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价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50mg/kg硫酸镁对患者术中异丙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全麻下行颅脑部手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或Ⅱ级的成年患者60例(18-60岁),性别不限,被随机分为2 组(n=30):对照组(C组)和硫酸镁组(T组)。T组于诱导后即予静脉注射50mg/kg硫酸镁,C组予生理盐水。术前、术后检测血镁浓度。记录术中异丙酚、瑞芬太尼的用药量,并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记录疼痛、恶心呕吐、肌张力及腱反射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术中静脉给予硫酸镁可有效减少术中异丙酚及瑞芬太尼的用量(P<0.05),并可明显降低术后疼痛(P<0.05)。而恶心呕吐、肌张力及腱反射等术后不良事件发生及术后血镁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术中静脉注射硫酸镁(50mg/kg)可有效减少术中异丙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并可有效减低术后疼痛,且对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中瑞芬太尼用量的影响及预防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7月在该院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H组和C组(n=28)。入室给药H组为盐酸氢吗啡酮0.02 mg/kg,C组生理盐水。两组采用相同方法诱导气管插管,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停用药。分别于静注注射液后0.5 h、1.0~3 h记录瑞芬太尼量。并记录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拔管后10 min、拔管后30 min患者的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等。结果在术中各时段H组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7.21±1.641、16.50±1.575、15.46±1.835、14.43±2.150)ug/kg/min,相对C组(19.68±1.847/19.64±1.850、19.43±1.834、19.14±2.103)ug/kg/min瑞芬太尼用量H组明显减少(F>26.167,P<0.01)。两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相似(P>0.05),拔管后10 min、30 min VAS疼痛评分H组低于C组(P<0.05)。结论氢吗啡酮可以有效减少全麻中瑞芬太尼用量,并能有效预防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3.
舒芬太尼用于骨科手术病人超前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骨科手术病人不同时机舒芬太尼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以探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骨科全麻术后舒芬太尼PCIA病人6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超前镇痛Ⅰ组(P Ⅰ组),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舒芬太尼0.08 μg/kg,手术结束前30 min开始PCIA;超前镇痛Ⅱ组(PⅡ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开始PCIA;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拔管后开始PCIA.记录术后1,4,24和48 h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舒芬太尼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总按压次数、PCA有效按压次数、并发症和病人满意度等.结果 术后1 h,P Ⅰ组和PⅡ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P Ⅰ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舒芬太尼用量P Ⅰ组、PⅡ组、C组依次增多,PCA总按压次数P Ⅰ组少于PⅡ组和C组(P<0.05),P Ⅰ组腹胀和尿潴留发生率低于C组(P<0.05).术后72 h病人满意率PⅠ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舒芬太尼0.08μg/kg、手术结束前30 min开始舒芬太尼PCIA的超前镇痛与术后开始的PCIA相比,镇痛效果更好,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603-1604
目的:探讨头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行首次颅内占位切除术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神经阻滞组)和对照组(单纯静脉全麻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2h、6h、24h、48h进行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总量。结果: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比较显示,研究组平均瑞芬太尼总用量(1319.6±584.2μ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8.7±967.5μg),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丙泊酚总用量(1210.1±520.5mg)稍低于对照组(1449.8±422.7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术后2hVAS、6hVA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VAS、48h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可减少颅脑手术中麻醉维持镇痛药物瑞芬太尼的用量,并且术后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应用于治疗经皮射频消融或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麻醉.探讨其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射频治疗或125Ⅰ粒子植入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A组)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B组静注芬太尼1.5μg/kg,两组均以异丙酚微量泵维持麻醉.监护仪记录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5min及患者术后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记录患者苏醒时间;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暂停次数.结果:瑞芬太尼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显著短于芬太尼组,异丙酚用量瑞芬太尼组显著少于芬太尼组(P<0.001).术中瑞芬太尼组的平均动脉压下降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或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麻醉术中应用微量泵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但需要加强呼吸循环监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李洪  李金宝  罗远国  邓小明 《广西医学》2007,29(12):1866-1867
