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特应性皮炎(A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9月我院收治的60例AD患者为观察组(轻度18例,中度21例,重度21例),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AD患者血清TIgE、EOS水平,分析血清TI...  相似文献   

2.
刘锦霞  陈恒伟  吴庆荣 《河北医学》2011,17(8):1093-1094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清IgE的检测在婴幼儿喘息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诊治的婴幼儿喘息52例(观察组)及支气管炎(无喘息症状)婴幼儿40例(对照组)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清IgE的检测.结果:观察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血清IgE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onic protein,ECP)、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e E,T-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phils,EOS)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3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ECP、T-IgE水平及EOS按常规法计绝对数.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中ECP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EC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哮喘组血清T-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无显著差异.而3组的EOS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CP是EOS活化后脱颗粒释放的主要炎性介质,是反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清ECP含量的变化与哮喘患儿疾病的状态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及过敏原检测在西宁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本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进行血清总IgE及过敏原检测。结果:200例患儿中总IgE阳性率66%,在食物组中以羊肉最高,吸入组中以屋尘螨为最高,3岁以下的患儿以食物过敏为主,3岁以上以吸入物过敏为主。结论:通过此项检测,可明确检出特异性过敏原,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其与血清IgE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原装进口的BECKMAN COULTER LH750 ANALYZER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人IgE试剂盒由上海达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对3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及28例正常儿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1.13±0.24)×109/L、血清IgE(0.19±0.03)U/L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0.16±0.03)×109/L、血清IgE(0.05±0.0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应性皮炎患儿嗜酸粒细胞计数与血清IgE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1).结论 特应性皮炎患儿随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增多,IgE水平亦增高,它们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新梅  郭建红 《农垦医学》2000,22(3):176-177
为探讨血清总IgE和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变化 ,我们进行了临床对照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变应性鼻炎患者 45例 ,男 2 9例 ,女 1 6例 ,年龄 2 3~ 44岁 ,病程 1~ 1 8年不等。对照组选健康者 45例 ,男 32例 ,女 1 3例 ,年龄 2 0~ 56岁 ,家族与个人均无过敏史。1 2 检测方法血清总IgE测定 :用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抗人IgE单抗IRMA双抗夹心试剂盆。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测定 :采集鼻分泌物涂片 ,经瑞氏染色镜检嗜酸性粒细胞。2 结果变应性鼻炎组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IgE水平、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EOS)及家族特应性体质调查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测定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哮喘发作患儿及同期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各30例血清IgE水平,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并调查受检者三代内特应性体质家族史。结果:①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IgE水平为(525.39±252.29)IU/ml,显著高于缓解期(153.92±62.23)IU/ml,P<0.001,CVA两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2.26±14.83)IU/ml,P<0.05。②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患儿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水平(1.11±0.48)×109/L显著高于缓解期(0.50±0.23)×109/L,P<0.001,CVA发作期和缓解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13±0.07)×109/L,P<0.05。③CVA发作期血清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与哮喘发作期的(528.26±203.11)IU/ml和(1.16±0.43)×109/L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家族特应性体质调查咳嗽变异性哮喘组阳性26/30例(86.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阳性7/30(23.3%)(P<0.01)。结论:联合检测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EOS)、IgE水平及家族特应性体质调查对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选择40例过敏性皮炎患以及30例健康对照应用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检测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能力,同时应用亲和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A-ELISA)测定血清总IgE。实验结果显示:过敏性皮炎患的嗜硷性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显高于正常人(P<0.01),粉尘螨注射液脱敏治疗一年后,过敏性皮炎患的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均显降低。提示粉尘螨脱敏治疗对患具有稳定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和调节IgE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IL -13、IgE在特应性皮炎患者发病的作用。 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3 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血清IL -13、IgE水平 ,并与 3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特应性皮炎组IL -13水平为 9.82± 3 .46ng/L、IgE为72 .3 2± 19.77KU/L ,两者呈正相关 (r =0 .772 ,P <0 .0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均 <0 .0 1)。结论 检测IL -13、IgE水平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观察及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56例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中特应性免疫球蛋白E(SIgE)和总IgE的检测结果,为更好地诊断和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eopioviss医疗诊断有限公司生产的“敏筛”过敏原检测仪(采用免疫印迹法)对156例特应性皮炎患儿的血清总IgE和sIgE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结果156例患者中血清总IgE阳性结果为118例,阳性率(75.64%)血清sIgE阳性结果为97例,阳性率62.17%.其中<1岁婴儿期的过敏原以食物为主,其中以鸡蛋蛋白为最高达22.4%,牛奶次之为20.5%,4-7岁患儿过敏原以吸入性为主,其中以户尘螨为最高,达17.3%.