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视网膜锥体细胞退行性变大鼠的视觉电生理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作明  顾永昊  龙潭  李莉  郭群 《医学争鸣》2002,23(11):986-989
目的 研究视网膜锥体细胞功能异常大鼠的视觉电生理特点 .方法 按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标准化方案 ,采用 RETIport系统和自制的氯化银角膜电极、不锈钢针状电极对成年雄性 SD大鼠观察视网膜电图暗适应视网膜电图(ERG)、振荡电位 (OPs波 )和明适应 ERG和颜色光 ERG;采用 RETIscan系统观察明暗适应条件下的白色和颜色光多焦点视网膜电图 (m ERG) .颜色光 ERG和 m ERG记录通过在被测眼前分别加红、绿、蓝色滤光片后进行 .结果 大鼠 ERG和 OPs波形与人类相似 .正常大鼠的白色和颜色光 m ERG均能够记录到 .在暗适应条件下 ,m ERG总和反应 (n=5大鼠 )的 b波幅值和潜伏期分别为 :(12 6± 4 1)μV,(44 .8± 2 .4 )ms(白 ) ;(10 4± 39) μV,(47.8± 0 .8) ms(绿 ) ;(86± 33)μV,(47.2± 1.9) ms (蓝 )和 (76± 2 1)μV,(6 5 .0± 1.9) m s(红 ) .明适应条件下正常大鼠的 m ERG仍能够记录到 ,但是波幅值较低 .电生理异常大鼠 ERG和 OPs波形未见异常 ,明适应 ERG和 m ERG波形消失 .暗适应条件下的白光 m ERG波形难以辨别 ,但是颜色光 m ERG波形可以记录到 ,其总和反应 b波幅值和潜伏期 (n=2只眼 )分别为 :(42± 7) μV,(5 0± 7) ms (绿 ) ;(31.1± 0 .4 )μV,(5 0± 8) ms (蓝 ) ;(12 5±4 1) μV,(5 7± 3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实验性糖尿病早期对大鼠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方法: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组大鼠和日龄相匹配的对照组正常大鼠,采用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推荐的标准化方案,在糖尿病早期阶段(5 wk内)对其进行杆细胞反应、最大反应、振荡电位、明适应视网膜电图和20 Hz闪烁反应5个项目的检查. 结果: 在诱导糖尿病前和建模后1 wk时,糖尿病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现视网膜电图的异常;在建模后2 wk和5 wk时,糖尿病组杆细胞反应b波、最大反应 b波、振荡电位O2波和明适应视网膜电图b波的潜伏期都比对照组相应各波的潜伏期显著延长;两组大鼠各波的幅值始终未发现显著改变. 结论: 糖尿病大鼠在早期阶段杆细胞反应b波、最大反应b波、振荡电位O2波和明适应视网膜电图b波的潜伏期显著延长,这有可能成为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发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观察膳食中添加牛磺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1%牛磺酸干预糖尿病组、5%牛磺酸干预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组.2个月后测定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ph,ERG),并应用免疫组织荧光双标化学技术检测视网膜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牛磺酸转运蛋白(taurine trans-porter,Taut)表达.结果 视网膜电图结果显示:糖尿病组视杆细胞反应a波、b波、最大反应b波、phot-ERG b波、OPs p4波的潜伏期分别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OPs Os1波的幅值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5%牛磺酸干预可明显缩短以上各波的潜伏期,升高OPs Os1波的幅值.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整个视网膜GFAP表达明显增加,其阳性表达主要出现在外核层、外网状层、内核层、内网状层,视网膜中Taut的表达明显减少,只在外界膜、外核层和外网状层有少量表达;1%牛磺酸和5%牛磺酸干预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GFAP的表达,增加视网膜中Taut的表达,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膳食喂饲牛磺酸对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视网膜中GFAP表达、增加Taut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功能的损伤及白藜芦醇的防护作用.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SD大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低剂量(5 mg/kg/d)和高剂量(10mg/kg/d)白藜芦醇干预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分别在实验1、3、5、7月测定视网膜电图.结果 糖尿病早期视网膜scotopic 0.01 ERG b波振幅、scotopic 3.0 ERG a波和b波振幅、scotopic 3.0OPS OP2潜时和振幅发生改变,低剂量和高剂量白藜芦醇干预对上述视网膜功能损伤有明显抑制效应(P<0.05).结论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功能损伤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麻醉药物对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侯豹可  张作明  顾永昊  郭群  李莉 《医学争鸣》2003,24(12):1104-1107