目的 探讨麻醉深度指数(CSI)指导瑞芬太尼无痛人工流产合理用药的可行性. 方法 90例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CSI预期值40~50;B组CSI预期值50~60,C组CSI预期值60~70.静脉推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合剂至预期的CSI值后开始手术.记录基础(T0)、诱导至预期CSI值时(T1)、手术开始(T2)、术毕(T3)、术后5 min (T4)时HR、MAP、SpO2 及体动反应、术后5 min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量.结果 A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均大于B、C组(P<0.05);HR、MAP、SpO2在T2、T3时A组与B、C组及基础值比显著降低(P<0.05);C组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术毕5 min OAA/S评分中A组清醒率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 CSI能有效指导无痛人流手术中瑞芬太尼的合理用药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A组42例,予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B组42例,予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42例,予以静吸复合麻醉,对比3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疼痛评分。结果:可知A组、B组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回复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之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经阴道穿刺取卵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B超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ASAⅠ~Ⅱ级不孕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A组)和单用异丙酚组(B组),每组各40例。A组瑞芬太尼1.0μg·kg-1持续静注60s,随后静注异丙酚2mg·kg-1,B组静注异丙酚2mg·kg-1诱导,术中维持每次追加异丙酚0.5~1.0mg·kg-1。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注射痛发生情况,记录异丙酚总用量、术毕睁眼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SBP、DBP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心率诱导后5min与诱导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A组注射痛发生率、异丙酚总用药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毕呼之睁眼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B超引导下经阴道穿剌取卵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镇痛强、苏醒较快、显著减少异丙酚用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舒芬太尼用于瑞芬太尼麻醉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舒芬太尼用于瑞芬太尼麻醉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接受胸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手术后分别接受舒芬太尼镇痛(S组)和芬太尼(F组)镇痛.手术结束前25min静脉给予(S组)舒芬太尼0.2μg/kg,(F组)静脉给予芬太尼1μg/kg,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两组一样.记录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拔管后2、4、12、24h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48h的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25min停止吸入异氟醚,手术结束时停止泵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期的疼痛程度和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的例数.结果 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舒芬太尼组胸部和腹部手术后发生中等和严重疼痛的人数明显少于芬太尼组(P<0.05),而且舒芬太尼组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的人数也少于芬太尼组(P<0.05),后者约有30%的患者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结论 :手术结束前25min静脉用舒芬太尼(0.2μg/kg)能够防治胸部、腹部手术停用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急性疼痛,不影响自主呼吸恢复和意识恢复.两组间拔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芬太尼组术后2、4h的VAS评分明显升高,48h药物需要量较大(P<0.05)舒芬太尼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瑞芬太尼麻醉手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减少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巩永恒  吴安生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100-100,102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的效果.方法 随机分为三组: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n=30),B组芬太尼+异丙酚组(n=30)和C组异丙酚组(n=30).结果 A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VAS评分,A和B均较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异丙酚,同时联合使用适量瑞芬太尼,此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从而对针刺促醒作用的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4组。除空白对照组外的其他3组均造模后呈昏迷状态,针刺组于造模后4 h开始进行首次针刺治疗,每日1次。药物组大鼠每日于相同时间腹腔注射醒脑静注射液,对各组大鼠意识状态的恢复及饮食状况进行观察,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NE和N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NE和NO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大鼠脑组织NE和N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针刺可以降低颅脑损伤后NE和NO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过量氟与降钙素 (CT)、甲状旁腺素 (PTH)及微量元素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对某铝厂工人 (车间空气氟化物浓度波动在 0 63~ 1.3 1mg/m3 )及对照各 5 0名进行了血清CT、PTH、Ca、Mg、Cu、Zn、Se、F及尿F的测定。结果 :血清F及尿F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T及PTH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血清Ca、Mg、Cu、Zn、Se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过量氟可抑制钙调节激素的分泌 ,也可能对甲状腺及甲状旁腺造成直接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同位素二步色谱法测定AGEs刺激及葛根素作用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NOS活性,用微量荧光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AGEs刺激后eNOS活性降低,而细胞内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显著增高,葛根素500 mg/L组干预后eNOS活性显著恢复(P<0.01),相应地,MDA含量降低,但并不具有显著性。结论葛根素能抑制AGEs诱导的HUVECs-eNOS活性下降,但并不能显著降低相同条件下内皮细胞内MDA含量。   相似文献   

14.
吗啡和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效应与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吗啡、芬太尼用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1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55例)选用吗啡10mg(1ml)加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各20ml加生理盐水59ml;Ⅱ组(n=55例)选用芬太尼0.5mg(10ml)(代替Ⅰ组配方中的吗啡)加生理盐水5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加持续剂量2ml/h加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结果 Ⅰ组与Ⅱ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Ⅱ组高(P〈0.01)。结论 吗啡较芬太尼的不良反应更多,应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15.