结论进行血清总IgE和sIgE检查,可寻找相关过敏原,为特应性皮炎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中的总IgE及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0例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中无肾损害HSP组患儿26例,HSPN患儿共24例,另选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血清总IgE和ECP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①HSP急性期HSPN组的血清总IgE、ECP均分别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且无肾损害组的血清总IgE、ECP分别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HSP恢复期HSPN组的血清总IgE、ECP均分别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③HSP急性期血清ECP与血清IgE二者间呈明显正相关(r=0.68,P<0.05)。结论血清总IgE和ECP协同,均参与了过敏性紫癜及肾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及判断HSP及HSPN病情进展程度的有效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在霉菌性鼻窦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设为鼻窦炎组,同期疑似霉菌性鼻窦炎但经金标准排除诊断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变应原sIgE、外周血EOS,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两者诊断鼻窦炎的价值.结果:鼻窦炎组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率、外周血EOS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变应原sIgE水平、外周血EOS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鼻窦炎患者血清变应原sIgE与外周血EOS计数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变应原sIgE诊断鼻窦炎的AUC值为0.779,截断值为1.94 IU/L,敏感度为68.33%,特异度为78.33%;外周血EOS计数诊断鼻窦炎的AUC值为0.752,截断值为0.55×109/L,敏感度为61.67%,特异度为81.67%;两者联合检测诊断鼻窦炎的AUC为0.846,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血清sIgE与外周血EOS对霉菌性鼻窦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总IgE检测在儿童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哮喘发作期患儿20例、缓解期患儿27例和21例健康儿童血清总IgE水平.结果 发作期、缓解期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哮喘发作期组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1).结论 血清总IgE检测在儿童哮喘中起到辅助性诊断作用,为哮喘病的疗效观察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特应性皮炎(AD)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与血清IgE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6例AD患儿和3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的阳性细胞百分率(percentage of positive cell,PPC),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E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的PPC和血清Ig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患儿高于正常对照组。进一步分析显示,CD23与血清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80,P〈0.01)。结论AD患儿CD23和血清IgE水平有明显升高,并且CD23和血清IgE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AD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25和总IgE水平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108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住院患者为CSU组,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抽取所有入组对象清晨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5、IgE水平,比较两组血清IL-25、总IgE水平;根据荨麻疹活动评分(UAS)对CSU组患者严重程度和瘙痒情况进行划分,比较不同组患者的UAS血清IL-25、总IgE水平;Spearman法分析血清IL-25、总IgE水平与CSU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瘙痒的关系。结果:CSU组患者血清IL-25、总Ig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度CSU患者的血清IL-25、总IgE水平高于中、轻度CSU患者,而中度CSU患者又高于轻度患者(P<0.05);不同瘙痒程度患者的血清IL-25、总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法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25、总IgE与CSU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7671,P<0.001;r=0.8451,P<0.001),与瘙痒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疾病严重程度越高,CSU患者血清中IL-25、总IgE水平也越高,推测IL-25、总IgE可能在CSU的发病及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血清总IgE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3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回顾性分析125例哮喘、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4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血清的总IgE.结果 哮喘与支气管肺炎组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和支气管炎组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25例患儿血清总IgE阳性率为64.8%,其中哮喘组阳性率100%,其总IgE水平高于其他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总IgE检测可辅助诊断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疾病早期检测血清总I班可有效减低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因肺炎住院治疗患儿共242例,根据肺炎支原体(MP)抗体水平分为MPP组(142例)及非MPP组(100例),比较各组间FeNO、EOS、血清总IgE(TIgE)水平、肺功能及临床特点。结果:MPP组较非MPP组FeNO及EOS比例升高,但TIg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肺功能中呼气峰流速值(PEF)、用力呼气流量50%及75%(MEF50,MEF75)占预计值百分比降低。MPP组影像学表现肺部实变影较多,易出现胸腔积液,肺功能受损及影像学改变与外周血EOS水平相关。结论:儿童MPP可出现FeNO水平及外周血EOS比例增高,外周血EOS水平可能影响MP感染后肺功能及影像学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7名血脂正常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206例高脂血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总胆红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结果两组血清总胆红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3.17、5.71,均P〈0.001);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r=-0.62、-0.67,均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测定对患者预后和心血管事件的预测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DN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病毒核酸扩增方法,定量检测儿科以发热为主诉的患儿外周血EB病毒DNA载量。阳性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和抗病毒治疗观察。结果检测522例间断和/或持续发热患儿,阳性(病毒载量≥50拷贝/ml)102例,阳性率19.5%。病毒载量最高4.44×10^6拷贝/ml,最低4.3×10^2拷贝/ml。阳性病例疾病病种较多。部分阳性病例抗病毒治疗显效。结论静脉血EB病毒DNA检测是可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儿科以发热为主诉的患儿可能有19.5%左右存在EB病毒感染或隐性感染。EB病毒DNA检测阳性患儿应适当抗病毒治疗并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关系。 [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 4 6例 ,卵巢良性肿瘤患者 4 5例 ,所有患者治疗前抽血 ,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IB)及血小板四项参数 ,包括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和血小板压积 (PCT)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平均血浆FIB含量为 (5 84 .1± 190 .4 )mg/dL(x±s) ,其平均血小板计数为 (2 6 8.0± 10 6 .4 )×10 4 /fL(x±s) ,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FIB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有关。[结论 ]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 ,对筛查和早期发现卵巢恶性肿瘤有一定意义 ,可作为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一种补充指标 ,并对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