目的 :比较各种麻醉药物对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为今后的视觉电生理实验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RETI scan系统和银 氯化银角膜电极以及不锈钢针状电极对乌拉坦、戊巴比妥、氯胺酮、84 6合剂 4种麻醉药物作用下的大鼠进行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明适应视网膜电图和 2 0Hz闪烁反应记录 .结果 :暗适应视网膜电图中光强为 3.5cd·s·m-2 时 ,b波的潜伏期 ,乌拉坦组最长 ,氯胺酮最短 .振荡电位O2 波幅值 ,84 6组最高 ,戊巴比妥组最低 .明适应视网膜电图和 2 0Hz闪烁反应氯胺酮组大鼠b波幅值最高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乌拉坦组大鼠P10 0潜伏期普遍较长 ,氯胺酮组大鼠普遍较短 .结论 :由于各种麻醉药物的作用部位以及药物机制不同 ,对ERG和VEP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观察视觉电生理实验结果时要把麻醉药物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电图(ERG)及视网膜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65mg·kg^-1)一次性腹腔注射SD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三七总皂苷组(35mg·kg^-1)及导升明组(167mg·kg^-1),另设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20周后测定ERG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印迹和逆转录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中GFAP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视网膜ERGa波、b波和OPs振幅降低,a波潜伏期延长,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视网膜ERGb波和OPs的振幅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大鼠视网膜GFAP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三七总皂苷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GFAP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能够保护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视网膜GFAP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类似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视觉电生理异常大鼠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正常SD大鼠和一例患贵传性视网膜疾病大鼠的视觉电生理学特点。方法 按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标准化方案,采用REPIport系统和自制的氯化银角膜电极、不锈钢针状电极对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视网膜电图暗适应(ERG)、振荡电位(OPs波)和明适应ERG进行观察。结果 正常大鼠ERG特性与人类相似,一只大鼠视觉电生理明显异常,ERG呈负波型,表现为暗适应ERGb波基本消失,暗适应ERGa波幅值明显降低,明适应ERGa,b波幅值降低,峰时延长,OPs波幅值基本消失。该例大鼠的视觉电生理学特点与人类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患视觉电生理特点相似,而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例不同。结论 发现一例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大鼠,视觉电生理特点提示该鼠患有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必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ERG(闪光视网膜电图)对无眼底病变早产儿视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眼底筛查无眼底病变的早产儿56例和正常足月产婴儿40例在矫正胎龄40周(0个月)、52周(3个月)、64周(6个月)行F-ERG检查,记录F-ERG对不同月龄视杆反应b波、最大混合反应a和b波、视锥反应a、b波潜伏期和振幅以及OPs波总振幅。结果:0个月,两组视杆反应b波、最大混合反应a、b波、视锥反应a、b波潜伏期和振幅以及OPs波总振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各反应潜伏期逐渐变短,振幅逐渐增加,两组间差异较明显;6个月,两组视锥反应a、b波潜伏期和振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反应波形仍存在差异(P<0.05)。结论:早产能显著影响低月龄早产儿视功能,而随着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发育,6个月后视功能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自噬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共有60只Wistar大鼠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在糖尿病0、4、12周检测RGC数量、视网膜电图(ERG)、视网膜血管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标记物LC3b-Ⅱ与Beclin-1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LC3b-Ⅱ在视网膜上的表达部位.结果 糖尿病造模成功后,视网膜RGC数在第12周时减少至0周时的(88.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ERG的b波以及总振幅在第4周时就出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糖尿病4周和12周大鼠视网膜中的LC3b-Ⅱ和Beclin-1表达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方法显示LC3b-Ⅱ在各时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表达阳性.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自噬参与了RGC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光谱视网膜电图(ERG)改变特点。方法采用自然瞳孔和相同刺激光强度,在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条件下,DR 组和对照组分别依次给予蓝光、绿光和红光刺激。皮肤电极记录,t 检验分析。结果 DR 组红光 ERG 暗适应 a 波振幅P=0.05,b 波振幅暗适应和明适应 P<0.01;绿光 ERG 暗适应 a 波振幅 P<0.01,b 波振幅暗适应和明适应 P<0.01,明适应 b 波峰潜时 P<0.01,暗适应 b 波峰潜时 P<0.05;蓝光 ERG 暗适应 a 波振幅 P<0.05,b 波振幅 P<0.05,结论光谱 ERG 可以作为不同时期 DR 的不同波长锥细胞损害情况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麻醉间隔时间对SD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豹可  张作明  顾永昊  郭群  李莉 《医学争鸣》2003,24(21):1935-1938
