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比较摆式矫治器与口外弓2种方法推磨牙远中移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16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摆式矫治器和口外弓。矫治前后进行模型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磨牙远中移动的变化。结果 通过模型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应用摆形矫治器上颌第一恒磨牙平均每月远移量大于口外弓平均每月磨牙远移量,摆式矫治器可较快获得间隙。结论 摆式矫治器能更快速、有效地推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分裂簧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以改正上下磨牙关系,为解除上牙方拥挤开拓间隙。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伴牙列轻度拥挤患者30例,设计使用活动矫治器上的分裂簧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结果所选病例后牙均被后移,改善了磨牙关系,为前牙拥挤开拓了间隙,经换用方丝弓矫治器后错得以矫治。结论分裂簧矫治牙源性安氏Ⅱ类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颅面硬组织的改变.方法:对19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分析.结果:经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结束后,SNB角、下颌综合长度(Co-Pg)增加(P<0.01),可促进下颌生长发育.而对上颌抑制作用不明显,SNA角变化不明显,A点无变化.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P<0.05),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P<0.01),下切牙明显唇移(P<0.01).垂直方向上,前下面高(ANS-Me),后下面高(Ar-Go)均增大(P<0.01).结论: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能有效促进下颌骨生长发育,改善患者侧面型,纠正下颌后缩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改良摆式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改良摆式矫治器对12例(骨性Ⅰ类,牙性Ⅱ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10~13岁.通过X线头影测量及模型观测比较治疗前、后上颌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中切牙的近远中变化,及磨牙区牙弓宽度的变化.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5.3 mm,第一前磨牙平均前移了2.5 mm,切牙平均前移了3.3 m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牙宽度平均缩小了0.2 m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适应证选择较好的情况下,单独使用改良摆式矫治器效率高、效果好,属于非患者依赖型矫治器,对于因磨牙前移造成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有着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分裂簧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以改正上下磨牙关系,为解除上牙方拥挤开拓间隙.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伴牙列轻度拥挤患者30例,设计使用活动矫治器上的分裂簧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结果:所选病例后牙均被后移,改善了磨牙关系,为前牙拥挤开拓了间隙,经换用方丝弓矫治器后错牙合得以矫治.结论:分裂簧矫治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运用功能矫治器和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近5年来收治的3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临床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8个月,治疗前后均拍摄头影测量片,将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儿童的上颌磨牙远中移动,下颌磨牙近中移动明显,儿童颌骨前后垂直关系显著增加.结论:联合功能矫治器及方丝弓矫治器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有满意的疗效,可以相互促进改善患者的软硬组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分裂簧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以改正上下磨牙关系,为解除上牙方拥挤开拓间隙。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he,伴牙列轻度拥挤患者30例,设计使用活动矫治器上的分裂簧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结果:所选病例后牙均被后移,改善了磨牙关系,为前牙拥挤开拓了间隙,经换用方丝弓矫治器后错he得以矫治。结论:分裂簧矫治牙源性安氏Ⅱ类错he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安氏Ⅱ类边缘型牙列拥挤非拔牙矫治的牙[牙合]面形态变化,并探讨其建立正常[牙合]关系的机制。方法选择12例安氏Ⅱ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的病例,采用活动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配合固定矫治技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活动矫治器治疗后和固定矫治治疗后拍摄头侧位片,对三个阶段的牙[牙合]面位置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活动矫治器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整体远中移动并轻度远中倾斜,上切牙轻度唇倾,上齿槽座点前移;固定矫治后,上颌第一磨牙位置较活动矫治器治疗后向近中移动。结论采用活动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有利于中性[牙合]的建立;Ⅰ类[牙合]关系的建立可能是磨牙远中移动和颌骨差别生长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weed-Merrifield技术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取自太和医院口腔正畸科2009年以来诊治的5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检查、模型分析、头影测量分析、Tweed分析之后拔除上颌两个第一前磨牙、下颌两个第二前磨牙,采用Tweed-Merrifield固定矫治技术,观察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及侧貌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48例患者双侧上下牙列排列整齐,覆覆盖正常,双侧磨牙关系中性,侧貌改善,患者本人及家长对矫治效果满意。结论:方丝弓是一种有效的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固定矫治器,在治疗中应用Tweed技术时应掌握好力的使用及支抗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林健东 《吉林医学》2011,(35):7458-7459
目的:探讨改良摆式矫治器和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后推磨牙向远中的疗效。方法:对骨性Ⅰ类,牙性Ⅱ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共49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单纯改良摆式矫治器组21例,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组28例,治疗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测量分析。结果:单纯改良摆式矫治器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5.0 mm,切牙平均前移了3.3 mm,磨牙宽度平均缩小了0.2 mm。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5.0 mm,切牙平均前移了1.5 mm,磨牙间宽度增加2.5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使用改良摆式矫治器对患者依赖性低,但对于上前牙较唇倾,面型要求高的患者,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后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New distalizer矫治器与Pendulum矫治器2种方法推磨牙远中移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4例牙源性安氏Ⅱ类错轻、中度拥挤病例,按照配对实验设计的原理分为2组,分别使用New distalizer矫治器(N组)和Pendulum矫治器(P组)进行不拔牙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2组矫治前后牙颌结构的变化。结果:两种矫治器的戴用时间上,N组明显短于P组,P<0.01;矫治前后相比较,两组磨牙远中移动效果明显,但磨牙远中倾斜N组1.0°±0.8°,P组3.7°±0.8°,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N组上颌前牙唇向倾斜1.2°±1.7°,改变不明显,P组2.4°±2.4°,矫治前后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研究中两种矫治器都能有效推磨牙远移,但New distalizer矫治器表现出快速、整体地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前牙支抗消耗相对要低。  相似文献   

12.
