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7 毫秒
1.
目的:基于穴位的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探讨虚拟针刺过程中穴位区的组织形变。方法:结合虚拟现实力反馈和组织形变技术,以穴位作为力反馈作用对象,通过局部形变方法建立局部形变模型。结果:完成了针灸学三维浏览器的开发,实现了虚拟针刺时穴位区组织结构的动态形变过程,给虚拟进针加入了逼真的动态视觉效果。结论:在融合了腧穴定位信息和穴区层次结构的数字化虚拟人体上,构建针刺时穴区的组织形变,并实现动态视觉变化的过程,能够增强用户现场操作的真实感,对针灸教学和针刺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虚拟人技术催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数字腧穴学。数字腧穴学利用数字化虚拟人体数据库和计算机技术,构建穴位三维立体模型,清楚显示针灸穴位下的相关组织结构,对针刺穴位的安全性进行可视化研究,三维动态显示针刺过程,展现针灸学的奥妙。为腧穴研究、针灸教学、临床应用开启新思路,提供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虚拟人体是通过关于真实人体信息数字化的研究,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三维显示人体器官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计算机模型。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经历虚拟可视人、虚拟物理人和虚拟生理人三个发展阶段,其研究对于增进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促进医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研制及手法受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能在人体上进行各种手法操作,通过换能器把提插,捻转,摇摆(X、Y方向)的手法动作转换成电讯号,并记录下有关针刺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从而实现了应用测定的参数来研究针刺手法的方法。建立针刺手法的受力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在运针过程中找到物理量变化特点和有规律性的东西,为进一步研究单复式针刺手法提供了条件。本文对针刺手法测定仪作了简单介绍,而且对针刺手法的受力分析作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现状及其对腧穴形态学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是一项交叉性前沿学科,它的信息起源有美国可视人体计划、虚拟人体计划和数字化人体计划。我国科学家提供了中国可视人数据集。数字化虚拟人体集成了最新的科技成就,将人体结构和功能信息数字化与可视化,它的研究将在医学与计算机的结合上、在涉及人体模拟的许多方面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也为针灸腧穴形态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技术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6.
医学领域中数字虚拟人的研究进展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虚拟人体结合了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最新成果,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的人体各个层次的计算机模型,实现了人体的数字化描述,为医学研究、教学与临床提供了形象而真实的模型,可提高医学教学和科研水平,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研究将通过对基因、蛋白质、组织和器官形态及功能的数字化描述,最终达到对人体信息的整体精确模拟。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集成了最新的科技成就,它的研究在医学与计算机的结合上、在涉及人体模拟的许多方面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将促进一系列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刺手法是针灸治疗的关键技术,其各类针刺手法、针刺频率及针刺强度都对人体有影响,直接决定了疾病的预后转归,所以针刺手法的研究应该成为针灸学者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SD)、维普网(VIP)等中检索"针刺手法"(时间限定为2014年至今),从针刺手法的理论研究,仪器研究,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不同的针刺手法、针刺频率、针刺强度作用于相同的穴位对于机体的机电信号、经穴皮肤下电阻抗值、胃运动频率和波幅的变化及各类疾病的临床疗效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8.
梁明春  王宁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1):1027-1028
数字化虚拟人体是通过关于真实人体信息数字化的研究,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三维显示人体器官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计算机模型。当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的解剖教学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图片、模型和标本进行教学,其缺点是教学过程枯燥,学习效果差。人体数字化模型的出现改善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数字化虚拟人体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具有其它教具无法比拟的优势。人体数字化模型的广泛应用将全面的改革解剖学的教学,其研究对于增进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促进医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研究进展及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加善  李国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81-2382
数字化虚拟人体是将医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科技前沿性研究课题,是一项信息技术与医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综合发展起来的前沿性交叉学科。本文介绍了数字化虚拟人体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是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科技热点,特别在医学研究领域有重大的意义。2001年第174次香山学术会议后,经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批准立项,"数字化虚拟人体若干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分析针刺治疗中相关刺激量和效应评价等相关问题,对针刺手法量学规范化研究作初步论述。提出基于脑-机接口的针刺手法量学研究特点包括数据量巨大、数据流稳健、客观量化和自由度分析高等。认为针灸临床视角下的脑-机接口数据获取重点包括了神经元网络整体联结性,特定脑区活动,针刺干预中机体耐受/痛阈波动,皮质不同板层神经元动力学改变等4方面。以针灸干预中风后康复的疗效评价为例,说明基于脑-机接口的针刺手法量学规范化的研究特点和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2.