音乐对大鼠学习和记忆及海马NMDA受体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音乐对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及对大鼠海马内NMDA受体的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orris水迷宫中,位置非匹配任务行为检测方法,检测音乐刺激后,大鼠学习和记忆行为能力的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PCR技术,检测大鼠海马NMDA受体及编码NMDA受体的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音乐刺激后,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改善,信息游泳逃和选择游泳逃避潜伏期缩短,选择游泳选择正确率提高;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及其mRNA表达增加。这些变化以持续音乐刺激组变化最明显,生后音乐组次之,对照组变化最小。结论音乐刺激能提高大鼠空间记忆能力,能增强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表达,增强海马组织编码NMDA受体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酶脂质体(catalase liposomes,CALP)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了CALP,并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及包封率。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静脉注射CALP和游离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采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并对CALP和CAT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CALP的包封率为(53.72±1.67)%,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405.40±21.89) nm和(-15.70±3.22) mV。CALP和CAT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AUC0-t分别为(203.22 ± 11.75) U(ml·h)和(50.92±3.51) U(ml·h),Cmax分别为(70.79±1.33) U/ml和(51.48±2.78) U/ml,Tmax分别为(0.58 ± 0.14) h和(0.17 ± 0.00) h。lnAUC、lnCmax 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检验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UC0-t、AUC0-∞和Cmax的90%可置信区间分别为133.8%~140.1%,132.3%~146.7%,104.7%~107.5%。CALP和CAT的Tmax经非参数法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ALP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399.1±23.1)%。结论:CALP提高了过氧化氢酶的生物利用度,CALP与CAT不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校1993~1997年考试违纪的回顾,较系统地分析了违纪的类型、特点、成因、预防措施及处理原则,以期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防盲治盲工作对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我国现有13亿人口,盲人约有600万,占全球失明总数的18%,为全球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防盲治盲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根治可复明性白内障盲的进展缓慢。人口的增加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出现了专业人才缺乏且分布不平衡、基层眼科服务能力低下、初级眼保健工作薄弱、群众防盲治盲意识不强等问题。防盲治盲工作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卫生工作和艰巨的社会工作,更是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将防盲治盲提高到人口健康素质高度,从提高人口健康素质高度来研究防盲治盲。协同各级卫生部门以及国际、国内民间防盲组织一道积极推动"视觉2020"在中国的开展。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益并与政府、社会团体联动的防盲治盲新体制、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MICM分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MICM)探讨白血病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用骨髓细胞形态及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作FAB分型诊断;流式细胞术(FCM)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标记技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分化抗原,短期培养法与直接法G显带染色体组型分析。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共检测出异常抗原表达急性白血病7例,47例FAB分型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5例伴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15例FAB分型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2例伴有髓系相关抗原表达,2例ALL呈T,B相关抗原混合表达。急性白血病中检出46,XY,t(8;21)等染色体畸变和bcr/abl融合基因,20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中Ph染色体阳性16例,7例伴有复杂染色体核型变异,5例检出bcr/abl融合基因,Ph染色体阴性的CML中,1例检测出bcr/abl融合基因,3例为夏杂染色体核型变异。伴有异常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化疗一疗程完全缓解(CR)率和二疗程总CR率均低于呈单系相关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P<0.05),伴复杂核型变异的CML急变时间短于Ph阳性的CML(P<0.05),结论:白血病的MICM分型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索金银花-黄芪药对治疗骨髓炎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TCMSP平台内检索金银花、黄芪的生物活性成分并进行筛选,同时在蛋白质数据库和相关基因数据库中检索骨髓炎的潜在靶点,构建Venny图寻找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复杂网络关系图,通过Bisogenet软件、CytoNCA软件和Metascape数据库等进行蛋白互作关系分析、靶点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并使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将核心靶点与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使用绘图软件Pymol将结果可视化。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金银花的有效成分236种,黄芪有效成分87种,预测出可能的共同靶点21种。通过富集分析,显示金银花-黄芪药对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影响多种蛋白质的表达,这些蛋白质又与骨髓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金银花-黄芪药对的有效成分和靶点蛋白能够自发结合。结论 金银花-黄芪药对可从抗氧化应激、提高免疫力、减少细胞凋亡、抗炎抗菌4个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为治疗骨髓炎和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