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洁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3):199-200
5·12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顷刻之间,我们的家园毁于一旦,伤亡惨重,地震灾难的突然发生,它的突发性、破坏性、震撼性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还会给地震病人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使大多数人产生焦虑、抑郁、悲伤、恐惧、失望、绝望的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干预,严重的甚至还会引起病人的自杀.在积极救治伤员,进行系统肢体康复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对病人的心理救助,对我科收治的地震伤员进行了心理调查分析,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灾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精神健康状况。方法:以四川省德阳市地震灾后59名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PCL-C量表进行调查,以DSM-Ⅳ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中有关抑郁和焦虑障碍的章节为诊断工具。结果:地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应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与地震有关的焦虑抑郁障碍发生率为77.14%。结论:经历地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障碍发生率高,应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药物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不仅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本研究对我科收治的地震伤员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查,使医护人员在救治的同时,更加全面地了解地震伤员的心理状态,制订相应的护理策略,以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汶川地震期间参与震灾伤员救治骨外科医务人员与未参与伤员救治外科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为建立大地震救援援助医务人员的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参与震灾伤员救治的骨外科医务人员与未参与震灾伤员救治外科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由心理咨询师采用统一、规范的指导语指导研究对象完成调查问卷,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地震期间,参与震灾伤员救治与未参与伤员救治外科医务人员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8个因子均值统计学结果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研究对象的因子阳性项目数也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地震期间,参与震灾伤员救治的骨外科医务人员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对来杭州的四川地震伤员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5.12"地震后四川来杭州伤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了解地震1月内杭州市收治的四川地震伤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评定工具: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结果:①四川来杭州伤员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53.33%,主要存在紧张、焦虑、抑郁、易惊吓以及睡眠、食欲差等。②四川来杭州伤员心理问题严重组与心理问题较轻组在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上有统计学差异。③心理干预前后其SCL-90、SRQ分值均明显下降。结论:四川地震伤员心理问题严重;灾害后有效心理干预明显降低发生心理问题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李鹏程  陈茂君 《四川医学》2009,30(10):1673-1674
目的调查地震期间伤员焦虑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地震伤员入院后即给予焦虑状态评估,再统一的进行心理辅导,3d后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伤员普遍表现出焦虑、恐惧和躯体症状,认知力发生变化。干预前后焦虑状态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辅导能大大缓解伤员的焦虑情绪,减少躯体症状,是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地震伤员的心理健康现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达到早干预,早辅导、早恢复的目的.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90例地震伤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地震伤员与国内常模比较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差异尤其显著(P<0.01).结论 地震伤员的心理状况欠佳,需针对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地震伤员的心理健康现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达到早干预,早辅导、早恢复的目的.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90例地震伤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地震伤员与国内常模比较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差异尤其显著(P<0.01).结论 地震伤员的心理状况欠佳,需针对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措施预防汶川地震脊柱骨折伤员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对267例汶川地震脊柱骨折伤员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分级评估,实施综合康复措施,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了解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汶川地震脊柱骨折伤员应用综合康复措施后,尚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伤员。结论综合康复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地震脊柱骨折伤员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地震作为一种难以预料而突如其来的事件,给伤员、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精神负担,伤员病情的发展与转归,与心理因素的调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恢复对身体疾病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我院收治了地震伤员32例。在治疗工作中发现,受灾人群普遍存在各类心理问题。迫切需要心理专业人员对受灾人群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辅导,同时急需建立救援医学心理学体系。本文对大地震后的32名伤员进行了心理评估,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经采用SCL-90量表对伤员心理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灾后伤员心理恢复情况良好,心理康复指导对身体疾病的治疗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目前所有伤员心理状况稳定,均已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1.
对四川5.12地震伤员的心理救援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科医护人员为地震伤员实施心理救援的途径、工作流程、人员配备问题。方法:精神科医护人员以心理治疗师的身份参与综合医院对地震伤员的治疗工作,针对伤员的不同心理状况提供心理干预。主要采用一般性心理治疗技术及哀伤辅导、创伤叙事、稳定化等创伤处理技术。结果:躯体损害越重,亲人丧失越多,心理状况越差。主要心理问题包括与地震有关的恶梦、闪回、闯入性记忆,情绪惊恐、紧张,睡眠障碍,对未来的担忧。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伤员的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12.
