥8.187 s,TTP≥61.482 s,WT≥88.351 s,PI≥18.731 db可作为脾脏钝性创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AFP阳性与阴性小肝癌患者的超声造影特征,并对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并应用TIC软件分析AFP阳性与阴性小肝癌与周围肝实质的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流出时间和和曲线下面积。结果 60例小肝癌患者超声造影均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征,灌注曲线呈“快上快下”的形态。AFP阳性与阴性小肝癌间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和峰值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阳性与阴性小肝癌间流出时间和和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阳性与阴性小肝癌超声造影均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征,而AFP阳性小肝癌“快进快出”的特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增强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评价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浙江舟山医院超声科,应用微泡造影剂SonoVue及对比脉冲序列(CPS)造影成像技术对122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行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35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结果 35灶甲状腺乳头状癌造影后增强表现可分为3种模式:模式Ⅰ,病灶呈环状不规则缓慢向心性填充(23灶),但中心部分未见造影剂充填;模式Ⅱ,整体均匀性增强(5灶);模式Ⅲ,整体不均匀性增强(7灶).甲状腺良、恶性病灶灌注时间曲线相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相比较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和开始消退时间(WT)三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腺瘤相比较仅WT一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超声诊断困难的甲状腺癌超声造影后根据其典型增强模式,多数可作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