王宝兰 《吉林医学》2008,29(19):1613-1615
目的:评价两种后推磨牙矫治器的主要优缺点。方法:将29例磨牙前移所致的Ⅱ类错颌分成两组,应用两种完全不同的后推装置进行矫治:①活动法采用口内常规活动矫治器推磨牙向后;②固定法采用自制的固定矫治器,应用NiTi推簧推磨牙向远中。结果:活动法需6.3~9.1个月可达到预期效果,但需要患者高度配合,磨牙远移以倾斜移动为主;固定法需1~3.1个月就达到目标,且磨牙以整体移动为主。结论:两种方法均能达到磨牙向远中的预期效果,但活动法疗程长,牙体位倾斜移动,依从性高;固定法疗程短,磨牙以整体向远中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win Block和隐适美矫治器双期矫治对安氏Ⅱ1类患者的矫治结果,为该方案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例下颌后缩伴牙列拥挤的患者,诊断为安氏Ⅱ1类错畸形,毛氏Ⅱ2+Ⅳ1+Ⅰ1类错畸形,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矫治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Twin Block和隐适美矫治器行双期矫治,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牙弓长度及宽度,比较矫治前后测量值;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Ricketts审美平面变化。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患者SNB角增大1.7°,ANB角减小0.7°,L1/MP角增大8°,U1/L1角减小6°;U1-NA距减小,L1-NB距增大;上颌牙弓中段宽度增加3.8 mm,下颌牙弓后段宽度增加3.4 mm;上下颌牙弓长度亦有所增加。Ricketts审美平面分析,矫治后颏部前移。结论:对安氏Ⅱ1类患者行Twin Block和隐适美矫治器双期矫治,可改善患者侧貌,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给患者带来良好的矫治体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殆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13例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13.6岁.通过拔除上、下颌共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第1双尖牙,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平均疗程为15.6个月,其中打开咬(牙合)平均用时4.2个月.治疗后均获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及中性磨牙(牙合)关系(仅1例拔除2颗上颌第1双尖牙成人病例,获得完全远中磨牙(牙合)关系),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相关的头影测量项目分析显示:治疗后除SNA、MP-SN角、U6-PP距、U1C-PP距外,SNB角、ANB角、U1-NA角、L1-NB角、U1-L1角、U1+NA距、L1-NB距、L6-MP距、LIC-MP距、覆(牙合)、覆盖变化较治疗前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 传动直丝弓技术能快速、高效地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小平导配合直丝弓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30倒,男17例,女13例,年龄12~14岁.均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结合上颌小平导打开咬合。矫治前拍摄X线头颅定位僻位片,待咬合打开,后牙有接触时拍阶段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头影测量指标22项,对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MP—SN、PP—MP、S—Ar—Go三项指标在戴小平导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下颌平面角增大,并且主要是下颌骨后旋的结果。S—Go、N—Me、ANS—Me在戴用后也有豆著增大。这均有利于改善低角患者的面形。L1-MP(mm)、Overbite(mm)戴小平导后显著减小。而U6-PP(mm)、L6-MP(mm)显著增大,说明下前牙明显压低,上下后牙明显升高。结论小平导配合直丝弓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一种快速有效解除前牙深覆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AngleⅡ^1类矫治效果。方法运用改良MBT联合上颌斜导板,对30例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结果治疗后磨牙Ⅰ类关系,前牙覆胎覆盖关系正常。结论运用该方法对AngleⅡ^1类错[牙合]矫正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单侧推磨牙向后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上颌牙弓不对称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同时与传统头帽口外弓(不对称面弓)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亚类错12例,随机分成A、B二组,A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植入位置在磨牙远中关系侧第一前磨牙与磨牙之间根方,4周后加力;将Ni-Ti螺旋弹簧压缩后置于上颌第一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将磨牙远中关系侧推磨牙向后开展间隙的同时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整平牙弓,调整上颌中线,纠正不对称的上颌牙弓。B组用头帽口外弓(不对称面弓),4周后力值恒定为2.94~3.92 N。采用模型测量、头影测量分析观测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上颌单侧推磨牙3~9个月开展足够间隙后,所有病例磨牙均达到中性关系,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上牙弓均达到对称效果。实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单侧平均移动距离4.55 mm,疗程3~5个月,平均移动速度1.27 mm/月,上颌第一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2.47°,磨牙旋转角度约1.18°,磨牙颊向移位0.93 mm,上颌中切牙唇舌向移动距离及长轴角度基本无改变。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单侧平均移动距离4.13 mm,疗程5~9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60 mm/月,上颌第一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2.36°,磨牙旋转角度约1.17°,磨牙颊向移位0.97 mm,上颌中切牙唇舌向移动距离及长轴角度基本无改变。结论两种方法在单侧推磨牙远移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强支抗的作用,未见前牙支抗丧失,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上牙弓均达到对称效果。但种植体支抗组不依赖于患者配合,疗效迅速,大大地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招惠珍  王新革  殷慧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51+54-51,54
目的分析采用Twin-block矫治安氏Ⅱ类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0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38例,对治疗前后的上下切牙位置、前牙覆盖情况、磨牙关系以及上下颌骨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win-block矫治可以明显促进下颌骨发育,改善外观,治疗后上切牙平均后移2.8 mm,下切牙平均前移2.6 mm,前牙覆盖平均减少4.9 mm。结论Twin-block矫治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效果确切,不但可以有效地利用下颌骨向前生长的潜力,而且可以使下颌前移,以致下颌磨牙前移,改善Ⅱ类磨牙关系,同时可以使唇向上切牙舌向移动,进一步改善深覆盖状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