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角膜穿孔后粘连性角膜白斑的治疗效果与体会。方法: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穿孔后粘连性角膜白斑11例11眼,观察手术后的眼球保留、移植片透明性、术后视力等指标。结果:手术后观察3月-8年,11例11眼的眼球全部得到保留;8眼移植片透明(72.7%),3眼移植片部分透明(27-3%);9眼视力提高,7眼获得0.05以上的视力。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穿孔后粘连性角膜白斑的有效方法;良好的麻醉、多种措施防止术中眼内容脱出,合理的手术设计和粘弹剂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角膜粘连性白斑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对10例全角膜粘连白斑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其中6例同时切除白内障,结果:术后观察2.3~6.5年,平均4.3年,5例透明1例半透明,4例混浊,视力同术前3例,7例增进,其中手动/眼前2例,0.01,0.04,0.08,0.09及0.2各1例,眼压同术前,其余正常,结论:全角膜粘连性白斑可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且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角膜粘连性白斑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对10例全角膜粘连性白斑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其中6例同时切除白内障。结果:术后观察2.3~6.5年,平均4.3年。5例透明,1例半透明,4例混浊。视力同术前3例,7例增进,其中手动/眼前2例,0.01、0.04、0.08、0.09及0.2各1例。眼压同术前,其余正常。结论:全角膜粘连性白斑可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且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角膜白斑是炎症、外伤、先天异常、营养不良等角膜病变的严重后遗症,它会使视力下降,以致失明.穿透性角膜移植是用正常透明的异体角膜组织取代置换混浊病变的角膜组织,使患眼角膜病变得到控制、视力获得提高甚至复明的一种人体组织移植术.2006年2月~2008年2月,我院眼科对19例(19眼)角膜白斑病人施行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角膜白斑是外伤性和感染性角膜病变的严重后遗症,它会使视力下降,以致失明。此病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用健康透明的角膜替代病变混浊的角膜,从而挽救视力,恢复光明。笔者从2001~2003年用此种手术,经过4例临床实践观察,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KP)后角膜地形图对角膜散光的评价作用。方法 :对 37例 39只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眼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和检影验光 ,对所得散光度数、散光轴位及视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所得散光度数差别≤ 0 .2 5 DS和≤ 0 .5 0 D分别占 12 .5 %和 5 2 .33% ;轴位差别≤ 5 o 和≤ 10 o者分别为 2 8.2 1% ,35 .90 % ;有 2 7眼 (6 9.2 3% )潜视力值 (PRA )与最佳矫正视力 (BCRA)相符。结论 :角膜地形图可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眼的散光度数、轴位及视力做出大致评估。有助于提高验光的速度和准确度 ,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院近年来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角膜层间灼烙术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24例(24只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眼部的各种感染或外伤常引起角膜较大面积溃疡,后弹力层膨出或穿孔,此时,若只使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往往难以控制眼都感染及角膜穿孔的修复,而及时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大多可获满意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导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从1994年10月~1998年10月我院并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治疗各类角膜感染或穿孔28例,男24例,女4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8岁。按病因分类:单纯疟疾病毒性角膜炎14例,细菌和真菌性角膜溃疡9例,外伤性角膜破裂5例。1.2角膜感染手术指征:①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反复发生感染,药物难以控制且视力低于0…  相似文献   

9.
Kiilingsworth[1]等在角膜近穿孔甚至穿孔等危重角膜病中,运用保存角膜植片进行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取得良好效果.现在,因为角膜材料稀缺,如何挽救危重角膜病患者的眼球,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是一种为了挽救眼球、去除病灶、恢复角膜的完整性,运用非活性角膜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一种手术  相似文献   

10.
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基质营养不良26例(29眼),术后随访0.5~10年,结果无1例原发病复发,植片透明率为79.3%,15眼术后矫正视力在0.3以上。结果表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