针刺补泻手法是历代针灸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针刺治疗技法。文章对各种单式针刺补泻手法操作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认为各单式补泻手法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补充,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3.
针刺补泻手法是历代针灸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针刺治疗技法。文章对各种单式针刺补泻手法操作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认为各单式补泻手法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补充,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4.
针刺手法参数实时采集及教学演示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采用针刺手法参数实时采集及教学演示系统实现针刺手法的数据化处理和分析,以满足针灸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方法:通过研制针刺传感器,对针刺手法操作过程中参数的变化进行实时采集和观察。结果:在作针刺提插手法时,针体作匀变速运动,得气时作用力依然存在;在作捻转手法时,捻转次数和弧度的改变可引起阻力矩的变化,且与机体反应有关;在作摇摆手法时,针刺的摆动幅度与作用力、作用点及方向等因素有关。结论:该系统为针刺手法的量化研究以及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袁博  郑少钦 《医学综述》2009,15(13):2017-2018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反映活体脑神经细胞活动的新兴技术,是目前人们所掌握的惟一无侵入、无创伤、可精确定位的人脑高级功能研究手段。针灸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穴位刺激在长期偏瘫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神奇的疗效,但是针灸治疗机制未能阐明一直影响着针灸的推广应用。本文对磁共振成像在针灸治疗偏瘫的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临床康复治疗中较为普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发音交流。近年来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发展很快,不仅创新了传统体针疗法,而且还发展了项针、头针、舌针等多种特种针法。同时,传统针刺疗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的临床报道逐年增多,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尤其在针刺手法、疗效评定标准规范上以及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的机制探索上将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针刺临床和试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从DTI技术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现状、与fMRI技术联合应用情况、运用该技术进行针刺研究的优势4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及结论:DTI技术作为目前唯一能无创性活体研究脑白质结构及白质束形态的检查技术,在研究脑的解剖和功能、诊治白质相关病变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其引入到针刺研究领域将有利于针刺治疗效应的评价以及针刺效应中枢机制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针灸意外事故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灸疗法经济简便,应用范围广泛,且安全而无毒副作用.但是,如果医者掌握不当,或者由于患者的某些原因,亦可能发生针灸意外事故.回顾历史,早在先秦时期,<黄帝内经>就提到针灸不当可导致人体损伤乃至死亡,而且从病症、部位、心身、时间等方面就针灸意外事故及其预防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此后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并认识到针灸操作技术的精深与否对防止针灸意外事故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针具不断改进、针灸人员素质逐步提高、消毒观念和解剖学知识日益普及,有效地阻止了针灸意外事故的发生.但是,随着针灸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的意外亦不断出现,临床中如何加强防范,仍然是放在我们面前的极为艰巨的任务.当今世界140多个国家开展针灸疗法,由针灸不当导致意外损伤日渐增多,虽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但与国外针灸疗法本身不完善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准确掌握针灸操作方法,严防针灸意外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全球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缙教授从医60余载,从实践到理论,完善了针灸手法的基本功训练、单式手法、复式手法、针刺得气和针刺补泻等理论,并通过实验反复验证,在针刺手法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他对针刺手法的研究,在全国范围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张缙教授先后参与国家古籍校释工作,研究古代针刺手法,组织经络科研工作,开展针灸进修教育,将其毕生心血投入到针灸学术事业中。笔者有幸跟随张缙教授多年,对张缙教授的学术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探求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起源,把其学术思想传承发扬,在张缙教授的指导下,结合检索相关文献,搜集本人口述等方法,了解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