地震往往会导致大量的截肢伤残患者,及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康复,利于减缓地震和截肢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重建。本文着重分析了地震截肢后患者的主要心理表现和影响因素,并对震后截肢患者出现的早期应激反应,焦虑、抑郁、自卑等负性情绪,以及患者对社交和幻肢疼痛的恐惧心理提出心理康复的原则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地震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及其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灾害作为一种心理应激源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本文作者在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于6月20日赴四川什邡妇幼保健院进行了为期20天的儿童心理干预,亲身感受到经历地震灾害后的儿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心理应激反应。纵观国内外有关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此类儿童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与治疗,必然会导致长远的负面影响,有的到成年期甚至终生伴有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因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儿童及时诊断并实施心理咨询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身赴川进行心理干预的体验对地震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症状表现及其治疗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519名地震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地震救援工作对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因素和对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519名地震救援人员进行调查,将一般情况与心理应激自评结果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救灾组心理应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睡眠、警觉、对工作的兴趣(P<0.05)以及身心疲惫(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救灾组心理应激状况与救灾地区、救灾人员受教育程度以及婚姻状况正相关(P<0.01),与参与救灾天数负相关(P<0.01);救灾地区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心理应激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地震救援工作对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和救灾地区、受教育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害中颅脑损伤的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伤亡,其中很大部分是由于颅脑损伤,颅脑损伤死亡率和致残率居全身各处创伤之首,很多颅脑损伤病人是由于救治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而造成严重后果 。笔者研究了国内外颅脑损伤救治的原则和经验,并结合地震灾害的特殊性,提出了类似灾害中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汶川地震后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地震对COPD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为重大自然灾害后COPD急性加重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地震后12个月内,使用地震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主要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调查问卷等5类问卷,对301例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灾区组)及非灾区(对照组)的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总计269例COPD患者完成本次调查随访,其中灾区组133例,对照组136例。①灾区组在随访3个月和12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灾区组在12个月随访时呼吸困难评分(mMRC)高于对照组(P<0.05)。③灾区组在入组和3个月随访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阳性率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随访时,除PTSD阳性率(P=0.001)外,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入组时灾区组和对照组的PTSD阳性率及SAS、SDS评分与3个月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组时相比较,第12个月随访时灾区组PTSD阳性率、SAS及SDS评分好转,对照组PTSD阳性率亦下降(P<0.01)。⑤灾区组和对照组的居住环境在3个月随访时差异明显(P<0.001);与3个月随访时相比较,12个月随访时两组的居住环境均有明显改善(P<0.001)。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OR=2.571,P=0.023)、肺功能损害程度较重(OR=2.915,P=0.003)、心理障碍(OR=5.978,P=0.003)、居住环境恶劣(OR=3.167,P=0.010)可能是灾后灾区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地震给灾区COPD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创伤,老年、肺功能损害程度较重、心理障碍、居住环境恶劣可能是灾后COPD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灾后有必要尽早对COPD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及尽早改善其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中后期都江堰灾区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汶川大地震中后期灾区居民进行疾病调查及救援,探讨现代灾难救援的应对措施。方法:调查分析地震5~30 d都江堰地区32 300人的发病情况,回顾总结救援中遇到的问题。结果:地震中后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病、轻微创伤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皮肤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消化系统以腹泻为主。此次救灾对皮肤病准备不足,缺乏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常见病药物储备。结论:在大地震灾害中后期应充分准备上述4大类药物,同时储备一定常见慢性疾病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地震后野外条件下医疗救治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长海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在野外条件下实施的89例患者麻醉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经验.结果:气管插管全麻1例,氯胺酮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复合局部麻醉16例,硬膜外阻滞59例,臂丛神经阻滞13例.所有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无明显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出现少尿等并发症.结论:在野外条件下实施麻醉,以保证安全、减少患者痛苦和精神创伤、减少麻醉并发症为原则,麻醉方法的选择需因人而异、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玉树救援医务人员远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灾害相关心理知识培训等因素对救援医务人员心理的影响,为今后更好的维持救援人员近期的乃至远期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16名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SCL-90和PCL-C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以1~5级评分,分数越低表明心理状态越好。结果调查的玉树救援医务人员与常模比较其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是否接受过灾害相关心理知识培训的两组救援人员SCL-90比较结果显示,敌对因子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均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救援本身对医务人员心理状态的影响有78人(68.42%)认为是积极的,8人(7.02%)认为是消极的,28人(24.56%)认为没有影响。PCL-C的3个症状群中,创伤再体验的平均分最高(1.184分),其次是麻木和回避得分(1.154分),第三是警觉性增高得分(1.104分)。结论参与救援的医务人员心理素质较高,灾害相关心理知识的培训教育有助于救援人员尽快恢复和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0.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者随抗震心理救助队到达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和南河体育中心两个临时灾民安置点,采用指导式干预,点面结合,对处于创伤后急性应激期的灾民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认为:灾难性心理危机干预,应在灾民创伤后急性应激期及时介入;坚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危机干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重视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