目的:观察短时间内重复麻醉对SD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RETl-scan系统,自制的银-氯化银角膜电极和不锈钢针状电极,观察重复麻醉对SD大鼠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明适应视网膜电图、20Hz闪烁反应和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麻醉间隔时间为12,24和48h组的明、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和20Hz闪烁反映的结果波动很大,而麻醉间隔时间为72h组则与首次麻醉记录的结果相似.再次麻醉对大鼠诱发电位记录结果没有显性的影响.结论:结果表明在麻醉3d后,麻醉因素对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的影响基本可以得到恢复,对同一大鼠进行重复视觉电生理检查时每次检查间隔3d以上,以消除麻醉本身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azaroid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10只于成模2周后经尾静脉注射Lazaroid进行干预(糖尿病Lazaroid干预组),其余10只不予干预(糖尿病不干预组)。另设立不建模且不干预的空白对照组(n=10)。分别于实验前后进行视网膜电流图检查,对视网膜组织切片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糖尿病Lazaroid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暗适应最大电反应b波、振荡电位(OPs)振幅值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糖尿病不干预组实验前后的暗适应最大电反应b波、OPs振幅值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成模4周后的糖尿病不干预组大鼠的神经节细胞内出现线粒体的改变;而同期糖尿病Lazaroid干预组大鼠视网膜未出现明显神经节细胞的改变。结论糖尿病动物模型在建立的早期已经出现视觉电生理的变化,并且有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全身使用Lazaroid对早期糖尿病大鼠模型视网膜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73例130只高度近视眼的视网膜电流图振荡电位检查结果表明,高度近视眼OPs各子波峰时延迟,振幅降低,提示高度近视眼底退行变性改变与脉络膜、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国内统一的 DR 分期标准基础上,参照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临床 ERG 标准,检测 DR 各期48人81眼的 PERG 和 OPs,分析了 ERG 各参数在 DR 不同阶段时的改变特征,发现在 DR 早期即有视网膜电生理功能的异常。结合 DR 发病机理假说及 ERG 临床应用进行讨论,作者认为:(1)在 DR 发病过程中,视网膜代谢紊乱所致的组织损害和神经元功能减退可能先于微血管损害;(2)DR 的 ERG 异常可能是视网膜代谢紊乱、组织细胞损害及微血管病变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3)ERG 部分参数在 DR 早期功能诊断上具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前闪光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波幅和潜伏期与眼底病变和术后视力恢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75例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前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总波振幅及其子波的波幅和潜伏期测定,术后行眼底检查、矫正视力测定,比较患者术前OPs各子波振幅、潜伏期、OPs总波振幅与术后眼底所见、视力恢复之间的关系,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术前OPs各子波、OPs总波振幅与眼底病变和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 术前振荡电位中OPs总波,子波OPs1~4的波幅的降低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底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和视力恢复程度,潜伏期的检测意义不如振幅.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26只正常眼进行了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在两种不同背景光亮度(明适应和暗适应)和两种不同刺激光强度下,记录ERG的振荡电位(OPs)。通过付立叶(Fourier)变换,对ERG进行频谱分析及滤波处理,分离出OPs,分别测定分离后OPs的最高能量、主频率、振幅和潜伏期。结果显示,在两种背景光亮度下,随刺激光强度增加,OPs振幅增高、潜伏期缩短、最高能量升高。相同刺激条件下,暗适应ERG的OPs最高能量大于明适应ERG。OPs主频率随刺激光增强而升高;从暗适应状态进入明适应状态,主频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前行视网膜电图(ERG)震荡电位(OPs)测定,评估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程度。方法 对伴发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3 5例(3 5只眼)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前行OPs测定,与术后眼底所见、视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前OPs的振幅总和与术后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相关,术前OPs的振幅总和与白内障术后视力改变明显相关(χ2 =2 4.0 3 ,P <0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前行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测定有助于对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